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大結局 合璧

靜照神尼微微一笑,輕輕一抖,寶劍微顫之際,紅光閃耀,隱隱有龍鳴之聲。神尼左手輕輕一撫,抹去劍上蒙塵,凝神細看。卻是蝌蚪文字,一面是“紫電”一面是“無堅不摧”心中狂喜,仰首大笑,道:“阿彌陀佛,貧尼何其幸也,見此上古神兵。”

吳世清等人,見神尼認出此劍,無不歡欣。那頓覺國師近前看時,細累端詳,不由喜上眉稍:“阿彌陀佛,此劍原來在此,當真是造化弄人,巧至極也。”

靜照神尼聽國師一言,道:“大師也識得此劍?”頓覺國師笑道:“此劍即秦時紫電青霜中的紫電劍,不現江湖已有數百年,不想今日見到。”

靜照神尼道:“大師學問高深識得此劍,料也是當然中事,只是大師所謂造仳弄人,巧至極矣,又有何解?”頓覺國師見問,並不答言,回身對耶律珍道:“珍兒,將咱們的寶劍取來。”耶律珍聽得,回身而去,不多時,手捧青霜劍飛掠而來。只是面上略帶憂傷之色,眼周微紅,想是睹物只人,想起父王,不免又落下淚來。

頓覺國師取過青霜劍,雙手一捧,道:“神尼請觀此劍,當知何謂巧至極矣。”

靜照神尼將紫電劍交於李芷,探手取過青霜劍“嗆啷”一聲,長劍出鞘,當見一抹碧光噴搏而出,劍如秋水,隱有青氣,繞劍流轉。神尼嘆道:“果真好劍,與紫電真真是各擅勝場,觀其色,察其字,相必是青箱寶劍了。”

頓覺大師道:“神尼法眼無差,不虧是武林高人。”

這時衆人,見兩柄寶劍出世,均大感興趣,齊齊詢問,靜照神尼遂將兩劍來歷,與數百年始末之事,講述一遍。周海、金正等老一輩的英雄均聽前輩師祖,談起過這些神兵故事,而今見著這兩把寶劍,均是欣喜非常。常明白心思轉的最快,心想此劍既然只可合用,分則妨主,但這一會,青霜劍屬於耶律珍,紫電劍乃是從李雙雄府上,由吳世清尋得,那此劍不歸李玦,即歸李芷,兩劍又何能合一而用呢?如不能合一,則千古神兵,反而妨主,出世豈不是還不如不見的好呢?

想著掃目看去,衆人均是喜色剛退,均有憾色浮於面上,想必是均想到此節,不免心中略有憾意,靜照神尼與頓覺國師更是默然不語,唯有李芷、耶律珍兩人,分持兩劍,細細把視,時而密密低語,常明白心中一動,暗思“若得如此,皆不是好事成雙。”

李雙雄見衆人不語,豪笑一聲,道:“衆位,不論怎樣,神兵現世,總是可喜可賀,且到大廳奉茶。”常明白道:“正是,同到大廳,喝茶論武,豈不妙也,何苦站在這喝西北冷風。”

衆人有此一岔,隨將所思暫放,一行數十人復奔大廳,到大廳依次就坐。常明白道:“諸位英雄,老夫有一言,請諸位一聽,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雙雄一笑道:“常老哥,何必客氣,有話當面請講?”

常明白嘻嘻一笑,道:“明日是世清和李芷大喜之日,今日恰有神兵現世,正是天意相賀,實是世所罕遇之美。然適才神尼所言,紫電青霜二劍,合則鋒利無敵,分則妨主傷生。如今二劍雖在,卻分屬兩家。依老夫之意,雙劍既已湊巧相逢,兩劍勢不可再分,既如此,這二劍歸誰倒是令人頭痛,老夫思之再三,有一拙計,可使二劍歸一,就怕頓覺大師、靜照神尼不允!”說罷,笑盈盈看著二人。

頓覺國師與靜照神尼聽著,均想:“莫非常明白想讓我把劍送給她(他)嗎?此劍本非我有,如何擅做主張。”齊道:“常施主,有話請講,允與不允,也得聽完你的妙計再說。”話語之中都留了後步。

常明白不慌不忙,向兩位方外高人深施一禮,道:“頓覺國師人稱喪門神劍,神尼人送外號劍絕五嶽,都是當世用劍數一數二之高手。所謂好事成雙,我等剛纔已見過周幫主與大師拳掌相搏之絕技,均覺受益不淺,今日既有機緣,你二位大師何不再用神兵,切磋劍法,一則我等可一睹兩位神技,二則以兩寶劍爲禮,萬一那位有一招相讓,正可使二劍歸一,不知大師意下如何?”

