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章 揚州趣聞

不論是神州各地,商人間的聚會都是大同小異,不外乎吃吃喝喝,席間再講上一兩個趣味的段子,或是談談新近的見聞。

早已習慣這一切的文定也不會覺得格格不入,沈立行更是如魚得水,又是大半年在漢口飄泊,這揚州府發生的大大小小的趣聞,他聽的是津津有味,時不時還會撫掌大笑。

這幾人裡面,那個被沈立行稱爲費老弟的費文斌最是殷勤,敬酒、恭維是無所不爲,當沈某人講起自己被晉商算計時,又表現的忿忿不平,好像比他自己損失了一筆銀子還要來的憤怒似的。

這種褪前擦後,浮露於外表的獻媚,怎能不讓旁人倒胃口,特別是文定又被沈立行安排坐在他身旁的位子,就愈發瞧的是清楚明白。

然而對於席間的其它人,這位費老闆又表現出一種傲睨自若的姿態,彷佛這席上衆人中,惟有沈立行與自己是同一路人,那萬鑫當鋪的東家遊昌勝勉強也算得一個,餘下之人則是都需要他接濟施捨似的,連瞟上一眼的工夫也不屑爲之。

好像此君這般的待人接物,文定真不知他是如何能做成買賣,別說是做生意了,就是出一趟門也不知要得罪多少人。他們那幾位同城的老闆都只能是享有這種待遇,文定這來自千里之外,且還是個爲東家買賣奔波的夥計頭頭,又怎能入得了他的眼呢?雖然二人之間只是相隔了一個沈立行,然而由始至終,他也不曾理會過文定。

不過這樣一來,文定反倒是感到輕鬆,他可不像沈老闆有如此高深的承受能力,對於此君表現的諂媚之態,不但是處之泰然,還依舊能談笑風生。

就算只是坐在一旁,無關於己的聆聽,都讓文定覺得這頓酒宴已叫人生厭。好在的是,文定也已不再是昨日的文定,雖然心中實在是厭惡無比,可也學會了不予理會。扭過頭,與那遊昌勝等旁人攀談了起來。

商人間的閒談多是關乎風月,不知是誰開起的頭,論起揚州府的風月盛景,幾位老闆便忙自誇起來,歷數以前曾見過、經歷過的那些盛大的場景,不外羣芳宴、花魁會之流。

遊昌勝則頗不以爲然的道:”那些又算得上什麼?如何能稱是揚州府風月之最?”

一位爭辯道:”二十年前的那場花魁會,我雖然還只是個毛頭小子,不曾經事,然而那盛景卻令我印象極爲深刻,不但是揚州的勾欄女子不曾缺席,就連遠到西子湖畔,也有許多女子僱舟而來。”

“那場盛會雖然挺大,卻不是最大的。”另一位站起來說道:”聽我那逝去的舅爺與我回憶說,四十年前曾有過一次,蘇杭兩地花魁再加上秦淮河花魁一同相邀而來,與當年的揚州花魁楊柳青一爭高下。好傢伙,一時間風起雲涌,四方權貴都慕名雲集於揚州,連親王爺都來了兩位,郡王來了五位,以下的更是數不勝數,都想親眼目睹一下四位佳麗的國色天香,也都想看看究竟是誰最後能拔得頭籌,成爲實至名歸的花中之魁首。”

聽衆俱是唏噓不已,哀嘆自己晚生了幾十年,不然必也能恰逢其會。文定暗下則是瞠目結舌,連四十年前風月場中發生之事,席中之人也能列舉出來,看來這些人對風月場中之事,簡直是已到了魔怔的境地了。

頓時,席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於說話那人身上,就連被費文斌牽扯住的沈立行也是如此,不得已,費文斌也只好暫停了口中喋喋不休的講述,望向說話那人。

那位老闆彷佛已經見到勝利的降臨,洋洋得意的說道:”如何?遊少東,在這揚州府裡,再想找出比此件更爲盛大的風月事,恐怕已是不大可能了吧!”

“誰說沒有了,我準保就能找出一個來。”遊昌勝自信滿滿的樣子,更是勾起了整桌人的好奇之心。

沈立行這個風月老手按捺不住道:”哦,那遊老弟就給我們講講,你所知道的那個風月盛會。”

遊昌勝先是沿著酒桌環顧了一遍,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方纔解說道:”就是隋煬帝三下揚州看瓊花之事嘛!”

