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

武皇后已下令,秋謐園內發生的事,任何人不得外傳。

然而皇宮內院生活數萬人,那便是數萬雙耳朵、數萬張嘴,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掩蓋不住。

鄭貴妃、徐充容已知道此事,只不願與武皇后衝突,未去追究。

王伏勝卻不肯放過良機。

他得到消息後,並未立刻向李治彙報,小心翼翼侍奉一旁。

李治正在批閱奏章,王伏勝時不時擡一眼,偷偷覷著他表情。

他準備等李治心緒最爲煩躁時,再行彙報。

便在這時,外面傳來內侍的通報聲。

“皇后殿下求見。”

李治擡頭說道:“請皇后進來。”

王伏勝心中叫糟,然而這時再彙報已來不及。

只見武媚娘邁步走入大殿,朝李治福了一禮,道:“陛下,妾身有事稟告。”

李治笑道:“皇后不必多禮,有何事告訴朕?”

武媚娘朝左右看了一眼,殿中內侍宮人紛紛知趣退下。

王伏勝忽然笑道:“殿下要告知大家之事,莫非與賀蘭夫人有關?”

武媚娘看了他一眼,道:“王大監說的不錯。”

李治奇道:“到底是什麼事,伏勝,你也知道?”

王伏勝正要開口,武媚娘搶先道:“陛下,事關家姊,還是妾身來說吧。”

李治點點頭。

武媚娘緩步來到李治身邊,道:“大家,你可還記得弘化公主?”

李治道:“就是嫁給吐谷渾的那位宗室公主吧。”

武媚娘道:“正是呢,她也隨吐谷渾使節來了長安,家母與她祖母關係極好,家母明日大壽,家姊提議把她請來,去找她時,她卻向家姊提了個請求。”

李治道:“什麼請求?”

武媚娘道:“她希望家母大壽時,再請一位外國使節。”

李治詫異道:“她想請誰,不會是東女女王吧?”

武媚娘微笑道:“正是呢,還說希望在壽辰時,提供間屋子,讓她與女王說上幾句話。”

李治想了想,道:“她是想拉攏東女國,共抗吐蕃。”

武媚娘笑道:“妾身也這般想,家母不敢擅作主張,讓家姊入宮,詢問此事。”

李治笑道:“這是好事,儘可答應她。”沉吟片刻,又道:“媚娘,明日你也微服回家一趟。”

武媚娘笑道:“妾身明白了,九郎是想讓妾身見弘化公主一面。”

李治拍手道:“不錯,你可以告訴她,咱們大唐眼下在於西突厥作戰,最多出五千人馬援助,還需要他們提供軍糧。”

武媚娘微笑道:“妾身記住了。”

李治又道:“還可以建議她,多拉攏些羌族部落,聯合對付吐蕃,打咱們的旗號也無妨。”

武媚娘點頭應是。

王伏勝忽然道:“陛下,賀蘭夫人……”

武媚娘打斷道:“王大監,吾還未說完呢,你慌什麼?”

李治目光在兩人身上打了個轉,已瞧出不對勁。

“媚娘,你還有事瞞著朕?”

武媚娘躬身道:“妾身想向陛下請一道旨意。”

李治道:“什麼旨意?”

武媚娘道:“妾懇請陛下,元日大朝會時,取消家姊的誥命冊封。”

李治訝道:“這是爲何?”

武媚娘道:“家姊入宮向妾請示弘化公主之事時,妾那外甥賀蘭敏之,在秋謐園與高安吵打了起來。”

李治臉色大變,急問:“高安可被賀蘭敏之怎樣?”

武媚娘怔了怔,低聲道:“妾去看過高安,她的臉被敏之揪紅,別的都好。只是還有個叫小吉的內侍,也被敏之打傷,是妾管教不嚴,請陛下一併責罰。”說著跪了下去。

李治吐出一口長氣。

剛纔一瞬間,他真怕高安公主被賀蘭敏之怎麼樣了,回頭想想,賀蘭敏之還只是個孩子,現在做不了壞。

李治把武媚娘扶了起來。

“媚娘,別怪朕沒提醒你,你這外甥一定要管教好了,該打時別手軟,以免將來惹出大禍!”

武媚娘道:“妾記下了。”

“小吉傷的如何?”

