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

李忠心急火燎的來到甘露殿後殿,通傳之後,進入殿內。

正要請安時,悚然一驚,只見李治坐在榻上,正與一人下棋。那人赫然是李貞。

李治笑道:“忠兒來了,快向你八叔請安吧。”

李忠心中砰砰直跳,先向李治拜了禮,這才向李貞見禮。

李貞和他一樣是親王,站起身,朝他回了半禮。

“陳王不必多禮,我最近得了幾匹良馬,本想送你一匹,又怕惹人非議。如今當著陛下的面,我這做叔叔的,總能疼一下侄子了。”

李治笑道:“八兄何必在意別人怎麼說,以後想送東西給忠兒,不必顧慮,只不過莫把他寵壞就是。”

李貞笑道:“臣過幾日就要離京,想寵壞他也不成咯。”

李治笑了笑,所有兄弟之中,也只有李貞和他說話這般隨意。

兩人繼續下棋,李忠則站在一旁觀看,王伏勝給他搬來張椅子,他也不坐。

李貞是藩王之中少有的文武全才,也只有當年的吳王李恪,比他強上一些。

李治棋力頗不如他,不過李貞手法很高明,暗中放水,盤面上的局面很是焦灼。

李治自然瞧出來了,一下就沒了爭輸贏的興致,邊落子邊與他談起閒話。

兩人聊著聊著,便聊到滕王李元嬰。

從李貞言語中來看,他對李元嬰頗爲不滿。

大唐藩王很多,其中有李治的叔叔輩,也就是李淵的兒子。

因李淵老當益壯,生了二十多個兒子,還有十多個活著。

除他們外,就是李治的兄弟輩,人數反不如叔叔輩多。

這兩幫藩王不大和睦。

主要是李淵的兒子喜歡充大輩,品行又不好,李治的兄弟輩都看不起這幫叔叔,雙方時有爭吵。

李治落下一字,道:“王叔這次應該沒有回長安吧,八兄爲何生他的氣?”

李貞嘆了口氣,道:“怪只怪臣的封地距離他太近,想不聽到他的事都難。”

滕王李元嬰是李世民最小的弟弟,最開始封地在滕縣。

李元嬰被李淵寵過頭,從小驕奢淫逸,橫徵暴斂,修建了第一座滕王閣。

唐高宗登基的第三年,魏王李泰死在鄖縣,李元嬰對身邊人笑道:“濮王年紀輕輕就死了,真是一樁怪事。”

唐高宗便將他貶到蘇州,接著又貶到洪州,擔任洪州都督。

通過腦海中涌出的記憶,李治知道唐高宗對李元嬰也很不滿。

李貞接著道:“陛下有所不知,李元嬰到洪州後,死性不改,建了座新的滕王閣,且好色無度,連下屬妻子都不放過,把皇室臉面都丟盡了。”

李治皺眉不語。

滕王喜歡建滕王閣他知道,只是沒想到他竟如此好色。

“這事朕會派人調查,倘若王叔果然橫徵暴斂,違法亂紀,朕絕不會坐視。”

李貞皺了皺眉,沒有說話。

李治道:“八兄不信朕?”

李貞道:“臣不敢,只是據說滕王與長孫太尉關係極佳,這些年來,彈劾他的奏章,都被長孫太尉扣下。”

長孫無忌與李世民那一輩的藩王關係不錯,而與李治一輩的藩王關係較差。

李治看了他一眼,道:“只要真如你所說,無論是誰保滕王,朕也不會姑息。”

李貞拱手道:“陛下既有決心,臣便沒什麼可擔心的了。”

不一會,兩人一盤棋下完,李貞輸了兩路,告退離開。

李治看了李忠一眼,笑道:“你剛纔開始就心神不寧,是有什麼事要向我稟告嗎?”

李忠點點頭,道:“孩兒有話想單獨告訴父親。”

李治遂屏退衆人。

李忠將剛纔看到李貞與小內侍說話的事全部說了。

李治聽完後心中一動,立刻猜出那小內侍是小吉。

他早懷疑小吉不簡單,普通人家的婦人,哪有功夫學琴曲,何況是“碣石調幽蘭”這種高雅曲子。

只是沒想到,他竟是吳王李恪的兒子。

李貞與李恪關係不錯,他是知道的,李貞剛纔有意攻擊長孫無忌,李治也心知肚明。

憑著越王和紀王的能力,將李恪一個兒子藏到皇宮,並不困難,此事應該不假。

李恪被長孫無忌冤殺,子女都被髮配嶺表,直到長孫無忌被武則天整治,這件冤案才大白天下。

李治現在要做的事一大堆,暫時也沒工夫幫李恪翻案,不過李恪的孩子,自然也要保護。

想到此處,他緩緩道:“忠兒,此事你還告訴了誰?”

李忠道:“孩兒只告訴了阿孃,是阿孃讓孩兒把此事告訴父親的。”

李治點點頭,道:“你阿孃這次很識大體,回去之後,你且告訴她,這件事你們都藏在肚子裡,誰都不要說,記住了嗎?”

