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

虎圈東北角,有一處坑窪之處,便是此次試爆點。

王及善已帶著金吾衛(wèi),在此處等候多時。

按照李治吩咐,他們已經(jīng)提前搬運好一塊數(shù)千斤巨石,放置在坑窪中心。

這石頭李治特別要求過,必須選用禁苑最堅硬的山石。

以巨石爲中心,四周還用繩子圍了一條隔離線,這是提前準備好的安全距離,以免火藥意外點燃,濺傷到官員。

羣臣望著眼前的一幕,都猜不透皇帝到底要做什麼。

李治朝盧承慶看了一眼,道:“盧尚書,你瞧瞧這石頭,與三門峽的礁石相比如何?”

盧承慶拱手道:“請容臣近前瞧瞧。”跨過隔離繩,來到石頭邊,用手摸了摸,曲指敲了敲。

閻立本此時也被勾起好奇心,拱手道:“陛下,能否容臣也去瞧瞧?”

李治道:“去吧。”

閻立本跨過繩子,來到盧承慶旁邊,兩人低聲議論了幾句,然後一同回到衆(zhòng)人身邊。

閻立本說道:“回陛下,這是一塊黑石,三門峽的大礁石是灰石,兩者堅硬差不多,只是大小差了數(shù)十倍。”

唐朝對巖石的稱呼,都是根據(jù)顏色,比如最硬的石英石被稱爲白石,大理石被稱爲蒼石。

黑石是玄武石,灰石則是石灰?guī)r,嚴格來說,黑石比灰石還要稍硬一些。

閻立本不敢在皇帝面前把話說太滿,故而只說兩者差不多。

李治點點頭,道:“如果能破開這塊巨石,你們有把握破開三門峽那兩塊大礁石嗎?”

兩人相互對視一眼,閻立本問道:“敢問陛下準備如何破石?”

這個時期的開山破石方法,都是憑人力強行用工具開鑿。

史記中記載,大禹爲治理黃河,帶領(lǐng)子民開山闢地,用的開山神斧,便是古老的耕作工具,耒耜。

這需要一大羣人,憑著愚公移山的意志精神,方能成功。

楊廣當年疏浚貫通之前王朝開鑿留下的河道時,便動用了數(shù)百萬勞力,才終於連通大運河。

當然,如今的難度要小的多,只不過挖開兩個攔路的大礁石。

若不是附近水流太急,無法架起木橋,以前的皇帝早就派遣民力,將兩個礁石給鑿平。

李治知道僅憑口舌,難以讓大臣們理解火藥威力,只有親自演示一番,他們方能明白。

他擺手道:“解釋起來比較麻煩,直接試一下爆炸結(jié)果,你們自然知曉。”

黑火藥炸石頭的法子有兩種,一種是順著石頭紋理,鑿開孔洞,將火藥灌注進去,穿引線,再用石灰塞住。

這種法子效率最高,可用最少火藥,取得最佳效果。

然而李治這次試爆的目的,不僅是要破石,也是爲了讓大臣們見識到火藥的威力。

所以他打算用更粗暴的法子,直接用大劑量火藥包來炸,且瞧瞧效果如何。

他已提前讓衛(wèi)士準備了兩百斤火藥,用縫過的羊皮,包成五個火藥包,分放巨石四周。

再將每一包劃開一道口子,讓火藥露出部分,便於引燃。

“多海,你拿著這包粉末,從這裡一路撒過去,讓撒出的粉末與羊皮中露出的火藥相連。”

張多海不知危險,還以爲皇帝讓自己露臉,興奮的答應(yīng)了。

他邊走邊撒,一路撒了過去,還站在火藥堆裡,朝李治揮手。

“陛下,臣撒好了。”

李治早已躲到更遠的一塊石頭後面,朝羣臣和護衛(wèi)吩咐道:“所有人都找好掩物,躲起來。”

羣臣都很不解,瞧皇帝那模樣,難道會發(fā)生什麼可怕的事不成?

千牛衛(wèi)們則沒那麼多想法,皇帝怎麼吩咐就怎麼做,在薛仁貴帶領(lǐng)下,全都躲到李治身邊。

不少人趴在李治側(cè)前方,倘若有危險,隨時能擋在皇帝前面。

警戒的金吾衛(wèi)也在王及善帶領(lǐng)下,四散而開。

李義府大聲道:“陛下既然吩咐,自有緣故,大家都找個地方躲起來吧。”

於是羣臣也都走遠,各自找好掩體。

只有張多海一人站在火藥附近,他也察覺到有點不對勁,遠遠呼喊道:“陛下,臣要躲起來嗎?”

李治朝他招了招手。

張多海快步奔了過來,李治問:“有火石嗎?”

張多海點頭:“有。”

李治道:“你去剛纔隔離線附近,用火石點燃那兒的黑色粉末,點完之後就跑過來,聽清楚了嗎?”

