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章 泥絮

常思豪雖惦記著秦絕響的事情,卻也沒太放慢速度。快出河北才見李雙吉跟上,詢問之下聽他說“話已傳到”,秦絕響也“知道了”,居然沒個準(zhǔn)確迴應(yīng),不由大感鬱悶。心想這雙吉真是實透心了,讓他傳話,他果然便只傳話,多餘一句也不打聽。絕響倒底明沒明白?聽沒聽懂?也不清楚。郭強和武志銘全瞧了出來,兩個暗地裡擠眉弄眼地竊笑,一副“要我來辦,必不至如此”的表情,倪紅壘笑著拍拍李雙吉的後背以示安慰,倒把他拍得有些發(fā)愣,不知這是什麼意思。

www⊙ тт kán⊙ ¢O

常思豪心想秦絕響聰明機靈,那句粗疏隱語他多半能懂。如今自己一身照不到兩地事,也顧不得他了,當(dāng)下加了速度依舊兼程前行。這日過了黃河進(jìn)入鄭州地界,眼見天色不早,便在驛館中落腳休息。此處是南北溝通的要道,往來歇腳的驛騎不少,打聽之下,聽說廣州方面軍情並不吃緊,相反曾一本知朝廷兵至,已然躲藏起來,俞大人每天派人偵察,不時搗巢破個小據(jù)點,這仗零零散散的,倒似打成了遊擊。暗自尋思道:“說什麼這曾一本會用兵,看來也是平常。幾萬海賊對官軍,正當(dāng)以多欺少,他卻躲躲藏藏,顯然大沒底氣。看來賊畢竟是賊,比不得正規(guī)軍隊。”次日起程,心頭也輕鬆了不少。

時近中午經(jīng)過一片林蔭夾道,遠(yuǎn)遠(yuǎn)可見盡頭林開處有一座城池在望,齊中華指道:“侯爺,前面便是新鄭,咱們進(jìn)城打火,略作休整再走罷。”常思豪點頭,行至樹林邊緣時,就見在道邊一株樹下有人站起身來,朝這邊望了一望,似乎確認(rèn)了什麼似地,橫身子攔住了道路。

常思豪等勒住馬匹,只見那人身上是青白相間的僧衣,腳踩麻鞋,將斗笠往後一頂,露出青森森燙著戒疤的光頭。武志銘將馬鞭甩了個響:“你這和尚擋什麼道?小心化一身馬蹄子!”

那僧人倒樂了:“馬蹄印在身上,倒也和元寶差不多呀。”

常思豪心知大道上沒來由出個和尚必有蹊蹺,擺手讓武志銘退後。

那僧人上下打量著他,問道:“請問前面來的,可是百劍盟的常思豪常盟主麼?”

常思豪執(zhí)鞭拱手道:“在下便是常思豪,請問閣下是?”

那僧人斂容合十道:“小僧普從,是少林派弟子,奉本門方丈小山宗書之命,在此等候盟主多日了。”常思豪有些奇怪,心想那大頭和尚與鄭盟主有說有笑,跟郭書榮華如親似厚,和徐三公子粘粘糊糊,腦子裡不知有些什麼鬼轉(zhuǎn)軸,如今又派個人在半路上攔我做什麼?只聽普從道:“常盟主不必多慮,方丈有些事務(wù)要與您商談,知道盟主南下平寇要途經(jīng)此處,故命小僧守候於此,言說此事關(guān)乎天下,務(wù)必請您移步一敘。”

常思豪凝目道:“上人何在?”

普從一笑側(cè)身東指,幾人移目望去,遠(yuǎn)處小河畔一片桃林花豔,粉生生猶如落地之雲(yún)。

本來快馬疾鞭眨眼即到,但普從是步行,總不能把他拋下不理。常思豪索性下了馬,也步行跟在他身後,一路走來,倒覺得一改趕路的急切,心情變得舒緩了許多。

入得桃林深處,只見前面現(xiàn)出一座小院,青瓦白壁,甚是清新,普從進(jìn)去稟報,不多時,小山宗書親自帶人迎了出來,一見之下微笑道:“阿彌陀佛,果然是常盟主到了。老衲迎接來遲,還望盟主恕罪呀!”