衆人皆大呼上當,那費文斌更是頗有怨言的道:”那也算得上風月之事嗎?那可是千古第一荒淫之君。遊少東,你這玩笑可不怎麼高明。”

“怎的就不對了?想當年隋煬帝三下揚州,最後一趟還把命留下了。身爲君王,爲了風月之事,竟落得亡國喪身,這還不算玩的大嗎?再則我剛纔只是說風月盛會,並未侷限昏君或是名士,當年煬帝下揚州,後宮三千佳麗隨行,赤女拉縴,封柳樹、賜國姓,這難道還稱不上風月之事嗎?”

這番話說的衆人是啞口無言。

雖然心底不是十分願意承認,不過文定也清楚,煬帝是極爲推崇儒學之人,文才雖不及宋徽宗、李後主,可是在歷代君主中也稱得中上之才,起碼不輸於被其親手滅掉的陳後主,更不用說他那幾個只知道追逐美色的兄弟了。其上位伊始,便又大力推行其父晚年日漸排斥的儒學,讀書著述亦從未間斷。

只是在文定心中難免還是會存有疙瘩,這與煬帝的其它作爲比起來,實在是不顯眼,以至於常常爲史家所忽視,《隋書》、《資治通鑑》都不過僅是寥寥數筆而已。

回想那些個敗亡江山的君主,雖也是極盡奢華,然自他們即位之時,便已是外敵環視,局勢已是岌岌可危。他們的不理政事,除了有自己貪圖享樂的原因之外,另一方面則是深感無力迴天,猶如待死之人的最後瘋狂。

而煬帝則不然,其父隋開皇交到他手中的是完整富強的基業,在經歷了南北朝之後,雖然還有異族在旁窺視,可那支一統南北的隋朝軍隊依然是空前強大;雖然各地貴族尚在蠢蠢欲動,而南北百姓們無不是期待安穩的日子;在其節儉的父母休養生息的策略之下,留給他的國庫亦是十分富庶。

如此強大的隋家江山,煬帝僅用了十四年就給敗落得乾淨,不得不讓世人爲之驚歎。就好像大隋江山與他有何解不開的冤仇一般,非要將其覆滅於頃刻間,若是陳宣華重生www.Freexs.Cc,未知是否會是另一番光景。

且說方纔那費文斌聽聞遊少東的怪論之後,即刻便當衆表敘自己的不齒,原本是想博取衆人的敬重,誰知話剛落音就被遊少東一陣搶白,不但不曾出彩,自己反落得處境尷尬。

不甘心當衆出醜的他,隨即便又搜腸刮肚了一番,激憤的道:”那楊廣於其父病榻之畔,調戲庶母,弒殺乃父,後又烝其父妃,這等違揹人倫之事,難道也算得上風花雪月不成嗎?”

這等史事,連《隋書》中亦有提起,自然是作假不得。

衆人都大呼有理,遊昌勝卻不以爲然的道:”費兄豈不知,煬帝祖先乃是經受鮮卑化的漢人,其母獨孤皇后直接便是鮮卑人。鮮卑人以繼母爲妻、以寡嫂爲妻的風俗大爲盛行,怎能以我漢人之倫常來評定於他呢?”

五胡亂華之後,北方政權一直便是在胡人手中,胡漢雜居早已是習以爲常,誰能說的清這裡面的干係。

“遊少東,這種話也是能胡亂說的嗎?”費文斌激憤之餘拍案而起,本只是說笑而已,哪知情況竟急轉直下,文定不知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衆人中惟有沈立行還能對費文斌有所影響,忙安撫道:”別急,別急,費老弟,若是遊老弟說的有何不對,你更正便是了,犯不著生氣呀!”

