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

清晨,立政殿。

武媚娘緩緩睜開雙眼,拉開紗幔,拉動牀上搖鈴。

不一會,幾名宮人進入內室,一起福禮道:“殿下,您醒了。”

武媚娘道:“陛下昨夜宿在何處?”

“回殿下,大家昨夜就宿在甘露殿,聽甘露殿的內侍們說,陛下偶感風寒。”領頭的宮人回答。

武媚娘心中一驚,忙坐起身,問道:“嚴重嗎?御醫瞧過沒有?”

那宮人道:“御醫已看過,並無大礙,殿下不必擔心。”

武媚娘面色陰沉,冷冷道:“讓張多海滾進來!”

自十一月起,她就曾向李治舉薦過孫思邈,雖然李治一直沒問,心中很可能一直記著此事。

如今生病之後,更會想到良醫,此刻心中只怕在責怪她辦事不力了。

張多海還真是滾進來的,他本來就胖,滾起來倒挺方便。

武媚娘原本怒氣衝衝,差點讓他給逗笑了。

她強板著臉,冷冷道:“你給吾舉薦的那個楊玉臣,倒還真是個人才,竟讓吾等了兩個多月。”

張多海急忙道:“殿下息怒,孫思邈那老物太倔,非要治好沙州所有病人,才肯來長安。”

武媚娘問:“孫思邈自己的病好了嗎?”

張多海道:“派去的御醫還沒到,他就治好自己了,他如今已把沙州城大半百姓治好,一個月內,定能入京。”

武媚娘哼了一聲,道:“那吾再等一月,孫思邈不入宮,就讓楊玉臣不用再回來了。”

張多海陪笑道:“您請安心,一月之內,他一定入京。”

武媚娘起身後,熬了碗名爲“御善品”的藥膳粥,臨近午時,將粥熬好,快步來到甘露殿。

朝門外內侍一問,李治竟還在批閱奏章。

武媚娘眉頭一蹙,轉頭吩咐道:“玉屏,去把吾前日作的那首詩拿過來。”

玉屏領命去了。

武媚娘端著藥粥進入大殿,只見李治正埋頭批閱公文。

武媚娘慢慢走了過去,柔聲道:“大家,既然病了,就休息一日吧。”

李治擡頭看了她一眼,道:“只是風寒罷了,估計是前天晚上趨走後,出了身汗,沒立刻換衣服,無礙。”端起藥粥,喝了幾口。

不一會,玉屏取來一個卷軸進來,遞給武媚娘。

武媚娘趁李治喝粥的功夫,將卷軸鋪在案上,微笑道:“大家,你瞧妾身這詩,寫的如何?”

李治側頭一看,武媚娘寫的是一首“五言律詩”,先不說詩,書法就寫的極佳,筆法婉約流暢,意態縱橫。

這是蔡邕創造的“飛白體”。

唐高宗很擅長此種書法,所以武媚娘也下苦功鑽研,水平已不在唐高宗之下。

李治雖繼承了唐高宗的筆力,意態卻略有不及。

再看那詩:

“九春開上節,千門敞夜扉。蘭燈吐新焰,桂魄朗圓輝。送酒惟須滿,流杯不用稀。務使霞漿興,方乘泛洛歸。”

寫的似是早春,與酒宴有關,可能是宗室宴會後,武媚娘有感所創,現在纔拿過來給自己瞧。

讀完這首詩後,不禁讓人有種想出去踏春的感覺。

“不錯,詩好,字更好。”李治微笑著稱讚。

武媚娘道:“九郎,梅園的梅花開的極美,陪妾身去瞧一瞧吧。”

李治知她是想讓自己休息一會,正要答應,一名內侍忽然從外走了進來。

“陛下,鴻臚寺少卿請奏,說新羅王子有緊急之事,想求見陛下。”

去年新羅就向大唐求助,說高句麗要攻打他們。

李治雖不打算管他們,但對遼東的局勢還是頗爲關心,拍了拍武媚孃的手臂。

“媚娘,你自己去吧,朕還有事要忙。”

武媚娘瞪了那內侍一眼,只好不情不願的告退了。

半個時辰後,鴻臚寺少卿戴至德帶著金仁問來了。

金仁問一進大殿,就跪倒在地,叩首道:“金仁問拜見陛下,請陛下出兵救援我新羅!”

李治道:“高句麗打到你們國都了嗎?”

金仁問愣了一下,道:“那倒沒有。”

李治道:“那如今是什麼情況,你且說說。”

金仁問道:“去年末,高句麗入侵我國,被金庾信將軍擊退,只是反攻時,攻城不利,士兵很多凍死,結果敵人衝出城池,將我軍擊敗。”

李治皺眉道:“攻什麼城池?”

金仁問道:“丹陽城。”

李治訝道:“丹陽不是高句麗的城池嗎?你們怎麼打到那了?”

