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

薛仁貴的奏章,飛馬傳到長安,隨奏章一起的,還有功狀。

李治當即下旨,讓薛仁貴、程務挺等人返回大唐,同時讓兵部擬一份賞罰將士的奏章。

兵部尚書崔敦禮接連上了三份奏章,卻都被李治駁回。

崔敦禮不知哪裡讓皇帝不滿意,只好來到尚書省找李勣求助。

“李公,您這次可要幫幫我。”

李勣見他走路搖搖晃晃,生怕他摔倒,趕忙過去扶住了他。

“崔公,您有事直接派人喊老夫過去便是,何必親自過來呢。”

崔敦禮笑道:“老夫身體倒還好,沒到走不動路的地步,只是腦袋卻越來越糊塗了。”

李勣給他倒了茶,笑道:“崔公嚴重了。”

崔敦禮嘆道:“你我共事數(shù)十年,老夫也不怕您笑話,這陛下的心思,老夫是越來越揣摩不透了。”

李勣笑道:“陛下年輕,心思自然與我們這些老傢伙不同。”

崔敦禮搖了搖頭,將三份奏章都遞給了李勣。

“李公,你瞧瞧,這是我先後三次上的奏章,陛下都沒送去中書省擬誥,直接就打回來了。”

李勣接過,先看了第一份奏章。

這份奏章提議將薛仁貴升爲金吾衛(wèi)將軍,程務挺升爲金吾衛(wèi)果毅都尉,鬆州將士也都根據(jù)軍狀,按照軍功制度,相應嘉獎。

李勣又拿起第二份奏章,這次跟前面的沒什麼區(qū)別,只不過薛仁貴的封賞,多了一個河東縣男。

再看第三份奏章,別的依然不變,只有薛仁貴的封賞裡,又多了一座下賜的二進宅院。

崔敦禮嘆道:“老夫知道陛下喜愛薛仁貴,只是薛將軍斬首加起來不超過五千,按照大唐軍制,這已經(jīng)是頂格嘉獎了。”

李勣凝思片刻,微笑道:“崔公,問題不在薛仁貴身上。”

崔敦禮愣道:“那在誰身上?難道程務挺的嘉獎不夠?”

李勣道:“不,程務挺功勞不大,遷金吾衛(wèi)果毅都尉,已有些過了。”

崔敦禮皺眉道:“那是什麼原因?”

李勣反問道:“陛下給你的旨意是什麼?”

崔敦禮想了想,道:“讓老夫擬一份賞罰出徵將士的奏章啊。”

李勣笑道:“陛下讓您擬的是賞罰奏章,而非嘉獎奏章,這說明了什麼?”

崔敦禮怔了怔,道:“難道陛下的意思,是要懲罰某些將士?可薛仁貴的功狀中,並未寫哪個將士犯錯了啊。”

李勣緩緩道:“也許犯錯之人,並不在功狀之中呢?”

崔敦禮一拍額頭,恍然大悟。

元修業(yè)送來的彈劾奏章,他都是看過的,他也瞧出元修業(yè)有意爲難薛仁貴。

皇帝當初沒有追究此事,是因爲大戰(zhàn)在即,如今戰(zhàn)事結束,自然要秋後算賬了。

崔敦禮向李勣道了謝,回到兵部,又在新的奏章中,新增了處罰元修業(yè)的建議,命人再次送到甘露殿。

李治正在殿內(nèi)處理公務,見兵部送來奏章,優(yōu)先拿來看了,看完之後,笑道:“他總算懂了。”

在奏章上批了印,命小吉送去中書省制誥。

……

二月初二,驚蟄。

春雷驚醒蟄蟲,和風日暖,春暖花開。

啓廈門外的官道大路上,策馬奔來一支馬隊,馬上之人俱是威武雄壯的青年。

路旁行人瞧見他們後,各自讓開,向他們行注目禮,眼神中充滿崇敬。

他們都已瞧出,這是大唐軍中的健兒。

大唐如今的和平,都是由這些兒郎們守護,人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激他們。

薛仁貴和程務挺並騎在隊伍最前面,身後跟著數(shù)十名千牛衛(wèi)。

程務挺瞧見雄壯的長安城後,眼眶不禁溼潤。

薛仁貴微感詫異。

這一路回京,他與這名青年同吃同住,見他身受重傷之下趕路,好幾次傷口崩開,也不抱怨一句,實是一名堅毅漢子。

不想回到長安後,竟也會露出小女兒之態(tài)。

程務挺擦了擦眼角,笑道:“讓薛將軍見笑了,小弟只是想到,離開長安時,帶著五十名好兄弟,回來時,卻只剩十人不到,實在愧對他們的家人。”

兩人身後的千牛衛(wèi),大部分都是薛仁貴帶出去的,程務挺的人多死在戰(zhàn)場,後來帶回鬆州掩埋。

薛仁貴默然半晌,一時也不知怎麼安慰他。

程務挺強笑一聲,道:“待會進城面聖後,咱們就要別過,薛兄立功封爵,又得賜新居,喬遷之宴,可不能少了小弟一杯酒。”

薛仁貴道:“一定。”

兩人入城之後,沿著啓廈門大街北行,只見大街上人流涌動,竟多了許多頭戴方巾的書生。

程務挺奇道:“離京不過一月,怎麼突然多了這麼多讀書人?”