費文斌心中的那股子氣並不是爲了煬帝的血統,只是因爲自己好不容易搜刮出來的說辭,被其三言兩語就給推翻了,感覺著自己顏面無光,所以才故作生氣狀,以掩飾其羞態。既然沈老闆都出面斡旋了,說什麼也得給他面子。

費文斌語氣稍稍緩和的道:”沈兄,你來做個評判,遊少東說那獨孤皇后是胡人,這豈不是在捏造嗎?姓獨孤的人我見的多了,還不是與你我一般的漢人。”

此話一出,其它人倒還罷了,遊少東與沈立行立即便笑開了,文定憋了半天還是忍不住笑出聲來,而那始作俑者則是一臉的茫然。

一邊竭力止住笑,沈立行一邊爲其解釋道:”我說費老弟呀!你搞錯了,獨孤氏就是鮮卑人的姓氏,我們漢人裡面是沒有的。”

費文斌漲紅了臉,支吾道:”那、那……我也見過的那些姓獨孤的人,沒什麼不同呀!”

遊少東解釋道:”費兄,那是已經漢化後的鮮卑人,隋唐之後,鮮卑這個民族,絕大部分已經融入我漢族,再也找不出純粹的鮮卑人了。在隋唐之前,許多鮮卑人姓氏就都已經改爲相近的漢姓,比如賀賴氏改爲賀氏;獨孤氏後改爲劉氏;賀樓氏後改爲樓氏;勿忸於氏後改爲於氏;若口引氏後改爲寇氏等等,有些喜歡追憶鮮卑精神的家族則保持姓氏不曾變動,其實已經和漢人一般無二。”

這等史事在文定、沈立行二人聽來不算什麼,可席上的其它人則猶如聽聞什麼新奇之事似的,面面相覷不知所以,連有著一股子怨氣的費文斌也不由的驚奇道:”乖乖,遊少東竟然還是深藏不露之人,連這種學問也能詳盡熟知。”

“呵呵,這個自然是跟小弟家裡的買賣有關係咯!柳朝奉你說是吧?”遊少東說著還向文定做了一個會心的眼色。

這下連沈立行也給搞胡塗了,神秘的問道:”哦,難道還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小秘密不成?”

“哪裡哪裡,遊少東說的必是北魏時的石雕,鮮卑人大多篤信佛教,頑固的鮮卑貴族更是期望以此來抵制我漢人所崇拜的儒學天道,所以那時期的石雕佛像稱得上是一時之最,做當鋪行當的少不得會收到這類抵押品。”

佛教也正是因爲當時鮮卑王室大力扶持,方纔能有後來遍佈九州島之地的光景。再到後來,有鮮卑血脈的隋、唐二朝也是大力推廣佛學,而對漢族的儒家以及道教則是既用且防。

然而宋朝與如今的大明朝則全然不是這樣,二朝之中衆多君主皆是信奉道學,對佛學更多的是輕視,其中我大明的太祖皇帝雖有過做沙彌的經歷,然而得到大寶之後,便開始信奉道教神明真武大帝。

而且當鋪行當中,對北魏之所以會如此熟悉,除了石雕佛像之外,另外還有一層意思文定不曾解說,那便是抵押行的起源。就是在佛教盛行的南北朝,勢力龐大的寺院僧人開始從事此行業,而普通商人根本不能涉足此業,直到唐朝之後,寺院勢力大不如昔,商人所開的當鋪方纔如雨後春筍般於九州島各地興起。

桌上的其它人對當鋪裡的內情興趣自然也不會太大,說著說著又轉向煬帝來揚州時的情景。當然別說是他們,就是他們往上追溯四十輩的祖先,也不會經歷過九百年前的盛景,不過揚州人家卻將當時盛況空前的畫面代代相傳。

在座諸位之中,以遊昌勝所知最爲詳盡,據他所說,其祖上昔日曾是揚州地面上的一個小官吏,有幸參與過當時的盛會,是以給後人們留下的傳說也十分詳細。

只聽他娓娓講敘道:”隋煬帝早年曾於揚州做過總管,對於此間的美景一直是不曾忘懷,說是在那年的八月份,正是遍地金黃的收穫時節,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再次吸引著他。所以不等運河全部完工,就從洛陽出發,坐龍舟前來。那是一支規模無比浩大的船隊,不但是前無古人,只怕後世君主亦不會有人趕超於他。”

“光是煬帝所乘坐的龍舟便高四十五尺,寬五十尺,長二百尺。整個龍舟分四重,上重有正殿、內殿和東西朝堂,中間二重共計一百六十房,都是以金玉雕刻花紋,下重有宦官和內侍居住。龍舟有殿腳一千零八十人用青絲大絛繩牽引前進,殿腳人俱身著錦綵衣袍。”

