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8章 潛力

第358章 潛力

或許是因爲匈奴沒經驗,沈兵發現五原的甕城居然是內外兩層城門都是打開的。

正如之前所言,甕城內外有兩層城門就是爲了防止城內兵士出擊時敵人反攻進城。

因此任何時何內外兩城門都不可同時開,而應這門開那門關或那門開這門開,這樣才能安全的將部隊一批批往外送。

匈奴初次守城還不知道這方法。

又或者他們知道,但卻爲了能快速將奴隸趕出城去於是沒有這麼做。

再看看那些被五人、十人綁在一起出城的奴隸……這麼綁是爲了好控制,比如將十名奴隸綁在一起連成一排,就只需一名匈奴兵士拿著刀就能押著走了。

否則若是各綁各的,戰場前一陣亂打,十名奴隸分頭逃跑,匈奴是怎麼也沒法控制。

其中有些奴隸要是被射死或是負傷了,要麼就是被其它人拖著走要麼就是被匈奴直接砍斷手拋棄。

再加上到處都是戰死的兵士,場面一時十分血腥。

這麼做雖然方便、高效,可以用很少的人控制住很多的奴隸,但同樣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長條形被綁在一塊的奴隸行動不靈活,它們很容易卡住城門趕都趕不走。

於是沈兵沒有多想,當下就傳令道:

“衆將士聽令,聽我號令同聲齊呼!”

秦軍一邊戰鬥一邊鬨然迴應表示已做好準備。

沈兵大喊:

“進城者生,出城者死!此時不進五原,更待何時?!”

秦軍兵士雖然不知道這話是什麼意思,確切的說是知道這話是什麼意思,但不明白有什麼意圖。

但因爲沈兵有令在先讓他們跟著喊,於是他們就一遍又一遍的齊聲大喊:

“進城者生,出城者死!此時不進五原,更待何時!”

……

戰場沒有變化,奴隸依舊往秦軍方向衝,匈奴因爲聽不懂更不會有什麼反應。

沈兵並不意外,如果這樣喊幾聲奴隸就會往城內涌的話,那他們也早就翻身做主人了。

沈兵的目的就是要讓他們先聽到,讓這些前進也是死後退也是死,已經覺得自己是死路一條的奴隸發現可能還有一條活路……這條活路就是進城。

不過,如果沒有人帶頭或者說領導他們的話,害怕匈奴彎刀的他們還是不敢有什麼舉動。

接著沈兵就開始下一步:

“將士們,乘城門未關,殺進五原去!”

“殺啊!”

這時秦軍將士才明白沈兵的意圖,於是大喊一聲“殺啊!”

就後軍轉爲前軍,前軍轉爲後軍掩護,朝五原城方向反殺過去。

同時一邊殺還一邊叫喊著那句話:

“進城者生,出城者死!”

“助我等殺進五原,保你活命!”

……

奴隸中有相當一部份是秦人,他們聽明白這話的意思。

而且心下一想這話還真有道理。

若是繼續這樣下去,要麼就是死在匈奴的刀下要麼就是死在秦人的劍下,來去都是死路一條。

而且若站隊在匈奴一邊是肯定沒有活的希望,就算活著也是生不如死的奴隸。

反正是死,何不助秦軍奪了五原城?

這是奴隸眼前唯一一條活路,若能活著說不準還能立功!

而且錯過這村,只怕就再也沒這店了。

一念至此,奴隸也接二連三的叫了起來:

“進城者生,出城者死!”

“助秦軍奪了五原,我等纔有活路!”

“反正是死,不若死得英雄!”

“匈奴待我等如畜生,拼上這條命便是!”

……

於是奴隸們高喊一聲,不只沒有繼續衝擊秦軍,反而跟著秦軍一起衝向城門。

守城的匈奴大驚,趕忙下令將城門關上。

但城門處內外全是人,而且這些人相當一部份還是五人、十人綁在一塊的,根本無法關上。

匈奴又下令放箭,霎時箭矢就像蝗蟲般的自城頭往下射。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這同樣解決不了問題……奴隸是五人、十人綁在一起,便是被射死倒在地上也是連在一起的屍體,且一層層的堆積,除非是將屍體全部搬除,否則城門更無法關上。