常思豪合十道:“不敢當(dāng)。在下閒雜事不少,上人離京也沒趕上相送,實在抱歉。”客套幾句進(jìn)了院子,普從引領(lǐng)齊中華等人休息看茶,常思豪隨小山宗書穿廊過橋直往後行,一路見院中也是花雲(yún)盈滿,桃枝過牆,頗覺賞心悅目,便瞇起眼睛道:“不想這裡還有一所少林別院。上人每日閒看桃花,想必愜意得很吶。”小山上人攏須大笑。

來到後園,只見小庭中有一石桌,周圍有三個大花椅,仔細(xì)一瞧,原來也是三株桃樹。桃樹本來低矮,加上多年來在剪枝的時候修出了兩手相捧的形狀,上面架好木板和靠背,鋪上宣宣棉棉的軟墊,周圍花枝包裹,就成了天然的椅子。小山上人道了聲“請。”常思豪在左手邊桃樹椅上落坐,屁股沾椅往後一靠,只覺頭頂左右滿眼白紅粉瓣,如同陷入了花海中一般,心想:“這和尚果然大會享受。”

小山上人在對面坐了,笑道:“可惜方今早春,只能看個花景,若是趕在入秋時來,坐樹摘桃而食,則更別有一番滋味喲。”有個留長鬚的中年僕人奉上了香茶,轉(zhuǎn)身退到一邊。

常思豪道:“看在眼裡的是花,坐在身下的是樹,聞在鼻中的是香,既然樹在指邊,花已入眼,鼻中香滿,這一刻已足令人歡欣無限,又何必爲(wèi)將來那一口香甜,令當(dāng)下之心有所期盼,變得躁動不安呢?”

小山上人道:“阿彌陀佛,盟主此言頗具禪機,如登高望遠(yuǎn),令人開闊。百劍盟大旗不倒,劍家後繼有人,老衲真替徐老劍客和鄭盟主高興啊。”

常思豪聽聽句句喚自己“盟主”,不離江湖身份,便也猜到他兩分心思,笑道:“在下才德不具,不過是勉力支撐罷了。哪像上人您哪?少林派在您的主持下威震江湖自不必說,難得的是到了京裡,上上下下照樣關(guān)係通達(dá),您不但是徐家的座上客,更有郭督公做大靠山,可稱得起是私官兩面,手眼通天吶。想來若沒有您這樣知曉時務(wù)、智慧通達(dá)的當(dāng)家人,少林也不會在江湖上雄屹千年,我們做晚輩的,真該向您好好學(xué)學(xué)呢。”

小山上人手?jǐn)n白鬚,搖著大頭,將臉上笑容蕩盡道:“誒,盟主這話就說遠(yuǎn)了,老衲禪心已做沾泥絮,豈逐東風(fēng)上下狂呢?至於客座談禪,也不過是爲(wèi)了弘揚佛法罷了。”

常思豪想起立春東廠大宴上,曾聽他說過“細(xì)雨不自重,故必乘風(fēng),星有星辰路,豈效浮萍”的話,當(dāng)時被曾仕權(quán)打斷,沒再深談,但他以天星自許,言中頗有與東廠並非一路的暗示,聽現(xiàn)在這話,此意更是明顯。難道自己以前都料錯了?一時腦中急速旋轉(zhuǎn),心想這和尚是個老油條,就算不是東廠一路,也要多加小心纔是,呵呵一笑道:“寒冬臘月裡,北風(fēng)又冷又硬,路上可是苦得很吶,沒有東風(fēng)送暖,上人何必進(jìn)京遭那趟罪?”

小山上人不說話,從懷中掏出一封書簡遞過,常思豪遲疑著瞧他一眼,接過展開,只見信紙上都是飽滿的隸書,字體頗覺熟悉。小山上人道:“這是鄭盟主邀老衲進(jìn)京的書信,他的秦蠶古隸飽滿剛勁,風(fēng)骨特別,想必常盟主一定認(rèn)得。”

常思豪仔細(xì)看去,確是鄭盟主的筆體無疑,見書信裡面用詞懇切,意在力邀小山上人入京一晤,不由暗暗奇怪。心想這信若是真的,小山上人是被鄭盟主邀請入京,而非被郭書榮華叫去的,那麼東廠鼓動三派退盟時用他主持公證的事,又豈是假的?