“皇后坐的船叫翔螭舟,比龍舟稍小而裝飾一樣,用殿腳九百人引進。嬪妃乘坐的是浮景舟,共有九艘,每艘用殿腳二百人。貴人、美人和十六院妃子所乘的船叫漾彩舟,共有三十六艘,每艘殿腳一百人。此外,還有各式各樣的華麗大船上千艘,上面坐著宮人、諸王公主、僧尼道士、各國使者、宮廷衛士,總計用殿腳八百多人。”

“這支浩浩蕩蕩的船隊在運河中航行的時候首尾相接,前後長達二百多裡。兩岸又有二十萬騎兵護送,馬蹄雜沓,旌旗蔽空。據當時洛陽百姓所說,煬帝的龍舟已出發五十多日,隨從的船隻纔剛剛離開洛陽。”

“船隊中還有一千吳中嬌娥,乃是專司拉縴之職。煬帝原本的用意是粉飾美景,誰知船動之後,但見那些原本嬌滴滴的吳中女子一個個汗流浹背,失去了風月的趣味,便下令各官員沿河堤兩岸廣種柳樹,爲她們遮陰擋日。不但是官員百姓栽種,連煬帝自己也曾栽種一株,後來便賜國姓於柳樹。”

如此詳盡的敘述,倒是與史書之中的記載相去無幾。

揚州百姓雖然對煬帝的奢侈無度、勞民傷財極爲痛恨,可只要提起當年的盛景,言語中卻總是能透露出幾分嚮往之情。

這頓爲沈立行接風的夜宴,也在一片驚歎之中盡興收場。

臨分手時,衆人又相約來日的聚會。遊少東居住在汪園附近,便與沈立行、文定二人同道而行。當在場只有他們三人之時,遊少東便一語道破文定此行的目的。

原來,這遊家也是出於徽州之地,同是徽幫中人,又是幾代經營當鋪的世家,汪元海少不得事先讓他們萬鑫當鋪的高手驗看過一番。是以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遊昌勝是知道的一清二楚,只是說起兩幫人的爭執不下,也是頗爲頭痛。

此刻已是人定時分,可街面上的男女老少還不肯散去,此情此景不但讓文定驚奇不已,就連沈立行也疑惑不解。

沈立行向身旁的遊少東問道:”遊老弟,今天是什麼大日子呀?怎麼整個揚州府的百姓興致都是這般好?”

“沈兄,你怎麼忘記了?再過兩夜就到七夕了,這街上游玩的男女自然要比往日多。”

立行恍然而悟。

每逢七夕來臨,平時不怎麼邁出家門的女子們便解除了禁錮,或是與小姐妹們結伴上街,置辦供品,遊逛燈會,又或是溜出家門,暗暗約上自己的情郎,在星空見證之下山盟海誓。

聽到七夕的來臨,文定心中一陣抽搐,因爲那離他而去的雨煙最是喜歡這女兒節,還在私下裡跟文定提起過,她一生中最有紀念的七夕夜,就是與另外三個情投意合的女子,在織女星的照耀下結拜爲金蘭姐妹。

其中之一,就是文定在思雨樓見過的清渺姑娘。雖然文定無緣得見雨煙其餘那兩位金蘭姐妹,可當雨煙說起她們時,臉上不經意流露出的淡淡笑靨,就連文定見了都心生醋意。

三年前,原本是說好要陪雨煙一同過七夕,可沒想到後來的一段波折,讓文定無法兌現自己的諾言。後來再想彌補,可惜已經沒有機會了。

而今後就算再遇上雨煙,文定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這個資格。

翌日,果真如沈立行說的那般,他表兄請文定去一睹那幅鬧得揚州府沸沸揚揚的巨然真跡,竟然是《秋山問道圖》,果然稱得上傳世之作。這幅畫文定也是慕名已久,又因爲深知其中干係,用了足足三個時辰的時間,從畫軸的方方面面進行辨認,一絲一毫也不敢疏忽大意。最後得出結論,無論是從任何一處看來,這幅畫絕對是巨然的真跡。

