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翹腳躺在龍椅上琢磨怎麼纔有來錢法子。小德子躡足走到光緒面前,光緒一瞥眼“朕煩著呢,你莫來討打。”小德子哪裡怕他,輕聲賠笑道“皇上,盛宣懷求見。”光緒一拍腦門,恨不得給自己兩巴掌。對啊!家中就有佛何必遠燒香。要不是如今這個‘佛’自己送上門來獻計獻策,自己竟然都忘了這尊大佛。光緒拍著桌子叫道“叫他進來。”盛宣懷進門一打馬蹄袖就要行禮,盛宣懷畢竟不像李鴻章那些熟稔大臣那般,他對皇帝還是有著深深的崇拜。光緒也就耐著性子等著他全禮,光緒知道盛宣懷既然今日來面見自己必然是有備而來,自己不必著急等著盛宣懷自己張口就是了。
果然這盛宣懷倒也不拖拉直奔主題“皇上,聽聞我大清因起戰事,需要籌備大量款項,而洋人銀行卻待價而沽?”他可不敢說是英國人和清國爲難,畢竟他只是一個財務官員也沒必要摻和上外交上的事兒。“自陛下登極以來便整頓金融,如今國勢大好何不發行國債以度難關?據下官所知日本已發行國債達1億日元,均已在美、英、法等購買武器。”盛宣懷怕光緒不懂國債,便不停頓開始解釋什麼是國債以免皇帝尷尬。“所謂國債便是國家以其信用爲基礎,按照債券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
光緒後世並不是學金融的,否則定然老早就想到這來錢的辦法,但光緒畢竟還是在擁有後世記憶他也大概知道是什麼是國債。在光緒的理解裡一般來說可沒有平頭老百姓購買國債的。一般是由外國,或者說本國的大財閥購買。於是光緒擡手打斷盛宣懷的介紹問道“卿以爲我清國發行國債會有購買的麼?”在盛宣懷看來光緒如此一問不過是不懂而已,他卻不知道,光緒是受到後世思想作祟,潛意識認爲甲午戰敗,由於馬關賠款。清國信譽瞬間下滑購買、償還能力極度缺乏,不可能有人願意購買國債。盛宣懷只好解釋道“自陛下登極以來國事蒸蒸日上,家家有餘糧戶戶有存錢。現在莫說只是針對倭國戰爭所發放的國債,臣有信心便是面對歐洲強國,我們也能借著錢來!”這算是光緒這段時間以來所聽見最好的消息,這便意味著所有人都看好清國,也算是他這些年所努力的最好回答。
很快一億光緒幣自發行日起還沒到一週便被國內外購買一空,這對清國上至光緒,下至平頭百姓來說可並不知道這個現象的意義。不過清國東邊卻有一位可清楚這一現象意味著什麼並且羨慕的要死。要知道日本所發行的國債大都是被國內自己消化。可以說是被邪教式的統治所壓榨出來的。另一部分則便是英國**所認購,畢竟現在的日本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都遠遠不及它西邊的巨人,誰願意去做這個冤大頭。而英國人想以日本牽制清國的發展,不得已認購一部分而已。於是在借給日本大筆的無償貸款,以及軍事上大力提攜以外,同樣認購了大量的日本國債。而反觀清國所發行國債,那都是真正看好這場中日戰爭。都是人們在金錢的誘惑自發選擇購買的,更諷刺的是購買最多的竟然是英國人商人們。當然這也很正常,因爲清國是第一次發行國債人們並不瞭解這個新事物是如何運作,下手當然遲緩。而英國人瞭解清國也瞭解日本,當然他們更加了解國債,在他們看來穩賺 不賠的買賣當然下手快。這一對比之下,明治天皇悲哀的發現,日本至少現在可不被任何人所看好,這讓明治天皇心裡多少有些惴惴不安起來。
日本可以說是調動了自己所有能調動的力量,不管來自自身還是外來的力量。相比之下清國可就遜色的太多太多。光緒當然也拼命的想調動大清國的力量,可這個時候才發現,這個陳舊帝國索然龐大、雖然強大,但是有太多的利益糾葛,有太多的感情糾葛,他的力量太難太難集中起來。光緒也是現在才知道爲什麼後世的甲午竟然會敗在當時怎麼看都遠遠不及的清國的日本手上。雖然清國號稱帶甲百萬,但所依仗的不過還是皇家陸海軍。可實際上能與世界一流國家交手的軍隊不過皇家14個師而已,相對清國如此廣袤的領土來說,實在是太少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