小山上人看出了他的疑惑,說道:“此間並無外人,老衲也便有話直言。之前老衲的師弟宗玉——哦,就是白塔寺的主持小池上人——給老衲來了一封書信,說是因邀來了白教的護(hù)法金剛進(jìn)京,頗覺難得,故而也想邀老衲過去同研佛法,互解疑難。老衲一來是禪宗門下,二來在嵩山靜修多年,向少下山走動,便有意回絕。然而鄭盟主這封信來,說要請老衲商討武林大事,內(nèi)中言辭懇切,一片赤誠,倒讓老衲動了心思,因此這才決意入京。沒成想,到在白塔寺中,一時羣雄不請自至,皇上突如其來下旨封官,夏增輝等挑起爭議騷動未平,應(yīng)紅英母子又當(dāng)著天下英雄訴冤,讓老衲來做見證,緊跟著三派竟又隨之發(fā)起退盟,種種逆亂目不暇接,真令人膽底生風(fēng)。現(xiàn)在想來,老衲一路行得隱秘低調(diào),怎會在短時間內(nèi)引來那麼多武林人士到白塔寺問候?必是東廠探得了風(fēng)聲之後,定下計策,故意給他們通傳了消息,以致後來種種,將老衲也牽制利用在了其中。當(dāng)時老衲身在洪流之中毫無辦法,只好唯喏應(yīng)對,幸而鄭盟主目光燭照,來個順?biāo)浦郏苊饬诵n突,將一場驚天動地禍?zhǔn)禄鳠o形,否則後果真是不堪設(shè)想。”

常思豪道:“上人怎知一切是東廠指使?”

小山上人道:“曹向飛對武林人不屑一顧,對你卻恭恭敬敬,顯爲(wèi)刻意營造敵視氛圍。武林人中又有一派傾向官府,挑撥官家與武林之間的矛盾,也是意在激火。當(dāng)時種種雖無確據(jù),卻從形勢中便可猜得出來。”

常思豪回想當(dāng)時白塔寺裡的情形,果真是處處看得明白,又不得不按人家的牌路來走,現(xiàn)在想來,仍覺胸中鬱悶難消。忖這東廠以勢壓人,擺佈石便休、霍秋海之流也不算奇,奇的是偶然而至的人、毫沒關(guān)係的人也都能被他們耍在手裡,棋子般安排在陰謀之內(nèi),又令其反抗不能。看來當(dāng)日百劍盟那個門人也是東廠的眼線,否則不會故意泄底,將自己引到白塔寺去。郭書榮華處處安排周密,這份心思,倒真算是詭道之極了。

此時小山上人長長一嘆,說道:“當(dāng)日你和秦少主離開之後,老衲和鄭盟主談了一個下午。鄭盟主言說,長孫笑遲倏然隱退,令得江湖局勢陷入極大動盪之中,朱情、江晚、沈綠之輩有心扶國,又與百劍盟所走之路大不相同,他不希望看到將來兩下相爭、大開殺戮之事,又與他們講說不通。故而希望老衲以武林前輩的身份出面,在當(dāng)中主持調(diào)停,也好將這一場大禍消弭在萌芽之內(nèi)。”

常思豪想起鄭盟主與自己在雪夜中喝粥坐談,討論政體時局情形,心中一陣難過。劍家立足高遠(yuǎn),卻總是陷入不被理解的困境,反要處處低聲下氣、委屈求全,想來實是無奈之極。

小山上人打個沉吟,目光往起一擡:“老衲既已和盤托出,便想問個明白。一夜竹聲,江山盡改,如今百劍盟執(zhí)掌在常施主手中,不知既往之議,還能否成行?”