頓覺與靜照聽完,均不由墨然,暗思我等是何身份,若是爲了這區區寶劍相搏賭鬥。縱然僥倖勝出,得了這兩柄寶劍,傳出江湖,也讓後輩恥笑不知自重。況且對方成名數十年,又豈是易與之輩。

頓覺國師乃是外來之人,與衆人不熟,雖覺不妥,但默然不語。靜照神尼道:“常施主,玩笑了,神兵相現,本是大喜的事情,縱有些許妨礙,也當再思別法化解,比武賭勝,實成兒戲,不妥,不妥。”

常明白早已料知兩人自重身份,不能爲了兩柄寶劍貿然相搏,遂笑道:“兩位大師相搏得劍不過引子,老夫自有後計,唯現在不可明言,只要兩位肯下場一試身手,讓這些江湖英勇,有緣一睹兩位神技,我定可讓此事園園滿滿,喜上加喜,如何?”

周海、李雙雄一等衆人,都是愛武之人,能有機會,讓一南一北兩大高手,以神兵現技,豈肯輕易錯過,紛紛勸道:“既然如此,大師一展身手何妨?”“久仰大師與神尼威名,今日有緣,何必推辭。”“國師乃大遼高手,難得一到中原,既有此機會,再現高招也是美事。”

頓覺國師見衆人紛紛勸說:“暗思再若推辭,不免有些矯情,遂對靜照神尼道:“神尼,既然如此,恐怕我們只得現醜了。”

靜照神尼道:“看來只得如此,不過,常放主,待會若然常施主拿不出妙計來,可得還我個公道。”

常明白嘿嘿一笑,道:“神尼絕技,老夫是不敢招惹的,待會自然讓你滿意就是。”

李雙雄招呼家人,收拾大廳,家人一齊上前,片刻之間,已將大廳中間空出三丈方園。李芷,耶律珍捧上寶劍,遂給師父,頓覺與靜照各持青霜紫電,飄然下場。

兩人各據東西,將寶劍一現,頓覺國師青霜一擺,左手劍指一搭,擺一式:“菩薩拜佛”。靜照神尼紫電連劃五道,凝神一定,卻是華山劍法中的“劍禮五嶽”,雙方都是極爲恭敬之招,向對方致禮。

旁觀衆人,見兩位大師起手一招,雖都爲禮賓之招,然法度森嚴,無隙可擊,兩柄神兵在兩人真氣貫注之中,光華耀耀,冷氣森森,均心中嘆道:“果然好劍。”

靜照神尼低道一聲:“貧尼失禮”長劍一起,涌身刺去。頓覺國師身形一轉,避開來式,青霜劍一抖,一式“地藏入晏”罩向靜照神尼,神尼寶劍點出,兩人翻躍撲擊,打在一處。

廳中衆英雄見兩人以神劍相搏,每一招出,莫不曲盡劍道之妙,變化精微,攻擊極利,防守極嚴,實爲平生罕見,不由瞧得如癡如醉。漸漸兩人愈打愈快,武功稍低之人,已看不清兩人身法招式,只見一團青光,一縷紫氣東飛西揚,纏繞不斷。

正打之間,家丁急急跑來,報知少林寺方丈空淨長老領少林寺羅漢堂首座空靈長老,知客堂首座主持空明長老,共是三大神僧到莊。李雙雄見廳中衆人均目不轉睛觀戰,遂一人迎出莊外。

不多時,李雙雄陪少林寺三大神僧到廳,少林寺九大神僧名揚天下,今到其三,若到平時,衆人定是要見禮寒暄,把臂言歡,無如今日,衆人正瞧得入迷,誰也顧不上,不過點頭招呼而已。空淨長老等人早已在進廳之前,由李雙雄口中得知原委,也不打擾,靜立一旁,觀兩人相鬥。

此時頓覺與靜照神尼交手,已近三百多招,初時兩人都知此日不過是比武賭勝,出招髮式,雖極盡武學之妙,然心有厚道。都是點到即止,但打到此時,一則明白對武功高強,縱使全力使爲,也未必勝過對方。二則神兵寶劍本爲兇器絕頂,劍中殺氣,與兩人爭勝之心暗合,越激越烈,遂使兩人已漸漸全力相拼,再無容讓之意。

