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2章 君臣論變法(6k)

自古以來,帝王常以“天子”自稱,也即上天之子,以示天命正統之所歸。

作爲君王行宮,也是政權核心、皇權合法性的象徵,皇宮無疑是“神聖之地”。

可誰也沒想過,堂堂君王行宮竟是會有劇毒潛藏。

皇宮有問題! 這一結論,可謂驚世駭俗。

君臣二人,爲免消息傳出,震動天下,卻是決定隱而不宣。

一則,皇宮爲天命維護之象徵,也即皇權合法性的來源。

若是公開承認皇宮潛藏劇毒,無疑是有可能被人解讀爲“天命動搖”、“行宮不祥”,從而衝擊動搖社稷根基。

二則,一旦傳出皇宮潛藏劇毒,確實有可能引發恐慌。

人言可畏,三人成虎,消息傳了千百遍,究竟會被傳成什麼,誰也不敢賭。

三則,宮廷秘事,自該以隱秘爲主。

文人治世的時代,宮廷對輿論的管控鬆散了不少,漸漸有了“言論自由”。

就連平民百姓,也都能說一說關乎君王的小道消息,且不被視爲有罪。

然而,這並不代表一些重要的宮廷秘事也可以被傳出去,一些該隱秘的消息,還是得隱秘。

於是乎,君臣二人,皆是一副不知道的樣子。

五日即過,朝議繼續。

文淵閣,公堂。

“麻紙、褚紙、桑皮紙、竹紙、藏經紙、會子紙、粉箋、蠟箋、連四紙、宣紙、澄心堂紙.”

都通政司副使沈括與侍御史蔣之奇,一點一點的鋪開紙張,足足擺了幾丈長。

紙張之上,皆有一小塊印刷過的痕跡,以及標註著價格、產地。

江昭負手走動,不時止步,特意觀望某一種紙張。

“下官拜見閣老。”一人走近,恭謹一禮。

江昭擡頭望了一眼,擺手道:“師正,不必繁於禮節。”

說著,繼續走動,觀望起來。

來者,卻是新任國子監祭酒薛向,江昭在熙河路的班底之一。

宮廷的印刷坊,幾乎都是國子監在管理,以便於監刻書籍。

“這是?”

薛向望了一眼地上的泥板,有些意外。

文淵閣中,竟是有幾副印刷母版?

“薛大人,可知活字印刷一說?”沈夢溪揹著手,緩緩走過去。

“活字印刷?”薛向一怔,連忙求教道:“還望沈大人解惑。”

堂堂閣老辦公之地,怎會突然有印刷母版? 料來,定是刻意取來一觀。

要是不出意外,江閣老召見他,就是與印刷有關。

“所謂活字印刷,就是一種印刷技術。”

沈夢溪沉吟著,指了指地上的印刷母版,問道:“薛大人可知印刷之術?”

“這是當然。”薛向點頭。

作爲一名成熟的官宦,上任了足足半年有餘,他不可能連“業務”都不熟悉。

印刷坊,絕對可以算作是國子監的重要業務之一。

“那就好辦。”沈夢溪一拍手,解釋道:“雕版印刷,母版都是一起製成,難以分割。活版印刷,則是單獨分開母版的字,若是要印刷一些新的內容,可即刻取出字版排版,更爲靈活一些。”

薛向瞭然:“就是把單一的字變成了一副母版,而非一篇文章算作一副母版?”

