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九章 民聲苦上下皆無力

話說石貝東出大雲關,見到許多的難民,爲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就放生了自己的驢,還用刀子劃破自己的衣服,將泥土抹在自己臉上,化妝的像一個難民,繼續向故鄉東郡步行。

從大雲關出來就是去往衛縣的官道,衛縣在中都的西方,是中都所轄的,當年衛太祖就是在此登基稱帝的。僅僅過去了一百多年,當初那個朝氣蓬勃的衛朝就變成了這個樣子。在衛縣西城門外,石貝見到的是更多的層層疊疊的難民,簡直就是難民的海洋,有的倒在地上兩眼望天,有的靠在光禿禿樹上**,一個個都是灰頭土臉,一個個都是面黃肌瘦,一個個都是衣衫襤褸,一個個都是哭喪的臉。

石貝繼續向城門走,爲了不引起注意,石貝彎著腰,垂頭喪氣的,故意一瘸一拐的走,因爲讓難民看見他腳步穩健的話,是有可能被認爲是有吃的,而被難民圍攻,這種事在他巡視地方的時候是見識過的。

可是在走近才發現,衛縣的城門關的嚴嚴實實,任憑母親如何敲打城門,就是沒有人理會,而這位母親僅僅是爲了套一口飯給自己的兒子吃,孩子哭,大人哭,餓的哭,只有已經準備等死的才兩眼望天,不哭。

石貝裝作有氣無力的也去敲門,“軍爺,行行好,開門放我進去。”裡面終於有人來了,“放什麼放,看你以前也是個吃過飽飯的,怎麼就不明白,放了你一個,那外面的一堆就管不住了,全都要進城誰攔得住?還不把城裡的糧食吃光了,那我還吃什麼?走走走,再來吵弟兄們睡覺,我先弄死你。”說完那人就又回去了,石貝只能從門縫裡看到他的背影遠去。石貝無奈,只好繼續裝作有氣無力的繞過衛縣的城牆,繼續向東。夜裡沒有住的地方,只好在野地裡露宿。

深夜,石貝緊緊的抱著癟癟的包袱,那裡面只有一身衣服而已,銀票都藏在懷裡。石貝仰望星空,看見羣星璀璨,連銀河都清晰可見,可是就在自己身邊不願,就有此起彼伏的狼嚎,像是歡呼彼此之間的勝利;和難民的哀嚎,無不是痛哭流涕,氣力衰弱;就連樹上機敏的烏鴉也懶惰的閉上了眼睛,那是它們滿足過後的睡眠。

石貝深深的起一口溼冷的氣息,再慢慢的吐出,“若舉非常之事,應奉非常之時,當做非常之人,必忍非常之苦,磨礪非常之志,堅定非常之心。”清晨,石貝的衣服上結了一層薄薄的霜,但是石貝還是站起來向著東方繼續步行。

經過衛縣一帶的山路,終於在瑩水邊見到了中都的城樓。這中都是衛朝的舊都,衛太祖最初君臨天下的都城,一直到太宗即位,因爲西北狥狳猖獗,加之西北各郡叛軍四起,太宗才遷都西京,以中都爲東京。中都與西京規模相當,只是中都皇宮以典雅著稱,西京皇宮以輝煌聞名。

好在中都府尹並沒有禁止出入,所以石貝混在出入的行人之中進城了,在櫃坊兌換了幾兩散碎銀子和制錢就去了一件客棧,開了一間客房,要了一盆洗澡水,痛痛快快的洗了個熱水澡,又向小二要了飯菜,美美的睡了一覺。第二天石貝結了帳,繼續上路。一路上依然是難民、饑荒的景象,到處都是餓殍。更是出現了一些饑民搶劫其他饑民的慘景,從中都到丘縣,從丘縣到定郡,再到東海關,三百里的路,除了成千上萬的饑民,就沒有什麼在能引起石貝的注意了。

