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7章 工人

第317章 工人

沈兵是在用現代知識體系去發展雲中郡。

工業發展需要什麼?

高中地理老師敲黑板畫重點:“市、政、交、勞、技”。

沈兵高中時雖然很不喜歡地理卻依舊把這幾個要素背得滾瓜爛熟。

沒辦法……誰讓當時他喜歡的女生選了地理呢?

結果這就成了沈兵的高考軟肋最後只上了個二本,情場自然也就此泡湯。

沒想到無心插柳柳成蔭,這些地理知識在這時空的雲中郡竟然用上了。

市場有嗎?

當然有啊,此時的中原各國都在溫飽線上掙扎,除了在打仗搶地之外就是耕地織布,且幾乎是人人都在織布,市場需求極爲龐大。

另外從後套往西就進入了河西走廊,那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同時也是絲綢之路的一部份……

爲什麼不開闢絲綢之路把生意做到西域去呢?

織布機可以織布當然也可以織絲綢!

政策支持有嗎?

必須有。

沈兵這個將軍親自抓同時還有嬴政的支持,可以說是一路綠燈各種優先。

交通馬上弄。

勞動力,很快就來了……事實上已經來了一部份還有許多在來的路上。

自從傳單散發到代國之後,許多百姓已陸陸續續返回雲中郡,只不過人數還不多。

至於技術……

嗯,在這點上只要有沈兵在,那妥妥的就是佔有技術制高點,而且可以預見的是在將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擁有技術優勢。

所以這雲中郡想不發展起來都難。

有發展纔會有人,有人就有了一切,這纔是最重要的。

所以人站在不同角度看問題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若問尋常百姓什麼重要?

當然是錢重要、財富重要,有了錢之後就可以買到想要的東西,雖然不是所有,但卻是絕大多數。

但站在沈兵的角度看這個世界……

錢和財富真的重要嗎?

錢和財富對他來說幾乎是唾手可得,早在他造出紙的時候便是如此了,他在這世界能把紙當作錢用。

然而,就算家裡堆著金山、銀山堆滿了食物和寶物……還不是隻要嬴政一個命令所有一切都沒了?

又或是匈奴集結大兵一個劫掠就人財兩空了?

所以沈兵早就看清了,這個世界最大的財富並不是金錢,而是權勢。

有了權勢才擁有一切,甚至包括別人的生命。

沈兵現在所做的,就是用工業化賺錢,然後再把這些錢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以就業機會、環境和利益將其它地方的“人”吸引到雲中郡來並聚集到沈兵帳下。

接下來的情況就像沈兵預想的那樣穩步發展。

最先是數十、幾百的代國百姓偷跑回雲中郡。

這些百姓原本是打算回來種田的,但沈兵卻告訴他們田地有限且錯過農期,此時便算是種田也無法養活家小。

倒不如……爲雲中郡務工?

初時有許多人不願意接受。

原因則讓沈兵有些啼笑皆非,只因務工不穩定且社會地位不高。

這倒是實情。

社會地位不高是因爲這時代有“士農工商”的排位在,農民比工人要高一級,誰也不願自降身份進入工籍。

務工不穩定則是因爲這時代的務工普遍是散工,這家有需要蓋房就請個工人做幾天,那家有需要又做幾天,四處遊走且不確定。

相對而言農民就穩定得多,只要在田裡幹活,沒有什麼災害之類的意外都會有收成。

所以工人在這時代幾乎就是“不務正業”的代名詞。

他們完全沒意識到沈兵工業化之後的“務工”根本不存在“不穩定”這問題,甚至這時的務工還要比務農穩定得多……不管春夏秋冬都可以在紡織廠務工領到薪酬,更不需要看天收成。

然而,戰國時期是半奴隸半封建國家,他們對工人的認識和觀念也是工業化之前的,沈兵很難將其轉變。

但這對沈兵而言算不上什麼問題。

這事是由胖子屯一手負責的……就像之前所言,胖子屯有經商頭腦擅長精打細算,紡織作坊上下全交由他來打理。

沈兵只讓胖子屯給出三個條件:

“試用期每天給十錢工錢。”

“正式錄用後每天二十錢。”

“圈下新地或收復河套有地後,務工、務農可自選!”

百姓:……

要知道這時代做一天的苦役才只有八錢,這試用期一天就給十錢,往後一天還會給二十錢?

這工錢可比別地工錢高兩倍有餘。

若是再計算成口糧……乖乖不得了,兩錢可以養活一人,正式員工二十錢就可以養活十個人。

往常務農時在田地裡起早貪黑風吹雨打的才勉強養活五張嘴,要是收成不好還免不了餓肚子,可現在隨便就能養活十個人。

於是這還用問嗎?

當然務工!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那點社會地位又能算得了什麼?

