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5章 伏擊

第235章 伏擊

黑甲軍的“作惡”不只是伏擊這麼簡單。

事實上在伏擊張崎軍之前黑甲軍就已經“作惡”一段時間了。

壽春的反應速度並不快,在收到消息後他們需要討論、整兵,然後再行軍兩百里才能趕到汝陰,這對於黑甲軍來說有兩天左右的準備時間。

黑甲軍需要投石機。

不過當然,他們不需要自己制。

他們要做的只是沿著汝水上行,然後對楚軍大喊:

“大王有令,前線急需補給,現急徵投石機和箭矢!”

“各部將速將所需交出,不得有誤!”

楚軍原本軍律就不嚴,再加上軍隊裡還有楚王直系部隊、昭、屈、景各貴族部隊,另外有項氏江東子弟,管理十分混亂。

且汝陰失守的消息一時還沒來得急傳開,於是這些楚軍見這些身著楚軍盔甲的黑甲軍以大王名義發令竟然毫不起疑,一批批的將投石機和箭矢交出,甚至還送上運送的馬匹。

黑甲軍又哪裡會跟他們客氣,將這些物資全都趕到了汝陰。

這其中還有大批石彈,人力不足還徵發了當地百姓做勞力。

更爲甚者,那些運送物資的兵士及勞力一到汝陰就成了俘虜。

其結果就不用多說了,像之前一樣全部被流放到汝水西側。

這也是汝陰被佔領的消息傳播不遠的原因之一……

汝陰是在夜裡被攻下的,且被拿下時城門緊閉,也就是沒有人能逃出去。

等全城落入沈兵之手時,又是將百姓往西側流放。

百姓在汝水西側步行,而黑甲軍卻在東側騎馬作亂,速度當然要快上一步。

等汝水岸楚軍收到消息發覺上當時卻已經遲了。

其實沈兵需要的並不是這些物資,比如石彈、箭矢……汝陰倉庫裡那是堆積如山。

問題就在於沈兵知道,如果不將附近這些補給收攏一波的話,那麼不遠的將來這些石彈和箭矢很快就會成爲進攻黑甲軍的補給打在汝陰的城牆上。

這其中投石機倒是需要的,汝陰城內倒是沒有太多的投石機,而黑甲軍伏擊楚軍卻需要它。

悲催的是這些投石機清一色的是老式投石機,也就是由人力投擲的那種。

這其實並不奇怪,楚國在七國中地處南方且傳統守舊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

是以新式投石機在沈兵手裡發明出來已近一年,其製法及長處肯定也傳到楚國,但楚國依舊不願改變。

這對沈兵來說是好事,因爲這意味著汝陰要面對的就是這種落後的投石機。

而沈兵只需將這些投石機稍加改造便可。

不久,沈兵就接到報告,說是楚軍已從壽春發兵了。

這對黑甲軍來說一點都不難,他們穿著楚騎的盔甲甚至還帶著楚騎的驗傳,又是在盤查不嚴的楚地,那就可以說是“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沈兵要做的只是派出幾名騎兵趕往壽春方向,再一路跟蹤就可以準確知道楚軍的行軍路線。

既然掌握了楚軍的行軍路線,那麼設下埋伏也就是小事一樁。

沈兵將伏擊圈設在距離汝陰八十餘里的野狼嶺。

野狼嶺雖說地勢不陡但卻叢林密佈,且樹林是油性易燃的針葉林……

針葉林和闊葉林的區別,在於針葉林更耐旱,其葉爲針狀就是減少水份流失。

因爲其耐旱所以其枝葉相對更乾燥,比如松針、松枝,其林中甚至還佈滿了長年掉落積成厚厚一層的枝葉及松果。

沈兵帶兵在松林裡做了些準備,每隔幾步堆上一堆枝葉用於點火,接著還在其間伐出了一條防火帶。

所謂的防火帶就是將樹木鋸倒地上的枝葉清空形成一條長寬十餘步的“防火路”,因爲這條防火路沒有可燃物,所以火勢無法越過使其另一面成爲安全區域。

黑甲軍就埋伏在安全區域等候。

楚軍一路只想著快速趕往汝陰並投入戰鬥,哪裡會想到秦軍竟然會在此處設伏,於是毫無防備一腳就踏入了伏擊圈。

見時機已至,沈兵一聲令下兵士就將火堆點燃,接著兵士們又射出幾批火箭出去……

枯枝針葉一點就燃,火勢很快就連到樹冠,被風一吹就“噼啪”作響呼呼的朝路中的楚軍席捲而去。

楚軍一時慌了手腳,人喊馬嘶亂成一團。

讓沈兵意外的是楚軍亂了一陣後便安定下來並繼續前進而不是後退……

這一點倒是沈兵算錯了,他原以爲楚軍會後退所以在後方佈設的兵力更多。

由此可知這支楚軍並非等閒之輩,領軍的將領也是智商在線。

不過這似乎無法改變什麼,因爲這片密林就像是事先佈下的口袋陣,只要楚軍走進來想要逃出去就難如登天了。

果然,當楚騎衝向前方時就發現前路已經被堆積如山的木柴和枯枝擋住了。

事實上不是木柴,確切的說是火牆,已經被點燃的火牆,而且還波及到兩側連成一片。

張崎從後方擠了上來一看,就下令道:

“戟兵盾手開路!”