在東海關外的驛站裡,所有的客人都是火急火燎的吃東西,生怕被人搶走一樣。石貝卻完全沒有興趣在飲食上,自己巡視各地的時候還不曾像今天這樣,怎麼纔過去這麼短的時間雪上加霜了呢?石貝擡頭看看驕陽似火的天空,還是硬著頭皮上路了。

離開東海關繼續東行,就是東郡的小蒼嶺了,石貝沒有選擇從小蒼嶺的南麓,這天比較平坦的山路,而是從北麓的小道,因爲他知道南麓上有聚衆謀反的盜賊。終於在七月初踏上家鄉的土地。

東郡首府營城,石貝在街上見到的是沿著街道兩邊排列的乞丐,街有多長,他們的人就連續多長,街上的人也是五花八門,不時有三三五五的衛兵經過。石貝苦笑:“果然都是一個樣啊。家鄉也不例外。”

石貝找了一家小酒肆要了幾道小菜,可是站在櫃檯裡面正在對賬的胖女人擡頭看見石貝,轟的大笑一聲,搖著大蒲扇走出櫃檯,笑盈盈的走到莫名其妙的石貝身邊。石貝謹慎的問:“老闆娘,請問有什麼事嗎?”

老闆娘繼續笑著,“石貝啊,怎麼就貴人多忘事啊,我是你花大嬸啊。隔壁村的,我兒子和你是玩伴兒,還搶過你的螃蟹呢!呵呵!”

石貝恍然大悟,連忙起身行禮,“原來是大嬸啊,您不說出來我都認不出你了。可是您是怎麼一眼就認出我了呢?”花大嬸搖著蒲扇,“那還不時因爲你和你弟弟石柯長得是太想了,說你們不時兄弟還沒有人信呢!哎呦,忘了一件大事,你呀回來晚了,你父母五年前就去世了,現在東山村外的山腳就是他們的墳。你快去拜祭吧,祭品啊我包了!”石貝呆愣了好一會,才說:“謝了。”

花大嬸說:“哪裡話,鄰里鄰居的。”

石貝帶著祭品、香燭出城,東山村就在城外不遠,清晨出發中午就到了,石貝在花大嬸所說的地方找到了他父母合葬墓,墓碑是新的,墳頭也非常整潔,看來經常有人來打理。石貝擺上祭品,燒著紙錢,想著父親爲了自己的將來,不惜將自己遠送西京,父子分割了十幾年,這些年的思鄉之情和親情一下子涌上來,這眼淚奪眶而出,立刻哭的泣不成聲,“爹……娘……孩兒……來遲了……”

“什麼人在我爹孃墳前拜祭?”突然有一個少年在石貝身後質問道。石貝回頭一看,兩個人頓時愣住了,因爲兩個人的長相彷彿是一個人一樣,只是石貝顯得歷練而精明,可是那個少年顯得稚嫩而充滿書卷氣,少年支支吾吾的指著石貝說:“你、你、你是什麼人?”

石貝揉揉眼淚站起來,“是子柴嗎?”

少年連退了兩步,“你怎麼知道我的字。你到底是誰?”石貝說:“你是石柯,字子柴。你是石珍的弟弟吧,我也是他的弟弟,石貝字子富。”

石柯這才上前仔細的大量石貝,“二哥?你是二哥,你真是二哥!”石柯一把抱住石貝哭起來,“二哥,你可回來了,爹孃都想死你了!”

石貝小聲說:“知道,知道。”兄弟二人在父母的墳前好好的拜祭一番之後,石柯拉著石貝回家。路上石柯說:“二哥,我現在還在讀書,可是大哥已經是個官吏了。大哥考中了秀才,可是沒有錢上京城,只好在東郡謀生了,就在營城,已經是巡城御史了,家裡的錢全是大哥賺來的。還有,大哥已經娶親了,嫂子孃家姓劉。對了二哥,你在京城的事我們已經聽說了,不用理會他們,那個昏君早晚不得好死,我們兄弟重逢纔是大事。”

剛進村子,馬上就有一羣小乞丐圍上來,足有十幾人他們一個個蓬頭垢面,衣衫爛的像是破布散發這陣陣惡臭,叫著好心大爺之類的話轟都轟不走,石貝無奈將僅有的幾枚制錢拿出來,小乞丐們立刻哄搶,爲了得到這幾個錢,不惜大打出手,咬人,甚至是搬起石頭去砸,爲的只是幾個銅錢。不時石貝和石柯及時阻止,真的會鬧出人命。

總算擺脫了這些小乞丐,兄弟兩個走在小徑上,石貝就問:“這是怎麼回事?”

