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國家,海關都是國家非常重要的機構之一,因爲它不只是涉及到海關稅,還涉及到一國尊嚴等。
所以海關大多是軍事化、半軍事化管理。
海關要做事,特別是海關中的特殊部門要做事,那真的是雷厲風行的。
在銀河貿易下一批次貨物出口過關時,一隻信號器被放進了一袋貨物之中。這隻信號器,外觀看有如一個兒童玩具,如果這個信號器被哪個人撿拾到了,首先肯定是把玩一下,譬如把旋扭給扭一下,看小玩具能不能行動什麼的。
只是一旦有人給它施加外力,特別是那個開關旋扭,這個玩具裡面最微小的芯片就會發生電源短路,從而將芯片燒掉,哪怕拿去研究,最多也不過覺得這是一個遙控玩具。
現在朱碧華的時空運輸能力,平靜以每天600噸貨物量爲準。銀河貿易從魔都發出的貨,是每個星期一艘載重量爲5000噸的近海貨輪。
考慮到裝卸貨物的時間耽擱,銀河貿易目前專門包了兩艘5000噸級的貨輪跑來回,兩艘貨輪一艘在魔都裝貨時,另一艘則在克拉克卸貨,總體上輪船一個月能跑兩趟。
其實作爲一家外貿公司,銀河貿易做到這個程度,已經算是起步了。很多所謂做外貌的,不過是用集裝箱在運貨而已。
……
延河,某秘密部門辦公室。
三個身穿軍裝的人,閉著門在抽著煙。他們抽的煙,就是朱碧華帶過去的。
但此時三人卻臉色非常難看。
因爲他們要去甘泉那個商業基地看看,結果卻被告知那個基地是商人獨自擁有的,除特定人員外,不得隨意去打擾。
“尼瑪,這是怎麼回事?商人獨自擁有的產業,這不符合蘇維埃政府的規定啊?”一個面色頗白的傢伙說道。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們必須找到貨源!那個商人的貨物,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另一個高個子說道,而且他還補充了一句:“這是莫斯科的命令,我們必須查清楚!”
“可是,我們拿不到去商業基地的介紹信啊。”另一個隱藏在黑暗中的矮個子,一臉無賴地說道。
“這個,你們別急。我們先蒐集各類貨物樣品,莫斯科對這些工業品擁有深厚的興趣。至於查清楚的事情,我會另想辦法。”
顯然這是一夥吃裡扒外的傢伙。但當時,對於通蘇俄的現狀,ZG大體上也只能表示無賴。畢竟,那是自己的上級組織,兩者還沒完全鬧開呢。而且共產國際也要到1943年纔會解散。
朱碧華並不知道兩個時空都有人注意到了他。他此時,正在爲八路軍籌建醫院而奔忙。
八路軍裡,有技術極爲優秀的醫護人員,但數量極少,主要問題四個字:缺醫少藥。很多戰傷的士兵,因爲沒有得到及時救治,而殘廢甚至死亡。
後來種花家的抗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同情,纔有加拿大的白求恩醫生、印度的柯棣華醫生前來支援。
對於醫藥,朱碧華屬於文盲,啥都不懂。如果說啥磺胺、青黴素等消炎藥,在後世屬於常識,哪怕小學生都蒙得對。但要說對於建一所醫院需要些什麼樣的設備、藥械、藥品,包括科室、制度設立等,不要說朱碧華不懂,就是特種兵兄弟們,也同樣不懂。
朱碧華決定把這事兒分包出去,也即讓別人給他按縣級人民醫院的醫技水平設計一套方案。
可方案設計出來後,朱碧華交給特種兵們討論,卻沒有得到通過。
“你這些東西太先進了,八路軍那邊根本沒人會用!”這個反對的理由,非常強大。
“如此先進的設備,你要考慮到我們的實力,我們現在全部的錢相加,也不過只夠建一所醫院的。”
這個反對的理由,同樣強大。因爲現代一所縣級人民醫院,各類設備相加,真的會有數億價值。朱碧華表示買不起。
“那怎麼辦?”朱碧華都覺得,要做一件事,爲毛這麼難呢。
“這個啊,非常簡單,你按現在一般鄉鎮衛生院的標準設計一座醫院,略爲突出一下外科就行了。”
“招不招醫護人員呢?”朱碧華又問。
“招,怎麼不招?”兄弟們反問。
“爲什麼?”
