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6章 層層防禦

第226章 層層防禦

秦軍在陳城以南的埠城停下。

這一是因爲埠城是汴水與穎河的交匯口,若是要利用水道航運的話,兩河交匯處就必然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爲它可以同時控制兩條河道。

另一個則是埠城距陳城恰好五十里。

五十里的距離,步兵行軍一日可達,於是相當於背靠陳城。

正如之前所言,陳城的防禦是個死城其實並不適合防守。

有護城河的城池比如大梁也差不多,這類城池雖然易守難攻但卻極易受困很難發起反攻。

古時大多城池都要求“進可攻退可守”也就是不要護城河,若想反攻,兵士可以在城牆弓弩射程的掩護下出城佈陣。

這纔是軍隊和兵士真正需要的城牆。

反之像大梁、陳城這樣的死城,軍隊不能進城佈防只能在城外駐紮與敵戰鬥,勝負其實都是在城外決定的,普通兵士幾乎用不上城牆的防禦設施。

這類防禦極強的城牆說到底不過是王公貴族保命的一種心理慰籍,也只有像魏王假那種昏君纔會將軍隊全部收攏在城內死守。

此時的秦軍當然不可能將兵力佈設在陳城內。

若是如此,楚軍只需在各個城門出口佈設千名弓弩手或是投石機封鎖住出城小道……就可輕鬆將數十萬秦軍封死在城內。

秦軍這樣的佈置反而讓項燕放心。

因爲他認爲這時的秦軍必是因爲糧草不足只能保持防禦態勢,留著陳城則是爲了來年穀物豐收時再次發起進攻。

於是當項燕隨著秦軍趕到埠城前時,就一聲令下命楚軍構築工事。

項燕對著案上的地圖說道:

“我等必須趕在明年收成前修築三道工事?!?

項伯有些不解:

“爲何要修築三道工事?”

項燕指著地圖解釋道:

“明年收成之季秦軍必然再次攻楚?!?

“而此地距汝陰四百里,每百里一道工事,便需三道。”

“到時我軍可以利用工事與秦軍作戰,且戰且走一路退回汝水,可保楚國無恙!”

部將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楚軍戰鬥力不如秦那是衆所周知。

比如這次,先有項梁在陳城偷襲大梁軍不成反損失數萬人馬,又有項絡騎軍被擊潰,逼得項燕大軍都不得不撤回城父防守。

所以楚軍要想與秦軍在野外作戰必須依託工事佔有地利。

就像項燕說的那樣,每百里一道工事,就可以利用工事互相掩護層層後退,等秦軍打到汝水防線時就已力竭成爲疲軍……到時又會像現在這般只能撤軍。

甚至還有部將建議:

“屬下以爲每百里一道工事不足以抗秦,應每五十里一道?!?

“因爲步兵一日行軍五十里,若百里一道則必有一夜無工事可用,恐遭秦軍圍攻。”

項燕解釋道:

“若五十里一道只怕超出我軍能力,無法在數月內完成。”

“是以百里可設城邑工事,五十里可設木寨工事。”

於是部將們就沒話說了。

城邑工事是構築起土牆可防投石機進攻,而木寨工事則是簡易城寨用於臨時抗敵的。

項燕在埠城修築的工事就比較特殊,他打算先修築木寨後修築城邑。

原因是修築城邑更耗時,萬一秦軍突然發起反攻項燕擔心楚軍沒有工事會抗不住。

接著,爲了加強埠城一帶的防禦及後續工事的修築,項燕幾乎將汝水一線的兵力及勞力搬空……

這做法對於現代戰爭顯然是錯誤的。

因爲現代只需要用直升機、運輸機空投一批部隊到汝水將其佔領楚軍就完了。

但這時卻沒有直升機、運輸機無法實施立體作戰。

於是項燕可以放心這麼做,反正秦軍主力就在陳城,秦軍一攻楚軍就步步後撤,總會撤到汝水然後穩住陣腳。

在這方略的基礎上,在前線多構築些工事能給秦軍多整點麻煩就多整點麻煩,能多收復點失地就多收點失地,所以沒什麼不對。

而這也正是沈兵所希望的。

情報就像雪片一樣從楚境傳來。

這情報網絡是楊端和撤軍時在楚境佈下的。

這時代的情報要說容易也不容易,因爲偵察手段比較落後。

要說難也不難,因爲反偵察手段同樣落後。

但如果只是想知道敵人有多少部隊調往前線或是汝水防線還有多少兵力……這些卻是唾手可得。

楊端和要做的只是讓一些兵士就地裝扮爲楚民,然後發些乾糧和信鴿往道路兩側的密林中一躲,成天往山下觀望就可以了。

楊端和一邊看著情報一邊對照地圖:

“楚軍在埠城一線已集結了三十餘萬軍力。”

“另外十萬軍力分設在陶城及臨城一線,並徵集大量勞力前往這兩線構築防禦。”