石柯說:“二哥你是當大官的,當然不知道,他們的父母不是被抓去修園林就是被惡霸、貪官逼死了,再就是逃難逃荒到這裡之後死了父母的,留在世間活不下去只能乞討,爲了口吃的什麼都敢幹。這還算是好的。上個月路過的那一幫連墳堆裡的死人都吃了,就差吃活人了,官府怕弄出是非就把他們趕走了,抓的,殺的,剩下的也吃夠了也活命了,也沒有飯吃也沒有著落就又逃荒了,現在還沒人敢去收拾那些死人骨頭,只好白骨喧天的放在野地裡。沒什麼可稀奇的,我們這裡已經見怪不怪了。”

見怪不怪?石貝已經汗毛倒豎了,這是過去三年的巡視時也不曾聽說過的。世事從來不容易,離亂一向漠人心。

此時正是中午,村子裡寂靜無聲,沒有雞犬相聞,沒有炊煙裊裊,沒有家畜家禽,沒有鄰里走動。家家戶戶都是門戶大開,上年紀的老人在各自的門前,將一塊塊樹皮放進陶碗裡用打磨的石頭細細的研磨,然後倒進水壺裡,喝進肚子裡,有孫子孫女的也給他們一碗,然後靠在家門上一動不動的瞌睡。

石貝看的心酸。跟著石柯回自己的家,和當年自己走的時候一模一樣,只是葡萄架才就枯萎,柴門和柵欄都已漸漸朽爛了,和其他家一樣,敞著門。石柯大步走進去,衝著大屋說:“嫂子,嫂子開來看看,是誰回來了!”

一個衣著樸實無華的夫人戴著圍裙,邊擦手邊出來,乍一看確實是個村婦,可是仔細一瞧還是可以看出幾分書卷氣和俏麗,若是在官宦富貴人家絕對是個有大家閨秀,“兄弟回來了,還有客人……”劉氏走近一看,才發現石貝和石柯就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這是……你的二哥吧,就是當年少年離家求學,在京城做官又得罪了昏君的二弟吧。”

石貝笑笑:“嫂子果然聰明,爹孃的眼光不錯啊。”劉氏也笑了:“二弟一樣聰明,知道我和你哥哥是父母之命。”石貝躬身行禮,“大嫂在上,石貝有禮了。”

劉氏連忙攙扶石貝,帶著他進了正堂,石貝看了一眼,家裡除了幾件粗樸的傢俱外,沒有一件東西是新的,好的,值個十幾枚銅錢。

劉氏說:“正好你打個說今天要宴請幾個朋友,又湊巧你們兄弟團聚,老石家祖宗積德,我這就去做飯。”劉氏進廚房掀開米缸一看,連點米糠皮也沒有,著實犯了難。

石貝猜到家裡是家徒四壁,就拿出幾個碎銀子,交給石柯,“想必家裡已經沒有隔夜之糧了,這頓飯我來出錢吧。”石柯看著碎銀子,“二哥,不是我貪財,實在是這幾個不夠。”石貝就問:“那多少錢纔買得到糧食。”石柯說:“一斗五兩銀子。”石貝幾乎是喊出來的:“五兩!就是一匹將死的老馬也不過十兩而已,一斗米要五兩,東郡的李太守斂財斂的未免太過分了吧!”

