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

兩儀殿。

李治正坐在偏殿內(nèi),閉著雙眼,整理腦中思緒。

這次高句麗的突然行動,讓他意識到一件事。

原以爲(wèi)自己知道歷史軌跡,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然而史書不過薄薄一本,滾滾歷史洪流,也不過只有零星幾點最璀璨的浪花,被記載下來。

真正的大唐王朝,並非那幾點文字就能囊括。

深入瞭解後,就會明白,現(xiàn)在的大唐帝國看似強(qiáng)盛,其實也有很多問題。

首先是世族掣肘,這一點唐高宗通過廢王立武,已解決的差不多,只需提防世族反撲,無需太費神。

另一個問題是缺糧,這個問題他也有了對策。

只等火藥煉好,便能派遣能臣,炸燬三門峽礁石,打通長安與洛陽水路,將洛陽糧食運到長安。

眼下最頭疼的還是軍事問題。

西突厥的賀魯不足爲(wèi)慮,高句麗也不必?fù)?dān)心,真正需要擔(dān)心的是吐蕃。

然而吐蕃又很精明,他們現(xiàn)在並不和唐朝叫板,只是偷偷擴(kuò)張實力,處處向大唐示弱。

在李治印象中,吐蕃明年就會對吐谷渾動手,等吐谷渾被消滅,他們纔會對大唐露出獠牙。

眼下暫時也沒餘力對吐蕃動手,所以最好的法子,是阻止其吞併吐谷渾,防止其坐大。

然後再消滅西突厥,穩(wěn)定住西域局面,再找機(jī)會慢慢削弱吐蕃。

至於遼東局面,按照原本軌跡,唐朝費盡心機(jī),消滅百濟(jì)和高句麗,結(jié)果卻讓新羅摘了桃子。

所以不必過於急切,可等三國自己互掐,新羅是個反覆無常的國家,也不必太在意與新羅同盟。

等國力強(qiáng)盛,時機(jī)成熟,再一舉消滅三國。

所以這次的新羅求援,絕不可答應(yīng)。

正想到此處,一名內(nèi)侍過來通報,百官已在大殿列班就位。

李治站起身,來到側(cè)門,在內(nèi)侍的唱諾聲中,步入大殿。

他還未走上寶座臺,便注意到許敬宗、李義府等人面色不好。

再瞥向韓璦和來濟(jì),兩人鎮(zhèn)定如斯,顯然已做好萬全準(zhǔn)備。

李治緩緩坐上龍椅,接受了百官朝拜。

禮畢,韓璦當(dāng)即出列,拱手道:“陛下,新羅使節(jié)金仁問來朝,說高句麗陳兵邊境,隨時準(zhǔn)備攻打新羅,此事關(guān)係重大,臣請傳金仁問上殿,商議此事。”

金仁問雖然掛了一個左領(lǐng)軍衛(wèi)將軍的職位,卻是外國質(zhì)子,並非唐朝官員,故而需通傳才能上殿。

李治擺手道:“此事稍後再議,先議朝事。”

韓璦愣了一下,只得退下,心想反正也不必急於一時。

隨著官員們上奏陳事,朝會正式開始。

這次朝會就和平日的常朝差不多,大家就事論事,只解決問題,並無太大爭論。

因許敬宗等人發(fā)言很少的緣故,朝議甚至比平日更加通暢,還不到正午,各地奏表的問題,都議定出對策。

李治下旨廊下食,許敬宗等人趁機(jī)又聚在一起商議。

就食畢,韓璦再次奏請傳金仁問上殿,李治終於同意了。

隨著禮儀官高聲宣唱,新羅王子金仁問進(jìn)入大殿。

李治細(xì)細(xì)打量著他,此人二十五六歲年齡,人長的精瘦,顴骨高聳,麪皮白淨(jìng),臉上像女子般塗了脣脂。

“外臣金仁問,拜見陛下。”金仁問稽首道。

李治道:“平身吧。”

金仁問站起身,高聲道:“外臣奉王上之命,向天朝進(jìn)奉貢品,此乃禮單,請陛下過目。”

說著取出一份鑲金的帖子。

許敬宗出列,道:“各國獻(xiàn)進(jìn)貢品,皆是歲首大朝會之時,金外使久在長安,難道連這點規(guī)矩都不懂嗎?”

金仁問拱手道:“許尚書說的是,不過外使這些貢品,並非歲首之貢,而是因大唐出兵救我新羅,使我免於滅國之禍,此乃拜謝天恩之貢。歲首時,另備朝賀之貢。”

許敬宗聽他準(zhǔn)備了兩份貢品,也不好再說什麼,退回坐下。

李治命王伏勝拿過禮單,細(xì)細(xì)瀏覽了一遍。

新羅進(jìn)獻(xiàn)的這份貢品,倒也確實頗有誠意,除五十斤黃金、二十袋珍珠、各種翡翠玉石外,還有十二名新羅美女。

新羅美女在唐朝頗有盛名,被稱爲(wèi)新羅婢,以美貌溫婉著稱。

禮單中還特別記載著,金仁問帶來的新羅美女,都是新羅王精挑細(xì)選,在國中訓(xùn)練一年,方纔派來,不僅容貌美麗,且精通歌舞技。

李治將禮單放下,淡淡道:“新羅使,你獻(xiàn)這份禮物,除了感激我朝救援,還有別的目的吧。”

金仁問跪在地上,泣聲道:“陛下聖明,臣還奉家父之命,懇請大唐再派天兵,攻打高句麗殘暴之師,救新羅百姓於火海之中。”

韓璦當(dāng)即出列,道:“陛下,高句麗乃本朝大患,倘若新羅有失,遼東皆危亦,應(yīng)立刻發(fā)兵救援。”

李義府出列道:“朝廷正在對西突厥用兵,未竟成功,如何能再於遼東開闢戰(zhàn)場?”

