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過載的昏沉感再度傳來,耳邊嗡嗡的,周硯不動聲色的閉上眼睛,右手輕揉太陽穴,腦子漸漸緩過勁來。
跨越數十載歲月的記憶碎片,仿若粗略翻閱了孔慶峰的半生。
從一個懵懂瘦弱的少年,一步步成長爲嘉州名廚,成爲師父。
而從旁觀者的角度,他還窺探了師爺的半生。
孔派大師兄,真正嫡長子,家傳的手藝。
爲了傳承技藝,果斷開班授課,成功讓孔派開枝散葉。
這樣的格局和奉獻精神,令他動容而震撼。
“慶傑一去不回,我們甚至不知道他死在哪裡,埋在哪裡。在老家後頭的山上給他立了一個衣冠冢,每年抗戰勝利紀念日我都要去給倒兩杯酒,陪他聊半個鐘頭。
我師父和師兄也埋在那裡。
我已經快四十年沒喊師父了,我現在成了師父。
等哪天我躺闆闆了,我的墳頭也挨著他們,我們四個還能湊一桌麻將噻……”
會議室裡,孔慶峰笑聲爽朗。
周硯睜開眼,卻看到了他眼角閃爍的淚光。
他也想他的師父和弟弟了吧?
採訪結束,孔派一衆廚師的臉上都帶著幾分驕傲,那是對孔派發自內心的認同。
這其中的淵源,若不是今日這種場合,他們這些徒孫們可能這輩子都瞭解不到。
孔國棟別過臉去,默默揩拭了眼角的淚水。
牛馬小李放下了手中的筆,如釋重負,表情略帶痛苦的扭了扭手腕,兩隻鋼筆墨水寫完,中途還加了幾回墨汁。
一萬三千字啊!簡直要老命了!
作爲一名專業的速記員,他不敢錯漏,字跡還得工整,回去之後編輯部得根據他的文稿來寫文章。
孔慶峰口述講了孔派三代傳承,內容實在有些繁雜,回去之後估計得刪減不少
不過這就不是他這個速記員的事情了,讓總編和副總編他們頭疼去吧。
“孔二爺,講的太好了,孔派的故事,是我這兩年聽過最好的傳承故事,我們一定把這個故事潤色好。”何志遠握著孔慶峰的手有些動情道。
孔慶峰看著他笑問道:“小何,那能上明年《四川烹飪》雜誌的第一期不?”
會議室裡,孔派衆廚師也是紛紛看向了孔慶峰,皆面露期待之色。
今天衆人齊聚於此,除了交流切磋廚藝之外,就是爲了這《四川烹飪》雜誌來的。
孔國棟坐直了身子。
肖磊也是下意識地理了理自己的衣裳。
先前孔慶峰講孔派傳承,把在場的二代弟子都提到了。
這要是上了雜誌,說不定能看到自己名字呢,這等榮耀,下一回可能就要熬到孔二爺這般年紀,成了一方名廚的時候了。
“孔二爺你放心,明年第一期四名攬勝欄目,包上的。”何志遠爽朗笑道。
“那就好,那我就不用託這些徒弟回頭燒給我了。”孔慶峰也笑道。
何志遠拍了拍的他的手:“您說哪的話,就您這身體,看著比我還好呢,等您滿一百歲的時候,我再來給您做個專訪,就叫:百歲大廚是如何練成的。”
“要得。”孔慶峰笑著點頭。
衆人也跟著鬨笑起來,會議室裡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齜著個大牙樂啥呢?”周硯看著身旁跟著傻樂的鄭強,忍不住笑問道。
“咱們孔派上《四川烹飪》雜誌,那咱們當徒孫的與有榮焉啊。說不定我師父的名字還會出現在上邊呢,畢竟是咱們懷峰的大師兄不是。”鄭強咧嘴笑道:“到時候我要訂個十本八本的,給親戚朋友們散一散,好讓他們知道我也是孔派的。”
“有道理。”周硯點點頭。
“師弟,你打算買多少本?”鄭強問道,看了眼肖磊,壓低了幾分聲音:“不過師叔年輕的時候真是塊冥頑不化的石頭啊?這要是傳出去,你不會被人笑話吧?”