當漢朝未興之時,留候張良曾相此二劍,道是雙劍一正一奇,文武相濟,合則兩利,分則兩害。若要單用,不僅要有大智大勇,更須要心若止水,無慾無求之人,方可又能馭用此劍禦敵,不遭反噬之害。此時頓覺國師與靜照神尼,既已全力相拼,存了爭勝之心,自不能心若止水,更談不上無慾無求。雙劍相交之下,劍聲若龍鳴虎嘯,不絕於耳,殺光兇意相激相發,漸漸已是寶劍躍躍隱有自飛之勢。頓覺與神尼不由自主之間,已是愈鬥愈狠,辛辣無比。

周海與空淨大師等幾大高手,眼見場中兩人劍招,已是愈來愈狠,不由暗自吃驚,想剛鬥之時,神尼的華山劍法,穩拙正大,頓覺國師劍法,內斂光明,何以鬥到此時,不但未能使兩人盡現武學巔峰境界,反而是劍走偏鋒,兇殺戾氣,縱橫無端呢?

此數人均是大宋朝武林聖者,略一思存,已知是兩人不覺爲劍中兇氣所趁,魔由心生。武功招法已漸離正界,日趨魔道。周海大喝一聲:“兩位,不分高下,我等佩服,就此罷手如何?”

此時場中雙劍,響若龍鳴虎嘯,真氣激盪溢於廳中,旁觀人中,武功低者,早已抵受不住,退出廳外。縱是常明白、司馬兄弟等人,亦覺心中氣血翻滾,煩悶欲嘔。待得金正一聲大吼,響若雷鳴,常明白等經此一振,更是搖搖欲墜。但場中兩人,卻是充耳不聞,繼續苦鬥不止。

常明白暗暗叫苦,本想是以武會友,做個引子,豈知如今成此苦鬥之局,萬一真有個好歹,可就弄巧成拙了。

空淨大師見二人猶不罷手,劍光繞繞之中,但見頓覺國師面如青紙,雙目開闔間兇光外露,靜照神尼臉若血色,和著手中紅光耀耀的紫電劍,有如兇神一般,全無平日端詳**之象,知兩人已是入魔深矣,再不停鬥,勢必是兩敗俱傷,甚或有性命之憂,即使旁觀人中,亦有不少爲魔氣所趁,須及早挽救,但兩人手中利劍,本身武功又是甚高,若要插手拆開,恐怕是不能了。唯有助兩人去魔歸道,使兩人自行罷手方可。

當下,空淨長老,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望佛祖慈悲。”盤膝坐於地上,空靈、空明兩位長老心知其意,一旁侍坐,三位大師各運本身功力,以佛門“獅子吼”功,高詠“金剛經”,以梵音佛唱,助頓覺和靜照神尼祛除心魔。

但聽梵音聲音,愈唱愈高,旁觀衆人中不少正感心備翻滾之際,忽聽梵音入耳,頓時感覺似有一陣清風,送入心田腹底,真氣順之遊走一週天,只覺耳清目明,氣血平和。才知自己是慚有心魔入侵。幸得大師相救,都心存感激。

眼見三位大師寶相**,將經聲送出,漸漸壓過場中兩劍相激之鳴。所謂魔不能勝正。三位大師以大慈悲之心,行大慈悲之事,正氣高揚,況“金剛經”爲空門名典,最具祛魔護道之功。三位大師全力施爲之下,劍聲兇氣不由大斂。

頓覺國師與靜照神尼都是深具大智慧之人,初時爲魔道所趁,絲毫不覺漸入迷境,神遊於外,此時三位大師相助之下,兩人忽然驚悟。忙各自收斂,頓時心神漸定。

周海在旁看兩位高手相鬥,在三位大師無尚法力相護之下,頓覺國師與靜照神尼漸漸心定神明,武功招式歸於正途,不由長噓一口氣,暗道好險。

“金剛經”聲聲入耳,頓覺國師與靜照神尼,已恢復常態,掃目看時,見三位大師跌坐於地,寶相**,儼然阿羅漢臨凡。知是三位大師助已祛魔,不由慚愧,不約而同,雙雙後躍,罷手不鬥。神尼將寶劍交於李芷,上前合十行禮道:“阿彌陀佛,師兄慈悲,貧尼多謝。”頓覺國師也上前行禮道:“三位羅漢,行無尚法力,祛魔衛道,老夫慚愧,慚愧。”

少林寺三位大師,起身還禮,道:“阿彌陀佛,兩位客氣了。”

常明白跑過來道:“都是老夫多事,若非三位老羅漢,豈不是壞了大事。”

