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說朱碧華這個說法不對。
此外,這些人沒有往靈異事件猜想,是因爲朱碧華拿出來的裝備,總體上雖然優於這個時代,但並不表示就做不出來,譬如AK47,說到底也不過是設計理念問題,它還是這個時代的工業水準。
當然有些東西是靈異的或玄幻的,不過那與朱碧華直接有關,知道的人十分有限,而且被下達了嚴肅的封口令,誰也不能拿出來亂說。
至於朱碧華本身勢力,對朱碧華偶爾拿出武器裝備來,早就見慣不驚了。
八路軍對基層作戰部隊這種編制思想,目前還沒反饋到朱碧華這兒來,如果他知道了,真的就有得忙了。
這個數量,要求可不低。
有人會說,八路軍此時人數不多呀,最多1000挺機槍不就擺平了麼?其實賬不是這樣計算的。
八路軍此時人數是不多,歷史上八路軍發展速度雖然還算快,但總人數同樣不太多。平行時空有了朱碧華的加持,難道八路軍還會只停留在歷史上的數據麼?
再怎麼說也得更加輝煌啊!
好吧,如果僅以軍事裝備來講,朱碧華現在並不特別擔心啥。只要八路軍方面能夠滿足“二貨”對價格的要求。
而這個,正好是延河會議討論的重點。
朱碧華與八路軍合作的種花北方貿易公司,八路方面佔有51%的股份,朱碧華只佔有49%的股份,八路方面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朱碧華主要負責供貨以及定價。所謂定價,就是銷售給不同的人,應該確定不同的價格。
這個價格,對八路軍極有優勢。
因爲銷售給八路軍內部使用的各類物資,價格最低,至少比正常市場價格低三成。
延河會議已經統一認識,那就是朱碧華同志是一個對八路懷有深切好感與同情的國際GC主義戰士,雖然他是一個商人,但唯有具有這種思想覺悟的人,纔會如此照顧八路軍。
如果這個評價被朱碧華知道了,大約他是要臉紅的。
當然,他的思想雖然接近GC主義,但肯定與啥國際毫不沾邊。如果俺不是種花家的人,誰理你啊。
現在討論的是:如何利用朱碧華同志的這一優勢,將革命事業發展壯大。
鐵先生是搞經濟的,本來平時他是不太夠格出席這個會議。但因爲與朱碧華有關,而鐵先生與陽先生、藥先生兩人又與朱碧華接觸得特別多。
所以鐵先生不但獲得了出席這個會議的資格,還獲得瞭解釋一個建議的機會。
這個建議,是鐵先生在路上與朱碧華好好聊了一些問題之後,產生的想法。他回來那天,就向會議遞交了這個建議,今天請他來,顯然是想對這個建議進行討論。
“戰爭,首先打的是物資與經濟。古人也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鐵先生在一個開場白之後,開始了他的忽悠大法。
這個忽悠大法,基本思想也是來自於朱碧華。
核心意思只有一條:以商養商,以商養軍,以商養戰!
是的,這是朱碧華最提出的最核心的意思。首先要利用物資特別豐富的機會,將到手的物資轉賣出去,賺取差價後獲得軍需給養。
當然歷史上類似的戰例,自然不用朱碧華去補充,鐵先生可比朱碧華懂得多得多。
“這就是說,我D要開始做生意了?”
