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

永徽七年,元日的最後一日,天寒地凍,李治戴著義陽公主織的一雙手套,坐在寢殿裡看書。

忽然,王伏勝來報,說五皇子李弘求見。

李治道:“讓他進來吧。”

不一會,李弘小小的身影走了進來,手中還捧著個卷軸,像個小夫子一樣,下拜道:“孩兒拜見父親。”

李治道:“你一個人來的?你母親呢?”

李弘道:“母親去佛光寺祈福去了,讓孩兒將功課拿給父親指正。”

佛光寺就在宮中,屬皇家寺廟,距離甘露殿還很近,只不過李治不喜寺廟,從未進去。

李治接過李弘的課業,本想在桌上攤開。

誰知滾了半天,竟滾不到頭,一直延伸到地上,才總算全部攤開,竟有近兩丈長。

李治不由愣住了,四歲不到的孩子,就要寫這麼多作業?

細細一想,旋即明白。

自李世民起,唐朝皇室就非常重視教育。

皇子三歲以下,由生母啓蒙,過了三歲,就要送去崇文館聽學,等到十多歲後,便可單獨開府,再由皇帝親自給兒子聘請老師。

唐朝學府共有“六學二館”組成,二館指的是崇文館和弘文館。

弘文館教授的是三品以上高官貴戚子弟。崇文館位於東宮,只教授皇太子和皇族子弟。

李治的六個兒子中,除一歲的李賢不用上學,其他孩子都已在崇文館讀書。

皇帝重視教育,崇文館的學士們自不敢怠慢,每當過節時,就會留下大量課業。

李治看了李弘一眼,問:“這麼多功課,你花了多久寫完?”

李弘脆聲道:“回父親,兒只用了四天就寫完了。”

李治無語。

一共才七天假,還有各種各樣的活動,相當於放假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寫作業上。

李治不由對他多了幾分憐愛,仔細檢查起他的課業。

李弘的字估計是武媚孃親自教的,這麼丁點的年紀,就已經寫的相當不錯。

教習給皇子佈置作業,都是仔細斟酌,根據每個皇子的年齡和學業進度出題。

李弘目前只讀了兩本書:千字文和急就章。

所以他的課業很簡單,都是些姓氏名字、器服百物等題目。

李治見他答的不錯,正要擡頭嘉獎幾句,忽見他胸口鼓鼓囊囊,似有什麼東西在動。

“弘兒,你衣服裡是什麼東西?”

李弘微微有些驚慌,遲疑了一會,小心翼翼的從領口中拿出一個圓滾滾的東西。

仔細一看,原來是隻小雛鳥。

李治皺眉道:“你怎麼把小鳥放在胸口裡?”

李弘一副犯了錯的表情,垂著小腦袋。

“孩兒過來時,在一處殿檐下發現這隻小鳥,見它快凍死,就、就塞進衣服裡,給它取暖……”

李治怔了半晌,暗道:“這孩子果然打小善良。”

李弘雖然柔善,卻和李顯那種懦弱不同,很受唐高宗喜愛,在朝中也有強大根基,監國數次,受到滿朝文武擁戴。

他曾爲了救義陽公主和高安公主,與母親武媚娘爭鬥過,並不怕母親。

只可惜他從小體弱多病,二十五歲不到就死了,如果是他登基,武媚娘很難成爲女皇。

這也正是李治沒有立他爲太子的原因。

望著低頭垂目的李弘,李治暗道:“這孩子和唐高宗一樣,身體不好,以後得讓他多鍛鍊一下。”

“好了,弘兒,你去吧。”

李弘見父親沒有責怪自己,喜道:“孩兒告退。”行了個標準的禮儀,離開了宮殿。

李治沉吟片刻,喊來王伏勝,讓他傳一道旨意,讓所有皇子帶課業來甘露殿一趟,接受檢查。

對大部分皇子們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壞消息,只有李忠例外。

陳王李忠在宮外開府,是最後一個得到消息的。

李治從弘文館中,給他挑選了幾位學士做老師。

李忠對這幾位老師很是尊敬,他們留下的課業,早已做完,並不怕李治抽檢。

倒是李忠的幾位老師非常緊張,將他的課業重新檢查之後,又囑咐許多話,才放他離府。

李忠離開王府後,徑直朝著皇宮而去。

因爲李治並未規定檢查課業的時間,李忠也不急,準備先去拜見母親,再去見父親。

他爲了儘快見到生母劉氏,進太極門後,拐入左延明門,抄小路沿龍首渠而行。

一路快步急行,穿過一座石橋時,忽見橋東南方向有一座殿宇,那是翰林院所在。

李忠心道:“阿孃近來在學習畫畫,我何不挑選幾幅好畫,送給阿孃鑑賞臨摹?”

