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

睡夢之間,李治被王伏勝叫醒。

這是王伏勝頭一次打擾他就寢,若非發生極重要之事,絕不會出現如此情況。

李治披了件衣服,在牀上坐起身,問:“伏勝,出了何事?”

王伏勝一臉嚴肅,道:“大家,金仁問回來了,聽消息,高句麗又在集結大軍,準備攻打新羅!”

李治搜索了一下記憶,腦海中很快涌現出金仁問的信息。

金仁問是新羅人,還是新羅國王子,被派來唐朝做質子。

他這個質子做的很成功,儒、釋、道等書籍都讀過,還擅長隸書,頗得唐朝君臣看重。

去年唐高宗行幸萬年宮時,留下萬年宮銘。

金仁問作爲一個外國王子,與長孫無忌、李勣等人名列四十八名扈從名單之中,榮耀至極。

唐高宗如此重用金仁問,不僅是他本身有才華的原因,也因新羅對大唐太過重要。

隋唐兩朝,高句麗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敵,就從人口來看,東西突厥加起來,也不過兩百多萬人。

高句麗僅一國,便有四百多萬人口,實力還在兩突厥之上,這也是唐太宗親征高句麗的原因。

高句麗南邊有兩個國家,一個是百濟,長期是高句麗小弟。另一個便是新羅,臣服於大唐。

對新羅來說,沒有大唐庇佑,他們必定亡於高句麗,所以派來一位王子當質子,便是金仁問。

金仁問自此長期待在唐朝,在宮中擔任宿衛。

今年春天,高句麗探知唐朝正打算對西突厥用兵,於是聯合靺鞨、百濟,共三路大軍討伐新羅。

新羅節節敗退,丟了三十多城,急忙遣使向唐朝求援。

當時唐高宗剛剛任命程知節爲蔥山道行軍大總管,征討西突厥。

雖然大軍還未開動,聖旨卻已下達,不可能收回成命。

當時朝堂上便有一番紛爭。

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都覺得高句麗的威脅遠大於西突厥,提議讓程知節留在鄯州,不必急於進軍。

再任命李勣爲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出兵攻打高句麗。

長孫無忌、褚遂良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將李勣調出長安,以免礙事。

當時唐高宗非常爲難,朝中能堪大任的大將除李勣外,就只剩下一個尉遲恭。

然而尉遲恭早就閉門謝客,很多人都說他年紀老邁,連槊都提不動了,如何能帶兵?

其他的幾名老將,縱然資歷勉強夠格,卻不敢得罪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個個縮頭不出。

便在那時,蘇定方挺身而出,上表一個軍事戰略。

他的戰略很簡單,唐朝在遼東就近集結一萬多人馬,戳一戳高句麗,逼他們撤軍回援。

這一萬多人自然不可能消滅高句麗,但對方未必知道唐軍虛實,只要打一場大勝仗,高句麗畏懼之下,定回收兵自救。

新羅之危也就自解。

這個戰略也有很大難度,因爲高句麗在邊境陳列有五萬守軍,僅憑一萬人馬去攻打這五萬人,並不容易。

蘇定方也很乾脆,毛遂自薦,願意親自領軍救援新羅。

當時唐高宗正需要有個人挺身而出,替代李勣領兵出征,也就欣然同意。

當時蘇定方還未顯露頭角,只是個左衛中郎將。

Www?ttκд n?℃ O

唐高宗任命營州都督程名振爲主將,蘇定方爲副,暗中卻傳了密旨,讓程名振聽從蘇定方指揮。

蘇定方集結好一萬人馬後,渡過遼水,攻打高句麗北面城池“新城”。

高句麗守軍一開始緊守不出,蘇定方也不攻城,就在城門外列陣,甚至還練起了兵。

過了幾日,高句麗援軍到了,見唐軍依然只有一萬多人,還大搖大擺在城外練兵,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主動開城迎戰。