石柯苦笑道:“那也沒有辦法,誰叫他是太守,我們是老百姓啊。就因爲糧價居高不下,每天從營城擡出來的餓死的就有十幾人。二哥你就多多擔待吧。”

石貝只好又拿出幾兩銀子,交給石柯,石柯點算了一下,和劉氏說了一聲就出去買糧食了。石貝只覺得頭痛欲裂,“這打天下就從這家徒四壁和餓殍遍野開始吧。”

石珍一身官服,腰上掛著刀,身後跟著他的弟兄。趙利,趙前,李釗,薛懷惡和沈單。他們都是石珍小時候的玩伴兒,沈單是村裡的鐵匠的兒子,從小打鐵習武,生得魁梧有力;趙利、趙前兄弟本事農民子弟,因爲土地被惡霸霸佔,沒有生計只好求助石珍,做了捕快;李釗家裡是漁民,水性極好,因爲漁船被貪官強行徵調,斷了生計跟著巡城校尉石珍做捕快;薛懷惡從小就不老實,沒了生計就去做了強盜,一度佔山爲王,後來也是山窮水盡,人散財空,受了招安做了石珍手下的捕快。

因爲小時候都是一起長大的,於是平日裡稱兄道弟的,今天也是一樣,幾個人弄到一點酒肉和陳米,就去石珍家裡吃一頓。

薛懷惡懷抱著刀,佝僂著腰,滿臉的怨氣,“我就知道,這又出次那個老不死的太守又出了個餿主意,讓他做個太守太屈才了,他要是去做生意肯定富甲天下。”李釗拎著肉,跟在石珍身後,“可是我們有什麼辦法,人在矮檐下不能不低頭。他變著法的斂財,我們這些小兵又能怎麼辦。”趙利揹著半袋子陳米,“小兵?是啊,我們老大不也只是個巡城校尉而已,官大一級壓死人啊。”趙前不屑的一笑,“官?我看他就是一禽獸。”

石珍無奈的說:“好了兄弟們,今天咱們不談這些好嗎!難得咱們有個機會放下這些煩事,就不要如此掃興了。”幾個人大搖大擺的進了村子,所有的村民都像見到瘟神一樣,避之惟恐不及。

正好石柯從外面買了米麪回來,見到石珍等人,馬山上前,“大哥!”石珍看他手裡拿著買來的東西,就問:“三弟,你這是哪裡得到的錢,家裡來了什麼人嗎?”石柯呵呵一笑,“大哥你絕對猜不到,是二哥回來了!”

石珍立刻抓住石柯的臂膀,說:“子富?他回來了?他在哪裡?”

石柯說:“當然是在家裡,錢就是他給我的。”薛懷惡斜著嘴笑:“太好了,不愁吃穿了。”石柯說:“而且啊,二哥和我長的幾乎是一模一樣。起先我也是嚇了一跳的。”

聽到石柯這麼說,石珍馬上奔著自己的家快不走去。石柯等人也跟了上去。石貝正在家裡一個人默默的思考,手裡攥著當年的那個長壽鎖。石珍衝進來一看,確實和石柯十分相像,在低頭看到石貝手裡的那個長壽鎖,果然是那個離開家十幾年的那個弟弟。“子富?你終於回來了——”石珍的聲音哽咽了。

石貝站起來,將長壽鎖放在桌上,問:“爹和娘是什麼時候走的?”石珍揉揉眼睛,“高德十年。”石貝說:“五年了,爲什麼沒有人給我捎信?”石珍說:“我們也不想,但是當時家裡負債累累,我們哪裡還有錢僱人捎信。”

說著石珍繞過石貝,從一口舊箱子裡拿出一個長壽鎖,也放在桌上,兩個長壽鎖是一樣的。石珍嘆氣:“你的事我們也知道了,你打算做什麼?”

這是李釗,趙利,趙前,薛懷惡也進了石家的房子裡,石貝說:“不知道,但是我想大家都知道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我的想法是起兵,將東郡置於我們的掌握之中。”

李釗直搖頭:“不可能,我們的人手只有不到一千人,可是那個貪官卻可以調遣上萬人的軍隊。我們是不可能成功的。”薛懷惡也一臉不屑的笑著拉開一把椅子堂而皇之的坐下,說:“我說你是不是做官做的傻了?我們好好的爲什麼要造反,就那麼喜歡我們死嗎?”

