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

李治正在看一份奏章。

奏章是元修業送來的,他彈劾薛仁貴假借天子之名,鼓動士卒,將薛仁貴在軍營說的話,一五一十都記錄下來。

薛仁貴去鬆州調兵,是絕密消息,李治曾打過招呼,此事不必走正常流程,任何消息,讓兵部直接送到李義府手中。

所以這份奏章是李義府送過來的。

李治看完後一言不發,擡頭看向李義府。

“李卿,你覺得元修業彈劾薛仁貴之事,該怎樣看?”

李義府道:“陛下,有兩件事臣覺得奇怪。”

“哦,哪兩件事?”

李義府緩緩道:“第一,蜀地兇險,從鬆州快馬加急到長安,至少要七天,由此推斷,薛仁貴離長安到蜀地,也只用了八九天,定是急行趕路。”

李治點點頭,嘆道:“不錯,朕並未催他急行,他卻依然如此迅速,可見報國之心。”

李義府聽了此話,更加確定李治態度,這才接著說。

“第二,倘若元修業配合薛將軍,將兵馬調給薛將軍,薛將軍又何必說這些話,激勵鬆州將士呢?”

李治道:“說的好,那依卿之言,此事該如何處理?”

李義府笑道:“臣以爲可以先不處理,再等等薛將軍的奏章,兩份奏章一對比,再作區處。”

李治道:“就依你之言,你退下吧。”

李義府告退離開。

李治又埋頭處理了一個時辰公文,便把公務處理完畢。

若在平日,他絕無法將朝政處理的如此之快,然而自將劉仁軌、上官儀、李義府等人遷調上來後,兩省效率提高很多。

比如以前有很多李治不滿意的誥書,打回去讓他們修改。

如今這些奏章,在門下省就被劉仁軌打回,根本不必拿給他看。

而且,中書省的制誥也簡潔很多,開頭少了頌揚自己的廢話,閱覽起來輕鬆多了。

他活動了一下身體,離開大殿,朝後宮緩步而行,慢慢放開思緒。

四天前,將作監和工部聯名上奏一份破開三門峽的奏書。

不必他提醒,計劃書中便提到鑽孔爆破的法子,足見朝堂之中,能人甚多。

據閻立本上奏,鑽孔之法,是太史令李淳風提議,他還親自繪冊鑽孔圖,經測試後,效果極佳。

李淳風是大唐天文學家,精通算學、陰陽學,著有書籍“乙巳佔”,能推演氣候,算是一個全才。

朝堂之上有這許多能人,李治也就不用特別操心,只需將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就行。

不知不覺間,立政殿出現在前方。

李治剛來到殿門外,早有內侍大聲通傳。

武媚娘快步迎到門口,朝李治行過一禮,笑道:“陛下今日怎麼這麼早就過來了?”

李治笑道:“最近兩省的誥書簡潔不少,讓朕也輕鬆不少。皇后在忙什麼?”

武媚娘將他迎了進去,拿起桌案上的一本書,遞給李治。

“妾身在忙這個。”

李治拿過一看,原來是關於“親蠶禮”的書。

每到春天,唐朝皇帝要率領羣臣,主持“先農禮”,祭拜天地,同時也是告訴天下臣民,不忘農耕之本。

皇后則率領衆嬪妃,祭拜蠶神嫘祖、採桑喂蠶,以鼓勵國人勤於紡織。

她剛當上皇后,對此禮儀並不熟悉,故看書學習。

李治看了一會,甚是無趣,便將書放下,與武媚娘閒談。

武媚娘命人取來洛陽進貢的嘉慶李,一邊幫他撥皮,一邊笑道:“陛下可覺今日後宮有所不同?”

李治奇道:“哪裡不同了?”

武媚娘笑道:“可覺得清靜不少?”

李治想了想,道:“想必是皇子們都去崇文館讀書,所以清靜了。”

武媚娘道:“妾身說的不是這個,今日鄭貴妃回家省親,陛下可是忘了?”

李治一拍額頭,笑道:“你不說,朕還真給忘了。”

前幾日,武媚娘就向李治請示過此事,李治一口答應。

因是後宮之事,又過繁瑣,先得太史局測算好黃道吉日,再提前派內侍去鄭府,檢查鄭府是否準備妥當,定好行止。

鄭貴妃這次省親,並非李治和武媚娘微服,極爲隆重,以免有失皇家體面。

連金吾衛也要配合,提前定好省親路線,各處關防,俱擋圍幙,內侍監和殿中省安排儀仗。

種種細瑣之事,李治自是不耐煩處理,全部讓武皇后去操心。

結果數日一過,竟把此事忘了。

李治道:“她何時出的宮?眼下該到鄭府了吧?”