“對。”沈夢溪肯定道。

шшш★ tt kan★ ¢ 〇

江昭負手,一邊觀望紙張,一邊說道:“朝廷有一物,名爲邸報,可惜印刷太少,幾乎沒有影響力。”

“一些印刷內容,也太過老套,難以與時政相合。”

“如今,有了活字印刷術,朝廷卻是有意重啓邸報,取名爲報紙,試著發展壯大。”

“初期,侷限於汴京即可。若是你覺得發展得合適,就上書一封,自可兩京一十四路添置司衙,一齊刊登。”

“當然,爲了引人注目,也不一定都得刊登時政。”江昭補充道。

薛向心頭一喜,重重一禮:“下官定然辦成此事。”

作爲官員,自是都想往上攀爬,步步高昇。

而政績,就是高升的重點之一。

可惜,國子監著實是沒有值得發揚光大的東西,著實是難以做出政績。

如今,朝廷要興辦報紙,無疑就是個難得的機會。

“嗯。”

江昭回應道:“都過來選紙吧。”

“諾。”沈夢溪、薛向二人一禮,連忙走過去。

一時間,唯餘淡淡的腳步聲。

報紙的選紙,一是注重紙張的價格,不能太貴;二是注重紙張的吸墨性,不能太劣質,否則可能返潮。

除此以外,別無他求。

畢竟,本質上是紙質讀物,不影響識字和閱讀體驗就行。

“竹紙。”

“褚紙。”

半響,紙張的選取有了結果。

淮南、兩浙一帶的竹紙,吸墨性適中,質地輕薄、柔韌上佳、便於折迭。

另外,竹子的生長週期短,便於大批量的製作。

關鍵就在於,僅僅五文一張,相較於上乘的宣紙、澄心堂紙而言,已經算得上便宜。

楮紙南北皆有,產量中等,細膩堅韌,吸墨性溫和,八文左右一張,也略低於上乘的宣紙、澄心堂紙。

至於其它種類的紙,要麼是太貴,要麼是產量低,要麼太過劣質,不便於折迭,亦或是吸墨性太差。

“都試試吧。”

江昭平靜道:“第一版報紙,一定要辦得出彩,符合大肆傳播的規律。要是效果不差,江某讓官家在朝堂上公然予以認可,助力報紙傳播。”

官家予以宣傳?

薛向一震,連忙一禮。

“謝過閣老!”

二月末,御書房。

木幾一角,左方搭著玉如意,上燃燒龍涎香,右方插著素花,香燭不燃。

君臣相對。

十餘日過去,趙策英頹喪盡斂,平添些許成熟持重。

“子川,朕要變法。”

趙策英手持一道奏疏,傳了過去:“單是去年,戶部的財政赤字,就已達八百萬貫。”

“冗兵、冗官、冗費之癥,非得解決不可。”

“兵部兵籍足足百十萬,吏部官籍幾萬餘,吏員更是不知幾何,單是一年的俸祿開銷,就是賦稅之一半。”趙策英搖了搖頭,唏噓道:“實非一日之癥啊!”