張多海已意識到這差事有危險,面色凝重的點了點腦袋。

他人雖胖,身體卻格外靈活,用火石點燃隔離線附近的火藥後,像一顆球一樣滾了過來。

只見火星沿著火藥線,朝著巨石不斷靠近,就像一條紅色小蛇在地上爬行。

羣臣和千牛衛(wèi)們都好奇的擡頭張望,不一會,火蛇馬上就要臨近巨石。

李治將頭趴在地上,兩手塞住耳朵,王伏勝見他如此,也學(xué)著照做。

羣臣見皇帝如此模樣,也都暗暗心驚,屏氣凝神。

只有劉仁軌是個天生膽大的人,他半跪著,緊緊望著巨石,眼睛都不眨一下。

霎時間,一片火紅色的火花猛地升起,一閃即逝,緊跟其後,是一陣“轟隆隆”驚雷般的巨響,震得人耳朵嗡嗡直響。

因距離太近,瞧見火光的瞬間,爆炸聲便傳了過來。

狂風(fēng)大作,亂石飛濺,一團團黑雲(yún)升起,激起一大股黃色煙塵,熱浪朝著四周席捲撲來。

張多海忽然大叫一聲,撲在李治前方。

李治見爆炸已結(jié)束,正想瞧個仔細,卻被他擋住,沒好氣道:“你這胖廝,快快讓開,別擋了朕視線。”

張多海訕訕一笑,起身讓開了。

好一會,煙塵終於散去,那塊巨石雖已被炸的坑坑窪窪,主體部分卻還在,約莫還有原來的三分之二大小。

碎石和泥土嗖嗖下落,有如雨點般打落在衆(zhòng)人身上。

大部分大臣都被驚呆在原地,有人雙手合十,默默禱告。

韓璦驚魂未定,問道:“陛下,現(xiàn)在安全了嗎?”

李治對效果已很滿意,因爲從外面都能炸開,那麼用鑿孔的法子效果會更好,炸開整個礁石只是時間問題。

“試爆結(jié)束,已經(jīng)無礙了。”他揮了揮手。

閻立本與閻立德對視一眼,兄弟倆臉上都充滿驚喜之色。

二人低聲議論幾句後,閻立本朝李治道:“陛下,只要此物充足,再提前研究好破石方案,應(yīng)該能破開那兩塊礁石。”

他是工部尚書,閻立德則是將作大監(jiān),兩人都是建築行家,說的話令人信服。

李治道:“很好,爆破礁石的具體方案,就由工部、將作監(jiān)共同負責(zé),擬定好方略後,再呈給朕看。”

他決定先不告訴他們鑿孔的法子,瞧瞧大臣們能否想到類似的法子。

薛仁貴忽然道:“陛下,此物威力能否再強上一些?”

李治道:“這東西叫火藥,數(shù)量越多,威力越大。”

韓璦好奇的問:“陛下,您是如何知道此藥配方的?”

李義府笑道:“料來是地方官員獻的。”

李治早已想好話術(shù),感嘆道:“不瞞諸位愛卿,此物是朕前陣子做夢時,有個官員在夢中獻給朕的。”

這個時期,迷信嚴重,託夢的說法很容易被人接受。

韓璦大吃一驚,問道:“不知是誰獻給陛下的?”

李治緩緩道:“是個年輕人,他自稱狄仁傑,幷州人士,也不知本朝有沒有這個人。”

閻立本臉色大變,急忙道:“陛下,您說的可是幷州都督府法曹參軍,狄懷英?”

李治喜道:“不錯,他的字正是懷英,他在幷州都督府嗎?”

閻立本笑道:“陛下還記得兩年前,任命臣爲河南道黜陟使嗎?臣當時在汴州遇到一個小官,被小吏誣告,審問他時,發(fā)現(xiàn)此人沉著冷靜,德才兼?zhèn)洌胺Q滄海明珠,臣便舉薦了他。”

不少大臣相互間低聲竊語。

閻立本這件事在民間流傳很廣,也因這樁美談,滄海遺珠這個詞,被形容爲有才能之人。

當然,大臣們更關(guān)心的是狄仁傑的前途,準確來說是羨慕。

無論剛纔的神藥威力,還是皇帝現(xiàn)在歡喜的表情,羣臣都已瞧出來,狄仁傑必定要一飛沖天了。

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dān)憂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diào)查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diào)查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zhàn)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dān)憂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zhàn)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
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dān)憂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diào)查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diào)查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zhàn)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dān)憂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zhàn)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郯城县| 汶上县| 宣化县| 岳阳县| 阳新县| 锦屏县| 平邑县| 大兴区| 扎囊县| 凤冈县| 邵武市| 瓦房店市| 义乌市| 吴堡县| 怀宁县| 武定县| 安平县| 凭祥市| 望江县| 安宁市| 闸北区| 苍山县| 湘潭市| 广汉市| 盘锦市| 九龙县| 镇沅| 平南县| 阿勒泰市| 抚松县| 梅河口市| 尖扎县| 开平市| 天峻县| 大理市| 修武县| 潞西市| 广安市| 舟山市| 阿拉善右旗| 武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