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

暮鼓聲響,夜幕降臨。

負責(zé)監(jiān)管長樂門的掌鑰內(nèi)侍,正準備關(guān)閉宮門,一輛馬車忽然沿著橫街駛了過來。

掌鑰內(nèi)侍認出是武府馬車,滿臉堆笑的迎了過去,拱手道:“賀蘭娘子,有日子沒見您進宮了,給您見安了。”

車中坐的正是武順,她笑道:“王寺人也安好,我要進宮,勞煩通傳一聲吧。”

宮中有品內(nèi)侍都能被稱爲(wèi)寺人,王寺人陪笑道:“那您請稍等,我親自幫您通傳。”

武順因爲(wèi)上次教訓(xùn),弄得一品國夫人沒有了,心中後悔不迭,所以這次別說兒子,連女兒也不敢?guī)Я恕?

不一會,王寺人回來了,身邊還跟著張多海。

武順跟著張多海進了宮,很快來到立政殿。

殿內(nèi),武媚娘正在爲(wèi)歲首的後宮例會忙碌,各地貢物都上來了,不少都要清點過冊,分賜諸嬪妃和命婦。

她見武順來了,還以爲(wèi)她又在爲(wèi)誥命的事求情,故而扳著一張臉,沒給好臉色。

武順行過大禮後,朝武媚娘直打眼色。

武媚娘揮手命衆(zhòng)人退下,放下手中小冊,道:“陛下震怒,誥命的事我也無法,你不必再費脣舌。”

武順挨著她坐了,苦著臉道:“哎,好妹子,誥命的事怪我自己,我怎敢再來煩你。是許敬宗的事。”

武媚娘眉頭一皺:“他怎麼了,不會是想謀宰相之位,才讓你來的吧?”

“哎,還宰相呢,他說惹惱了聖人,這會子,只怕連禮部尚書都保不住了。”

武媚娘挑眉道:“他又怎麼惹陛下不滿意了?”

武順嘀咕道:“也不是什麼大事。”

把許敬宗因外國使節(jié)回禮,與上官儀爭論的事說了。

“依我說,許尚書這麼做也沒錯,多給回禮,才能彰顯咱們大唐體面,偏偏那上官儀在陛下面前鼓舌。”

武媚娘斜了她一眼,道:“朝廷大事,我都不敢隨意插嘴,你懂什麼?”

武順陪笑道:“朝廷大事我是不懂,但許敬宗幫了咱們大忙,你可不能撒手不管。”

武媚娘淡淡道:“從陛下態(tài)度來看,應(yīng)該不會追究,他還想讓我說什麼?他的目的只怕不是這個吧?”

武順笑了笑,道:“果然瞞不過你。許敬宗是覺得,陛下可能要重用劉仁軌和上官儀。”

武媚娘道:“這兩人都有真才實學(xué),用之何妨?”

武順低聲道:“許敬宗還說了,那劉仁軌陛下用了無礙,只是那上官儀……”

“上官儀怎麼了?”

武順低聲道:“許敬宗說,上官儀曾私下與人議論,說你當(dāng)昭儀時就干預(yù)朝政,當(dāng)上皇后之後,必後宮亂政,成爲(wèi)禍患。”

武媚娘眼中閃過一絲怒色,冷冷道:“是真有此事呢,還是許敬宗編出此話,想讓吾幫他消除絆腳石呢?”

武順吃驚道:“什麼絆腳石?”

武媚娘道:“最近很多人都在說劉仁軌可能拜相,而許敬宗也想拜相,劉仁軌自然是他絆腳石。”

武順想了想,道:“這麼說來,上官儀彈劾許敬宗,很可能也是受劉仁軌指使了?”