來濟(jì)出列:“陛下,臣有前方戰(zhàn)事啓奏。”

李治道:“來卿請講。”

來濟(jì)取出一份奏章,道:“這是昨日兵部上呈的最新戰(zhàn)報,西突厥有哥舒闕部、突騎施部,向我大唐表示歸附,並表示突厥內(nèi)部,很多人都不服賀魯。”

李治從王伏勝手中接過奏章,果然如來濟(jì)所言,這是程知節(jié)蓋了行軍大總管印信的奏章,應(yīng)該不假。

只不過,這奏章未免來的太巧。

很可能是幾日前就到了,被來濟(jì)暗中扣下,準(zhǔn)備需要時再上奏。

李治瞥了兵部尚書崔敦禮一眼,只見他眼睛半睜半閉,也不知他知不知道此奏章的存在。

來濟(jì)接著道:“依臣之見,對付西突厥可以用謀,徐圖緩之,慢慢分化各部與賀魯關(guān)係。”

李治道:“你的意思是召回西征軍隊?”

來濟(jì)道:“正是如此,大軍剛開撥鄯州,召回還來得及。眼下當(dāng)務(wù)之急,是對付高句麗!”

韓璦跟著道:“高句麗不滅,我大唐只要用兵,他們都會趁機(jī)攻擊新羅。新羅若滅,高句麗必犯營州!”

大理卿辛茂宗出列,道:“臣奏請陛下,任命司空李勣爲(wèi)平壤道行軍大總管,討伐高句麗!”

金仁問大聲道:“只要大唐出兵,我新羅願出兵五萬,從南策應(yīng)!”

“臣附議……臣附議……臣附議……”

一時間,世家派官員紛紛出列,甚至有不少中立派官員,也跟著附議。

許敬宗等人都因程知節(jié)的那封奏章,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時難以應(yīng)對。

李義府急忙道:“臣以爲(wèi)英國公年紀(jì)老邁,不宜領(lǐng)兵,可讓鄭仁泰爲(wèi)行軍大總管……”

于志寧慢悠悠出列,道:“太宗皇帝有言,鄭將軍可爲(wèi)輔將,不可爲(wèi)主將。依老臣之見,可讓李司空爲(wèi)行軍大總管,鄭將軍爲(wèi)副大總管。”

上次他與世家派系緩和了關(guān)係,又見韓璦等人佔上風(fēng),便也站到他們一邊。

李義府又道:“松漠都督李窟哥正處於遼東要衝,手下還有數(shù)萬契丹兵,可任命他爲(wèi)大總管,並唐兵與契丹兵,討伐高句麗。”

李窟哥是契丹部落首領(lǐng),貞觀二十二年,率部歸順大唐。

韓璦道:“契丹部歸附不久,人心不穩(wěn),只恐出現(xiàn)變故,唯有英國公親去遼東,方可萬無一失!”

李義府又舉薦幾人,全被韓璦等人否決,且理由充分。

李治忽然道:“李愛卿,此事你以爲(wèi)如何?”

李勣緩緩出列,道:“老臣想先問一下金將軍,此次高句麗出兵,靺鞨和百濟(jì)可有策應(yīng)?”

金仁問愣道:“暫未有兩國出兵消息。”

李勣笑道:“老夫就猜是如此,高句麗前次失利,銳氣已失,兵無戰(zhàn)心,如今匆忙調(diào)兵,又未與靺鞨、百濟(jì)議好。此戰(zhàn)必敗無疑,朝廷無需顧慮遼東之事。”

李治暗讚一聲,果然薑還是老的辣,李勣這番話,應(yīng)該切中了要害,這也是唐朝最終未出兵的理由。

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xiàn)策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xiàn)策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xiàn)策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diào)查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dān)憂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
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xiàn)策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xiàn)策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xiàn)策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diào)查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dān)憂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姑县| 桂阳县| 额敏县| 剑河县| 繁昌县| 新民市| 德令哈市| 高清| 渝中区| 阜阳市| 靖西县| 孝昌县| 青铜峡市| 调兵山市| 教育| 宝清县| 扎鲁特旗| 兴安盟| 鄂托克前旗| 安化县| 巴彦淖尔市| 铜梁县| 阳朔县| 绥中县| 固镇县| 元谋县| 恭城| 肥西县| 大方县| 五寨县| 潮州市| 阿拉善左旗| 衡山县| 景泰县| 栾城县| 景谷| 那曲县| 滦平县| 阿拉善左旗| 洪江市| 西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