準確的說,這是真宗皇帝以及先帝兩位君王的“鍋”! 太祖皇帝執政,禁軍僅是三十萬而已,官員更是僅僅三五千左右。

太宗皇帝一上位,就大開恩科,大肆養兵,兵籍達六十餘萬,官籍達萬餘。

шшш● тTk ān● ¢ Ο 不過,太宗皇帝執政時期算是建國初期,不單有過大肆養兵,也有過裁軍十萬的事蹟,本質上是想要“養精銳”。

這樣的兵籍、官籍數量,也還算正常。

誰承想,真宗皇帝登基以後,竟然繼續大開恩科,大肆養兵,兵籍一度達九十萬餘,官籍達兩萬餘。

先帝登基四十餘載,兵籍更是達一百一十萬,官籍近五萬。

兵籍、官籍的數量,在真宗皇帝與先帝的手上,幾乎是翻了一番。

冗兵、冗官、冗費之難,就此誕生。

及至先帝暮年,三冗之弊已經非常凸顯,常有財政赤字。

但,根本沒法解決。

一則,先帝魄力不足,性子太軟。

三冗問題註定得從官員、兵卒上解決,性子太軟,根本不足以有志之臣支撐解決問題。

二則,相較於三冗而言,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解決。

先帝暮年無子,文武百官單是勸諫“過繼宗室”就足足勸了近二十年,一直勸到江昭入仕,秘密立儲法橫空出世,方纔解決了問題。

先帝的精力,大半都集中於與臣子鬥智鬥勇,自是無力關注三冗問題。

治平四年,先帝駕崩,一命嗚呼! 先帝走的倒是爽快,甚至還搞到了“高宗”這一上乘廟號。

可問題是,兩代積弊,著實是留下了不小的爛攤子。

單是養兵、養官就得耗費一半以上的賦稅,可謂相當駭人。

“三冗之弊,實在是天大的禍患,不變不行啊!”趙策英嘆了一聲,補充道。

近十年,幾乎一直都有財政赤字,支大於收。

關鍵就在於,錢不可能憑空產生,也不可能憑空消失。

財政赤字的造成,本質上是朝廷的支出大於稅收。

爲了維持政策的持續,超支的部分錢財通常都是從內藏庫,也即君王私庫中挪用資金予以補充。

然而,江山社稷何其之大?

君王私庫,註定撐不了太久。

既然朝廷超支、君王無財,那就涉及以政令緩解朝廷赤字的問題。

一般來講,就兩種辦法。

要麼提升稅收,要麼減小支出。

提升稅收,也即發佈詔令,拓大稅收的額度要求,從百姓的賦稅上解決問題。

關鍵,百姓的稅不能胡亂增收。

一些貧農、小農,本就算不上富裕,猛地增收,萬一承擔不住,就有可能一下子變得走投無路,唯有販賣田地。

田地一賣,便是流離失所。

稍有不慎,就會造成大規模的民變,動搖社稷之根本。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朝廷不會輕易下發政令,增大稅收額度。

減小支出,也即是從官員、士卒,以及皇室的支出上減小。

這也就是從所謂的“三冗”上解決問題。

相較而言,但凡統治者有點腦子,就肯定偏向於解決三冗,而非增大稅收。

“三冗積弊,臣苦思已久,倒也有些策略。”

江昭點頭,沉吟道:“冗官之弊,蓋因官吏冗餘,且俸祿太過豐厚,致使耗費太大;冗兵之弊,蓋因凡是荒年,朝廷都將流民、災民編入廂軍,以作安撫。一年一年的積累,導致兵餉消耗太大。”

“冗費之弊——”江昭望了一眼趙策英,平靜道:“蓋因朝廷供養宗室,以及貪污貪腐、賑災救急。”

趙策英望過去,注目道:“子川可有良策?”

“一,錢不是省出來的。”

“二,朝廷窮,不代表天下窮。”

“有此二策,可解燃眉之急。”

一句話,設法斂財! 以及,適當發展經濟,增加商業稅收。

江昭平和道:“至於解決三冗,就得徐徐圖之,涉及改制。”

趙策英眼前一亮,伸了伸手,示意繼續說。

“冗官之弊,范文正公有過政令——明黜陟!”

江昭搖頭道:“政令不差,可惜太過粗糙。”

“明黜陟,以政績爲主,能者上庸者下,卻無確切的考覈標準,僅僅是模糊不清的‘勸農桑、興水利’,反而讓官員不再關心治政,而是專於人脈,能者難上,庸者難下,最終便是能者、庸者盡皆心生不滿。”

“凡是政令,就一定得有一批受益者,讓受益者大幅度的支持,方能讓政令長久施行下去。”

江昭認真道:“否則,唯有被迫廢除。”

趙策英認可的點了點頭。

治平四年,君臣二人探討變法之時,江昭就說過類似的話。

變法的主體是人,要施行下去纔是新政。

江昭沉吟著,說道:“以臣之見,涉及貶黜,就該搭配細分權責以及細緻考覈之策。不少官員都是領著俸祿不幹事,那就細分權責,讓其手上有權,設定清晰的考覈考績。如此,便是能者上庸者下。”

“能者,自會支持新政!”