而這時沈兵卻又嬌情上了:

“若試用期不通過,便安排其它工作或是務農!”

沈兵這其實是抓住百姓一種心理:越是稀罕的東西就越是有人搶。

比如現在沈兵拿著這些優厚的條件去求那些百姓務工,那些百姓反而會猶豫……此事有如此豐厚的報酬卻無人理會,其中必有難處。

但現在若是許多人爭著搶著,而且還要經過努力及比試才能拿到,那情況就不一樣了,大家都會一哄而上。

果然,沒過多久百姓的態度就出現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務工由原本無人問津變成個個趨之若鶩。

而培訓和安排工人方面就由蒼那邊負責。

各方面的工人都有,有製作和維修水車的,有操作紡紗機、織布機的,還有修路運輸的……

總之就是各取所長,有力氣的出力氣,會操船駕車的就運輸,會紡織的婦人則大批錄用進紡織廠操作。

至於那工錢,對沈兵而言也不是難事,從造紙廠運一批紙到中原售賣就得到了週轉資金。

其實工錢都不是錢幣結算而是用糧食。

這也是百姓所希望的,因爲他們更需要的是糧食養活自己和家人而不是錢。

(本章完)

第242章 撤軍第408章 難題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544章 真相第47章 變數第136章 紅燒第16章 變局第522章 奴隸第372章 西套第94章 荊軻刺秦第7章 除非……第440章 希望第549章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162章 鋸子第451章 交易第443章 改革第246章 圍城第27章 以逸待勞第109章 修橋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96章 宵禁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397章 丘就卻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440章 希望第123章 探子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266章 喜訊第304章 狼羣第431章 利益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191章 點兵第198章 求降第177章 黑甲軍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272章 動搖第385章 保命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218章 騎射第43章 知己第122章 浮力第56章 北地騎兵第49章 許昌第77章 脂膏第402章 勸降第464章 練兵第221章 回師第17章 攻大於守第460章 聯軍第123章 探子第222章 追敵第96章 宵禁第8章 公士第239章 奸細第417章 補水點第416章 方略第235章 伏擊第9章 矛盾第203章 陳城第122章 浮力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216章 截殺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468章 目標第449章 改革第75章 樂趣第517章 文明第448章 聯軍第102章 絆馬索第37章 借刀殺人第80章 薄禮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131章 淳于越第55章 伐木第109章 修橋第77章 脂膏第89章 以農治國第14章 水路第135章 沙袋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141章 陷阱第186章 仙人第91章 代田法第393章 肅州第126章 水網第131章 淳于越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101章 荊軻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458章 夜襲第249章 神武軍第43章 知己第537章 楊端和第361章 封禪
第242章 撤軍第408章 難題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544章 真相第47章 變數第136章 紅燒第16章 變局第522章 奴隸第372章 西套第94章 荊軻刺秦第7章 除非……第440章 希望第549章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162章 鋸子第451章 交易第443章 改革第246章 圍城第27章 以逸待勞第109章 修橋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96章 宵禁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397章 丘就卻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440章 希望第123章 探子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266章 喜訊第304章 狼羣第431章 利益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191章 點兵第198章 求降第177章 黑甲軍第39章 連環計中計第272章 動搖第385章 保命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218章 騎射第43章 知己第122章 浮力第56章 北地騎兵第49章 許昌第77章 脂膏第402章 勸降第464章 練兵第221章 回師第17章 攻大於守第460章 聯軍第123章 探子第222章 追敵第96章 宵禁第8章 公士第239章 奸細第417章 補水點第416章 方略第235章 伏擊第9章 矛盾第203章 陳城第122章 浮力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216章 截殺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468章 目標第449章 改革第75章 樂趣第517章 文明第448章 聯軍第102章 絆馬索第37章 借刀殺人第80章 薄禮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131章 淳于越第55章 伐木第109章 修橋第77章 脂膏第89章 以農治國第14章 水路第135章 沙袋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141章 陷阱第186章 仙人第91章 代田法第393章 肅州第126章 水網第131章 淳于越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101章 荊軻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458章 夜襲第249章 神武軍第43章 知己第537章 楊端和第361章 封禪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龙县| 绥阳县| 南川市| 屯门区| 玉门市| 威远县| 桓台县| 定边县| 马山县| 苍山县| 文安县| 尚义县| 驻马店市| 扎赉特旗| 获嘉县| 深圳市| 西昌市| 盈江县| 长治市| 汉寿县| 迭部县| 丰原市| 柏乡县| 中宁县| 彭阳县| 德保县| 华坪县| 乐清市| 涡阳县| 密山市| 博湖县| 中江县| 竹溪县| 呼玛县| 陈巴尔虎旗| 酒泉市| 三亚市| 浦江县| 怀宁县| 静乐县| 油尖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