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4章 俯首稱臣

第284章 俯首稱臣

局勢發展不幸讓楚王啓言中了。

不管楚軍如何往外散播消息說這是秦軍的陰謀,始終沒能阻止楚民外流。

這其中也有一方面是楚國貴族平時都不拿楚民當人看往死裡剝削壓榨,包括楚王也是,於是從他們嘴裡說出來的話楚民都選擇不相信。

這正是應了那句話:“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接著沈兵又將宣傳戰推到另一個高潮:針對楚軍兵士來一波。

對楚軍兵士的宣傳戰很簡單,它只需在百姓中宣傳就行無需直接將傳單送進軍營……百姓知道幾乎就相當於兵士知道。

政策如下:只要楚軍兵士願降,願從軍的便加入軍隊,願耕地的便分給田地與百姓同等對待,只需按秦律定期服更役。

楚軍兵士心裡有桿秤:這楚國多半是要被滅了,若繼續在楚軍陣營,不是戰死就是被秦俘虜,到時就沒這麼優厚的條件了。

所以此時不降更待何時?

更何況這其中有許多人正處於兵役期間,楚國的兵役卻不似秦國兵役一般由秦律規定並實施……

服役這一點其實秦國與楚國相差不大,因爲秦國服役雖是輪更制度但由於連年征戰兵力不足,再加上戰時又可以臨時徵召,於是實際服役時長也遠大於更役。

關鍵在於秦律有二十軍功制而楚國卻沒有。

在秦軍中賣命好歹立功之後還有個爵位還能因爵位分到田宅,而楚國卻純粹是爲王公貴族賣命,立功也只是得到些可憐的獎賞。

甚至還有許多情況是立功之後卻被貴族冒領……

如今楚軍兵士有這個降秦的機會,他們自是不會輕易放過。

於是隔三岔五的就會有一隊兵士失蹤。

去哪就不用說了,自是往淮北投奔秦軍去了。

這時就不是楚王啓組織朝會,而是貴族們主動要求朝會商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了。

但商議來商議去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

只在楚王啓與項燕兩人時,楚王啓就嘆了聲:

“如今之計,我等似乎只有三條路可走。”

“其一,是先發制人集全國之兵搶先發難。”

楚王啓這想法其實是出於無奈,因爲楚國若繼續這樣下去的話只會越來越糟,那麼在此坐以待斃還不如乘楚國還有實力拼一拼。

項燕想了想,就回答道:

“秦軍以逸待勞士氣正盛,而我軍卻是各族離心形同一盤散沙,此時攻秦非但無法取勝反而會敗得更快。”

楚王啓也是這麼認爲的,他點了點頭繼續說道:

“其二,便是從秦軍中盜取制肥之法。”

這漚肥殺傷力太大,其中主要是不需休田。

在這情況下就算楚國貴族免稅都比不上秦地的產出,於是降稅也就毫無意義。

如果還希望秦、楚平衡的話,就只有取得漚肥技術。

但項燕想了想,就再次搖頭道:

“秦軍也必定知道這制肥之法的重要,是以絕不會輕易透露。”

“我等想探得此法,只怕難上加難。”

遲疑了下,項燕就疑惑的問了聲:

“大王,第三條路是……”

楚王啓回答:

“俯首稱臣,如安陵城一般求存於江東。”

項燕一愣,然後便陷於沉默了。

雖然項燕也不希望做此選擇,但從如今這形勢來看似乎這纔是最好的選擇。

因爲楚國的滅亡不可避免。

這並非兵馬糧草不夠多,而是制不如人。

在這大前提下任何掙扎都毫無意義,最終只能落下戰敗身死家破人亡的結局。

但如果像楚王啓一樣,以楚國現有勢力求得江東自治……卻有可能偏安一隅。

但項燕想了想,還是認爲不妥:

“屬下以爲不可。”

“安陵城之所以能存活於世,概因安陵一城無東山再起之可能。”

“而我軍卻是十餘萬兵數十萬民於江東。”

“如此規模豈能讓秦王安心?”

楚王啓回答:

“秦王確是無法安心。”

“但若能兵不血刃取淮南之地,秦王焉能不取?”

“有朝一日即便秦王尋了藉口將兵鋒指向江東……我等亦可退入百越並依仗地形與之周旋。”

“江東乃菏澤之地,秦王又何需大動干戈爭奪?”

項燕想想覺得也對。

之前楚國滅越時就面臨這樣的問題:

江東水網密佈叢林遍地,地形決定了進攻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而奪取之後卻沒有多大的利益。

那打這仗還有什麼意義?

爲何不招安由其自治?

