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3章 壽春

第243章 壽春

其實有沒有其它人增援汝陰,楊端和又哪會不知道。

他只是不敢相信這場仗會打成這樣。

不過當楊端和走進汝陰城看到滿地都是黑甲軍屍首時以及倖存者臉上的疲憊時就信了。

雖然傷亡一千餘人對楊端和來說算不了什麼,但他從未見過有哪支部隊累成這樣,那些兵士包括沈兵在內簡直就沒有人形。

他們中相當一部份人在知道援軍來時沒有歡呼,而是第一時間找個乾燥的地方倒下就睡,這其中許多人就像陳端一樣倒下之後就再也沒能站起來。

楊端和第一時間找到了沈兵。

沈兵已等不及見楊端和在城垛裡睡著了,楊端和馬上讓隨軍巫醫上前察看一番,待巫醫回報沈兵只是幾處皮外傷後,楊端和才鬆了一口氣。

他擔心沈兵也會像黑甲軍那許多人一般靠著意志帶傷作戰,此時突然放鬆下來反而不妙。

楊端和沒有叫醒沈兵,他只是讓秦軍入駐,另一邊用飛鴿將戰況報予邯鄲。

嬴政在收到楊端和的戰報後激動得手中的酒卮都掉在了地上。

在此之前沒有人能知道汝陰的情況,因爲那時汝陰已被楚軍團團圍困而秦軍主力又在百里之外。

便是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楊端和也不確定汝陰是在沈兵手裡還是已被楚軍攻下,更別說嬴政了。

此時嬴政知道詳細戰況,不由感嘆道:

“以三千之兵面對楚軍七萬餘人。”

“不只保汝陰不失還殺敵數萬,也只有沈兵能做到,也只有黑甲軍能做到。”

“李斯,此戰當居何功?”

李斯拱手回道:

“稟大王,以三千之兵殺敵數萬可晉爵一級。”

“保汝陰不失致楚軍汝水防線無用武之地,進而使壽春失去屏障對滅楚大有益處,可晉爵兩級。”

“屬下以爲當全軍晉爵三級。”

嬴政想也不想便應了下來:

“好,便全軍晉爵三級。”

“另賞金百兩公示全軍以爲榜樣,並賜名……神武軍!”

嬴政這做法是明智的,尤其是在這秦軍急需用兵的時候,對黑甲軍這種立下奇功的軍隊予以重賞,就能帶動其它部隊紛紛效仿。

尤其這黑甲軍還是由魏國降兵組建。

所以這其實也就是在公示天下:不管是哪國的軍隊,秦國也好魏國也罷,甚至楚國、燕國、齊國,降秦之後只要立功就一樣能得封賞並受重用。

於是……這就不只是重賞和激勵秦軍的問題了,更是引誘它國兵士來降的問題了。

另一邊的楚王負芻卻在壽春愁眉不展。

項燕逃過汝水後第一時間就到壽春去請罪。

項燕是帶著他的帥印去的,他一到宮中只往楚王負芻面前一跪,將帥印和頭盔用托盤裝著一併送了上去:

“末將無能,致使汝水全線失守敵軍兵臨城下。”

“末將責無旁貸,請大王治末將指揮不力之罪!”

楚王負芻雖然對項燕接連敗仗心有不滿,但他卻知道這並不是項燕無能而是秦軍過於強悍了。

或許說是那沈兵之詭計也過於出人意料了。

汝水防線原本防得好好的,誰又會想到沈兵居然能以詐敗引楚軍出擊,然後再以奇兵突襲汝陰並守住十餘天……結果就是今天的窘境。

早知如此,便放著淮北大片土地不佔只守汝陰就成了。

但這世上沒有後悔藥,事已至此儘想這些也無用。

項燕之敗非用兵之過,而是計不如人。

更何況,若是把項燕撤了又能換誰呢?

昭氏?

屈氏?

還是剛回來的張崎?

昭、屈等貴族自然信不過,兵權若是交到他們手裡只怕馬上就反了,甚至以他負芻的人頭去求和也不一定。

張崎雖是信得過,但是……帶了三萬精銳出去又集結了七萬兵,竟連三千人駐守的汝陰都攻不下,這還能與二十萬秦軍作戰嗎?

所以思來想去,也只有項燕可用。

於是楚王負芻上前扶起項燕,道:

“將軍言重了,勝敗乃兵家常事。”

“如今不過是失了汝水而已,我等實力尚存依舊有再戰之力。”

但項燕卻長拜不起。

楚王負芻不由奇道:

“將軍爲何……”

項燕回道:

“大王,末將請大王遷都洞庭。”

“汝陰一失,壽春便失去屏障,秦軍可長驅直入至城下。”

“以末將之見,秦軍野戰無人能及,而我軍自壽春以西更是無險可守。”

“是以……”

不等項燕說完,昭恤並打斷了項燕的話:

“若汝水可守,爲何壽春不可守?”

“上將軍不知壽春有淮河之險乎?”