武媚娘道:“不無可能。劉仁軌當(dāng)了十多年給事郎,拜相之心,只怕比許敬宗還要熱切。”

武順這時也明白了,許敬宗來武府求助,想對付的其實不是上官儀,而是劉仁軌。

他並不直接說劉仁軌名字,而是先搬出上官儀,以免太明顯。

倘若武皇后真相信了那些話,認爲(wèi)上官儀反對她當(dāng)皇后,上官儀與劉仁軌關(guān)係親密,武皇后肯定也不會讓劉仁軌拜相。

想到此處,武順長嘆一口氣,道:“這些老相公的心思,可真深沉。”

武媚娘道:“沒有城府的官員,早就都外放州縣了。”

武順遲疑了一下,道:“妹子,無論如何,許敬宗總算幫了咱們,也一直支持你,他當(dāng)宰相,不比劉仁軌當(dāng)宰相好嗎?”

武媚娘橫了她一眼,道:“你說的倒輕巧,我是皇后,哪能輕易管前朝的事?”

武順笑道:“又來糊弄我,你以前當(dāng)昭儀時,什麼事不能過問?聖人不是最聽你話嗎?”

武媚娘默然半晌,幽幽道:“正因現(xiàn)在是皇后,纔不能過問了。”

武順見妹妹表情,心中一驚,放下了茶杯。

她平日習(xí)慣依賴妹妹,所以懶得動腦子,卻並非愚笨之人。

從妹妹語氣中,她已能瞧出來,她成爲(wèi)皇后以後,皇帝已對她產(chǎn)生防備,不喜她參與朝政了。

她嘆了口氣,道:“苦了你了。”

武媚娘道:“也不至如此,陛下只是不喜我干涉朝事罷了,恩寵並未減少。”

武順遲疑了一下,低聲道:“妹子,可要我入宮幫你,咱們姐妹,也效仿二趙如何?”

武媚娘勃然變色,用冷冷的目光瞪視著武順。

二趙指的是趙飛燕和趙合德,兩姐妹一個蹁躚善舞,一個柔媚入骨,相互扶持,同寵於漢成帝。

武順陪笑道:“我隨口一說,也是想幫你,你不願就罷了。”

武媚娘冷聲道:“阿姊,我的脾氣你瞭解,你的心思也瞞不過我。我待你好,希望你莫得寸進尺。”

武順苦笑道:“親生姐妹,何至如此,我再不提就是了。”

wWW¤ttKan¤¢ ○

武媚娘淡淡道:“許敬宗的事你不要再管了,回去好好侍奉母親,管好兒子。別的事儘量少牽扯。”

武順應(yīng)了聲“是”,悻悻離開了。

武媚娘出了立政殿,一個人來到一座石亭中坐著,一言不發(fā)。

周邊的內(nèi)侍宮女們,都瞧出皇后心情不好,一個個屏氣凝聲,生怕打擾她思緒。

武媚娘心情確實不好,李治和她談?wù)撜碌拇螖?shù),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

本以爲(wèi)弘化公主之事,能扭轉(zhuǎn)情況,然而依然徒勞,此事過後,李治再未和她討論任何朝事。

就連虎圈之事,張多海都去了,她這個皇后卻沒能去。

武媚娘突然發(fā)覺,自己再怎麼竭力迎奉李治,也無法消除他對自己的防備。

她甚至產(chǎn)生一種奇怪的感覺,李治喜歡的是武昭儀,並不喜歡武皇后。

是因爲(wèi)皇后權(quán)利太大,讓他產(chǎn)生威脅了嗎?不,皇后權(quán)力再大,又怎能跟君權(quán)抗衡。

她靜思良久,終於又想到一個可能。

據(jù)她所知,李治九歲時就失去母親,所以一直很渴望母愛。

也因這個原因,他從不在意自己比他年齡大。

也許在他心中,已將母親長孫皇后,當(dāng)做皇后的標桿。

當(dāng)別人成爲(wèi)皇后時,他就會情不自禁的將那人,與自己的母親長孫皇后相比較。

王皇后如此,她亦如此。

這一瞬間,武媚娘心中對長孫皇后充滿了嫉妒。

她入宮時,長孫皇后已經(jīng)死了,兩人並無交集。

然而,那位給她取名“媚”的太宗皇帝,卻一直懷念著死去的長孫皇后,將她這個活人忘之腦後。

如今自己最重要的男人,又因長孫皇后的緣故而排斥她,這讓她怎能不惱怒。

武媚娘吸了幾口氣,忽然自嘲一笑,心道:“我可真傻,跟一個死人置什麼氣?”朝左右問道:“你們之中,有誰跟隨過文德皇后?”