金正一把抓住常明白,道:“都是你,出的好主意,我倒要看你後計如何,如果不能使此事園滿,定要讓你飽吃我一頓老拳。”

常明白連連拱手,道:“別急,別急,你聽我說。”

常明白扭身對頓覺大師道:“大師,青霜劍是耶律姑娘家傳之物,可對?”頓覺道:“正是”。

常明白又道:“這紫電劍既是從李府尋出,那自然是歸李家所有了。”“對,說的不錯”,羣雄應道。

常明白嘿嘿一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好辦,想這李府和耶律姑娘本不相干,自無將寶劍相送之理,但是李府有李姑娘,何不就將此兩劍做爲兩位姑娘文定之物,一切送給吳世清,小老弟既得二劍歸一,李芷和耶律姑娘又可共效娥皇女媖之事,豈不妙哉。”

耶律珍見突然說到自己頭上,頓時羞得滿臉通紅。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低頭不語。只是心中暗思,吳世清神清俊朗,豪放雄邁,得此夫婿,夫尚何求,況當時爲已療傷,肌膚相接,早已是天緣已定。李芷聽得常明白要指個二女一夫,心中暗恨他多事,何苦爲了一寶劍,好好一個夫婿分出一半去。不過想想當世之人,稍有家財,那個不是三妻四妾,此事既已難免,自己與耶律珍早已親如姐妹,也算有緣。若能長期相聚,扶助世清做些驚天動地的大事業,未嘗不是一樁美事,只是不知怎地,心中還是有些不是滋味。

吳世清聽常明白如此一說,眼見李芷豔如挑花,嬌媚之中英氣勃勃,耶律珍清新雅麗,渾如清水芙蓉,一時難分瑜亮,自是欣喜非常,只是口中吶吶,難置一辭。

廳中衆人,聽罷都齊聲叫好,金正說:“如此甚好,可算園滿。”

頓覺國師對吳世清早已頗爲賞識,自思徒兒有此歸宿,也少了自己一樁大心事,以後自可又如以前,閒雲野鶴,授徒尋友,豈不自在。見耶律珍神色,知她心中定然同意,遂以師傅身份,代爲答應。

逍遙神丐周海,見徒兒不但平空得了兩柄寶劍,更多一位如花驕妻,當然高興,滿口答應。當即,李雙雄與頓覺取過寶劍,交於周海。周海哈哈大笑,代吳世清收了。當下衆人商定,一客不煩二主,明日同時成親。

次日,李府賀客雲集,一派喜氣洋洋,待得禮成,新人送入洞房,自有一片旖旎風光。外面更是衆人舉酒相賀,歡聲笑語,夜深方絕。

-----------------------------------------------------------------------------------------------