石貝說:“他有軍隊就沒有機會舉事嗎?你們現在的一切真的很好嗎?我們只要等待時機就可以了。”

“時機?”將米麪交給劉氏之後,打算也來聊天的石柯聽到他們的談話,就說:“可是這幾年起兵謀反的人也有很多,可是沒有一個人能成事的。何況太冒險了。”

石貝說:“他們之所以不行是因爲他們都急於求成,衛朝的實力勢力都沒有衰退,是不可能在短短幾年之內成功的。而現在就不同了。”

石珍也坐下來,說:“我也知道在南方的戰事不減反增,可是在中原已經沒有義軍了,一旦我們也舉事將會被朝廷剿滅的。”石貝笑了:“大哥也是想起兵的啊,不然也不會這麼想。沒錯,大局是對我們起兵有利,可是我們也要再等一下。”薛懷惡大聲問:“等什麼?”

石貝說:“等沒有人再忍氣吞聲,等李太守官逼民反的時候,我們就在這個時候號召起兵,割據自立。”石珍只是默默點頭。趙利,趙前,李釗三個人面面相覷,薛懷惡依舊孤傲。石柯倒是還很興奮,“既然如此,大家就說定了,日後我們封侯拜將共富貴。”

衆人有商量了好半天,劉氏將準備好的飯菜端了上來,一干人等胡吃海喝了一通。他們也就痛痛快快的走了。只剩下家裡人。石柯還是像個孩子一樣,纏著石貝要他講官場上的故事。知道夜已深了,石貝從屋子了出來解手,石珍也在籬笆下解手。

石珍說:“二弟,你怎麼知道我也想舉事的。”石貝說:“我們是兄弟啊。”石珍說:“我和你說正經事。”石貝笑說:“那太簡單了。如果大哥不這麼想的話,你也不會做官啊。從小到大無論你做什麼事永遠都是如此,預先取之必先予之。”石珍憋了一眼石貝,說:“我從來都是逆來順受的人,又怎麼會做反賊呢?”

石貝解好了手,綁好褲帶扭頭看著石珍,“大哥所說的那個石珍是年幼時,我還沒有離家的那個石珍;而現在我眼前的石珍,已經在人世間和官場闖蕩了十幾年的石珍,此石珍,彼石珍否?”

石珍也解好了手,繫緊褲帶,問:“難道你不怕他們幾個人會泄密嗎?”石貝忍不住大笑:“大哥,幾乎是家徒四壁還要宴請同僚、好友,只能說明兩點。其一,大哥和他們是莫逆之交,他們不會出賣大哥;其二,大哥在拉攏他們,他們也有心加入。而我看來是倆者兼而有之。”

