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

宮會結束後,武媚娘拿出自己一半的器物,命江尚宮拿去賞賜給宮中的內侍和宮人。

她每年皆是如此,江尚宮便是被她如此收買,並不多問,立刻去辦理此事。

臨近正午,張多海匆忙來報,大朝會和宴會皆已結束,聖人傳詔,晚上在千秋殿宴請宗室。

武媚娘問:“遷調官員命婦的誥書,可送到了中書省?”

張多海道:“聖人前夜已全部御批完,誥書都送到了中書省,雖是正月初五宣讀,消息卻早已外流。”

武媚娘問:“母親和賀蘭夫人的冊封,可有變動?”

張多海道:“沒有。老夫人冊封爲一品代國夫人,賀蘭夫人封爲三品郡夫人。”

武媚娘點點頭,又問:“許敬宗呢?”

張多海道:“雖沒有冊封新職,卻也保住了禮部尚書。”

武媚娘“嗯”了一聲,走到椅子上坐下,拿起本書翻看起來,隨口問道:“還有哪些官員變動?”

張多海道:“李司空升爲尚書右僕射,劉仁軌升爲門下侍郎,李義府和劉仁軌都拜爲同中書門下三品。”

武媚娘點點頭,道:“那劉仁軌是清流一派,又年近六旬,陛下任命他爲宰相,應有深意。”

張多海低聲道:“殿下,要不要讓許尚書去與劉仁軌和解,把他拉攏過來?”

武媚娘橫了他一眼,道:“吾已是皇后,不可再像以前一樣行事,否則就是下一個王氏,你懂嗎?”

張多海忙道:“臣記下了。”

武媚娘道:“再說說其他人的官職變化。”

張多海道:“許圉師遷爲吏部尚書,上官儀遷爲中書侍郎,裴炎升爲給事中,薛元超升中書舍人……”

頓了一下,又笑道:“對了,當初彈劾褚遂良的那個韋思謙,也被聖人召回,擔任侍御中丞。”

武媚娘點點頭,暗道:“這些人多是清流派,看來陛下打算重用清流派,整飭吏治了。”

她朝張多海吩咐道:“派人給許敬宗、李義府他們提醒一下,就說陛下即將整治朝綱,讓他們端持品行,謹守本分。”

張多海笑道:“殿下,他們都是官場老狐貍,不用提醒,應該也知道吧。”

武媚娘淡淡道:“你不懂,一個人位高權重後,心態就容易變化,還是提醒一下爲好。再告訴他們,這是吾最後一次幫他們,讓他們以後不要再派人來找吾。”

張多海心中一驚,命令去了。

武媚娘來到偏殿,將小兒子李賢抱在懷裡,陪他玩耍了一會。

這時,一名宮人走了進來,低聲道:“殿下,兩位小公主求見。”

武媚娘鳳眉微蹙,道:“就她們兩個?”

宮人道:“是的。”

武媚娘道:“讓她們進來吧。”

不一會,義陽公主牽著高安公主進來了。

高安公主低頭垂目,不敢看武皇后,義陽公主卻迎著武皇后的視線,朝她福了一禮,道:“拜見母親。”

武皇后淡淡道:“起來吧,你們來找我有何事?”

義陽公主從懷裡取出一隻羊皮氈帽,小小一隻,巴掌大小,低聲道:“母親,兒給弟弟縫製了一頂小帽。”

武媚娘拿起來看了一眼,微微點頭,道:“難得你有心了。”

義陽公主道:“兒告退,不打擾母親了。”

武媚娘吩咐道:“玉屏,去將營州上供的狐皮,取出兩張,送去薰風殿和蓬萊殿。”

兩名公主太小,現成的狐皮披風兩人都無法穿,武媚娘直接送狐皮,便是讓兩殿宮人,專門爲二人縫製披風。

義陽公主朝武媚娘又拜了一禮,道:“多謝母親。”牽著妹妹離開了宮殿。

出宮之後,高安公主拍了拍胸口,笑嘻嘻道:“阿姊,你可真厲害,我見了母親都不敢說話,你一點不怕。”

義陽公主哼道:“誰不怕了,只是若讓她瞧出我害怕,她肯定會更不高興。”

高安公主奇道:“那是爲什麼?”

義陽公主道:“那些小內侍、小宮人怕我們時,你不也會生氣嗎?”

高安公主先是點點小腦袋,又揚起頭道:“不對,也有小內侍不怕我。不過也對,他不怕我,我就喜歡和他玩。”

義陽公主沒好氣道:“什麼不對又對的,話都說不清。你這一個多月,在鄭姨娘那過的還好嗎?”