薛仁貴笑道:“程兄忘了科舉了嗎?”

程務挺一拍腦門,哈哈笑道:“對啊,科舉就在二月揭榜,小弟久不在京,反應遲鈍了。”

兩人過了平康坊後,在春明門街轉向西行,很快來到朱雀門,進了皇宮,來到甘露殿拜見李治。

李治見兩人歸來,非常喜悅,命王伏勝給兩人搬來坐椅,讓他們將戰(zhàn)爭的經(jīng)過,一一道來。

薛仁貴先講完後,程務挺一臉愧疚,苦笑道:“陛下,末將這次過去,只打了個敗仗,實在愧對陛下信任。”

李治溫言道:“你的任務本就比薛卿更難一些,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差事,朕自然明白。”

程務挺又道:“陛下,您賜給臣的五十名千牛衛(wèi),只剩八人活下來,臣請旨,厚恤他們家屬。”

李治道:“那是自然,朕已下旨,讓兵部發(fā)放三倍撫卹,他們的後人,將來也可優(yōu)先進入十二衛(wèi)。”

程務挺下拜道:“臣代替他們,叩謝陛下恩典。”

兩人面聖後,一起告退離殿。

薛仁貴如今升爲千牛衛(wèi)將軍,故而先去吏部和衛(wèi)署辦了手續(xù),這才匆匆回家。

不料到了大業(yè)坊小院,卻見院子被鎖了,門外還蹲著一名小廝。

那小廝打量了薛仁貴一會,問道:“請問是薛仁貴阿郎嗎?”

薛仁貴皺眉道:“我是薛仁貴,你是?”

小廝欣喜道:“小人已在此等您幾天了,小人是您的房閣,奉夫人之命,在此處等您。”

薛仁貴恍然,道:“你是刑部派來的房閣?”

房閣便是官僕,唐朝官員都可申請官奴,一品九十六人,二品七十二人,三品四十八人,四品三十二人。

薛仁貴當中郎將時,其實也可申請三十二名僕人,然而這些僕人申請後,需自己養(yǎng)活。

薛仁貴正攢錢買房,當然不願養(yǎng)僕。

其實大多經(jīng)濟不好的官員和他一樣,不會要這些官僕,只有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員,纔會把僕人養(yǎng)滿。

薛仁貴心知媳婦已帶著孩子住進新家,還申請了官僕伺候。

如今既有下賜宅子住,也不用再像以前一樣節(jié)省,遂道:“頭前帶路吧。”

小廝笑吟吟的道:“好勒,阿郎,您的新府宅雖只是個二進宅子,地段卻是極好,就在平康坊西街。”

薛仁貴道:“別廢話了,帶路。”

在小廝帶領下,薛仁貴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新住所,剛進門,薛訥便從屋子裡衝了出來,抱著他喊“父親”。

薛仁貴抱著兒子進了屋,只見妻子柳氏已換上一身綢緞衣裙,身邊還多了兩個婢女。

柳氏出身富家千金,頗有分寸,見家裡宅小,便只向刑部要了六名官僕,四名房閣,兩名婢子。

夫妻久日不見,柳氏把兒子打發(fā)去讀書,又朝薛仁貴打了個眼色。

薛仁貴笑道:“我一路奔波,還是先去泡個浴吧。”

柳氏嗔道:“都老夫老妻了,我還嫌你不成。”

薛仁貴再無多話,抱著妻子來到屋中,將她放在牀上,開始解褲腰帶。

柳氏側躺在牀,單手支頤,笑道:“跟你說個事,父親派人給我寫信了。”

薛仁貴哼了一聲,道:“此事待會再說,先辦正事。”

好一番激戰(zhàn)後,兩人終於分開,柳氏嬌喘連連,道:“你別黑著個臉了,我父親已認錯,他希望……唔!”

一刻鐘後,兩人再次分開。

薛仁貴這才問:“他想如何?”

柳氏笑道:“我三弟今年入京趕考,希望借住家中,你答不答應?”

薛仁貴道:“反正如今宅子夠大,讓他來住吧。”

柳氏微微一笑,主動迎了上去。

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diào)查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zhàn)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zhàn)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
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diào)查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zhàn)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zhàn)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县| 自贡市| 林州市| 石河子市| 福泉市| 长子县| 体育| 贺兰县| 社旗县| 双城市| 渑池县| 广西| 玉田县| 张家界市| 三河市| 武平县| 贵定县| 北流市| 香格里拉县| 齐河县| 翁牛特旗| 尼勒克县| 沅陵县| 唐山市| 扎鲁特旗| 盐源县| 阿合奇县| 西乡县| 墨玉县| 湟中县| 柘荣县| 吉安县| 普兰店市| 锡林浩特市| 沅陵县| 新干县| 巩义市| 建宁县| 农安县| 历史| 桐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