鐵先生的建議,可謂是驚天霹靂!反對的聲音,絕對蓋過了支持的聲音。
但這事兒並不特別難,鐵先生開始舉證。他舉的是著名的《大國崛起》中的論點。他說,啥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都是彈丸小國,爲何能成爲歷史首屈一指的大國,拋開其侵略性不說,其“以商立國”的國策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哪怕就是到了今天,這三個國家已經衰落了,但他們依然是馬克思筆下的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在此後的英國、法國、德國等,因爲工業革命的興起,迅速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契機,蛻變爲世界頂級帝國。
種花家作爲老牌帝國,本來在明末就有了資本主義萌芽,但上層統治者包括地主士紳等既得利益者,卻抱殘守缺,拒絕發展近代商業與工業,導致我們愈來愈落後。而蟎清的閉關鎖國,讓本已落後的種花家就更加落後再加愚昧了。
先進的工商業,與種花家傳統的農業相比,就相當於一支拿著現代步槍的軍隊面對一支拿著弓箭的軍隊,誰的戰鬥力更強,不用解釋。
最後,鐵先生還講道:“我深以爲朱碧華同志的思想很有道理,他說,一個國家要發展,要這樣那樣,首先得解決衣食住行問題,也即首先得解決經濟問題,而發展經濟,他則給了12個字: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各位首長同志們,我以爲這12個字很精闢,很符合歷史唯物主義……”
種花家一直有個優良傳統,那就是大家思想統一後,舉國之力很容易辦好一件事情,這也是後世美國一直要遏制種花家的原因,地球上有這樣一個鄰居,是令人感到害怕的。
會議最後雖然沒有形成很高的認同感,但卻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成立種花家工商業發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鐵先後榮任辦公室主任。
……
抗戰時空元旦級這天,朱碧華沒敢與抗戰時空的軍民同樂,而是留在現代社會。
從九月到十二月,大約三個半月的時空貿易,讓朱碧華的穿越團隊獲得了足夠的利潤。現代貨物帶到抗戰時空,雖然是按抗戰時空基本價格再加技術溢價銷售,但利潤還是頗高的,普通大宗貨物,至少一倍的利潤,至於藥品,則是十倍以上的利潤。
而從抗戰時空帶回現代的物品,那個利潤,最低講就有十倍,高的甚至能達到百倍、千倍。譬如朱碧華購買向平的那幅縣太爺的字,他花了50個大洋,但這幅字在現代社會,“二貨”出的建議價是8-12萬元。
有人說,這種字賣給誰啊?呵呵,且不說賣給其他個人,甚至就是現代社會甘泉縣博物館,也極有可能收購一幅當年某縣太爺的字畫。在某種意義上,這也算得上是該縣歷史悠久、地靈人傑的證明吧?
所以這東西,不愁沒人買。
僅就字畫舊物這一塊,銀河貿易已經和十幾家各類收藏、拍賣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只要有利益,不良好也得良好。
朱碧華帶到現代的貨,沒有出現一件B貨,即使有高仿,朱碧華也給予了說明。這就保證了對方的基本收益。此外,朱碧華給出的價格還比市面上略爲優惠5%左右,如果是拍賣傭金,朱碧華也沒有提出特別要求,都按拍賣行的規矩來,也即在傭金這一塊,朱碧華也屬於“財大氣粗”。
這樣有貨源有實力的合作對象,誰願意去坑啊,那真的是打夥求財最好的夥伴了。至於那些知道朱碧華這個集團底細的,尼瑪,誰敢吃他,你還想不想活了啊!
