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2章 許應

第82章 許應

其實爲難的又何止是沈兵等人,王翦與楊端和也急得團團轉。

沈兵猜的沒錯,這高田問題不只是砲師一處,而是官田普遍如此。

嬴政離開前就命王、楊二人屯田。

王翦與楊端和原以爲屯田不是什麼大事,就算是大事那也是兵士的事。

甚至對於兵士而言也不是什麼大事,不過動動鋤頭費點力氣而已,還能比上陣殺敵更難更險?

沒想到派人一勘查,就大呼不好。

“大將軍,趙國地震後緊鄰旱災。”

“各地河水要麼改道要麼水量嚴重不足。”

“導致大多灌溉設施無法使用。”

“若要屯田,只怕……”

王翦一聽這話就懵了。

王翦有過不少屯田的經驗,知道這“河水改道,水量不足”是什麼意思。

他甚至知道這影響、這困難都不是人力能對抗的。

於是趕忙叫上了楊端和同去視察,現場看了幾個地方後果然如此。

王翦皺眉嘆道:

“大王命我先行耕地。”

“他組織糧隊趕在半月前後將粟種從各地陸續運至。”

“到時便可趕在農期之前播種。”

“可是現在……”

楊端和又哪會不知道這狀況,他點頭回道:

“大將軍所言甚是。”

“這些耕地若能正常灌溉,那麼農期之前播種並非難事。”

“但現在大片官田都因水位降低而成高田。”

“要人力取水灌溉……想如期播種只怕是難了。”

其實楊端和這還是往輕裡說。

這何止是“難”,簡直就是難如登天。

分配給軍隊的官田大多都是高田,爲數不多的低田都在百姓手裡……

這倒不是嬴政或分配耕地的官員體恤民情,而是利益使然。

要知道官田由軍隊屯,而私田由百姓屯。

軍隊屯田與百姓屯田的最大差別在於前者是完成任務而後者是爲生存。

爲完成任務便自然求多、求快、求省力。

爲生存卻是求精、求好,求高產。

因爲高產直接關係百姓切身利益,扣除糧稅後也是多產多得少產少得。

於是良田分配給百姓纔有意義,分配給軍隊屯差不多就是浪費。

其結果就是官田中灌溉系統能正常流水的寥寥無幾。

難題就這樣交到了王、楊二人手裡:

這田怎麼屯?

用陶罐一罐一罐的取水?

那隻怕是十分之一的進度都趕不上,尤其這麼做還沒有多大意義……

軍隊不可能整日整夜的爲田取水吧?

軍隊總得操練總有出去作戰的時候吧?

若出去轉個十天半月回來發現麥苗都已旱死了……那還屯什麼田?

於是楊端和考慮一番,便建議道:

“屬下以爲,爲今之計應不必急於播種。”

“我等今年主修灌溉,明年、後年再考慮播種收成……”

楊端和這話說的有幾分道理。

現在這情況想如期播種幾乎不可能,勉強播種可預計也不會有好收成。

既然如此乾脆放棄播種,腳踏實地先修好灌溉系統,而後再考慮其它。

然而還沒等楊端和說完就被王翦否決了。

“這是大王的命令。”王翦說:“卻不是你我能隨意更改的。”

楊端和點頭應是。

頓了下,王翦又嘆了口氣,接著說道:

“楊將軍可知大王爲何急於在趙國屯田且力求今年播種?”

楊端和回答:

“屬下不知。”

王翦將目光投往面前那片乾涸的旱地,若有所思的說道:

“楊將軍還記得那蔥油餅否?”

楊端和恍然大悟。

今年是否能播種將直接決定明年趙國是否有糧。

趙國是否有糧將直接決定來年秦國是否有能力出兵攻城略地。

……

所以,大王是不會輕易改變這個戰略方向放棄播種的。

如果沈兵聽到這話只怕就要狠扇自己幾個耳光了。

特麼的蔥油餅就蔥油餅,好好的擺什麼龍門陣說什麼大道理啊?

現在可好,一堆旱地擺在面前還能指望它明年“嘩嘩”的長出莊稼來?

鼓勵生產也要慢慢來不是?

歷史上就用了四年時間才恢復力氣滅魏,你個小樣卻想一年就搞定!

就在王翦與楊端和兩人望田興嘆時,就見一名騎兵策馬飛奔而來並呈上一封竹簡。

“大王手令,請大將軍過目。”

王翦恭謹的用雙手接過,打開一看,不由喜形於色。

“原來大王早有安排。”

“他已封許應爲治粟內史星夜兼程趕來邯鄲助我等屯田。”

“囑我明日前往接迎。”

聞言楊端和也鬆了一口氣,道:

“大王英明。”

“有許應前來助我等,又何愁無水屯田?”