“爲什麼?你不趁機將咱種花家的醫療技術及衛生理念等傳播到抗戰時空?如果八路軍擁有世界頂先的醫療技術了,其軍事實力與國際影響力都將大大提升。”
“好吧,我同意。”朱碧華感覺自己有些過於謹慎了。在過去傭兵戰場上,他也是大殺四方之人,可時空穿梭之後,反而變得膽小了。
他找兄弟們,到不是徵求意見,而是尋求智力支持。兄弟們給他解了惑,他才找到陽先生說:
“我想與八路軍合作辦兩所醫院,一所叫種花北方總醫院,這所醫院建在延河;另一所叫八路軍總醫院,就建在太行山的某處便可。
考慮到八路軍也缺少醫護人員,所以這兩所醫院裡,我們準備派大量的醫生護士過來。當然,八路軍的醫護人員也可以進入到各個工作崗位!”
“這是好事啊,但我需要詳細的數據,譬如醫院的規模、醫務人員數量、內部科室設置、醫療效果等。有了這些,我就可以向上級反映。”陽先生略一沉吟後,便直接同意了。
至於朱碧華要派很多醫護人員過來,這事兒不是陽先生考慮的。
朱碧華這個舉動,立即在延河引起了劇烈反響。支持者喜笑顏開地說,以後再也不會看到該救活的士兵死在手術檯上了。反對者說,這個朱碧華,來歷都還沒搞清楚,你們就敢讓他派大量的人進來,你們這是找死的節奏啊!
其實朱碧華的來歷,對於延河高層來講,是搞清楚了的。那就是朱碧華如他所說的那樣,可能來自於一顆樹的另一根“枝丫”,可這個“枝丫”爲何會出現,他們一直不能理解。
後來也是陽先生有個建議:“這有何難呢?就有如某人沒聽過尼德蘭一樣,尼德蘭對於那人來講,在世界上的哪兒,他也是不清楚的,也是茫然的。但對於清楚的人來講,這就簡單了,那不就是今天的荷蘭麼。我想,對朱碧華說的‘一棵樹上不同的枝丫’也可以這樣理解。”
但對於中下層的幹部來講,朱碧華的來歷,依然是個迷。
其實最頂層的幾人,已經隱約猜測到一些,只不過這個猜測太大膽,他們畢竟是唯物主義者,怎麼能夠相信這些呢?
“朱碧華的來歷確實還有些神秘,他自己不說清楚我們也沒辦法。但要說與朱碧華合作就是找死的節奏,這個我不同意。
我要說的是,如果不與朱碧華合作,纔是找死的節奏,因爲前線那麼多受傷的戰士,因爲缺醫少藥而殘廢而死亡,這個數字,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是有數的!
如果因爲有機會能給前線將士帶去醫藥條件,而由於我們某些人的顧忌而喪失了這些機會,那麼,前線的八路軍將士知道了,將會是個什麼樣的後果?
再說,八路軍總部的敵工科,已經在利用日本人對日軍喊話了,連我們敵國的人都可以使用,爲何我們還要糾纏於某些細節呢?”