“我還沒想好買多少呢。”周硯搖頭:“你不懂,這叫莫欺少年笨的逆襲劇本,大家就愛看這種戲碼,說不定還能多掙點筆墨呢。”
“這樣啊……”鄭強若有所思,確實不太懂。
“行,趁著天還沒黑,咱們先把大合照拍了吧!”何志遠起身,拿起桌上的相機挎上。
小李也是把筆記本收回包裡,跟著出門。
“師父,你不是說自己是天賦異稟被師爺選中,成了關門弟子的嗎?”周硯快走兩步跟上肖磊,笑吟吟問道。
鄭強正準備跟上,聽到這話又下意識地放慢了幾分腳步,落後一個身位,一臉佩服的看著周硯。
周師弟真猛啊,貼臉開大。
“你沒聽你師爺說嗎,勤奮也是一種天賦,而我年輕的時候,可是拉滿了的。”肖磊笑了笑,看著周硯道:“你剛進廠食堂的時候,學了一個月連菜刀都握不好,切三刀,兩刀切自己手上……” “好了好了師父,莫要說了。”
“有一回讓你殺魚,讓你去魚缸裡抓一條八斤的大鯉魚,你剛抓起來被它尾巴鏟了一耳屎,臉腫了半個月都沒消……”
“師父,我發現你這個人有點較真。”周硯不笑了。
鄭強在後邊樂得不行,嘴角快咧到耳根了。
論陰陽怪氣,還得是老輩子。
年輕人還是不要隨便發起挑釁。
“你曉得你那麼爪棒,我爲啥還會收你爲徒不?”
“莫非,你在我的身上也看到了你當年的影子?”
師父不語,只是一味的解皮帶。
一行人來到大門外,第一排擺了一張太師椅,孔慶峰坐在正中間,其他人則是按照輩分來分座次。
孔國棟負責安排,對齊大門,誰站在哪個位置。
周硯站在一旁瞧著,反正他輩分最小,一會讓他站哪就站哪。
“師父!我回來了!等我啊!”孔立偉提著一個木桶跑的滿頭大汗,看到衆人在門口排座次,連忙高聲喊道。
孔國棟笑道:“把魚先提進去養到魚缸裡,等你。”
“要得!”孔立偉應了一聲,興高采烈的提著桶進門去了。
“肖磊,你來站在師父旁邊。”
“師兄,這不合適,應該你站這裡。”
“今天師伯這一脈你是代表……”
何志遠已經把相機架好,見衆人還在爲站位客套爭論,看了眼站在一旁的周硯,扭頭和小李說了兩句。
小李把布包打開翻了翻,拿出一本雜誌交給他。
何志遠朝周硯走去,獻寶似的遞上手裡的雜誌,笑著說道:“周硯同志,你瞧瞧咱們第四期的《四川烹飪》,封面用的就是你做的蹺腳牛肉。”
現場頓時安靜下來。
一道道目光刷的向著何志遠和他手裡的雜誌看了過來。
衆人的神情,震驚中帶著幾分疑惑。
何主編剛剛說的啥?
什麼叫做“你做的蹺腳牛肉”?
周硯也沒多想,順手就接了過來,手頭的雜誌還泛著油墨香,彩印的封面正是那日他們擺拍許久的蹺腳牛肉。
青花瓷盆上的花紋、粉嫩的牛肉、毛肚的顆粒,清澈的湯汁竟都印刷得清清楚楚,旁邊的紅色蘸碟,辣椒顆粒分明,與蹺腳牛肉交相呼應,色彩上的碰撞,竟是意外和諧。
“四川烹飪”四個大字寫在空白處,下方是刊號:1984第四期
“拍的真好!何主編,你這拍照的技術太好了。”周硯也忍不住稱讚道,這倒不是拍馬屁,而是由衷的讚歎。
這張照片呈現的效果,遠超他的預期。
能上雜誌封面,更是讓他頗感意外。
“你的蹺腳牛肉做得好,青花瓷盆也漂亮,那天陽光也合適,我的拍照技術只能算是錦上添花。”得到誇讚的何志遠還是頗爲受用的,笑著說道:“我們總編對這張照片也是相當滿意,本來封面都定好了,又臨時撤了換上這一張,你的那篇專訪放在四名攬勝欄目的第一篇,還給你配了一張單獨的照片。”
“這太有牌面了,多謝何主編擡愛。”周硯忙道。
“應該的,我們主編也說這篇文章寫得好,爲嘉州發掘出一道有淵源的好菜,還發現了一位廚師界的新星。”何志遠笑著道,“我明天準備還去一趟蘇稽,到時候你跟我好好講講張記滷味噻,要是合適,咱們又做個滷味專訪?”
“要得,沒得問題。”周硯點頭。
何志遠笑容愈發燦爛:“你們家的合照我洗了兩張,夾在雜誌裡頭,你一起裝包包裡頭哈,莫要落了。”
“謝謝謝謝,我媽前兩天還念著合照的事,今天給她帶回去,她肯定高興得很。”周硯忙把雜誌捏緊,免得照片掉了。
兩人聊得火熱,這會才注意到場面好像有點安靜,一回頭,便對上了孔派衆人目瞪口呆的表情。
“周硯,你……你上《四川烹飪》雜誌了?”孔慶峰的聲音略顯沙啞,下午的話確實講的多了些,此刻看著周硯的表情震驚中帶著幾分荒唐。
“周硯,你……你上《四川烹飪》雜誌都不帶我?”肖磊的聲音略顯嘶啞,聲音是從喉嚨裡擠出來的,看著周硯的表情震驚中帶著三分幽怨。
“周硯,你……你上《四川烹飪》雜誌都不跟我說?”鄭強的聲音微微顫抖,震驚中帶著幾分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