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平的計劃很不錯,按照他的說法,無論哪一個計劃都將會是成功的,可是,這個世界上如果事事都靠計劃來做,還有什麼爲難的事情嗎?恐怕是沒有了,這是爲什麼呢?原因只有一條,計劃實施起來,將會困難重重。
第一,如果要襲擊刺不卡的先鋒部隊,如何讓他們在進入野狼谷之前不會發覺趙飛花的部隊的行動,一旦被刺不卡發覺了,那麼,這個埋伏就不能成功,跟耶律小福的部隊正面對抗的結果,只能是失敗,寡不敵衆是一個最大的現實問題,這是如何能夠在幾萬人的行動中依然保密的問題。
其次是,部隊在行軍的途中給養的問題,住宿和裝備不受損的問題,還有在戰鬥之後的傷兵治療和死者掩埋的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指揮官需要一一落實的很現實的問題。
最後,是如何保證戰役的最後勝利,戰場的形勢是瞬間千變萬化的,有了一個計劃,還要有計劃一旦有變,後繼的補充和應對措施。
這些事情需要一一去落實,才能夠保證戰爭的勝利,羅平對趙飛花提出了這個問題,羅平是一個軍事指揮家,戰略家,卻不是一個政治家,他對軍事行動比較敏感,對輔助軍事的設施卻不能掌握住脈搏,這是由他以往的經歷的高度決定的,不管怎麼說,羅平始終都是一名平民,他就是一個天才,也只是站在平民高度的天才,缺乏趙飛花這樣的,通觀全局的掌控力。
趙飛花微微一笑,很自信地說道:“我已經頒佈了節度使的命令,免除一切賦稅,不徵用青壯年的勞力,當兵採取自願,凡是拿起武器的人,我一律給他們銀子,讓他們把銀子留給自己的親人,而且,在戰場上,我們不再殺死傷兵,而是從城裡調集了大夫,給受傷的士兵治療傷勢。”
趙飛花的這些話都是很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原來,在遼國統治時期,對契丹之外的民族,徵收大量的賦稅,如果是契丹族的人,則可以免除賦稅,那個時候,其他民族的人有了女孩子,以嫁給契丹的男人爲榮,這樣就可以過上人上人的生活,一生一世衣食無憂,趙飛花就是要打破契丹高高在上的統治階級的優越性,把少數民族的權利交還給他們,她要在遼東地區打敗契丹人,迫切需要少數民族的支持,特別是佔據東北地區大部分土地的女真族人的支持。
在以前的戰事當中,在戰場上被砍斷了手腳的士兵是沒有生路的,除非在軍隊中有親人,或許還會救他一命,凡是傷兵基本上被在清理戰場的時候被自己人殺死,在醫療條件惡劣的環境下,傷兵是沒有生路可走的,只有死亡,這是一個非常現實非常殘酷的時代。
趙飛花算得上是一個善良的女人,她的士兵,不管是死亡或受傷,從來沒有丟棄的先例,只不過,死亡的士兵無法運走,就地掩埋而已,比起契丹人的殺戮自己的傷兵來,她顯得十分仁慈。
羅
平聽到趙飛花的話,心裡放下了一塊石頭,說道:“娘娘的確有高瞻遠矚的眼光,這些原來屬於契丹的子民都會感激娘娘的仁慈愛心,他們會比以前更加支持娘娘的。”
趙飛花嘆口氣說道:“東北的老百姓真的很辛苦,現在,他們種植的農作物品種單一,工具簡陋,很多人還是使用石頭的鏵犁,石頭做的鍬,我打算給他們更換農具,讓生產力提高,才能讓他們變得富裕起來,富強起來,在思想上傳播佛教文化,讓更多的人能夠讀書識字,瞭解天下大事。”
趙飛花所說的這些,都是當前老百姓最需要的東西,當他們的物質得到滿足以後,必然會需要精神的追求,她打算在物質精神兩個方面完成東北地區的需求。
羅平被趙飛花授予三軍主帥,正式下文通告她統治下的四個州府的軍民,隨後,沈飛雄帶著集中起來的三萬人馬來到長春府,準備迎擊契丹武士的攻勢。李晟被沈飛雄安排在趙飛花的身邊做了護衛,代替他以前的位置,趙飛花的安全問題太重要了,容不得忽視,李晟的腦筋雖然不太靈光,忠心度卻是不容置疑的。
羅平這還是第一次跟沈飛雄見面,即使沈飛雄不是一個很好的軍事家,可是,他把所屬的部隊專業化的改制受到了羅平的讚揚,羅平認爲沈飛雄最大的貢獻不是拿下黃龍府等三個州府的地盤,而是對現在部隊的改良制度,纔是最成功的戰略佈局。