某位大人物對持懷疑論者反駁道。
一個星期後,陽先生才把延河同意設立醫院的結論告訴朱碧華。
八路軍方面同意了,但朱碧華的事情卻麻煩了。
因爲他要招聘醫生護士。
客觀地說,種花家的醫生護士雖然受到社會詬病不少,但其業務還是熟悉,雖然其主要科室的收入頗高,但也特別辛苦,風險也不小。總之這是一個令人又愛又恨的行業。
招醫生,是不能在魔都這些經濟發達地區招聘的,必須回到老家蜀省這樣的地方。因爲這些地方的醫生待遇,要低得多,只要朱碧華待遇給夠,想要招到人也不特別困難。
這天,朱碧華通過楊深保,在醫護人員圈子內發佈了一則招聘廣告:
“某海外醫院招收主治醫遇、住院醫師、護士及其他輔助科室醫護人員,海外工作,拿雙工資,一年有2月(分兩次)回國探親假,往來費用由醫院報銷,有意者請聯繫某某某。”
這個“某某某”,當然是楊深保。
兩人在市裡最大的賓館裡,租了一個小會議室做面試室,有意者一般會先打電話,然後楊深保再通知過來面試。
這個年代,想改變自己目前處境的人,不要太多太多的。
所以這個消息一出,立即就有人打電話前來諮詢。
“兩份工資到底有多少?”很多人關心的是這個。
“兩份工資,一份是你國內現在的工資,包括年終可能的收入,全部支付給你;另一份是你在海外拿的工資,每月不低於5萬軟妹幣。”
對於去抗戰時空的工資,朱碧華準備全部提高到5萬月薪以上。不然真的對不起自己這個時空穿梭者的身份。
月薪5萬多麼?答案是不算多。在一座城市,月薪5萬者至少也有幾百上千人以上。能夠被時空穿梭者選中,難道不是他的逆天氣運,所以拿5萬真心不算多了。
當然,潛意識還是那個“植物人”規定比較嚇人,朱碧華擔心哪一天突然出現一個植物人,所以能補償就儘可能補償吧。
不過這種補償太高也不行。總之朱碧華內心覺得這樣差不多了,於是就差不多了。
“你們有些啥條件?”
“我們的條件其實只有一個:你取得了國家認可的醫師資格證並擁有相應的職業技能。”
“我們要去哪個國家?”
“這個,目前暫時保密。你要簽了協議後,纔會知道進一步的情況。”
“好吧,我籤。”有人很迫不及待的。
“注意,答合同時,請看清楚,其他條款我不說,這個保密條款一定要看,這可是涉及到30%的津貼呢,如果你哪天隨便泄露了我們的秘密,這30%沒了,可沒怪我們啊。”
“啊,還有保密費可拿,30%啊,等於每月15000元以上?”
“是的。”
“如果這樣,打死我也不說啊!”
“主要是不得隨意對熟悉的人說起,陌生人我們相信大家都不會輕易說出去,畢竟涉及到商業秘密。真的泄密了,我們也會追究的。”
這件事情,大約每天下班時間和週末時間,前後弄了半個月,終於招齊了兩所醫院的醫護人員:
內科醫師:10人,其中主治醫師4人;外科醫師:20人,其中主治醫師6人;婦兒五官科醫師10人,檢驗放射等輔助科室醫生10人,護士60人。總人數110人。
僅這110人,銀河貿易一年就要爲其提供大約8500萬左右的薪水,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收入,朱碧華表示這種事情難以爲繼。
好在在這個問題,“二貨”卻沒有提出特別要求,譬如北方總醫院病人的救治價格,二貨說這涉及到“宇宙人道主義”,時空商人適度定價即可。
不過即使這樣,朱碧華也在爲“投入”與“產出”而焦慮。
這個投入與產出,不是指醫護人員工資這一塊,而是指整個輸入抗戰時空的各類價值總和,遠遠高於抗戰時空輸入現代時空各類貨物價值的總和。
有人說,如果這樣,朱碧華豈不是賺不到錢了?
不是這樣的。這個價值總和,是“二貨”確定的價格。譬如現代物品到了抗戰時空該多少價格,這是由“二貨”確定的。
而八路軍方面,想要獲得這些貨物,就得用抗戰時空的貨物或貨幣來購買,其價格屬於“市場價”。
但因爲八路軍控制區,總體上非常貧窮,根本沒什麼值錢的東西。或者在前期,八路軍也能拿出一些貨物或有價之物來購買,但這種購買行爲,從長遠來看,卻難以爲繼。
好在魏明來到抗戰時空後,對果府的法幣並不排斥,這只不過需要每個星期裡,朱碧華將法幣送到重慶魏明的辦公室,魏明當即會用這些法幣去購買各類貨物屯積著,魏明不是爲了漲價,而僅僅是爲了保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