這一戰,蘇定方大展神威。

他讓程名振帶步兵集結陣列,與高句麗主力正面相持,自己只率一千精銳輕騎,迂迴繞後,斜插高句麗後軍。

高句麗派出五千騎兵截住,卻被蘇定方殺敗,蘇定方衝入高句麗後軍,縱橫衝殺,所向披靡。

高句麗軍尾陣大亂,士兵們紛紛潰逃,逃回了新城。

消息傳回平壤,高句麗王果然中計,擔心蘇定方部只是前鋒,急忙傳令,撤回攻打新羅的大軍。

蘇定方見戰略成功,向唐高宗報告消息,請求撤回,唐高宗同意了。

這一戰,蘇定方不僅救了新羅,也幫了唐高宗一個大忙。

戰後,他直接成爲唐高宗心腹,被提拔爲右屯衛將軍,封臨清縣公,還派到程知節麾下,參加對西突厥的戰爭。

蘇定方領兵救新羅時,金仁問也跟著一起去了,他奉蘇定方之命,前往新羅,讓新羅王配合。

後來高句麗撤軍時,金仁問主張反擊,並親自率領兩千新羅軍,追擊三百里,斬獲不少。

新羅王金春秋看到兒子的才能後,便把他留在了新羅,準備重新派一個質子。

另一邊,高句麗王意識到唐軍只是虛晃一槍後,極爲憤怒,又探聽到唐軍已經集結完畢,正在向西突厥進軍。

他爲了一雪恥辱,重新在邊境集結大軍,準備再攻新羅。

新羅元氣未復,無可奈何,只好又派金仁問向唐朝求援。

遼東不穩,長孫無忌等人必定會再次上奏,派李勣領兵救援新羅。

王伏勝已得消息,金仁問進長安後,韓璦和來濟連夜去了長孫府,肯定是商議此事。

他知道等到明天早上再應對的話,便已不及,只好叫醒皇帝,讓他有時間準備對策。

李治此時也非常疑惑,根據他的印象,永徽六年,新羅只來求援了一次,怎麼又來一次?

難道記載有誤,又或唐軍這次沒有救援,故而沒有記載?

話又說回來。

在唐朝君臣們看來,高句麗可能是比吐蕃、突厥更強大的敵人,李治卻知道,高句麗已行將就木。

淵蓋蘇文是篡位弒君,才成爲高句麗國王,他憑著鐵腕手段,還能維持住高句麗國。

然而他再過十年就死了,他一死,兩個兒子就內訌,朝臣們也分崩離析,相互內鬥。

淵蓋蘇文僅去世兩年,高句麗就被唐朝滅亡,而且再未死灰復燃,連百濟尚且不如。

這說明高句麗內部早已腐朽,只剩下一個空架子。

相比之下,西北正在崛起的吐蕃,纔是他真正需要關注的對手。

想到此處,李治心中有了決斷,不必理會新羅。

不過,他雖知道高句麗情況,朝臣們卻不知道,明日朝會之上,定會有一場爭執。

正思索間,徐槿將一件外衣披在他身後,柔聲道:“大家,保重龍體,可別著涼了。”

李治拍了拍她手,道:“沒事,你先睡吧,朕坐著想一會事。”

徐槿遲疑道:“大家是在爲新羅的事擔憂嗎?”

李治道:“新羅朕倒不怎麼在意,只是想到明日朝臣又會因此爭執,就有些心煩。”

徐槿“嗯”了一聲,沒有再說話。

她與武媚娘不同,武媚娘對朝政之事,有著強烈興趣。徐槿則緊守本分,不輕易干預朝堂之事。

李治這時倒想找個人聊聊,發散思緒,見她不開口,便問:“充容,你怎麼看新羅求援之事?”

徐槿低頭思索了一陣,道:“妾聽大家剛纔的意思,並不需救援新羅?”

李治道:“不錯,他們就算被高句麗攻佔了,對咱們大唐也不會有太大威脅。”

徐槿低頭垂目,輕輕道:“大家是擔心,長孫太尉藉機將李司空調出長安嗎?”

李治望著她:“你平日雖在後宮,朝堂之事,倒也看的通透。”

徐槿擡頭看了李治一眼,小嘴微微顫動,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李治道:“有話直說便是,朕恕你無罪。”

徐槿道:“妾想的這個法子,倒可封住那些官員的嘴,可並非正術,只恐說出後,大家笑話妾。”

李治笑道:“你爲朕分憂,朕怎會笑話你。”

徐槿伸出一根手指,在李治後背寫了四個字。

李治怔了半晌,凝視著她:“充容,朕今日方知,你平日都在藏拙,論聰明才智,並不輸皇后。”

徐槿微笑道:“妾只是離大家近些罷了,朝堂多少賢臣,天下多少俊傑,還需大家慧眼識珠。”

李治讚道:“你說的很對。”

徐槿柔聲道:“大家,明日還要費神,早些安息吧。”

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四章 太子李忠
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四章 太子李忠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贡觉县| 玉林市| 乌鲁木齐县| 金塔县| 南部县| 平谷区| 革吉县| 留坝县| 瑞金市| 鸡泽县| 辉南县| 清水县| 兴安县| 洛隆县| 常山县| 中宁县| 闽侯县| 东方市| 婺源县| 习水县| 翁源县| 神池县| 嘉鱼县| 昭通市| 盈江县| 咸阳市| 玉环县| 个旧市| 德惠市| 交城县| 方正县| 石狮市| 宜兰市| 永平县| 宁国市| 嘉义市| 郑州市| 峨山| 光山县| 新源县| 札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