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公司的情況,朱碧華真真假假地說了一些,畢竟這是一個港資企業嘛。到嘉苑來投資也屬於外資。朱碧華說,銀河公司的股東,都是種花家人,之所以註冊在港地,主要是便於國際結算。公司總資產不多,只有幾億元,但公司資產全部是優質資產,目前年交銷售額可達20億元以上,當然這個數字是軟妹幣。
朱碧華這個20億,是以運輸能力爲100噸計算的,但真的滿載狀態下,其實也不止20億,但由於公司發展太快,而公司賬面資金確實不多,朱碧華也沒敢在父母官面前跨海口。
聽了朱碧華的彙報,縣上領導比較滿意。雖然朱碧華的銀河貿易不是啥了不得的公司,但從對方一次性就拿出2500萬,而且銀行沒一分錢貸款,說明還是很有實力的。
看到縣上領導很高興,朱碧華趁機提出,在嘉苑縣打造一個製造業產業園區,生產各類產品,主要出口海外像非洲、中亞等地。
各位領導一聽,還有這種可能,當即興趣高漲。
朱碧華給領導畫了一個大餅。
自行車製造公司,年產量不低於200萬輛,生產老式二八圈、二六圈自行車,產品全部外銷。
金屬製品公司,生產各類家用小金屬器皿,如鐵鍋、鋁鍋等,年產量200萬噸,產品全部外銷。
大型軋鋼廠,年軋製各類粗鋼產品200萬噸……
朱碧華這個真的在吹牛了,他現在的運輸能力只有100噸,按系統講單邊冷卻1個小時,也即他一天最多可以運輸1200貨物到抗戰時空,而一年365天,也只能運輸43.8萬噸。
而這個數據是最大理念數據,除非朱碧華睡覺時也要爬起來進行時空穿梭。
事實上在這兒,朱碧華此前設想的那個在抗戰時空建一個標準軋鋼廠的想法已經擱淺,因爲燃煤發電機組的部件,有幾樣都超過了100噸的重量,而如果發電機組達不到一定功率,還不如先建一個小型的柴油發電機組,這樣的話,就需要朱碧華在現代社會先將鋼錠進行一番粗加工,再拉到抗戰時空進行第二次軋製。
唯有如此,才能避開運力瓶頸。
至於其他一些工廠,朱碧華則不準備建設,譬如製藥廠、日化廠等。
製藥廠的手續很不好辦,而且種花家制藥產能整體已經嚴重過剩,朱碧華決定去找其他製藥廠定購藥品,譬如最初合作的那家制藥廠,短短兩三個月時間裡,已經從朱碧華這裡獲得了1000餘萬元的份額。
至於日用化工,種花家同樣是產能過剩,再上馬新廠一來不容易被打閃,二來等於是給國家增加負擔。以其這樣,還不如直接在國內採購。
其他各類商業產品,朱碧華基本上都準備採用採購的方式,至於組織生產,大體上就是此前設計的幾類。
這更多的也是朱碧華想要回報家鄉的一點想法。不然,真的可能沒這回事。
……
但是,現代的工廠就建一個嘉苑工業園區也還說得過去,在抗戰時空,朱碧華也找到了一條工業發展的路子。
他給鐵先生推銷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建一個“延河面粉廠”。
延河及周邊地區,出產小麥、玉米、高粱、小米等農作物,長期以來,小麥磨面都是一大難題,北方,多以畜力石磨的方式磨面,在南方,則多以人力磨面。
不管是畜力還是人力,其效率都十分低下。
在延河建一個小型麪粉廠,投資小,見效快。因爲延河僅吃公飯的人,就有近萬人啊,想必以後的人會更多。
譬如一個八路軍連隊,以其叫他去磨面,還不如叫他去訓練場。
朱碧華把這個美其名曰: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有機器能做就不用人去做。不然,要專業的人幹嘛?要機器幹嘛?