高安公主嘻嘻一笑,道:“很好啊,姨娘不僅教我樂器,還找來很多好玩的東西給我。”

義陽公主默然不語。

高安公主見了,忙問:“阿姊,徐姨娘對你不好嗎?”

義陽公主忽然轉過身,朝身邊的宮女內侍吩咐道:“都離遠一點,別跟這麼近!”

她小小年紀,竟已有幾分成年公主的威嚴,衆侍從只好退遠一點。

義陽公主這才說:“徐姨娘對我很好,剛纔那小氈帽就是她讓我織好,送給六弟。”

高安公主奇道:“她爲何不讓宮女織呢?她們織的很好呀。”

義陽公主道:“我也不清楚,不過徐姨娘說這是爲我好,還特意讓我把你也帶上。”

高安公主點點頭,道:“徐姨娘那麼聰明,她說的話定不會錯。”

義陽公主“嗯”了一聲,忽然停下腳步,望著一座小池塘出神。

天氣寒冷,池塘都結冰了。

高安公主拉住她手,道:“阿姊,你怎麼了?”

義陽公主嘆道:“我只是想起阿孃了。”

高安公主一呆,慢慢低下腦袋,低聲道:“也不知阿孃怎麼樣了。要不然,咱們去求求父親,把阿孃接回來吧?”

義陽公主急道:“不行。”

高安公主道:“爲什麼?”

義陽公主搖頭道:“徐姨娘說了,這事很複雜,我們不懂,不能爲此事找父親,否則他會生氣。”

高安公主嘟囔道:“她們就愛說我們不懂,什麼也不肯告訴我們。”

義陽公主沒接話。

兩姐妹邁步前行,不一會逛到了南海池,高安公主忽然在池邊看到一人,欣喜道:“阿姊,快瞧,那不是阿耶嗎?”

阿耶在唐朝也是父親的一種稱呼,更加親切一些。

義陽公主笑道:“真是父親,快過去。”牽著妹妹的手奔了過去。

李治正站在池邊觀察冰面。

他今日忙了大半天,晚上還有一場宴會,便趁著中間休息時間,在後宮活動一下身體。

正當他望著冰面出神時,兩個暖融融的暖爐一左一右靠了過來,分別抱住他一條手臂,正是高安公主和義陽公主。

“父親!”“耶耶!”兩個小公主搶著叫道。

李治微微一笑,將兩人分別抱起,幸得他近來身體強健許多,若是以前,估計無法同時抱動兩人。

“這麼冷的天,你們倆怎麼不在宮裡待著?”

高安公主搶著道:“阿耶,我們怕弟弟冷,剛纔給弟弟送了氈帽,是阿姊親手縫的。”

李治笑道:“都懂得照顧弟弟了,不錯。”放下兩人,摸了摸兩人腦袋。

義陽公主看了池面一眼,道:“父親,您是在釣魚呢?”

李治笑了笑,道:“我就隨便瞧瞧,池邊冷,走,咱們去別的地方轉轉。”

牽著兩人的手,一邊走,一邊問起她們最近過的怎樣。

高安公主答了幾句後,畢竟憋不住話,說:“阿耶,我想阿孃了,她最近還好嗎?”

李治已聽王伏勝彙報過,蕭家和王家給兩女在家中修了道觀,兩女都已出家做道士了。

他沉默了一會,說道:“你阿孃過著清靜生活,衣食無憂,無需擔心。”

高安公主央求道:“我們能去看看她嗎?”

李治搖頭道:“現在不行,等你們再長大一些吧。”

義陽公主怕妹妹惹父親生氣,趕忙說道:“父親,女兒正在給您織手套,年後就能織好了。”

李治摸了摸她腦袋,笑道:“你真是朕的小棉襖。”

義陽公主眨了眨眼,不太明白這話意思。

便在這時,高安公主仰頭望著天空,欣喜道:“阿耶,阿姊,快瞧啊,下雪了!”

李治擡頭一看,只見雲朦朦的天空,雪花飄落,有如一顆顆珍珠般落下。

這是永徽七年的第一場雪。

大唐新的一年,即將開始。

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
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准格尔旗| 南昌县| 宜阳县| 布尔津县| 铁岭县| 怀安县| 新乡市| 盐城市| 兖州市| 大田县| 绥棱县| 长泰县| 利辛县| 汝阳县| 道孚县| 从江县| 明星| 定西市| 永胜县| 垫江县| 渝中区| 邢台县| 威宁| 威信县| 定陶县| 剑河县| 田东县| 上虞市| 镇赉县| 柯坪县| 布拖县| 大宁县| 阆中市| 洮南市| 林西县| 灌阳县| 巴林左旗| 大渡口区| SHOW| 常山县| 象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