武媚娘道:“妾去看過他了,臉上捱了幾下,都是皮外傷,並未傷筋動骨。這孩子挺乖巧,妾想升他爲內府丞,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李治知她是爲補償小吉,點頭道:“就依你吧。”

這時他也想明白了。

武媚娘先提武順幫忙的事,再說賀蘭敏之的事,是怕他真的撤了武順的誥命。

且不說武順是否真的幫忙,武媚娘在吐蕃之事上,盡心盡力,確爲他分了憂。

這件事倒要酌情考慮一番。

他沉吟片刻,說道:“媚娘,以後不準賀蘭敏之再進宮,你姊姊的封號,就降爲郡夫人吧。”

武媚娘道:“多謝陛下。”

次日清晨,明媚的陽光驅散了前幾日的陰雲。

十二月的長安城,難得有這麼好的天氣。

今日是非朝日,一大清早,武媚娘便來甘露殿向李治辭行。

李治見她穿著粉紅色寬袖對襟衫,腰繫石榴裙,肩披白色貂皮大氅,像是個官家命婦,別有一番美態。

武媚娘朝他福了一禮,道:“大家,那妾身去了。”

今日不用常朝,李治比平日更爲清閒,他見武媚娘這幅模樣,也勾起幾分出宮的興致。

唐朝皇帝微服出行,並非罕事。

李世民就經常微服去大臣家裡,與他們聊天下棋,有時聽到哪裡有孝子、或高壽老人,也會去瞧一瞧。

唐高宗和父親不同,沒那麼愛動彈。

不過他也微服過幾次,去年廢王立武時,就和武媚娘一起去拜訪過長孫無忌。

所以當李治提出微服出去時,王伏勝、薛仁貴等人都沒說什麼,只分頭去做出巡準備。

薛仁貴找上金吾衛將軍王及善,兩人商議良久,定好皇帝安保措施,這纔回奏。

一個時辰後,李治便走在了長安城大街上。

他此刻心中只有一個感慨,長安城大街實在太寬敞了。

兩個裡坊之間,足有一百多米寬,可供數十騎並行。

路面由黃土夯實,大街左右,是厚實的坊牆,牆外栽種著大量的榆樹和槐樹。

入冬時節,樹木都已枯萎,風一吹,嘩啦啦作響。

像這樣的大街,長安城一共二十五條。東西十四條,南北十一條。

這二十五條大街,將長安城分割爲一百零八坊和東西兩市。

李治此時穿著一身白色圓袍,頭戴襆頭,披著白色披風,看起來像位赴京趕考的讀書人。

武媚娘跟在他旁邊,依然是那副命婦打扮,只臉上多了面巾,更添幾分朦朧之美。

兩人身後跟著薛仁貴、王伏勝和張多海。張多海還拉著一輛馬車。

在他們四周,數十名千牛衛喬裝打扮,暗中保護。

更遠處還有一隊金吾衛騎兵,由王及善親自統領,看似巡邏,實則與李治保持著五百步左右的距離。

武府位於平康坊南街,距離皇宮並不甚遠,況且現在離壽宴還早,李治二人悠悠閒逛。

沿著大街一路南行,經過一處十字街口時,忽見一支馬隊策馬奔來。

馬上之人高鼻深目,奇裝異服,顯見都是外邦人士。

李治曾看過戶部奏章,長安城外國人極多,有公驗的超過五萬,黑戶更不計其數。

這一路上,也確確實實瞧見不少外邦人。

有金髮碧眼的秦人(唐人稱呼羅馬帝國和附近地域爲大秦),披著黑袍的大食人,五短身材的倭人,甚至還有魁梧雄壯的黑人。

然而,大部分外邦人在長安城都非常規矩,謹小慎微。

這支馬隊卻不同。

馬上之人極爲跋扈,揚鞭策馬,放聲大笑,彷彿在自己國家一樣。

李治眉頭一皺,問:“那些是什麼人?”

薛仁貴打量了一會,道:“應該是吐蕃人。”

李治和武媚娘對視一眼,都想到此次出行,就是爲了對付吐蕃,這可實在太巧了。

張多海哼了一聲,道:“這幫蠻夷子真不知禮數,在咱們大唐也敢如此放肆!”

薛仁貴沉聲道:“他們也許並非不知禮數,而是驕縱自大。”

張多海笑道:“薛護衛說笑了,吐蕃是大唐屬國,有何資格在我大唐面前自大?”

他正說的得意時,冷不防被武媚娘掃了一眼,趕忙低下頭,不敢作聲了。

王伏勝忽然道:“咦,真個巧了,他們也去平康坊。”

李治擡頭一瞧,只見吐蕃馬隊拐入前面一個熱鬧的裡坊,心中一動,暗道:“原來那裡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康坊。”

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
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五十六章 薛仁貴大敗吐蕃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二十二章 武后侍寢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三十六章 李治的詔令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五十四章 唐軍的榮耀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十一章 百官上殿,朝會開始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水县| 嘉祥县| 旬邑县| 泸定县| 岐山县| 房山区| 德阳市| 曲阳县| 大余县| 双桥区| 盐源县| 马公市| 峨边| 正定县| 施甸县| 永仁县| 富平县| 巧家县| 电白县| 富平县| 刚察县| 佛冈县| 沭阳县| 陵川县| 长治县| 滁州市| 张家口市| 乌海市| 安宁市| 姜堰市| 敦化市| 潜山县| 东方市| 徐水县| 汤阴县| 泽库县| 万全县| 太仆寺旗| 长沙县| 宜兰县|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