麪粉廠磨面,有多少利潤呢?
如果貨源有保證,產品有銷路,毛利率達到20%絕對沒問題,這種企業,對於個人來講,屬於投資較大,但對於機構來講,啥也不是,而且絕對屬於短平快項目。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農村,一個村子就有一個米麪加工磨坊,可磨面、打米,甚至磨豬飼料等,收費不貴也不便宜,但民衆還是要送來加工,因爲它畢竟要省很多力。
村子裡這些低級作坊,投資一兩千元,一般兩年內可全部收回成本。在當時人均工資三四十元的情況下,一個米麪磨坊每月能掙近百元,這已經是很了不得的收入了。
朱碧華給鐵先生設計的是一個加裝2000千瓦燃油發電機組的麪粉加工廠。白天,主要加工磨面,或辦公用電;晚上,則主要供居民用電。每晚11點至次日5點之間,屬於機器檢修,其他時間則用來生產。
根據概算,各項機械全部配套下來,需要一次性投資25.57萬銀元,但此項每年的利潤,卻可以達到9.66萬元。
至於社會效益,那就更顯著了。第一,可解決部分延河用電問題;第二,可解決延河駐軍、機關米麪加工問題;第三,可以解決一些就業問題;第四,可以獲得經辦企業、管理企業的經驗;第五,可以培養經濟方面的人才;第六,可以解決部隊延河羣衆磨面難的問題;第七,邊區政府可以獲得稅收。
據說,上面看了著名的“朱七條”,心情大好,認爲朱碧華是個務實的人,而且是一個很有理論水平的人。
朱碧華並不知道這個評價,不然他會驕傲的。
這個廠辦起來很快,朱碧華在現代社會只進行了兩次跨時空運輸,就把設備全部運輸到了延河。
而正在這時,革總介紹來的一位名叫歐陽克勤的機電工程師已經同銀河貿易簽訂了相關工作協議,並找來了他曾經培養出來的三名學生。
歐陽克勤,屬於那種老一代技術宅,只管埋頭拉車,不曾擡頭看路的人,臨近退休了才混了個高級工程師的職務。
這時,他有所醒悟,但已經晚了。所以他在到點時立即辦理了退休,準備去民營企業大幹一場,於是順便在另一家人力資源公司登記了自己的就業意向。
像歐陽克勤這樣的人,其實是不太好找工作的,不是因爲他的能力或水平,而是因爲他的性格。
他的性格太孤,太老實,不太擅長於與人打交道,或者說,他與人打交道時,往往是以技術的標準,並沒有種花家特有的那種高情商。
好在有個朱碧華。
雙方面談後,朱碧華對歐陽克勤的技術能力非常滿意,對其提出的年薪40萬,不但一點意見都沒有,還立即增加了12萬元的“保密費”。
“保密費?”當時歐陽克勤有些吃驚,而且還有些惶恐。
朱碧華爲此還費了一些周折,一再保證這只是商業秘密,絕對不會出現危害國家、社會的事情,更不會用技術去犯罪。
歐陽克勤也去抗戰時空考察了三天,他沒去武漢,也沒去重慶。只去了五臺山的大社基地。
在那裡,他看到了八路軍戰士,當然他也知道了時空穿梭的事。
度過了最初的眩暈後,他選擇了加入。
歐陽克勤帶著三名工程師助手,開始進駐延河,開始了他在抗戰時空的二次創業。當然,現代時空的人,正常情況下每個月會有6-8天的假期,考慮到時空穿梭不易,這些人的假期要麼一個月休一次,要麼一個季度或更久休一次。
休假時可以回現代時空,也可以直接在抗戰時空。
八路軍爲了配合他們第一項工業建設項目,特別派出了幾名擁有相關專業背景的技術人員,還派了20名擁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八路軍官兵前來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培訓。
根據歐陽克勤的計劃,從安裝調試開始,到正式生產一段時間後爲止,八路軍方面的人,必須學會操作技能、安全規程、異常情況處理、機器維修等內容。
這個時間段,大約是三個月。
當然歐陽老不會一直呆在這裡,他只是在前期負責指導裝備,待正式投產後,他還有其他任務。
事實上,延河邊區的工廠,肯定不止這一個。
譬如在延河周邊數百里地,盛產核桃。這個可是不得了的東西,後世核桃油每500克的價格從未低於100元的,幾乎是高檔食用油的代名詞。
所以朱碧華考慮的第二個工廠就是建立一個“延河食用油廠”,主要、專業生產核桃油、花生油這兩類產品。
抗戰時空,種花家的土地上,沒有農藥與化肥,所有的產品都是綠色、純天然、生態、有機產品。
只要檢驗合格,絕對是大受百姓歡迎。
這些高檔食用油,直接在抗戰時空消費了,頗有些浪費哈是不是?