石珍不由得打個寒戰,“幸虧你是我弟弟,幸虧你已經不時朝廷的兵部侍郎。不早了,睡吧。”石珍徑直返回自己的臥室了。石貝也回去和石柯擠一張牀了。

第五十章 分輕兵截擊運糧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談議和徹王迎世子第八十一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七)第五十七章 軍陣潰老將困山上第一百零一章 對峙燁縣治王移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分天下二王折箭盟第七十二章 上詔書獻糧五千鬥第五章 好美色昏君行無道第七十章 創新軍石貝自作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離間計袁玄身受死(上)第三十九章 投親人楊徵保女兒第十六章 獻明珠奸臣得兵權第一百二十五章 離間計袁玄身受死(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伯升獻上戰車計第七十七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三)第八十四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十)第九十四章 綱常毀奸臣弒君主第二十一章 回京城荒唐日越甚第五章 好美色昏君行無道第七十一章 行大禮鴛鴦終雙飛第二十一章 回京城荒唐日越甚第九十二章 並陽城嚴寶又造反第三十四章 一夜間舉國是反賊第一百六十二章 沈單偷渡滸墅失守第四十九章 十字關李從強進軍第八十一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七)第九十六章 送寶馬袁玄存惡意第八十七章 論大勢羣雄聚集會第一百四十二章 剽牛祭天漢蠻一體第六十九章 使者至千里送姻緣第六十一章 吊亡師天牢訪舊友第一百四十一章 爲求吉利剽牛定議第一百七十四章 調兵馬皇帝選統帥第九十七章 觸肝火共主動真怒第一百三十三章 小云山積糧駐大軍第一百五十九章 箭如雨火燒治軍船第一百零九章 除惡少開倉惠百姓第一百一十九章 退殘敵萬劍鵰翎隊第六十五章 焚王府搶得千里土第六章 攬大權劉當結黨羽第六十三章 含英殿諸王分土地第一百七十章 救軍民出城迎皇帝第一百零一章 對峙燁縣治王移兵第五十三章 中都城李從稱皇帝第七十六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推遺命石貝辭首輔第七十一章 行大禮鴛鴦終雙飛第八十六章 犬子生石貝懷壯志第四十五章 據東南李從稱治王第一百零六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十四)第一百零九章 除惡少開倉惠百姓第八十一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七)第九十八章 毀婚約李從不爲然第三十一章 劫官糧李從佔祁陽第七十章 創新軍石貝自作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離間計袁玄身受死(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聰侯府楊愫生女兒第一百六十九章 信奸言皇帝疑手足第十八章 進軍營拜爲監軍官第一百四十章 關娘子稱帝送性命第六十九章 使者至千里送姻緣第四十二章 逸待勞石貝少勝多第一百五十八章 率水軍直取遊陽城第一百三十章 聲東擊西兵疑東郡(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未立詔石珍聖駕崩第一百五十七章 難進退治軍失主意第四十八章 城下戰程章損五將第八十五章 憂心愁黯然傷神處第一百一十五章 夜突圍中伏肉相搏第四十三章 首立功石貝顯鋒芒第九十六章 送寶馬袁玄存惡意第五十五章 大雲關交戰煙漫天第四十章 動真怒暴君斬楊徵第九十四章 綱常毀奸臣弒君主第一百六十二章 沈單偷渡滸墅失守第二十四章 志同道英雄造時勢第十一章 斬皇后宗王各滅門第九十四章 綱常毀奸臣弒君主第一百零八章 降趙奔聰侯許諾言第一百二十三章 談議和徹王迎世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沈單偷渡滸墅失守第四十二章 逸待勞石貝少勝多第二十五章 設豪宴壽山登虛閣第四十五章 據東南李從稱治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離間計袁玄身受死(上)第一百零五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十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屯田養兵精心水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中都石貝封親王第五章 好美色昏君行無道第四十六章 觀圖冊天下將失去第八十四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十)第八十一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七)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欺少合圍北寨軍第九章 圖安世太子行不孝第一百一十八章 沼澤地鋪板通大路第七十六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二)第五十六章 入絕境官軍死無疑第一百一十一章 棄前嫌郭李立密約第三十七章 率民衆攻取太守府第七十九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五)