金仁問面色微紅,道:“我家大王擊敗高句麗主力後,覺得有機可趁,便想攜勝之威,攻佔幾座高句麗城池,倚作屏障。”

李治頓時無語。

過了半晌,才道:“你們與高句麗年年開戰,高句麗士兵固然不想打仗,你們新羅士兵也差不多,守護本國自然鬥志高昂,又何必出國作戰呢?”

金仁問嘆道:“也不知大王是聽了誰的蠱惑,竟出兵攻打高句麗。”

李治道:“那現在是什麼情況,高句麗又打到你們國家去了?”

金仁問搖了搖頭,道:“不是高句麗,是百濟。他們瞧準我們與高句麗兩敗俱傷,坐收漁翁之利。”

李治眉頭一皺,沒有說話。

金仁問急道:“只要陛下派水軍從河南道出擊,只需靠近百濟,他們必定撤軍回援。”

李治搖頭道:“本朝大軍還在西征,軍需供應非常艱難,暫時無法再派軍隊作戰,這你是知道的。”

金仁問急道:“不需派太多人馬,五千即可。”

李治目光閃動:“五千人?”

金仁問道:“在下已聽說了,大唐以五千士兵擊敗吐蕃。只需薛仁貴將軍領兵五千,坐船靠近百濟,定能讓百濟撤軍。”

李治搖頭道:“你弄錯了,薛仁貴能取勝,是出其不意,況且還有吐谷渾、東女羌等聯軍,並非靠我大唐一國之力。”

金仁問道:“可百濟還不如吐蕃,只要……”

李治擡手打斷道:“此事不必再提,你退下吧。”

戴至德向李治行了一禮,朝金仁問沉聲道:“金將軍,咱們走吧,別打擾陛下了。”

金仁問嘆了口氣,只得告退離開。

離開大殿後,戴至德就不搭理金仁問了,自顧離開。

金仁問一個人默默穿過承天門大街,走出朱雀門,轉頭望著這扇威嚴的大門,心中生出一股無力之感。

“哎,當初大唐天子還很賞識我,爲何半年不到,對我態度變化這麼大?”他心中百思不解。

便在這時,旁邊傳來一道陰惻惻的聲音。

“金將軍,莫不是又被大唐皇帝拒絕了?”

金仁問轉頭一看,說話之人身材矮小,頭上留著髡髮,卻是個倭國人。

他冷冷道:“阿邊麻呂,我新羅與大唐之事,與你何干?”

阿邊麻呂本是遣唐副使,長期滯留大唐,作爲兩國溝通的使節。

阿邊麻呂笑道:“別這麼大的敵意,我是來幫你的。”

金仁問冷笑道:“幫我,只怕是想和百濟聯手,對付我們吧?”

阿邊麻呂淡淡道:“我倭國的實力你也知道,只要我們幫你們,就能對抗百濟。反之,會有什麼結果,你也知道。”

金仁問臉色大變,厲聲道:“你是什麼東西,也敢威脅我?”

阿邊麻呂道:“我知道你在大唐有官職和人脈,可以收拾我,然而,你們新羅卻將面臨滅國之災。”

金仁問深吸一口氣,道:“你到底想做什麼?”

阿邊麻呂微微一笑,道:“我說過了,唐人不幫你們,我們倭國可以幫,只需一點點酬勞就可以,很小一點就可以了。”

伸出兩根手指,比了個手勢。

金仁問道:“什麼酬勞?金銀嗎?”

阿邊麻呂嗤笑道:“我大倭國最不缺金銀,只想要你們一點土地,讓我們在陸地上,能有個落腳點就好。”

金仁問冷笑道:“給你們落腳點,你們倭國軍隊,就可以來攻打我們了?”

阿邊麻呂搖頭道:“不,我們倭人愛好和平,怎會打你們?只是我們居於島上,盡是山地,想要一處養馬的地方罷了。”

金仁問道:“你以爲我會相信你嗎?”

阿邊麻呂笑道:“無妨,你可以慢慢考慮,只要你改變主意,隨時可以來找我。”轉身離去。

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
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三十一章 東女女王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四十四章 正日大朝會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五十一章 越王李貞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憂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四十五章 後宮開小會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二十四章 給事郎劉仁軌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克斯县| 阿勒泰市| 山东| 宕昌县| 安仁县| 深水埗区| 温州市| 安宁市| 台东市| 勃利县| 咸丰县| 罗山县| 彭州市| 苍溪县| 西安市| 泾源县| 安康市| 黔西县| 江孜县| 成都市| 襄城县| 铁岭县| 平谷区| 嘉峪关市| 阜康市| 乐至县| 吴忠市| 宁陵县| 阿城市| 霍林郭勒市| 邹城市| 峨眉山市| 双流县| 肃宁县| 潮州市| 金昌市| 顺平县| 光山县| 囊谦县| 肇东市| 石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