江尚宮覷著她表情,小心翼翼的道:“殿下,奴婢跟隨過文德皇后。”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那很好,你跟吾說說長孫皇后的事吧。”

江尚宮頓時後背一涼。

文德皇后的很多優(yōu)點,都跟武皇后相反,尤其是她寬於待人,從不干涉朝政,倘若自己說出來,肯定會讓武皇后覺得是在譏諷她。

武皇后鳳眉一凝,道:“怎麼,不能告訴吾嗎?”

江尚宮思緒飛轉(zhuǎn),趕忙笑道:“奴婢是想,您想知道文德皇后的事,不必問人,可直接看一本書。”

武皇后心中一動,道:“是她寫的那本‘女則’嗎?”

江尚宮笑道:“正是呢。”

武皇后沉吟片刻,緩緩站起身,道:“你去找一本過來,放在吾的書案上吧。”

邁步朝立政殿返回,腳步輕快,心情似已好了幾分。

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zhàn)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zhàn)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dān)憂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
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十二章 褚遂良和許敬宗第十八章 賀蘭氏母女第十四章 立儲之爭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六章 冊封充容第二十一章 貴妃奏曲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四十六章 大唐新的一年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zhàn)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四十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第三十三章 弘化公主第二十三章 蘇定方成名之戰(zhàn)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十七章 徐嬪的心思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十六章 薛仁貴上奏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三十八章 長孫無忌的猜測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五十章 李治的賞賜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十九章 定都洛陽?第五十七章 求娶公主?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五十三章 狄仁傑入京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三十章 李治微服第四十一章 武皇后和長孫皇后第二十七章 李治的考覈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五十九章 封爵賜宅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四十三章 劉仁軌拜相第二十九章 武后外甥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四章 太子李忠第六十三章 貴妃胞弟第三章 王皇后殺了小公主?第二章 皇后武媚娘第三十五章 薛仁貴的計劃第一章 我是唐高宗?第七章 賢淑的徐嬪第三十二章 大唐的待客之道第十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第十三章 大唐第一小弟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四十九章 箭神薛仁貴第六十章 武皇后的書法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六十一章 科舉改制 武后獻策第三十七章 禁苑試爆第九章 長孫無忌第二十五章 英國公李勣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五十八章 小公主的邏輯第二十六章 御駕親征?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三十九章 官員大考覈第四十八章 禁苑狩獵第二十章 武皇后的警告第五十二章 武皇后的客人第五章 朕的後宮怎麼才這幾個第十五章 武媚孃的擔(dān)憂第六十二章 科舉甲第 徐槿評卷第八章 能幹的武皇后第四十二章 東女歸唐第三十四章 武皇后的威儀第四十七章 幷州狄仁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昌县| 吴旗县| 湄潭县| 珲春市| 犍为县| 肇州县| 济源市| 文登市| 桦川县| 聂荣县| 富顺县| 萝北县| 台南市| 隆昌县| 东莞市| 宁化县| 申扎县| 汉中市| 冀州市| 辰溪县| 兴海县| 乌兰察布市| 库尔勒市| 仁怀市| 年辖:市辖区| 舟山市| 正定县| 来安县| 凤翔县| 新源县| 平果县| 宣城市| 杭锦旗| 商都县| 广宗县| 天全县| 攀枝花市| 鄂托克前旗| 敦煌市| 松原市| 九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