第五十章 分輕兵截擊運糧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談議和徹王迎世子第八十一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七)第五十七章 軍陣潰老將困山上第一百零一章 對峙燁縣治王移兵第一百一十二章 分天下二王折箭盟第七十二章 上詔書獻糧五千鬥第五章 好美色昏君行無道第七十章 創新軍石貝自作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離間計袁玄身受死(上)第三十九章 投親人楊徵保女兒第十六章 獻明珠奸臣得兵權第一百二十五章 離間計袁玄身受死(上)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伯升獻上戰車計第七十七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三)第八十四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十)第九十四章 綱常毀奸臣弒君主第二十一章 回京城荒唐日越甚第五章 好美色昏君行無道第七十一章 行大禮鴛鴦終雙飛第二十一章 回京城荒唐日越甚第九十二章 並陽城嚴寶又造反第三十四章 一夜間舉國是反賊第一百六十二章 沈單偷渡滸墅失守第四十九章 十字關李從強進軍第八十一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七)第九十六章 送寶馬袁玄存惡意第八十七章 論大勢羣雄聚集會第一百四十二章 剽牛祭天漢蠻一體第六十九章 使者至千里送姻緣第六十一章 吊亡師天牢訪舊友第一百四十一章 爲求吉利剽牛定議第一百七十四章 調兵馬皇帝選統帥第九十七章 觸肝火共主動真怒第一百三十三章 小云山積糧駐大軍第一百五十九章 箭如雨火燒治軍船第一百零九章 除惡少開倉惠百姓第一百一十九章 退殘敵萬劍鵰翎隊第六十五章 焚王府搶得千里土第六章 攬大權劉當結黨羽第六十三章 含英殿諸王分土地第一百七十章 救軍民出城迎皇帝第一百零一章 對峙燁縣治王移兵第五十三章 中都城李從稱皇帝第七十六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二)第一百六十六章 推遺命石貝辭首輔第七十一章 行大禮鴛鴦終雙飛第八十六章 犬子生石貝懷壯志第四十五章 據東南李從稱治王第一百零六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十四)第一百零九章 除惡少開倉惠百姓第八十一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七)第九十八章 毀婚約李從不爲然第三十一章 劫官糧李從佔祁陽第七十章 創新軍石貝自作主第一百二十五章 離間計袁玄身受死(上)第一百四十三章 聰侯府楊愫生女兒第一百六十九章 信奸言皇帝疑手足第十八章 進軍營拜爲監軍官第一百四十章 關娘子稱帝送性命第六十九章 使者至千里送姻緣第四十二章 逸待勞石貝少勝多第一百五十八章 率水軍直取遊陽城第一百三十章 聲東擊西兵疑東郡(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未立詔石珍聖駕崩第一百五十七章 難進退治軍失主意第四十八章 城下戰程章損五將第八十五章 憂心愁黯然傷神處第一百一十五章 夜突圍中伏肉相搏第四十三章 首立功石貝顯鋒芒第九十六章 送寶馬袁玄存惡意第五十五章 大雲關交戰煙漫天第四十章 動真怒暴君斬楊徵第九十四章 綱常毀奸臣弒君主第一百六十二章 沈單偷渡滸墅失守第二十四章 志同道英雄造時勢第十一章 斬皇后宗王各滅門第九十四章 綱常毀奸臣弒君主第一百零八章 降趙奔聰侯許諾言第一百二十三章 談議和徹王迎世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沈單偷渡滸墅失守第四十二章 逸待勞石貝少勝多第二十五章 設豪宴壽山登虛閣第四十五章 據東南李從稱治王第一百二十五章 離間計袁玄身受死(上)第一百零五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十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屯田養兵精心水軍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中都石貝封親王第五章 好美色昏君行無道第四十六章 觀圖冊天下將失去第八十四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十)第八十一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七)第一百一十三章 多欺少合圍北寨軍第九章 圖安世太子行不孝第一百一十八章 沼澤地鋪板通大路第七十六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二)第五十六章 入絕境官軍死無疑第一百一十一章 棄前嫌郭李立密約第三十七章 率民衆攻取太守府第七十九章 風雲變英雄角中原(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东县| 安岳县| 会昌县| 巴彦县| 奉节县| 合阳县| 武山县| 朝阳县| 平山县| 禹城市| 柳江县| 蒙山县| 庆元县| 大方县| 南岸区| 滨州市| 金寨县| 新安县| 武平县| 红原县| 宝清县| 克什克腾旗| 东兰县| 榆中县| 仪征市| 开江县| 乌兰察布市| 常州市| 蕲春县| 澎湖县| 芜湖县| 邢台县| 阳城县| 延寿县| 枣强县| 聂荣县| 许昌市| 道孚县| 鲁甸县| 顺平县| 伊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