武媚娘笑道:“妾身給她批了一天半的省親時間,她辰時剛開宮門,便急急離宮,料來已在賜宴了。”

貴妃省親,對鄭府是極大的榮耀。

鄭府提前就從家族產業中挑選出最好的一座園子,取名“回鳳苑”。

又請來風水大師,勘探風水,另有數名建築大師,精裝玉葺,作爲貴妃行止之所。

鄭貴妃的儀仗,此刻已停在回鳳苑外,苑內有一湖,湖心有一閣,閣門上書“有鳳來儀”四字。

鄭貴妃坐在閣樓內堂,隔著珠簾,接受族人拜禮。

鄭貴妃父親名叫鄭開舉,是鄭仁泰堂弟,本是鄭氏偏房,因鄭貴妃之故,領太常寺少卿。

年初大朝會後,又被鄭氏推爲族長。

鄭貴妃母親則是博陵崔氏女。另有一祖母,是隴西李氏出身,有一品誥命在身。

鄭貴妃與父親感情不好,族中牽掛之人,唯有祖母、母親和一位幼弟。

待男眷行禮退下,鄭貴妃上前拉住祖母和母親的手,含淚道:“祖母身子可還健朗,母親心疾之癥可好些?”

李氏一臉慈祥,含笑道:“好好,一切都好。”

崔氏則抹著淚,道:“你遣人派來的御醫給看過,開了一道方子,近來好多了,你在宮中,可還……”

鄭貴妃笑著打斷:“女兒一切都好,若非如此,也無法歸家省親。鳴玉呢,何不見他人?”

崔氏忙道:“正在屋外候見呢。”

鄭貴妃忙讓他進來。不一會,鄭鳴玉便大步走了進來,朝鄭貴妃行了一禮。

鄭貴妃忙把他攙扶住,細細打量著弟弟。

見他長的愈加風流俊俏,暗暗欣喜,在他頭上比了比,笑道:“上次見時,纔到我肩膀,如今都快比我高了。”

拉著鄭鳴玉在身邊坐下,細細問他功課,又朝李氏和崔氏道:“鳴玉如此模樣,可相好親家?”

古人早婚,尤其是貴族子弟。

鄭鳴玉忽然道:“阿姊,我要娶盧家妹妹爲妻。”

鄭貴妃微微一愣,向祖母和母親看去。

李氏微微一笑,道:“就是你二姑姑的女兒,范陽盧氏,盧婉君。平日你二姑常帶她來府上,他們表兄妹就常在一起玩耍。”

崔氏忽然道:“鳴玉這孩子貪玩,也經常與你姨媽的女兒一起玩耍,那孩子是太原王氏,王蕓芳,我在信中給你提過,挺好一個孩子。”

鄭貴妃頓時明白過來,祖母和母親,分別看中不同女子,故而未定婚事。

她想了想,問道:“那兩個孩子目下可在府中?”

李氏和崔氏都說在,鄭貴妃便命人將兩女請入後堂。

兩女剛一入內,她便暗讚一聲。

只見那盧婉君粉頸柳腰,眼波流轉,柔媚無骨。王蕓芳體態豐腴,溫文爾雅,風姿綽約。

鄭貴妃細細打量一陣,發現盧婉君臉色蒼白,有如弱柳扶風,似懷疾病,暗歎道:“這孩子模樣雖俊,身子卻不大好,可惜了。”

兩女朝她下拜後,鄭貴妃與她們寒暄兩句,便讓二女退下。

筵宴後,鄭貴妃出了題,考教族中年輕女輩學問,還特意點名,讓盧婉君和田蕓芳參加。

一番考教,又發現盧婉君才學要勝過田蕓芳,一時之間,倒叫她好生爲難。

到了下午,在園裡逛了一番,又聽了一陣歌舞,欣賞幾場傀儡戲、雜藝,不覺玩樂到子夜。

鄭貴妃不願歇息,又與族中姐妹撫琴弄蕭,欣賞字畫、書法,又與弟弟鄭鳴玉下棋,直到黎明破曉,才略略休息一個時辰。

辰時過後,內侍隨從們,已開始準備排駕回宮。

鄭貴妃又拉著母親、祖母依依不捨的說了一陣話,等到巳時中旬,方纔含淚擺駕回宮。

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
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二十八章 武媚孃的調查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兰县| 临清市| 东乡县| 镇宁| 弥勒县| 邵武市| 拉孜县| 尉犁县| 水城县| 安阳市| 石楼县| 乐山市| 怀柔区| 中宁县| 靖宇县| 庄浪县| 屏山县| 无极县| 安义县| 吴江市| 神木县| 昭觉县| 祥云县| 喜德县| 册亨县| 阿巴嘎旗| 雷山县| 涿鹿县| 崇州市| 应用必备| 星座| 南京市| 玉林市| 嘉兴市| 修文县| 贺州市| 石狮市| 洞口县| 周至县| 喜德县| 浮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