天天看小說

第443章 改革

第443章 改革

沈兵在張粕的引領下於宮內見著了躲在書房坐臥不安的樓蘭王。

樓蘭王一見到沈兵就趕忙迎了上來,說道:

“大將軍來得正好。”

“快助我鎮壓叛亂,本王定有重謝……”

應該說樓蘭王有些天真了,只要沈兵一點頭,樓蘭王連命都不是他的了,又拿什麼來“重謝”?

何況外面的軍民都希望併入秦軍,秦軍又怎麼可能以武力鎮壓他們……這麼一來不是自己打自己臉還警告所有西域基層軍民不許投靠秦軍嗎?

這也看出此時的樓蘭王已亂了方寸了不知如何思考了。

沈兵回答:

“大王,鎮壓軍民沈兵或許能做到。”

“但我大秦向來注重民意。”

“我們有句話,叫‘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說到這沈兵頓了下,他突然意識到這話此時還沒有,不過管他呢,樓蘭王又不知道這個。

沈兵接著說道:

“這話的意思就是民意不可違,否則秦軍也無法在西域立足。”

“所以大王這要求,著實讓沈兵爲難!”

樓蘭王不由急道:

“那又該如何是好?”

“民意不可違……大將軍之意難道是要本王放任他們?”

“本王就知道你等不會這般好心……”

樓蘭王還想說什麼,但被剺“哼”了一聲就不敢再說下去了。

此時樓蘭王的生死都在沈兵一念之間,又哪裡敢放肆。

沈兵也不動怒,和顏悅色的說道:

“大王誤會了。”

“沈兵以爲,大王何不籍此機會富國強兵?”

樓蘭王不由奇道:

“富國強兵?”

“這……本王眼看王位都不保,又如何能富國強兵?”

沈兵解釋道:

“大王有所不知。”

“中原原有七國,許多國家也如西域一般視百姓爲奴爲僕。”

“然大秦首創先河定下二十軍功爵位制,使百姓能以功勞晉升。”

“這才逐一滅了其它六國一統中原。”

樓蘭王想了想,就說道:

“以大將軍之意,是應百姓之請實施改革?”

沈兵點頭道:

“大王試想。”

“百姓若窮其一生勞作卻無法裹腹,其自然消極怠工。”

“軍隊若奮勇殺敵拼死作戰,死後卻無寸功,何人敢以命相搏?”

“如此一來,民不勞作兵不擅戰,國如何能強?”

“國若不強,樓蘭便只是樓蘭而已。”

樓蘭一想,覺得還真像沈兵說的這樣,軍民在貴族的統治和剝削之下都缺乏積極性,尤其那軍隊,對內部控制百姓還可以,對外敵幾乎沒有作用。

但樓蘭王還有顧慮,說道:

“可是,如此一來各貴族……”

沈兵知道樓蘭王的顧慮在哪。

樓蘭不屬於樓蘭王一個人,各貴族各有自己的勢力,樓蘭王自然也要考慮他們的利益。

沈兵卻笑道:

“若大王此時出宮對百姓振臂一呼,答應百姓訴求實施改革……貴族又怎敢不答應?”

這麼一說樓蘭王就明白了,這就是得到了基層百姓的支持,於是不但可以保住自己的王位,還可以藉此機會剷除貴族勢力將權力集於一身。

於是樓蘭王就不再遲疑了,馬上讓下人爲自己整理了裝束,接著定了定神就走出皇宮……

接著的事就不用多說了,樓蘭王很快就控制住了形式。

其付出的代價就是給予百姓一定的權力和自由,尤其還照搬了秦軍的二十軍功制。

這些全都是以犧牲貴族的利益爲基礎的,其中也包括樓蘭王。

比如百姓有了權力和自由,就意味著貴族的百姓的控制權就少了。

再比如二十軍功制的晉升和賞賜,就意味著百姓可能以軍功達到與貴族平起平座的地信,賞賜得到的土地也是來自貴族的封地。

但樓蘭貴族包括樓蘭王在內都無可奈何,因爲若是不答應的話,只怕當場就要被軍民全盤推翻。

其中樓蘭王的利益可以說損失最少……這是他聽從沈兵建議先一步爭得百姓支持的結果,於是封地只象徵性的讓出一小部份,而貴族卻是大出血。

不過樓蘭王不知道的是,獲利最多的其實是沈兵。

首先,所有人都知道是沈兵來主持大局後才能達成和解。

於是樓蘭軍民就明白了:若樓蘭王都要看沈兵的臉色,那他們還能不聽沈兵的命令?