這個“延河食用油廠”,投資更小,朱碧華只買了2臺600千瓦的柴油機作動力,就基本解決了生產所需。
當然這樣的小廠加工能力也很有限,每天只能加工20噸核桃米或花生米,能夠生產出近20噸食用油和大量的附加品油渣,這種油渣通過一定的方法加工,是一種餵養牲畜的高級飼料。
第三個工廠,名叫“延河製衣廠”。延河有很多女同志,女家屬,她們文化低,幹革命貌似幹不了,當戰士又不合適,所以大多沒個正事。而製衣廠正好可以解決革命者的後顧之憂,也算是爲抗戰做了一點貢獻吧。
這個廠,就更簡單了。
除了電力買了個50千瓦的小型發電機供電外,所有縫紉機都是人工縫紉機,朱碧華一次性給買了200臺縫紉機,可一次性容納至少500人就業。
朱碧華原本的意思,這個帶福利性質的企業,也就那樣了。但沒想到這些家屬同志們特別有激情與創意,她們生產出來的各類衣服,完全就供不應求。
導致這個廠開張半個月,不得不再追加200臺縫紉機。
當然,這個廠的利潤也是不錯的。任何新生的產業,都會有一個相對利潤更高的時期。這個,主要是佔了供求關係的優勢。
或許有人會說,你一個堂堂的時空穿梭者,去做這些費力不討好的事,還不如直接向傾銷貨物,把美帝國主義打回原形。
這樣說的人,或多或少是個噴子。
“二貨”那傢伙說了,但凡對時空改變最大的事,都是時空商人要做的。但前提是以商業的手段推進一個時空的變革,而不是以軍事的手段。
當然朱碧華打幾仗,那沒問題。但那種“改變”並不算成朱碧華的時空商人成就。
至於那啥所謂的時空商人成就是啥東東,“二貨”並沒有解釋。而朱碧華也感覺到,這個“時空商人載具”並沒有那麼簡單。所以他決定主要按“二貨”說的做,通過商業的手段,解決商業的問題。
其實仔細研究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擴張之路,可稱之爲兩個極端:在二戰前,日本人一直想以武力征服東亞並進而征服世界,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在二戰後,日本迅速改變策略,通過經濟與商業,再配合科技力量征服世界,哪怕緊閉國門的種花家,也不得不打開國門,承接日本產品與技術外溢的益處。
所以,商業,並不只是一個商業問題,而是一個國策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
朱碧華在延河上馬的這三家企業,並不是要把延河的商業水平提高到哪一個高度,而是要解決一個從無到有的問題。
有如那個著名的判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朱碧華佈局的三家企業,其實也還有這樣一種想法。
種花家除了思想被蘇俄給忽悠得半瘸之外,其他方面還是很不錯的。哪怕在最艱苦的時代,正確的道路也並未徹底關閉。
歐陽克勤正在努力建設三個企業的時候,朱碧華也認真梳理了他的時空運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