李忠見父親並未大發雷霆,心中很是歡喜,道:“孩兒記住了。”

李治拍了拍他肩膀,道:“去吧。”

_тTk дn_¢O

李忠趕忙道:“父親,您不檢查孩兒課業了嗎?”

李治一拍額頭,笑道:“倒把此事給忘了,你拿過來給朕瞧瞧。”

李忠的課業比李弘更長。

他已經開始讀春秋、尚書、禮記等書,所以題目也更難一些,其中很多連李治都答不出來。

他對這個長子越來越滿意了,笑道:“很不錯,看來平日有在用功讀書。”

李忠喜道:“全賴父親替孩兒選的教習好。”

李治點點頭,道:“好了,你退下吧。”

李治與李貞見面的時候,越王妃孟氏也在立政殿拜見武皇后。

越王妃的姨娘,是武媚孃的表姐,所以兩人也沾著一層親戚關係。

“你能入宮看我,我已經很高興了,何必帶這些東西?”武媚娘微笑著道。

孟氏是個身材嬌小的女子,聲音也溫潤柔軟,輕輕一笑,道:“知道殿下不缺這些東西,但妾若不帶,被人說不知禮儀倒還罷了,就怕他們傳謠言,說殿下與親族不睦,有損殿下母儀天下的名聲。”

武媚娘聽了,目光閃動了幾下。

自她被冊立皇后,便總有人傳她與親族不睦,苛待長兄。

其目的不言而喻,是想讓天下人覺得,她是個心胸狹隘的皇后,連親族尚不能善待,如何善待天下百姓?

越王妃捂住小嘴,忙道:“妾失言,殿下恕罪。”

武媚娘看了她一眼,道:“這個謠言最近還在長安流傳嗎?”

越王妃小心翼翼的道:“不僅這個謠言在傳,這兩日又有新謠言呢。”

武媚娘道:“什麼謠言?”

越王妃遲疑道:“有人在說,您性子喜怒無常,連您的姊姊不小心得罪了您,原本的一品國夫人,也被降爲郡夫人。”

武媚娘忽然“嗤”的一聲,笑了出來。

越王妃微微一愣,不明白她爲何發笑。

武媚娘微笑道:“好了,不說這些了,多海,將常州上供來的陽羨茶取來,給越王妃嚐嚐。”

茶畢,越王妃又閒話了幾句,便告辭離開了。

她剛走不久,張多海便跪在地上,朝武媚娘叩首道:“殿下,臣該死。”

武媚娘淡淡道:“哦,你怎麼該死了?”

張多海道:“民間那些謠言並非臣不報您,臣是怕擾了您元日的興致,所以……”

武媚娘點頭道:“嗯,長進不小,可以替吾拿主意了。”

張多海大駭,跪在地上不住叩首。

過了好半晌,武媚娘纔開口道:“行了,起來吧。”

張多海這才起身,額頭都磕紅腫了。

“殿下,越王妃突然提起這些事,只怕另有目的。”他咬著牙道。

武媚娘掃了他一眼,道:“還用你提醒?她是受李貞指使,想挑撥吾與長孫無忌爭鬥。”

張多海道:“無論如何,長孫無忌散播如此謠言,其心可誅。殿下,咱們要不要反擊?”

武媚娘笑道:“這法子一定是長孫無忌手下人乾的,他可不會幹這麼蠢的事。”

張多海愣了一下,恍然道:“對啊,賀蘭夫人的事,聖人最清楚,只要傳入聖人耳中,必定憐惜殿下,厭惡長孫無忌!”

武媚娘微笑道:“筆墨伺候。”

張多海命人傳了筆墨紙硯,又湊到武媚娘身邊。

“殿下,此事可以不理,但咱們可以利用劉仁軌等人整肅吏治的機會,收拾幾個長孫無忌的同黨。”

武媚娘一邊寫字,一邊說道:“吾來問你,長孫無忌最近在做什麼?”

張多海想了想,道:“如果謠言之事,不是他所爲,他好像什麼也沒幹。”

武媚娘淡淡道:“這就是了。眼下局勢變化,與長孫無忌之爭,在於這兩個字。”

張多海低頭一看,只見武媚娘在紙上寫了兩個俊逸大字。

“不爭。”

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
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县| 望城县| 鹿邑县| 乌什县| 罗甸县| 龙口市| 壶关县| 永嘉县| 三亚市| 郯城县| 雷州市| 贡觉县| 泾川县| 靖江市| 阿克| 若尔盖县| 西乌珠穆沁旗| 深泽县| 海淀区| 玉屏| 台湾省| 安龙县| 闽清县| 抚顺县| 余姚市| 定州市| 临高县| 玉龙| 进贤县| 黄陵县| 渝北区| 临汾市| 大荔县| 桃源县| 朝阳县| 青冈县| 博湖县| 阿坝| 巴彦淖尔市| 竹溪县| 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