楚兵應了聲,當下就分出幾隊戟兵和盾手。

都城護衛軍不愧是楚王的私兵,在這情況下還能臨危不懼進退有序。

張崎也不愧是柱國將軍,此時還能保持清醒做出正確的判斷。

比如現在派上戟兵盾手……長戟可以拔開火牆,由牛皮覆蓋的盾牌則可以擋住火勢或者敵人有可能射來的箭矢。

問題就是對面射來的不是箭矢,而是石彈。

張崎在聽到火牆那頭傳來一陣陣“咯吱”聲後就知道事情不妙了,他大叫一聲:

“散開……”

但哪裡還來得急,而且就算楚兵想散開也沒有空間,前後左右全是火,所有人馬都擠在中間的道路上無法動彈。

於是一波石彈下來立時就掀起一片腥風血雨,那戟兵盾手還沒來及反應就被成排成排的砸成肉泥。

其後的騎兵也好不到哪去,戰馬受驚將騎手從馬背上摔下,當即就驚慌的馬匹踩死。

有些騎手想掉頭,有些騎手又想前進,就連張崎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於是楚兵很快就陷入真正的混亂。

(本章完)

第284章 俯首稱臣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127章 魏獒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78章 七國第70章 番木鱉第492章 遠征軍第33章 王柏第365章 原料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506章 霍木桑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164章 設計第77章 脂膏第125章 心理第205章 衝陣第101章 荊軻第30章 禁民二業第105章 真相第237章 圍城第395章 羊羣第182章 拍竿第466章 出兵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77章 黑甲軍第374章 服務業第48章 定滑輪第155章 水軍第247章 浮橋第424章 將在外第504章 援軍第218章 騎射第367章 偷襲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152章 破冰第311章 工業區第2章 笑話第229章 閃電戰第219章 戰法第416章 方略第177章 黑甲軍第357章 勇氣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492章 遠征軍第78章 七國第202章 棄城第158章 騎兵第530章 茲陽第506章 霍木桑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114章 首級第24章 矛盾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404章 教育權第140章 楚軍第458章 夜襲第310章 遷民第20章 精銳之師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48章 定滑輪第52章 李牧亡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422章 樓蘭王第123章 探子第193章 密信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318章 售賣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165章 騎射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397章 丘就卻第534章 馬店第127章 魏獒第377章 誤會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210章 拉攏第230章 汝陰第287章 分別第222章 追敵第34章 勸降第352章 心態第105章 真相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491章 大宛第525章第219章 戰法第18章 主動防禦第30章 禁民二業第307章 索箭第549章第291章 二選一第374章 服務業第341章 雲畋第138章 兵行險著
第284章 俯首稱臣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127章 魏獒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78章 七國第70章 番木鱉第492章 遠征軍第33章 王柏第365章 原料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506章 霍木桑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164章 設計第77章 脂膏第125章 心理第205章 衝陣第101章 荊軻第30章 禁民二業第105章 真相第237章 圍城第395章 羊羣第182章 拍竿第466章 出兵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77章 黑甲軍第374章 服務業第48章 定滑輪第155章 水軍第247章 浮橋第424章 將在外第504章 援軍第218章 騎射第367章 偷襲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152章 破冰第311章 工業區第2章 笑話第229章 閃電戰第219章 戰法第416章 方略第177章 黑甲軍第357章 勇氣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492章 遠征軍第78章 七國第202章 棄城第158章 騎兵第530章 茲陽第506章 霍木桑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114章 首級第24章 矛盾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404章 教育權第140章 楚軍第458章 夜襲第310章 遷民第20章 精銳之師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48章 定滑輪第52章 李牧亡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422章 樓蘭王第123章 探子第193章 密信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318章 售賣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165章 騎射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397章 丘就卻第534章 馬店第127章 魏獒第377章 誤會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210章 拉攏第230章 汝陰第287章 分別第222章 追敵第34章 勸降第352章 心態第105章 真相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491章 大宛第525章第219章 戰法第18章 主動防禦第30章 禁民二業第307章 索箭第549章第291章 二選一第374章 服務業第341章 雲畋第138章 兵行險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乾安县| 富阳市| 浮梁县| 富川| 绿春县| 巨野县| 当雄县| 广汉市| 广饶县| 洪泽县| 乌兰察布市| 岳池县| 江阴市| 中阳县| 三穗县| 汽车| 佛山市| 威信县| 白银市| 格尔木市| 阳曲县| 灌阳县| 体育| 华坪县| 密云县| 南阳市| 九江市| 舞钢市| 江都市| 射洪县| 镇远县| 红桥区| 江华| 阿坝县| 延津县| 时尚| 当涂县| 博兴县| 杭锦后旗| 朝阳县| 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