“細分權責?”趙策英一詫。

“嗯。”江昭點頭,解釋道:“譬如題字,本來是一人鋪紙、研墨、執筆,即可題字,餘下兩人觀望。如今,便劃分爲三。”

“一人鋪紙、一人墨墨、一人執筆。”

“若是鋪紙太歪,那就貶黜鋪紙之人;若是墨水不好,那就貶黜研墨之人;若是字跡不好,那就貶黜題字之人。”

“反正,得讓他們手中有權。”

“冗官中,不少人都是僅有俸祿而無權。”江昭平靜道:“料來,要是有機會有權,那些人定然不會拒絕。”

畢竟,權力大小,那都是爲老百姓服務嘛!

“日後,官家儘管給上面的大臣壓力即可。”

江昭徐徐道:“上面人有了壓力,自然會催下面人趕進度。要是下面人辦事不給力,他們自己都會設法貶掉下面的人。”

“貶到一定程度,官員都有幹實事,那就不叫冗官。”

“此外,嚴格爲官名額。貶官者多,入仕者少。時間一長,自可解憂。”

“嘶~!”

趙策英恍然,連連點頭。

果然,范文正公辦事還是太糙了!

“冗兵弊政——”江昭向外眺望一眼,說道:“新拓疆域,或可解之。”

“卸甲歸田?”趙策英面有瞭然。

江昭點頭,解釋道:“可讓老殘士卒入邊,卸甲歸田。百十萬士卒,一年減少三五萬,十年下來,冗兵之策自解。日後,流民也可放逐過去。”

裁軍一事,於大周而言較爲敏感,主要是不少士卒都是流離失所的人。

一裁,就肯定沒有去處,萬一聚在一起,出了個點子王 這也是爲何不敢裁軍。

好在,這一代不一樣。

江昭連著拓土十二州,都還沒有人耕種,恰好可安頓老殘士卒。

論起面積,熙河路幾乎是其他路的兩倍以上。

那地方,莫說是容納幾十萬士卒養老,便是幾百萬,也不在話下。

“好!”趙策英連連點頭,不禁撫掌。

朝廷虧空了嗎?

也還好,江卿幾句話一下去,就已經“化債”了七八成! “冗費涉及方方面面,徐徐圖之吧。”江昭說道。

冗費涉及太雜亂。

朝廷供養宗室、貪污貪腐、賑災救急,都有份。

其中,供養宗室的錢不能亂動。

天降災禍,賑災救急,也著實是沒辦法。

唯一可動的就是官員的貪污貪腐,一如驛站。

官員途徑驛站,本質上是一種福利,可免費吃、住、行,以及包括運送行禮。

但,有不少官員動了歪心思,官商勾結,以途徑驛站的名義,大量的運送“行禮”。

相當於以朝廷的錢財,運送商人的貨物,零成本運輸。

這其中的貪腐,可不是一點半點, 就連史書上一些遭貶的有名詩人,也都有過這方面的“貪腐”,通常走到一些好一點的驛站,就常居一年半載,耗費朝廷的錢財供給吃、住、玩。

當然,關於這些方面,江昭暫時不會太較真。

水至清則無魚,要想一點貪腐貪污都沒有,無異於癡人說夢。

凡事都得慢慢的來,不可能一口氣吃成胖子。

真論起來,無非是抓大放小而已。

“朕有江卿,無憂矣。”

趙策英長呼一口氣,只覺渾身都輕鬆不少。

說實話,別瞧他天天嚷嚷著要變法。

但真落實到該如何變法,還真就是一竅不通。

如今,一經江昭梳理,卻是一下子就恍然大悟。

“可要設下變法司衙?”趙策英問道。

“不必。”江昭搖了搖頭。

專門設下變法司衙,本質上是爲了突破官僚體系的束縛,造就一處凌駕於官僚體系之上的司衙。

一如王安石變法,特設三司條例司,直接繞過三司,統籌新法。

那王安石爲何這麼做呢?

因爲無權!