第七章 變色第二章 誰的肉第十章 沒面子第一章 但行己事第八章 消氣第五章 姐弟第四章 無心第八章 還債第二章 虛實莫測第一章 怯拉車第五章 時輪逆轉(zhuǎn)第九章 我的故事第十章 解翳第八章 龍城在望第一章 魚龍震第八章 九邊之外第二章 淚與血第四章 千金第三章 遣衆(zhòng)第六章 殺與不殺第四章 水無形第九章 一言第十章 懂事第八章 故園第五章 舊時義第七章 釜底抽薪第四章 自由的心第四章 兩慚心第六章 又現(xiàn)奇人第二章 上雲(yún)頭第七章 陽關(guān)三疊第五章 洪水猛獸第一章 禮下於人第一章 魚龍震第四章 小山第五章 病中絮情第四章 深情如許第二章 心鼓敲第一章 說戲第八章 挽舟第四章 百騎衝營第四章 料敵第六章 竈邊閒話第六章 飲血狂人第二章 混血第十章 探陵第二章 聽?wèi)?/a>第四章 兩慚心第一章 釵頭鳳第二章 心鼓敲第五章 有種第九章 間戲第十章 策略第六章 大高手第八章 九邊之外第六章 又現(xiàn)奇人第七章 當(dāng)行論第三章 顧慮第十章 策略第七章 琢與磨第六章 錯意第四章 定風(fēng)波第一章 說戲第三章 林中月影第八章 手信第一章 難猜難解第一章 從權(quán)第十章 身家第一章 豪富第九章 一言第八章 解勸第七章 樹洞第四章 孫子第二章 我的姑第七章 算賬第十章 靈光第三章 愛與恨第八章 煤球雞蛋第三章 逗你玩第九章 羣情激昂第十章 秘室驚魂第二章 哪吒下凡第三章 臨風(fēng)觀雪第六章 錯意第三章 仗劍長歌第十章 用我第十章 一意孤行第四章 明誠第二章 大上壽第十章 策略第十章 就憑你第十章 交鋒第三章 推斷第四章 刀氣縱橫第十章 魄力第四章 戳肋第五章 滅頂之災(zāi)第十章 破霧第八章 爲(wèi)了誰第七章 敵我
第七章 變色第二章 誰的肉第十章 沒面子第一章 但行己事第八章 消氣第五章 姐弟第四章 無心第八章 還債第二章 虛實莫測第一章 怯拉車第五章 時輪逆轉(zhuǎn)第九章 我的故事第十章 解翳第八章 龍城在望第一章 魚龍震第八章 九邊之外第二章 淚與血第四章 千金第三章 遣衆(zhòng)第六章 殺與不殺第四章 水無形第九章 一言第十章 懂事第八章 故園第五章 舊時義第七章 釜底抽薪第四章 自由的心第四章 兩慚心第六章 又現(xiàn)奇人第二章 上雲(yún)頭第七章 陽關(guān)三疊第五章 洪水猛獸第一章 禮下於人第一章 魚龍震第四章 小山第五章 病中絮情第四章 深情如許第二章 心鼓敲第一章 說戲第八章 挽舟第四章 百騎衝營第四章 料敵第六章 竈邊閒話第六章 飲血狂人第二章 混血第十章 探陵第二章 聽?wèi)?/a>第四章 兩慚心第一章 釵頭鳳第二章 心鼓敲第五章 有種第九章 間戲第十章 策略第六章 大高手第八章 九邊之外第六章 又現(xiàn)奇人第七章 當(dāng)行論第三章 顧慮第十章 策略第七章 琢與磨第六章 錯意第四章 定風(fēng)波第一章 說戲第三章 林中月影第八章 手信第一章 難猜難解第一章 從權(quán)第十章 身家第一章 豪富第九章 一言第八章 解勸第七章 樹洞第四章 孫子第二章 我的姑第七章 算賬第十章 靈光第三章 愛與恨第八章 煤球雞蛋第三章 逗你玩第九章 羣情激昂第十章 秘室驚魂第二章 哪吒下凡第三章 臨風(fēng)觀雪第六章 錯意第三章 仗劍長歌第十章 用我第十章 一意孤行第四章 明誠第二章 大上壽第十章 策略第十章 就憑你第十章 交鋒第三章 推斷第四章 刀氣縱橫第十章 魄力第四章 戳肋第五章 滅頂之災(zāi)第十章 破霧第八章 爲(wèi)了誰第七章 敵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政县| 平乡县| 临武县| 光泽县| 济南市| 登封市| 开江县| 英吉沙县| 沈阳市| 南丰县| 阳原县| 石河子市| 留坝县| 江永县| 长顺县| 泰安市| 平武县| 隆尧县| 那坡县| 原平市| 芦山县| 涪陵区| 佛教| 宜丰县| 贡觉县| 沁阳市| 察隅县| 高陵县| 资阳市| 林甸县| 通榆县| 隆尧县| 左权县| 榆林市| 衡南县| 瑞昌市| 新沂市| 台州市| 万山特区| 光泽县| 济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