“汝水一線只餘少量兵力駐防,其中城父、汝陰兩城或各五千餘人。”

沈兵點了點頭。

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

這時代的古人往往就是這樣,一打仗就是構築工事或建城牆,於是各國之間纔會出現大量長城。

?tt kan?¢O

嬴政爲了能防住匈奴,還將這些長城連成一片。

這工程要是放到現代那就是妥妥的“馬其諾防線”,是屬於消極落後的絕對防禦思想。

但在古代這種平面戰爭還真有用,比如長城就一次又一次讓匈奴卻步。

然而,沈兵不是這時代人,他當然知道有什麼方法對付這種消極防禦。

這時,一名信差送來了一封密信。

楊端和打開一看,卻是嬴政送來的。

他看完後就略帶爲難的皺眉說道:

“大王詢問我軍情況,尤其是糧草?!?

“該如何回覆纔好?”

之前爲了避免情報泄漏,比如楊端和派人送信給嬴政,說這是沈兵精心安排的引蛇出洞之計云云……

一旦這信差在路上出什麼狀況被楚軍或是盜賊截獲,那便是功虧一簣。

這情況很有可能發生,因爲從楊端和處到邯鄲那一路都是楚、魏、趙三境,不久前全是秦國的敵人。

若是給嬴政假情報,那又是欺君之罪。

於是楊端和乾脆什麼都不說。

這下嬴政來信詢問,卻是不回也不行了。

(本章完)

第50章 虛張聲勢第35章 馬頭山第457章 信任第17章 攻大於守第172章 製法第367章 偷襲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37章 借刀殺人第90章 窘況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16章 變局第328章 戰車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147章 戰略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531章 推測第189章 上將軍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373章 農業第52章 李牧亡第29章 兒女私情第41章 福禍相倚第481章 試探第85章 水車第113章 軍糧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19章 爲師老了第124章 水攻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62章 舉薦第315章 定價第139章 出戰第546章 水源第385章 保命第454章 大將軍第189章 上將軍第129章 變數第321章 私鬥第393章 肅州第368章 制高點第205章 衝陣第60章 賄賂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417章 補水點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438章 巴豆第531章 推測第532章 西域第62章 舉薦第332章 騷擾第549章第500章 接敵第197章 活路第360章 西域第283章 仁君第488章 爲難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127章 魏獒第72章 麪粉第295章 高爐第20章 精銳之師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198章 求降第397章 丘就卻第188章 軍魂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188章 軍魂第481章 試探第451章 交易第521章 投石機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127章 魏獒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98章 求降第49章 許昌第296章 弩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261章 勞力第285章 議和第360章 西域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413章 射程第176章 藤甲第8章 公士第142章 大水第216章 截殺第114章 首級第197章 活路第466章 出兵第249章 神武軍第127章 魏獒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492章 遠征軍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440章 希望第487章 賜婚第92章 家書第235章 伏擊
第50章 虛張聲勢第35章 馬頭山第457章 信任第17章 攻大於守第172章 製法第367章 偷襲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37章 借刀殺人第90章 窘況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16章 變局第328章 戰車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147章 戰略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531章 推測第189章 上將軍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373章 農業第52章 李牧亡第29章 兒女私情第41章 福禍相倚第481章 試探第85章 水車第113章 軍糧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19章 爲師老了第124章 水攻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62章 舉薦第315章 定價第139章 出戰第546章 水源第385章 保命第454章 大將軍第189章 上將軍第129章 變數第321章 私鬥第393章 肅州第368章 制高點第205章 衝陣第60章 賄賂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417章 補水點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438章 巴豆第531章 推測第532章 西域第62章 舉薦第332章 騷擾第549章第500章 接敵第197章 活路第360章 西域第283章 仁君第488章 爲難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127章 魏獒第72章 麪粉第295章 高爐第20章 精銳之師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198章 求降第397章 丘就卻第188章 軍魂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188章 軍魂第481章 試探第451章 交易第521章 投石機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127章 魏獒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98章 求降第49章 許昌第296章 弩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261章 勞力第285章 議和第360章 西域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413章 射程第176章 藤甲第8章 公士第142章 大水第216章 截殺第114章 首級第197章 活路第466章 出兵第249章 神武軍第127章 魏獒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492章 遠征軍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440章 希望第487章 賜婚第92章 家書第235章 伏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原市| 长岭县| 正镶白旗| 遂川县| 宁阳县| 汽车| 隆昌县| 长宁区| 香格里拉县| 昌乐县| 麻阳| 自治县| 南陵县| 观塘区| 简阳市| 延长县| 彩票| 浦北县| 天祝| 龙井市| 晋宁县| 舞阳县| 应用必备| 安泽县| 墨脱县| 武威市| 绥江县| 嵊泗县| 南和县| 喀喇沁旗| 米易县| 博湖县| 安图县| 玉树县| 普定县| 云和县| 泰兴市| 苍南县| 富裕县| 博白县|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