於是纔有楚國項氏。

如今的情況差不多,只是由當初的項氏變成了楚王啓。

項燕其實是個很忠心的人。

應該說這是項氏的共性,當初項氏是吳國置下,越王勾踐滅吳國後項氏始終不降,雖然未能恢復吳國但卻避入震澤一直撐到楚國滅越……於是才接受楚國招安。

這其實有一種“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道理在其中。

因爲像項氏這樣的小族若是不團結、不忠心的話,很容易就會四分五裂然後消散到其它各族中一點影子都看不到。

項氏之所以能從數百年一直髮展到現在甚至在今後還能與劉邦爭奪天下,就是因爲其團結及忠心。

史上的項燕也是爲楚國戰敗而自刎身亡……那時的他完全可以帶著項氏子弟避入江東。

但忠心並不意味著愚忠,如果楚王啓都在考慮是否應順應形勢退避江東稱臣,那麼項燕也就不再堅持了。

他只是提醒楚王啓道:

“屬下對此並無異議,然屬下希望大王謹慎考慮兩件事。”

“其一,淮南各貴族是否願降,降了之後去往何處?”

“其二,我等臣子要求生易,大王乃王室血脈,秦王能否容你……”

項燕這話說的十分中肯。

其中尤其是第二點……若項燕只是爲了自己活命,那這一點他根本連提都不會提,裝作不知道就成。

楚王啓想了想,就回答道:

“貴族若是不降,自有秦軍應付。”

“至於寡人……若是這般下去哪還有幸理?”

“降了之後纔有喘息時間也有一線生機。”

“往後寡人是生是死,便全看項卿了!”

(本章完)

第507章 出逃第383章 使者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437章 人心第326章 命令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440章 希望第24章 矛盾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537章 楊端和第86章 樣式第148章 辦法第107章 合縱第420章 城牆第10章 摩擦力?第19章 爲師老了第546章 水源第480章 請辭第52章 李牧亡第519章 火器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210章 拉攏第10章 摩擦力?第81章 高田第30章 禁民二業第9章 矛盾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17章 攻大於守第13章 睚眥必報第322章 招工第40章 阻敵第290章 門客第157章 選兵第24章 矛盾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328章 戰車第307章 索箭第393章 肅州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440章 希望第266章 喜訊第377章 誤會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300章 牀弩兵第530章 茲陽第365章 原料第304章 狼羣第366章 礦第36章 暗箭難防第124章 水攻第191章 點兵第64章 選擇第481章 試探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199章 蒙武第237章 圍城第449章 改革第185章 牽城第56章 北地騎兵第188章 軍魂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174章 親衛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99章 使節第18章 主動防禦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342章 市場化第239章 奸細第46章 不世功勳第173章 天意第344章 齊國亡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81章 高田第21章 火力封鎖第510章 聯盟第62章 舉薦第337章 發展第315章 定價第331章 補給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365章 原料第358章 潛力第152章 破冰第153章 水德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15章 釜底抽薪第27章 以逸待勞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95章 宣傳攻勢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360章 西域第321章 私鬥第156章 官大夫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342章 市場化
第507章 出逃第383章 使者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437章 人心第326章 命令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440章 希望第24章 矛盾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537章 楊端和第86章 樣式第148章 辦法第107章 合縱第420章 城牆第10章 摩擦力?第19章 爲師老了第546章 水源第480章 請辭第52章 李牧亡第519章 火器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210章 拉攏第10章 摩擦力?第81章 高田第30章 禁民二業第9章 矛盾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17章 攻大於守第13章 睚眥必報第322章 招工第40章 阻敵第290章 門客第157章 選兵第24章 矛盾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328章 戰車第307章 索箭第393章 肅州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440章 希望第266章 喜訊第377章 誤會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300章 牀弩兵第530章 茲陽第365章 原料第304章 狼羣第366章 礦第36章 暗箭難防第124章 水攻第191章 點兵第64章 選擇第481章 試探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199章 蒙武第237章 圍城第449章 改革第185章 牽城第56章 北地騎兵第188章 軍魂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174章 親衛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99章 使節第18章 主動防禦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342章 市場化第239章 奸細第46章 不世功勳第173章 天意第344章 齊國亡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81章 高田第21章 火力封鎖第510章 聯盟第62章 舉薦第337章 發展第315章 定價第331章 補給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365章 原料第358章 潛力第152章 破冰第153章 水德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15章 釜底抽薪第27章 以逸待勞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95章 宣傳攻勢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360章 西域第321章 私鬥第156章 官大夫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342章 市場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城市| 黔江区| 广丰县| 松桃| 安阳市| 获嘉县| 扬州市| 威宁| 宜都市| 江门市| 连江县| 吉木萨尔县| 永济市| 渝中区| 湖州市| 家居| 绥化市| 靖宇县| 赣州市| 武定县| 洪洞县| 永顺县| 临桂县| 嘉鱼县| 颍上县| 万载县| 常熟市| 普洱| 平原县| 平塘县| 霞浦县| 临猗县| 衡南县| 峨山| 双鸭山市| 华坪县| 兖州市| 措勤县| 余干县| 诸城市|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