想到此處,命隨從們拿好功課,在原地等著,他自個則快步朝翰林院而去。

翰林院外有一片花叢,從這個方向走,需從花叢小徑繞過去才行。

李忠還有幾分孩童心性,不走正路,從花叢樹枝間穿行,還伸手去抓花枝上凝結的冰錐。

正當他邊走邊玩時,忽然在花叢深處聽到一道聲音。

“你在宮中過的還好嗎?”

那聲音李忠聽得好耳熟,悄悄走了過去,透過樹枝縫隙看去。

只見遠處一片花叢中,站著兩個人。

一人是個小內侍,年紀和他差不多大,另一人卻是個近三十歲的青年,中等身材,長的氣宇軒昂。

李忠驚道:“那不是八叔嗎?他在這做什麼?”

李忠的八叔,便是越王李貞,這次也回長安參加了大朝會和宴會,皇家狩獵時也去了。

那小內侍道:“回越王殿下,奴過的很好。”

李貞緩緩道:“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應該也瞧出來,陛下對長孫無忌已沒多少耐心,且再忍兩年。”

小內侍顫聲道:“殿下,我……”

“叫我八叔吧,今日是沐假日,翰林院沒人,況且我已命人守住路口,不會被人聽到。”

李忠暗暗尋思:“他讓小內侍叫他八叔,難道那小內侍也是皇族中人?”

小內侍道:“八叔,我弟弟和妹妹……他們過的還好嗎?”

李貞道:“不必擔心,他們雖被髮配嶺表,有我和你十叔關照,一切安好。”

李忠腦中“轟”的一聲,皇族之中,發配嶺表之人,不就只有三王叔吳王李恪的後人嗎?

“難道……那小內侍是三王叔的兒子?”李忠心中砰砰直跳。

小內侍跪在地上,泣聲道:“多謝八叔。”

李貞沉聲道:“起來。你父親是何等颯爽英姿的人物,你怎麼動不動就哭?一點男子氣概都沒有!”

“是。”小內侍擦了擦眼淚,站了起來。

李貞沉默了一會,說:“我過幾日就要回封地,你照顧好自己,千萬不要露出任何破綻。”

小內侍點頭答應了。

李貞又交代幾句話,轉身離去了。

小內侍也朝另一個方向走了。

李忠又等了一刻鐘,見周圍再無動靜,這才離開花叢,與隨從會合,朝承香殿飛奔而去。

“阿孃,阿孃!”

劉氏正在殿內繡一隻錦囊,忽聽外面傳來兒子的聲音,心中一喜。

剛將錦囊放下,李忠便奔進來了,滿臉慌張。

劉氏笑罵道:“都多大的人了,還這般猴急,又惹老師生氣了?”

李忠急道:“不是,阿孃,我剛纔在翰林院附近……”

說到這,轉頭朝身邊宮人看去,低聲道:“阿孃,你讓他們下去。”

劉氏見兒子這般反應,只得屏退下人,問:“怎麼了?”

李忠壓低聲音,將剛纔看到李貞的事情都說了。

劉氏大吃一驚,驚惶道:“那、那小內侍,難道是……”

李忠道:“孩兒想,他一定是孩兒的堂兄弟。”

劉氏站起身,在殿內來回踱步,跺足道:“哎,這可怎麼是好……怎麼是好啊!”

李忠道:“阿孃,事情很糟糕嗎?”

劉氏道:“此等大事,如不告訴陛下,就是欺君,如果說了,勢必得罪越王和紀王,只怕整個宗室都要得罪光了。”

李忠呆呆道:“那我當做沒聽到還不行嗎?”

劉氏搖頭道:“宮中耳目太多,誰能保證沒有別人瞧見你?若是被抖出你欺君不報,也是重罪啊!”

李忠道:“那怎麼辦?”

劉氏吸了口氣,道:“得罪宗室總比欺君好,你……你去告訴你父親,剩下的事,咱們也管不了了。”

李忠點點頭,快步離開了承香殿。

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
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五十五章 貴妃省親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化县| 蒙城县| 阳城县| 东光县| 唐山市| 双城市| 延津县| 贡觉县| 南华县| 秭归县| 台安县| 榆中县| 浦城县| 吴桥县| 永靖县| 横山县| 沈丘县| 临桂县| 乾安县| 汽车| 岳阳县| 乌恰县| 曲沃县| 西畴县| 班玛县| 桓仁| 武冈市| 棋牌| 通许县| 勃利县| 灵寿县| 故城县| 山西省| 尚志市| 西昌市| 吕梁市| 依安县| 图片| 香港| 晴隆县| 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