匈奴兵士也算反應快,趕忙在城門另一頭組織起一道防線阻擋人潮……阻擋的方式就是長槍、盾牌,外加彎刀及城頭的弓箭。

這對奴隸或許有用,但秦軍尾隨其後,乘亂點燃“霹靂火球”就拋至匈奴羣中。

只聽“轟轟”的一陣爆響,人潮很快就將匈奴衝散。

甚至許多奴隸還在秦軍的幫助下解了捆綁……這種解綁是呈幾何級數擴散,秦軍只要解綁一個,這個奴隸就會解綁兩個,兩個又會解綁四個……

這些重獲自由的奴隸自是對匈奴恨之入骨,他們從地上撿起了匈奴的武器如潮水般的攻上了城頭將匈奴砍倒在亂刀之下,以至於以秦軍搶人頭的速度都沒他們快。

所以說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尤其中原還有句話叫“從衆心理”。

當大多數在匈奴的控制下都戰戰兢兢不敢反抗時,就算有個別或少數想反抗也不敢出頭,於是所有人都屈服於匈奴的控制,甚至還在匈奴的驅趕下衝擊秦軍。

但是……

只要讓他們看到勝利的希望,看到活下來的希望,再有人帶這個頭起個哄……很快就會激起長期壓在他們心底的憤怒和求生慾望。

而這求生慾望一旦被激發那便有如火山爆發勢不可擋了。

就像沈兵及所有秦軍看到的一樣,奴隸們殺得眼紅完全沒了之前膽小懦弱的模樣,個個都成了惡狼猛虎,殺得駐守在五原城內的匈奴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就已成批成批的丟了性命。

秦軍在殺入五原城後更多的是起著點睛的作用,也就是指揮奴隸進攻,遇到實在難攻克的匈奴就拋出幾個“霹靂火球”……

這玩意用於巷戰那可是神器,現代有句話叫“衝鋒槍加手榴彈,近戰金不換”。

秦軍手裡雖說沒有衝鋒槍,但“霹靂火球”發揮的作用幾乎就是手榴彈。

前後不過半柱香的時間,五原城頭的匈奴旗幟就一面接著一面倒下,很快整個五原城就被秦軍佔領了。

(本章完)

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441章 問題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93章 姬丹第44章 通敵第259章 冶鐵作坊第262章 水排第123章 探子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367章 偷襲第254章 突圍第206章 潰逃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256章 新王第146章 配給制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371章 控制第507章 出逃第322章 招工第290章 門客第406章 騎軍第207章 王賁第277章 結果第46章 不世功勳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182章 拍竿第507章 出逃第230章 汝陰第421章 巫術第466章 出兵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107章 合縱第89章 以農治國第49章 許昌第242章 撤軍第103章 逆鱗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295章 高爐第216章 截殺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159章 希望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424章 將在外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477章 分割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473章 分裂第140章 楚軍第525章第518章 局勢第46章 不世功勳第206章 潰逃第449章 改革第54章 休整第94章 荊軻刺秦第491章 大宛第32章 變故第414章 炮彈第123章 探子第299章 圈地第408章 難題第409章 火炮第539章 嚀泉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392章 獨輪車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33章 王柏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543章 楊婷第272章 動搖第305章 反包圍第138章 兵行險著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124章 水攻第99章 使節第348章 羨門子高第196章 昌平君第476章 勸降第203章 陳城第62章 舉薦第473章 分裂第344章 齊國亡第205章 衝陣第530章 茲陽第379章 黨項第195章 力量第417章 補水點第154章 謠言第303章 獵鷹第242章 撤軍第226章 層層防禦第499章 出兵
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441章 問題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93章 姬丹第44章 通敵第259章 冶鐵作坊第262章 水排第123章 探子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367章 偷襲第254章 突圍第206章 潰逃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256章 新王第146章 配給制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371章 控制第507章 出逃第322章 招工第290章 門客第406章 騎軍第207章 王賁第277章 結果第46章 不世功勳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182章 拍竿第507章 出逃第230章 汝陰第421章 巫術第466章 出兵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107章 合縱第89章 以農治國第49章 許昌第242章 撤軍第103章 逆鱗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295章 高爐第216章 截殺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159章 希望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424章 將在外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477章 分割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473章 分裂第140章 楚軍第525章第518章 局勢第46章 不世功勳第206章 潰逃第449章 改革第54章 休整第94章 荊軻刺秦第491章 大宛第32章 變故第414章 炮彈第123章 探子第299章 圈地第408章 難題第409章 火炮第539章 嚀泉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392章 獨輪車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33章 王柏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543章 楊婷第272章 動搖第305章 反包圍第138章 兵行險著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124章 水攻第99章 使節第348章 羨門子高第196章 昌平君第476章 勸降第203章 陳城第62章 舉薦第473章 分裂第344章 齊國亡第205章 衝陣第530章 茲陽第379章 黨項第195章 力量第417章 補水點第154章 謠言第303章 獵鷹第242章 撤軍第226章 層層防禦第499章 出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高县| 广安市| 贡山| 永德县| 长宁县| 甘谷县| 乐山市| 五莲县| 金坛市| 汾西县| 汉源县| 疏勒县| 资源县| 乐业县| 沙洋县| 吉水县| 双辽市| 嘉善县| 镇安县| 辉县市| 上栗县| 西畴县| 祁东县| 昭苏县| 中山市| 平利县| 武清区| 承德县| 平陆县| 浦江县| 兴安盟| 渝北区| 常熟市| 武山县| 盈江县| 虞城县| 东乡族自治县| 黄大仙区| 萝北县| 丰城市| 陆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