本書原爲多年前的舊作,這次發表,不過是爲了給大家送個見面禮而已。 我的新書《漢唐天下》已經開始連載上傳並簽約,希望大家天天恨我想我,就用你的鮮花和票票狠狠地砸向 《漢唐天下》吧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九章 (中)對撼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十章 (又下) 脫殼第十章(中) 巧遇第二十五章 (下) 動手第十一章 (上) 阻攔第一章(下)拿下第二十七章 (上)瘋魔第二十五章 (中)夜謀第二十七章 (上)瘋魔第十九章 (下) 千金第二十一章 (下)敗仗第二十二章 (中)亂戰第二十七章 (又下)錯過第七章 (中)叫陣第七章 (中)叫陣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三十六章 (上) 提親第二十一章 (上)堅城第二十七章 (下)力拼第三十六章(下)莽撞第二十八章 (上)臨河第十二章 (下)國師第十三章 (中)助軍第五章 (中)求援第二十二章 (中)亂戰第三十五章 (下)隕帥第十章 (上)雄州第一章(上) 出巡第三十五章 (上)掣肘第九章 (上)計議第八章 (中) 對頭第十章 (又下) 脫殼第八章 (中) 對頭第十章 (又下) 脫殼第十七章 (下)決心第二十四章 (上) 近鄉第七章 (下一)試陣第二章(下) 追蹤第七章 (中)叫陣第三十七章 (下)聞訊第十四章(下2)逃脫第二十章 (下)內變第七章 (中)叫陣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九章 (下) 羅漢第二十一章 (又下)議和第十一章 (下) 駕馭第三十五章 (中)和議第十一章 (下) 駕馭第二十三章 (上) 涿州第二十章 (上)智囊第二十九章 (下)雙鵰第二十五章 (上) 敵友第九章 (上)計議第六章 妙人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十四章(又下)退路第三十三章 (下)除魔第三十七章 (上)護短第十八掌 (上) 慧心第二十一章 (上)堅城第十六章 (下) 中計第二十三章 (上) 涿州第一章(上) 出巡第十五章 (上)探營第十五章 (中)相惜第八章 (又下)相見第十四章(下2)逃脫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三十二章 (中)嗔怒第十六章 (下) 中計第七章 (下一)試陣第三十五章 (上)掣肘第三十章 (中) 圍殺第三十五章 (中)和議第十一章 (上) 阻攔第三十三章 (下)除魔第十二章 (下)國師第十三章 (上)南征第二十八章 (上)臨河第二十五章 (又下)拼命第二十一章 (上)堅城第二十二章 (上) 大戰第二十二章 (下)潰敗第二十七章 (又下)錯過第十一章 (下) 駕馭第三十章 (上)調虎第二十一章 (又下)議和第二十六章 (上) 援手第二十七章 (上)瘋魔第三十五章 (中)和議第三十八章 (上)師尊第二十二章 (中)亂戰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三十四章 (下)南行第十五章(下)對手第五章 (中)求援第十章(中) 巧遇
第九章 (中)對撼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十章 (又下) 脫殼第十章(中) 巧遇第二十五章 (下) 動手第十一章 (上) 阻攔第一章(下)拿下第二十七章 (上)瘋魔第二十五章 (中)夜謀第二十七章 (上)瘋魔第十九章 (下) 千金第二十一章 (下)敗仗第二十二章 (中)亂戰第二十七章 (又下)錯過第七章 (中)叫陣第七章 (中)叫陣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三十六章 (上) 提親第二十一章 (上)堅城第二十七章 (下)力拼第三十六章(下)莽撞第二十八章 (上)臨河第十二章 (下)國師第十三章 (中)助軍第五章 (中)求援第二十二章 (中)亂戰第三十五章 (下)隕帥第十章 (上)雄州第一章(上) 出巡第三十五章 (上)掣肘第九章 (上)計議第八章 (中) 對頭第十章 (又下) 脫殼第八章 (中) 對頭第十章 (又下) 脫殼第十七章 (下)決心第二十四章 (上) 近鄉第七章 (下一)試陣第二章(下) 追蹤第七章 (中)叫陣第三十七章 (下)聞訊第十四章(下2)逃脫第二十章 (下)內變第七章 (中)叫陣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九章 (下) 羅漢第二十一章 (又下)議和第十一章 (下) 駕馭第三十五章 (中)和議第十一章 (下) 駕馭第二十三章 (上) 涿州第二十章 (上)智囊第二十九章 (下)雙鵰第二十五章 (上) 敵友第九章 (上)計議第六章 妙人第十四章 (上)偷營第十四章(又下)退路第三十三章 (下)除魔第三十七章 (上)護短第十八掌 (上) 慧心第二十一章 (上)堅城第十六章 (下) 中計第二十三章 (上) 涿州第一章(上) 出巡第十五章 (上)探營第十五章 (中)相惜第八章 (又下)相見第十四章(下2)逃脫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三十二章 (中)嗔怒第十六章 (下) 中計第七章 (下一)試陣第三十五章 (上)掣肘第三十章 (中) 圍殺第三十五章 (中)和議第十一章 (上) 阻攔第三十三章 (下)除魔第十二章 (下)國師第十三章 (上)南征第二十八章 (上)臨河第二十五章 (又下)拼命第二十一章 (上)堅城第二十二章 (上) 大戰第二十二章 (下)潰敗第二十七章 (又下)錯過第十一章 (下) 駕馭第三十章 (上)調虎第二十一章 (又下)議和第二十六章 (上) 援手第二十七章 (上)瘋魔第三十五章 (中)和議第三十八章 (上)師尊第二十二章 (中)亂戰第三十二章 (上)求情第三十四章 (下)南行第十五章(下)對手第五章 (中)求援第十章(中) 巧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化县| 铜山县| 宜君县| 云安县| 长兴县| 资讯 | 太谷县| 府谷县| 临城县| 合阳县| 鄂伦春自治旗| 璧山县| 湘潭市| 文安县| 繁峙县| 安仁县| 曲阜市| 南昌市| 将乐县| 珠海市| 临夏市| 罗田县| 桃园县| 玛沁县| 兰坪| 宝兴县| 龙南县| 德兴市| 青龙| 敦化市| 桐梓县| 涿鹿县| 岳阳市| 武山县| 唐山市| 黄梅县| 鹤岗市| 自贡市| 沈丘县| 运城市|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