所以朱碧華等人也是掙了點錢的。如果把所有的貨物全部出手,2億淨利潤是少不了的。不過現在銀河集團的現金流,也吸有幾千萬級別。
爲毛會這樣?因爲種花家的那些軍火,必須得使用硬通貨支付。所謂硬通貨,要麼是美元、英鎊,要麼就是黃金。
而這批貨物目前的款項並未從八路軍手上收回來,這就導致朱碧華看起來暫時沒啥錢的樣子。
但看起來沒有錢的樣子,朱碧華卻要將日子當成有錢的日子來過。
這天朱碧華很忙,他回到了老家嘉苑縣。
嘉苑位於著名的嘉陵江邊,有水路通長江。
朱碧華決定在嘉苑縣靠近江邊打造一座工業城。當然工業城說法有點偏差,但至少是準備打造一個工業園區。
打造這個園區,朱碧華的目的並不是賺錢,也不是爲了促進生產。事實上朱碧華想要生產的產品,大多是過時產品,而且種花家的產能絕對過剩。
但朱碧華就是想建這樣一個工業園區,因爲他的“時空商人載具”可是在自家地窖裡發現的,說明家鄉與自己有緣。
再說,富貴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朱碧華髮達了,適當地報答一下鄉梓,也是人之常情。這正是種花家的傳統美德呢。
這個工業園區,朱碧華準備自己獨立投資。
當然工廠得一個一個地來。
首批要建的,是“銀河鞋襪製造有限公司”,佔地面積1000畝,除土地外,總投資大約要3億元,根據設計,這個廠區如果全部建成,將可以容納2萬員工在其工作,每年產值將在50億以上。
一個企業,就能讓嘉苑縣工業數據上一個臺階。
至於土地,則採取租賃的方式,租賃期50年,每年給當地政府的租賃費爲每畝2500斤稻穀價格,也即每畝每年大約2500元,1000畝一年才250萬元,這個價格是非常便宜的。
但當地政府並不吃虧,因爲這片地,有一部分是良田,另一部分則是河灘地。況且政府在工業開發中,主要也不是靠賣地收錢,而是靠就業與稅收。
在與政府的談判中,政府其實差點以爲朱碧華是騙子。
因爲朱碧華生產的鞋類,並不是今天很時尚的高端鞋子,而是啥膠底鞋、膠鞋、雨鞋、雨靴,就是要生產皮鞋,也多是以人造革爲原料的低端皮革,最高批發價不會超過30元一雙的百分百的地攤貨。
好吧,生產啥地方政府也不能干涉,再說朱碧華嘴中吐出的啥非洲的情況,一個縣政府裡的人,也沒多少人瞭解那裡的情況。如果電視鏡頭裡是真的,那麼那些非洲人腳上似乎真的還沒啥鞋穿。
但朱碧華拍著胸口保證,他生產的鞋襪保證百分百賣出去時,地方政府的官員就覺得這有點過了。
你欺負我們沒市場經濟的基本常識?你這又不是定製、定單生產,哪能保證百分百賣出去?難道你沒聽過,經營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但最終地方政府也沒深究這個問題。因爲嘉苑縣這些年來,就沒一家像樣的企業,曾經也建過一些製造企業,但沒搞兩年都垮掉了。不是有人說,種花家的企業平均壽命不足2年麼,嘉苑這種情況也不算啥。
當然,嘉苑政府沒有深究,是因爲朱碧華拿出來的是真金白銀。雖然1000畝土地的承租價格極低,但政府在談判時,也採取了一點小手腕,即要求朱碧華一次性支付10年的租金,這就是2500萬元!
而朱碧華表示毫無問題,簽字當天錢就可以到政府的賬上。
在上馬這個項目之前,朱碧華在股東之間也進行過討論,有人懷疑抗戰時空百姓十分貧窮,你上這種大規模的鞋襪公司,有人買得起麼?
最後的答案是魏明給出來的:“整個二戰期間,因爲各國重點都在發展軍事工業,注重軍工物資,所以民用物資這塊十分緊缺,而且價格也特別高。
從賺錢的角度講,銀河鞋襪公司以及此後針對二戰時空的各類民用產品,都會有一個大好的前途。當然,軍工原材料,譬如鋼鐵等,其價格也會迅速上漲。”
這就是魏明,別人根本不是站在啥八路或果府角度,而是站在全球的高度看問題。而這個答案,也給朱碧華指明瞭方向。
看來,有條件的話得在抗戰時空搞幾個鋼鐵企業起來。
根據計劃,銀河鞋襪有限公司拿到土地後施工隊伍立即進場,進行“三通一平”施工,然後就是上馬各類活動板房,爭取在1938年6月底建成投產。
是的,這個工業園區,朱碧華並不準備打造成那啥高端的貨色,全部是能生產就好,夠用適用就好,等以後有錢了,推翻重新建廠房也不錯。
朱碧華出席了“銀河鞋襪有限公司”簽字儀式,並與縣政府的人進行了座談。
這個座談是必須的,因爲政府也想了解朱碧華的實力,而朱碧華也想政府把附近的幾萬畝土地給他先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