文定肯定的承諾,也增添了汪府中人的信心,誓要讓這幫晉人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文定也因爲此事在汪府中倍受禮遇,一向自視甚高的汪府下人們見著他都是先生前先生後的,生恐開罪了他便會惹惱老爺。

而文定深知客居於這種大戶人家,凡事還是應小心爲上,只是閒居在那廂房之中,無事便從不踏出東院一步。好在東家交代另外幾件瑣碎的買賣,也在沈老闆的幫襯下辦的極爲順暢,那些老闆看在汪家的面子上,十分痛快就應承了下來。現在只須等在明月酒樓的那場比試之後,文定便可以起程回漢口了。

文定這種悠哉自如的日子,與沈立行席接席、宴連宴的近況真是鮮明對比。自那晚碰見他的那班舊日玩伴之後,他回來的消息便有如一陣風似的,在他們的圈子中傳散開來,緊接著便是一封接著一封的請帖兒送進了汪府,在他的案頭上堆的有座小山那麼高。

沈立行原本就是此中能手,再加上又不想在家碰上表兄那張寒光冷臉,自然是不會錯過,日日暢遊,夜夜笙歌,好不痛快。當然他也不會撇下文定獨自一人,每每都要邀文定與他一同前往。

起初幾次,文定還是興趣盎然的陪著他,後來一連去了幾次,也覺得興致索然。在漢口鎮時那是鋪子的買賣需要,不得已爲之。到了揚州,自己不過是個過客,要不了幾日便要離去,又何必勉強自己做出違心之舉呢?再加上,不論是何人設宴,只要有了沈立行的身影,那費文斌是必到無疑。初時見到此人,文定還會覺得有些可笑,可隨著見面次數的增加,那股玩笑之心早已消耗殆盡,只覺得其面目可憎,言語乏味,說來說去也就是那幾套恭維之詞,文定實在不能忍受,也就藉故要獨自去逛逛揚州名勝,推辭了沈立行的盛情相邀。

既然說了要逛名勝,文定也不好待在汪府中不出門,不然叫沈某人知道了,還會以爲是不給他面子。

自從文定見過其結交的一班朋友後,心中對他的評價也沒以前那麼良好了,對朋友文定自是不須提防,可對自己不瞭解的旁人,還是小心些爲妙。

就像今日,文定又謝絕了沈某人的邀請,隻身出門,閒逛於揚州的大街小巷。出門之後才知道,今日正巧是七夕女兒節,街上往來的遊人挨肩擦背,好不擁擠。

此景頓時讓文定心中生出一股畏懼之感,他向來對熱鬧的場面雖無排斥,但也不是十分歡喜,而眼前這種寸步難移的場面,更是他平生僅見。就連縱橫於揚州的各條河流之上,也排滿了各式的舟棹、畫舫,但聞歌聲琴聲從湖面上飄蕩過來,引起人們無限遐想。

文定不由得後悔不已,若是自己早先僱一葉小舟,遊逛於湖面上,一邊聆聽動人的絲竹管絃之樂,一邊欣賞岸邊繁盛的景象,那真是數不完的閒逸,道不盡的悅目。哪裡會像此番,佇足在人羣中,只能隨著緩慢的人流慢慢移動,絲毫沒有閒暇的心情,只盼望著趕快擺脫這眼前的一切。