歷史上的王安石,典型的“養望型”,就因與神宗變法的需求不謀而合,一步登天。

這樣的人,沒有政治根基,自是唯有設立新的司衙。

江昭不一樣,他是內閣大學士。

新法,本質上一樣是政令。

從內閣的流程上講,他呈上去了披紅,皇帝予以批示,下令執行即可。

“好。”趙策英點頭,大手一揮:“著人,喚來幾位大學士。”

涉及改革弊政,還是得跟幾位內閣大學士通一通氣。

當然,也是爲了便於區分變法的支持者,以及不支持者。

約莫兩炷香,韓章、文彥博、唐介、韓絳、吳充,足足五位內閣大學士,相繼入內。

“賜座。”趙策英擺手道。

五人落座,趙策英直截了當的說道:“朕要變法。”

“這——”

五人一驚,面色各異。

“冗兵、冗官、冗費之弊政”

趙策英從頭到尾的說起了江昭的見解,足足說了兩炷香。

話畢,五位大學士,面色越發不一。

昭文殿大學士韓章,面色平和,一副不支持不反對的樣子。

集賢殿大學士文彥博,眉頭緊鎖,久久不散。

文化殿大學士唐介,時而皺眉,時而散開。

資政殿大學士韓絳,面上坦然,若有所思,不時點頭,予以認可。

東閣大學士吳充,沉吟著,作思量狀。

一眼望去,五位內閣大學士,態度一目瞭然。

作爲百官之首,宰執天下十餘年,韓章已經真正的步入了人生的暮年,相州韓氏名揚天下,以及慶曆新政的失敗經歷,著實是讓他難有半分“奮鬥”的慾望。

從本心上講,其政治態度已經偏向於保守爲主。

但因弟子的緣故,卻是持不支持不反對的態度,爲中立態度。

文彥博也是一樣,自慶曆新政以來,大起大落,三度入閣。

這樣的經歷,著實是讓其沒有半分變法的慾望,政治態度逐步轉變爲了保守。

唐介有過御史經歷,性子剛毅,典型的可拉攏的“中立派”。

韓絳僅僅五十八歲,且未曾經歷過慶曆新政,屬於是胸有熱血的變法派。

至於吳充,截至目前已經入閣四年,不出意外應該是有機會幹到六年。

從其舉止上講,應該是偏向於變法,要麼是真的意在變法,要麼是爲了政治投機。

畢竟,官家的性子人盡皆知。

既然說了要變法,那就肯定會變法。

也因此,一旦站隊變法,並且變法成功,那麼吳充甚至都有可能入閣九年之久。

江昭暗自舒眉。

一位反對、兩位中立、兩位支持,那就好辦。

御書房,寂靜了半炷香。

文彥博一嘆,打破寧靜:“祖宗之法,萬不可輕變!”

“財政赤字,不變就有可能亡國了。”江昭平靜道。

一言既出,文彥博面色大變:“江閣老,還是慎言爲好。”

“口誤,那叫動搖國本!”江昭垂著袖子,更正道。

文彥博皺了皺眉,沒說話,他也就是表一表態而已。

一旦走到了內閣大學士這一步,幾乎沒有迂腐之人。

不管是選擇保守,亦或是變革,更多的都是爲了利益。

“老夫記得,江閣老是主張溫和治病?”唐介問道。

江昭與王安石的政治言論,不少都曾從王安石口中傳出。

溫和治病與猛藥治病,本質上也是一種政治分歧。

“凡是良醫,治病治國,都是以溫和爲主。”江昭望過去,認真道:“若是藥不對癥,也能及時收手。”

唐介瞭然,點了點頭:“那就變吧。”