也難怪王、楊二人會如此放心。

這許應便是諸子百家中農家開創者許行的後人,秦國農業的發展都有賴於許應及其學生的指導。

此時嬴政派他到邯鄲一帶治理,就像是送來了一場及時雨。

第二天,王翦就親自帶著一干人前往城門迎接。

王翦所帶的這“一干人”可不是隨意的“一干人”,而是他費盡了心思挑選的“精英”。

像許應這樣的專業人士來邯鄲治理農業,王翦總不能隨意找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跟隨吧?

工匠、書生或是經商的便是來了也沒用啊!

許應講的可是屯田的大道理,且是眼下燃眉之急,當然得慎重再慎重。

於是,王翦首先調來兩名主薄。

想想覺得不夠,又增設了兩名備用。

他們負責將許應說的話記下來,一字不漏。

接著又將新設三郡的郡尉、郡守和監御史全都請來。

郡尉管百姓,郡守管軍事,監御史負責監察。

在這非常時期不管百姓還是軍隊還是監察全都要搞農業。

所以沒毛病,都來聽聽許應老師講課。

只有你們懂了、明白了,回頭才知道怎麼解決,纔有能力教屬下怎麼解決。

除此之外王翦還喚來了幾個裡典做爲百姓代表……(注1)

王翦深知這是屯田,有許多困難和問題都不是他們這些身居高位的人能明白也不是他們能想像得到的,必須有熟悉屯田的在場與許應老師互動。

再加上親衛、雜役、下人等,城頭熙熙攘攘的聚集了數百人好不熱鬧。

注1:裡典就是里正,因秦王嬴政的名字裡有“政”,爲了避諱,秦時大多時候將里正改爲裡典。

(本章完)

第101章 荊軻第477章 分割第427章 矛盾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502章 騎戰第15章 釜底抽薪第135章 沙袋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65章 厚禮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53章 軍心第219章 戰法第351章 五原第82章 許應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220章 撤軍第277章 結果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473章 分裂第286章 難題第61章 火彈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256章 新王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27章 以逸待勞第431章 利益第4章 工丞第400章 算盤第240章 滲透戰第138章 兵行險著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477章 分割第400章 算盤第238章 狼煙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399章 三危山第480章 請辭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72章 麪粉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317章 工人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432章 道民君第539章 嚀泉第491章 大宛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429章 榜樣第101章 荊軻第103章 逆鱗第17章 攻大於守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348章 羨門子高第179章 牽城第383章 使者第35章 馬頭山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305章 反包圍第422章 樓蘭王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254章 突圍第201章 鴛鴦陣第123章 探子第385章 保命第353章 學習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89章 以農治國第105章 真相第43章 知己第411章 信第466章 出兵第548章 書信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157章 選兵第14章 水路第439章 降軍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96章 宵禁第506章 霍木桑第137章 圍城第457章 信任第507章 出逃第85章 水車第539章 嚀泉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158章 騎兵第483章 汗血馬第85章 水車第49章 許昌第431章 利益第210章 拉攏第307章 索箭第79章 挖坑第95章 宣傳攻勢第163章 藤甲第134章 困難
第101章 荊軻第477章 分割第427章 矛盾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502章 騎戰第15章 釜底抽薪第135章 沙袋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65章 厚禮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53章 軍心第219章 戰法第351章 五原第82章 許應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220章 撤軍第277章 結果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473章 分裂第286章 難題第61章 火彈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256章 新王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27章 以逸待勞第431章 利益第4章 工丞第400章 算盤第240章 滲透戰第138章 兵行險著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477章 分割第400章 算盤第238章 狼煙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399章 三危山第480章 請辭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72章 麪粉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317章 工人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432章 道民君第539章 嚀泉第491章 大宛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429章 榜樣第101章 荊軻第103章 逆鱗第17章 攻大於守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348章 羨門子高第179章 牽城第383章 使者第35章 馬頭山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305章 反包圍第422章 樓蘭王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254章 突圍第201章 鴛鴦陣第123章 探子第385章 保命第353章 學習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89章 以農治國第105章 真相第43章 知己第411章 信第466章 出兵第548章 書信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157章 選兵第14章 水路第439章 降軍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96章 宵禁第506章 霍木桑第137章 圍城第457章 信任第507章 出逃第85章 水車第539章 嚀泉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158章 騎兵第483章 汗血馬第85章 水車第49章 許昌第431章 利益第210章 拉攏第307章 索箭第79章 挖坑第95章 宣傳攻勢第163章 藤甲第134章 困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榆县| 嘉定区| 灵石县| 延边| 沐川县| 霍州市| 漳州市| 兴仁县| 册亨县| 苗栗市| 宝清县| 丹阳市| 榆中县| 富锦市| 曲靖市| 苍溪县| 台安县| 肥城市| 精河县| 汪清县| 辽宁省| 晴隆县| 通辽市| 余干县| 仁寿县| 潼南县| 临泽县| 望江县| 二连浩特市| 个旧市| 武城县| 开阳县| 惠州市| 义马市| 水富县| 平安县| 将乐县| 宜宾市| 顺平县| 高雄县| 喀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