這話看似有理。

汝水防線是依靠汝水,而壽春則是依靠淮河。

相比起汝水,淮河可要比汝水更寬更急。

所以如果守著汝水秦軍就無法攻破,那麼壽春應該更難攻破纔對。

項燕搖頭回答:

“此言大謬。”

“汝水可守皆因其上游乃城父,秦軍無法佔汝水上游截流。”

“淮河上游便在汝陰之南。汝陰一失,秦軍便可以汝陰爲據攻佔淮河上游。”

“到時壽春便是另一座大梁城。”

昭恤無言以對。

項燕說的對,以河水爲天險阻敵最重要的其實是看上游在誰手裡。

若上游在敵人手裡那根本就沒有“天險”可言。

甚至不只沒有天險那河水還是禍害,比如秦軍水淹大梁城,又或者像項伯軍攻汝陰那樣在上游截流。

項燕接著又補了一句:

“大王,留在壽春便是死路一條。”

“爲今之計,便只有遷都洞庭,再以洞庭、雲澤爲兩大屏障以水軍與秦軍周旋纔是長久之計。”

正在楚王負芻猶豫之時,昌平君站出來問了句:

“上將軍,以水軍與秦軍周旋?”

“可是牽城水戰……”

負芻聞言不由一驚,也跟著問道:

“此言有理,秦軍有車輪戰船還有黑甲軍,牽城一戰我水軍十不敵一,如何能以水軍與其周旋?”

項燕回道:

“大王,黑甲軍於汝陰一戰已損失慘重。”

“且我水軍戰船也有拍竿,再加上我江東水軍熟悉地形水文……”

(本章完)

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47章 戰略第189章 上將軍第272章 動搖第223章 準備第515章 羅馬的心思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385章 保命第209章 權力第109章 修橋第44章 通敵第164章 設計第162章 鋸子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186章 仙人第336章 配方第125章 心理第166章 錢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548章 書信第483章 汗血馬第25章 心在滴血第473章 分裂第547章 暴亂第226章 層層防禦第420章 城牆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97章 狼來了第477章 分割第41章 福禍相倚第102章 絆馬索第214章 較勁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351章 五原第375章 野人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179章 牽城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511章 火繩槍第136章 紅燒第217章 項絡第314章 織布機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124章 水攻第156章 官大夫第413章 射程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210章 拉攏第288章 請降第546章 水源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21章 火力封鎖第299章 圈地第492章 遠征軍第446章 巧合第78章 七國第413章 射程第206章 潰逃第7章 除非……第463章 馬鐙第549章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367章 偷襲第402章 勸降第103章 逆鱗第332章 騷擾第425章 交河第504章 援軍第77章 脂膏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101章 荊軻第114章 首級第451章 交易第377章 誤會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487章 賜婚第468章 目標第332章 騷擾第66章 凳子第101章 荊軻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413章 射程第144章 人質第495章 嫁衣第374章 服務業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102章 絆馬索第361章 封禪第390章 奇軍第134章 困難第427章 矛盾第535章 先機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349章 直道第311章 工業區第546章 水源第465章 殺雞駭猴
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47章 戰略第189章 上將軍第272章 動搖第223章 準備第515章 羅馬的心思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385章 保命第209章 權力第109章 修橋第44章 通敵第164章 設計第162章 鋸子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186章 仙人第336章 配方第125章 心理第166章 錢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548章 書信第483章 汗血馬第25章 心在滴血第473章 分裂第547章 暴亂第226章 層層防禦第420章 城牆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97章 狼來了第477章 分割第41章 福禍相倚第102章 絆馬索第214章 較勁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351章 五原第375章 野人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179章 牽城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511章 火繩槍第136章 紅燒第217章 項絡第314章 織布機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124章 水攻第156章 官大夫第413章 射程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210章 拉攏第288章 請降第546章 水源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21章 火力封鎖第299章 圈地第492章 遠征軍第446章 巧合第78章 七國第413章 射程第206章 潰逃第7章 除非……第463章 馬鐙第549章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367章 偷襲第402章 勸降第103章 逆鱗第332章 騷擾第425章 交河第504章 援軍第77章 脂膏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101章 荊軻第114章 首級第451章 交易第377章 誤會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487章 賜婚第468章 目標第332章 騷擾第66章 凳子第101章 荊軻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413章 射程第144章 人質第495章 嫁衣第374章 服務業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102章 絆馬索第361章 封禪第390章 奇軍第134章 困難第427章 矛盾第535章 先機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349章 直道第311章 工業區第546章 水源第465章 殺雞駭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丰市| 九龙城区| 大姚县| 河东区| 沐川县| 阿拉善右旗| 巴彦县| 喀什市| 浦江县| 文山县| 葫芦岛市| 叶城县| 华安县| 三河市| 邹平县| 九龙城区| 合肥市| 化州市| 凤翔县| 观塘区| 新源县| 农安县| 进贤县| 如皋市| 江川县| 新安县| 屏山县| 来宾市| 噶尔县| 大英县| 西青区| 长顺县| 曲麻莱县| 淮南市| 安达市| 宁武县| 秦皇岛市| 岫岩| 大方县| 衢州市| 鄯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