文彥博垂手,沒有說話。

既然官家決定了要變法,那就變法。

反正,什麼事情都得注重於利益。

要是真的政策有問題,再出來反對也不遲。

趙策英望過去,不禁點頭。

一旦變法成功,國富民強,滅了遼國。

朕,就是千古一帝!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第43章 秒了!(4k)第39章 賀表缺了一份!第227章 這官,當多大才算大啊?(加更2)第11章 返鄉!第188章 邊疆,閣老!第173章 先帝諡號!第167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第15章 科舉!第50章 馬球會!第178章 恩科!第74章 好聖孫,旺三代!第227章 這官,當多大才算大啊?(加更2)第77章 那他官居轉運副使,豈非就連我也要聽他的?第125章 十三名!第129章 馬球會將舉行,衆生相!第231章 皇子薨,皇宮有問題!第143章 如蘭和蔡京?第3章 韓門立雪20第222章 搬出太廟!第225章 在下江昭,淮左人士,官拜參知政事,文淵閣大學士,入閣總第107章 班底成員!第136章 爲皇子授課?(4k)第132章 馬球會衆生相,最強5v5陣容!(月票加更4)第108章 熙河現狀第75章 轉運司,不是轉運使一人的轉運司!第47章 韓章入閣!(4k)第186章 王安石要變法?第160章 江志病逝!第42章 萬衆矚目!(5k)第130章 馬球會!第15章 科舉!第190章 論江昭十宗罪!(二合一4k)第42章 萬衆矚目!(5k)第194章 強勢的趙策英!北伐!(二合一)第198章 熙河大捷!(4k)第225章 在下江昭,淮左人士,官拜參知政事,文淵閣大學士,入閣總第204章 熙豐議和!(4k)第4章 聖人的書,若是辦事,則百無一用!第4章 聖人的書,若是辦事,則百無一用!第108章 熙河現狀第127章 齊衡,不該走文官路?第160章 江志病逝!第175章 高宗皇帝!第16章 遊京!第71章 嘉佑七子第18章 嘉佑龍虎榜!第197章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4k)第92章 跨馬遊街!第97章 各方反應!第228章 天下震動!第70章 老師韓章,百官之首!(二合一)第190章 論江昭十宗罪!(二合一4k)第87章 拓疆兩千裡!第34章 敬茶!第203章 傳揚天下!第184章 會試名單!第107章 班底成員!第226章 老夫要告到內閣去!第124章 朝堂官員變動!第133章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4k)第196章 進軍樂州!(月票加更1)第151章 史書修好!第86章 誓師,假圍!第45章 審案(4k)第90章 名傳天下,編修史書!第53章 勸諫立嗣!(4k)第182章 西夏出兵,暗流涌動!第83章 常朝決意!第100章 皇莊事畢!第48章 小閣老?第93章 封蔭妻兒!第82章 上《平戎策》第74章 好聖孫,旺三代!第180章 自古以南伐北者,少之又少!第46章 昭字,不能去!(5k)第13章 華蘭!第70章 老師韓章,百官之首!(二合一)第133章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4k)第217章 江卿,朕要廢皇后!王安石,這天底下輪不到你來變法!第32章 盛華蘭的嫁妝!第148章 盛紘失戀!第124章 朝堂官員變動!第16章 遊京!第31章 官字兩張口!(4k)第163章 事成之後,許你五品官位!第187章 邊疆一切軍政大事,交於一人之手!第94章 封賞之事!第12章 插釵議親!第74章 好聖孫,旺三代!第9章 五年!第44章 臣是嘉佑二年的進士!(今天更了7k,求點票票)第7章 麒麟才子,淮左江郎!(4k)第108章 熙河現狀第30章 顧廷燁!(4k)第167章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第45章 審案(4k)第98章 拜訪盛氏 嘉佑七子!(二合一)第152章 江志病重!第112章 耕田作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川县| 绩溪县| 集安市| 深水埗区| 丽江市| 双城市| 十堰市| 宕昌县| 张家口市| 托克托县| 山阴县| 苏尼特左旗| 嘉禾县| 吉首市| 新乡县| 茂名市| 汕尾市| 邹城市| 宝丰县| 鄢陵县| 松江区| 公安县| 买车| 呼伦贝尔市| 明水县| 手游| 景洪市| 济源市| 恭城| 江北区| 赣榆县| 滦平县| 澄城县| 新宁县| 左权县| 博爱县| 古蔺县| 沈阳市| 策勒县| 永嘉县| 巴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