其次,在二十軍功爵位制的刺激下,樓蘭騎兵的戰鬥力很快就會成級數的上升,這對秦軍顯然有利。

再次,更重要的還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貴族的利益同時又造成其內部矛盾。

若是在之前,樓蘭王與貴族的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樓蘭王是貴族的一員,也可以說是最大的貴族。

這種利益關係很穩固輕易無法打破。

但是,在沈兵以樓蘭王爲頭主動提出改革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因爲這會形成一種搶先優勢的現像:

在貴族這個利益集團裡,誰最先站出來支持百姓推動改革誰受的損失就最小獲得的利益就最大。

不只樓蘭如此,西域其它三十五國都適用。

於是各國貴族便人心惶惶,都在擔心有什麼人搶先站出來支持改革,甚至自己也蠢蠢欲動但又患得患失。

其結果是什麼就不用說了,這會激化貴族內部的矛盾使它們互相猜疑,甚至有可能刺激各國主動實施改革實行秦軍的二十軍功爵位制。

因爲各國的貴族都不是傻瓜,他們都知道秦軍這二十軍功爵位制是大勢所趨……有了樓蘭一個活生生的成功例子,其它國家的百姓受刺激之後自然不再願意一生爲奴爲僕,很快便會紛紛效仿。

到時貴族就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要麼武力鎮壓要麼按百姓訴求實施改革。

武力鎮壓幾乎不可能,因爲這不只關係到基層百姓更關係到基層軍隊的利益……軍隊不可能自己反自己站在貴族一邊。

於是貴族其實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改革。

而一旦改革成功實施二十軍功制爵位制軍隊就會迫切希望戰爭。

戰爭最好的對像,很明顯就是他們共同的敵人……匈奴。

(本章完)

第11章 上坡下坡第254章 突圍第274章 失衡第191章 點兵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290章 門客第65章 厚禮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548章 書信第52章 李牧亡第457章 信任第33章 王柏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32章 變故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69章 一己私慾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28章 能人第112章 浮橋第95章 宣傳攻勢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427章 矛盾第224章 叛秦第122章 浮力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287章 分別第336章 配方第432章 道民君第146章 配給制第285章 議和第166章 錢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544章 真相第8章 公士第283章 仁君第19章 爲師老了第244章 心計第304章 狼羣第17章 攻大於守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378章 交集第316章 工業化第65章 厚禮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146章 配給制第18章 主動防禦第394章 智慧第325章 騎軍第25章 心在滴血第194章 副將第238章 狼煙第418章 援兵第382章 獵人第286章 難題第143章 降兵第58章 錦囊妙計第485章 遷移第402章 勸降第357章 勇氣第218章 騎射第550章 大結局第211章 百越第371章 控制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393章 肅州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102章 絆馬索第304章 狼羣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34章 勸降第388章 月氏王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326章 命令第328章 戰車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340章 忽悠第309章 炫耀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510章 聯盟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105章 真相第386章 屬國第157章 選兵第67章 術數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21章 火力封鎖第337章 發展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146章 配給制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79章 挖坑第120章 承功第207章 王賁第172章 製法第491章 大宛第88章 論農第52章 李牧亡
第11章 上坡下坡第254章 突圍第274章 失衡第191章 點兵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290章 門客第65章 厚禮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548章 書信第52章 李牧亡第457章 信任第33章 王柏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32章 變故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69章 一己私慾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28章 能人第112章 浮橋第95章 宣傳攻勢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427章 矛盾第224章 叛秦第122章 浮力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287章 分別第336章 配方第432章 道民君第146章 配給制第285章 議和第166章 錢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544章 真相第8章 公士第283章 仁君第19章 爲師老了第244章 心計第304章 狼羣第17章 攻大於守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378章 交集第316章 工業化第65章 厚禮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146章 配給制第18章 主動防禦第394章 智慧第325章 騎軍第25章 心在滴血第194章 副將第238章 狼煙第418章 援兵第382章 獵人第286章 難題第143章 降兵第58章 錦囊妙計第485章 遷移第402章 勸降第357章 勇氣第218章 騎射第550章 大結局第211章 百越第371章 控制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393章 肅州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102章 絆馬索第304章 狼羣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34章 勸降第388章 月氏王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326章 命令第328章 戰車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340章 忽悠第309章 炫耀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510章 聯盟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105章 真相第386章 屬國第157章 選兵第67章 術數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21章 火力封鎖第337章 發展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146章 配給制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79章 挖坑第120章 承功第207章 王賁第172章 製法第491章 大宛第88章 論農第52章 李牧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阿县| 石嘴山市| 凌云县| 启东市| 金平| 凯里市| 汶上县| 禄劝| 安溪县| 马山县| 平遥县| 上林县| 仁寿县| 繁峙县| 郎溪县| 同仁县| 乌拉特后旗| 台前县| 依兰县| 耒阳市| 施秉县| 襄城县| 商丘市| 红安县| 社旗县| 界首市| 太和县| 木里| 吐鲁番市| 偃师市| 五寨县| 平利县| 岳阳市| 永清县| 明溪县| 旬邑县| 汨罗市| 星座| 宁武县| 松滋市| 南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