隨後,羅平跟沈飛雄一起,把後勤營的部隊派出去,在野狼谷和葉赫那拉山(如今的四平一帶)建立了十幾處後勤給養基地,這些基地都是建立在山林裡面,不適合大部隊行動,卻可以快速把糧草從山裡運進運出。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兵家常識被羅平用得非常到位。
經過沈飛雄、趙飛花、羅平三個人商量,他們一直認爲在自己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集中優勢兵力拿下耶律小福的三萬人中軍,才能給契丹兵馬以最沉重的打擊,要不然,兵禍連接,趙飛花在東北建立的新式政權經不起長期作戰的消耗。
爲了打擊耶律小福,必須把刺不卡和哈利傣的部隊放過去,這個時候,已經熟知自己部隊的沈飛雄發揮了作用,他叫來常小向和海里爾,他們都是這一帶的土匪,熟悉這裡的地理,在山中找到了只有獵人才能走的小路,帶著部隊化整爲零,通過這些小路到達指定的位置。
在荒無人煙的森林裡面行軍,羅盤是必不可少的,三萬人的部隊配置了兩個羅盤,部隊排成一字長蛇陣,從森林裡面穿過,一個人接著一個人走,許洛等後勤營在大路上把糧食等物品送到新建立的補給基地裡面,從而實現了作戰部隊跟後勤脫離的最新作戰模式,作戰部隊實現了輕裝和隱蔽,後勤帶著輜重行軍,就是被敵軍覺察到了,由於被認爲沒有戰鬥力,也不會引起重視,他們需要尋找的是有決戰的主力部隊的位置,而羅平的主力部隊卻
潛藏在深山裡面,耶律小福的部隊完全想不到幾萬人可以在深山裡面行軍,這是不可想象的。
針對東北地區的特點,羅平改變了以前指揮作戰的方法,利用突襲敵人的方案,大膽打破既定的作戰思維模式,新的作戰方法必然會帶來新的效果。
如果是那些身經百戰的老將軍斷斷不會採取這種辦法,要知道,三萬人的部隊,在上百里的森林裡面,一旦迷路了被襲擊了給養跟不上了晚上沒有睡覺的地方被野獸襲擊了被蟲豸染病了,那就會造成全面崩潰的後果,這個需要指揮官過人的膽量和細緻的工作,才能把數萬人指揮得跟幾個人一樣。
讓羅平不感到懼怕的是,每一個小隊的行軍都是以二十個人的小隊爲單位的,小隊跟小隊前後銜接,小隊連接大隊大隊連接整體,就這樣,三萬人的部隊像一個人一樣行動起來。這就是組織起來的力量,即使是三萬人的部隊,有了基層領導,中層領導到高級領導,一層層遞增上去,把命令通過一層層的軍官傳達到士兵的手中,才能把整個部隊指揮起來。
公元998年四月十一,羅平初爲三軍主帥,體現出趙飛花用人大膽,只要是帥才,她就會放心把一切交出去,羅平不辜負趙飛花的期望,在預計的時間裡,把三萬人的精銳部隊帶到野狼谷和葉赫那拉山一帶的森林裡面潛伏起來。葉赫那拉山是後來的叫法,那個時候,這裡還是無名山區。
羅平把主戰場設置在野狼谷,這是一箇中間只有一條三十里長的路,兩邊都是山區的地方,唯一不適合人數多的主力部隊作戰的是,數萬人在這個狹長的地帶根本施展不開,如果真的打起來,漫山遍野都是人,自己人和敵人交織在一起,很難做到集中兵力,何況,打起來之後,指揮作戰的人不能很快知道戰場的變化,一旦失利或遭遇意外,不能馬上通知到每一個士兵,到時候產生兵找不到官,官指揮不了兵的情況。這是最頭痛的,那個時候沒有電話,沒有電子信號,命令只有靠口口相傳和書面送達,在戰場上,需要配備相當多的校尉充當傳令兵。
羅平想了一個辦法,他根據讀書得來的戰場經驗得出幾個結論,那就是進攻、後撤、集中、分散、方向分成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分別設立了信號傳遞,這可以說是最早的密碼。
羅平的方法說白了很簡單,就是他站在高山之巔,看著下面整個戰場的變化情況,指揮自己的部隊向哪一個方向攻擊的問題,信號就利用點燃的狼糞來傳遞,比如,一堆狼糞表示加強加緊攻擊,兩堆狼糞表示撤退的意思,三堆狼糞表示向中間集中,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以此類推,四堆、五堆狼糞表達的意義都不一樣。
狼糞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點燃後的煙霧是凝聚不散的,直直漂浮在空中,比較容易辨認。這也是西北地區傳遞軍事信號的方式,只不過很少用在實戰當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