第七章 成都茶館第八章 僰人巫師第二章 三晉商人第一章 尋跡而來第八章 香溪河畔麗人來第三十二章 燕府歷險第四章 漢口新風第五章 隔世故人第八章第二章 弱弟來投第二章 逃離桎梏第四十三章 險灘第五章 揮別青春少年時第二十七章 百年字號第八章 玄秘繇詞第五章 知府大人第四章 夕陽遲暮第二章 三晉商人第一章 尋跡而來第三十九章 雨煙設宴第一章 連城土司第八章 險惡人心第三十一章 得遇故人第三章 揚州趣聞第四章 漢口新風第三章 招惹是非第五章 不辱使命第八章 哀痛真相第七章 僰寨遇險第三章 哀兵之師第四章 逃亡之路第六章 千鈞一髮第二章 青衫怪客第七章 大理閒情第五章 不辱使命第六章 仙樂曼舞第四十一章 突發事件第四十二章 出行第八章 僰人巫師第五章 知府大人第八章 玄秘繇詞第五章 漢口見聞第三章 中伏第十五章第六章 仙樂曼舞第一章 連城土司第三章 狹路相逢第十二章第二章 新任丫鬟第六章 廢然而返第三十六章 各有打算第八章 山村遺訓第七章 成都茶館第八章 賊寇聯盟第四章 無瑕佳人第八章 噩耗連連第七章 大婚第六章 廢然而返第一章 年輕朝奉第六章 再踏征途第七章第四十章 前塵往事第六章 千鈞一髮第五章 夜宿殘廟第七章 決裂第七章 僰寨遇險第四章 駭人聽聞第四章 銀波深處別洞天第三章 狹路相逢第四章 連城風波第八章第三章 突然之喜第六章 廢然而返第二章 逮個正著第九章第二十章 伊始第二十八章 陳姜實辣第六章 歲末年尾第四章 逃亡之路第三章 柳暗花明第十二章第三十五章 出人意料第六章 彩雲之南第二章第六章 千鈞一髮第三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七章 原物奉還第四十章 前塵往事第三章 招惹是非第二章 弱弟來投第三章 號角聲聲第二章 山村評書第二章 弱弟來投第六章第二十八章 陳姜實辣第四章 排兵佈陣第二章 青衫怪客第二十八章 陳姜實辣
第七章 成都茶館第八章 僰人巫師第二章 三晉商人第一章 尋跡而來第八章 香溪河畔麗人來第三十二章 燕府歷險第四章 漢口新風第五章 隔世故人第八章第二章 弱弟來投第二章 逃離桎梏第四十三章 險灘第五章 揮別青春少年時第二十七章 百年字號第八章 玄秘繇詞第五章 知府大人第四章 夕陽遲暮第二章 三晉商人第一章 尋跡而來第三十九章 雨煙設宴第一章 連城土司第八章 險惡人心第三十一章 得遇故人第三章 揚州趣聞第四章 漢口新風第三章 招惹是非第五章 不辱使命第八章 哀痛真相第七章 僰寨遇險第三章 哀兵之師第四章 逃亡之路第六章 千鈞一髮第二章 青衫怪客第七章 大理閒情第五章 不辱使命第六章 仙樂曼舞第四十一章 突發事件第四十二章 出行第八章 僰人巫師第五章 知府大人第八章 玄秘繇詞第五章 漢口見聞第三章 中伏第十五章第六章 仙樂曼舞第一章 連城土司第三章 狹路相逢第十二章第二章 新任丫鬟第六章 廢然而返第三十六章 各有打算第八章 山村遺訓第七章 成都茶館第八章 賊寇聯盟第四章 無瑕佳人第八章 噩耗連連第七章 大婚第六章 廢然而返第一章 年輕朝奉第六章 再踏征途第七章第四十章 前塵往事第六章 千鈞一髮第五章 夜宿殘廟第七章 決裂第七章 僰寨遇險第四章 駭人聽聞第四章 銀波深處別洞天第三章 狹路相逢第四章 連城風波第八章第三章 突然之喜第六章 廢然而返第二章 逮個正著第九章第二十章 伊始第二十八章 陳姜實辣第六章 歲末年尾第四章 逃亡之路第三章 柳暗花明第十二章第三十五章 出人意料第六章 彩雲之南第二章第六章 千鈞一髮第三十七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七章 原物奉還第四十章 前塵往事第三章 招惹是非第二章 弱弟來投第三章 號角聲聲第二章 山村評書第二章 弱弟來投第六章第二十八章 陳姜實辣第四章 排兵佈陣第二章 青衫怪客第二十八章 陳姜實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城区| 江孜县| 修武县| 霍林郭勒市| 临汾市| 吉安县| 怀仁县| 米易县| 连州市| 哈尔滨市| 涿鹿县| 陇南市| 丰原市| 大邑县| 封开县| 新昌县| 民勤县| 喜德县| 苗栗县| 长泰县| 峨山| 永城市| 三门县| 会理县| 阿坝县| 肥乡县| 清河县| 昆明市| 望江县| 任丘市| 内乡县| 同江市| 合山市| 民勤县| 中西区| 安平县| 阳城县| 麻阳| 合阳县| 昌吉市| 安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