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發落

武志銘聽常思豪竟不怪自己投誠之事,眼眶一酸,竟然淌下淚來,說道:“我們原也只是通個風、報個訊而已,哪裡想過害人?當時大家進得林來,瞧見蕭今拾月在墳前磕頭祭拜,一個老婦人和一個老尼姑站在邊上,滿頭的黃粉,似乎不能視物,正側耳靜聽,表情傷感。唐家人認出太夫人,便一鬨圍上,太夫人也聽出是自家人到了,大聲喝止,言說蕭今拾月並無相害之意,挾她出來是爲指問路途,到這墳前一拜而已……”

常思豪尋思:“連唐太姥姥都這麼說,那麼蕭今拾月果無報仇之心了?他西來之意,難道僅是想看看昔年戰場,祭拜一下先人麼?還是和雪山前輩在玩貓鼠遊戲,順道瞧一眼而已?今日秦夢歡都有些認不出他,可見氣質外形變化之巨,倒底出了什麼事情,讓這天之驕子般的劍客,變得這般邋遢頑皮?真是奇哉怪也。”

“……齊中華說太夫人是受到了脅迫,說話不盡不實,鼓動之下,大家便衝上去。蕭今拾月也不生氣,笑嘻嘻地一出手就點中了衝前四人的穴道,提起那老尼徑自去了。剩下的幾個人見他武功如此之高,一時也不敢追,上前去要給同伴解穴的功夫,不想齊中華卻摸到唐太夫人身邊,狠狠刺了她一刀。”

常思豪心知以唐太姥姥的武功,若不是中毒粉雙目致盲,齊中華決沒有這個機會。問道:“齊中華爲何要刺她?”

武志銘道:“當時我們三個也是不知,太夫人的悶哼聲讓唐門衆人回過頭來,一見這情形都紅了眼,各自掄刀向我們四個衝來,我和郭強見這勢頭,不拼也是不成了,跟著齊中華一起動手,把他們全都殺了,那幾個被蕭今拾月點中穴道的無力反抗,自然也就沒留活口。事後問爲什麼殺太夫人?齊中華說,從京師出發之前他已得到上峰授意,說是聚豪閣能剿而不能收,侯爺與聚豪閣人關係曖昧,須得隨時照拂,適當引導,勿令其走偏。”

常思豪默然,心知自己掩護明誠君沈綠、無定河邊搶第三陣賭鬥的真正用意,顯然都沒逃過郭書榮華的眼去。只聽武志銘繼續道:“當時我問齊中華,監護侯爺和殺唐太夫人有何關係?他說,唐門向來厭惡官府,唐太姥姥決然不會幫侯爺寫什麼信,或是去見遊勝閒勸說他罷手。相反,仗著老一輩的關係,說不定她還會反過來,把侯爺和秦家勸到聚豪閣這一邊。不管怎樣,此時太夫人落單,這幾個僕役不足爲懼,殺了他們便是一舉兩得,報上去就算是立了大功。”

常思豪向齊中華的屍身瞟了一眼,憶起他當初以桌角磕臉的情形。此人心狠手辣,腦子轉得極快,東廠安插四人時以他爲首,顯非無因。

武志銘道:“我們四個對過口風,忽聽有呼喊聲從前院傳來,似乎是個孩子在喊太夫人,於是便趕緊在屍體上挨個補刀,輪到太夫人時,發現她只昏過去還未死透,齊中華連戳了幾刀,剛停下手來,你們就到了。”

常思豪恍然而悟:唐太姥姥剛醒過來時聽見唐根的聲音,必是想說唐門僕役中有奸細。可是齊中華機靈詭道,適時打招呼似地喊了自己一聲“侯爺”,讓唐太姥姥明白,殺她的人就是此人,而剛剛見過一面這個“秦家的孫女婿”也不可信任,唐根則正毫無知覺地陷在一大團敵人中間。在局勢不明、眼不能視物、又奄奄一息的情況下,她只能最後告訴孩子“回家”,免得愛孫當場受害。想到老人是懷揣著種種不安過世,心裡不由得一陣歉仄虛惶。

這時唐根走回來,向他深施一禮:“我混蛋,常家蟈蟈,可別生我的氣噻。”常思豪知道必是郭強的供詞與武志銘對得上,洗清了自己的嫌疑。心想這孩子臉變得快,緩和也快,恩怨分明,倒是十分磊落爽利。當下也是回禮連道不妨,又將武志銘、倪紅壘推到他面前,任其發落。

唐根從地上拾起刀來便想動手,卻被唐墨恩攔住:“這四個人歸附東廠,便是官家的人,對他們動手有違祖規。萬萬不可。”唐根大爲惱火:“這時候還什麼祖規不祖規噻?難道太奶就這麼白白死了?”掄刀要剁,唐墨恩一把抓了他腕子:“你太奶臨死前說的啥子?你若還自認是唐家的人,就把刀放下!”說著凝力握了一握,鬆開了指頭。唐根咬著牙半晌,終究沒能砍下去,將刀頭一掉,狠狠墩在地上。

常思豪心知若非自己帶這四人入蜀,唐太姥姥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現在唐家人不說什麼,自己倒越發過意不去。當下歸劍入鞘,在旁邊拾起一把唐門的長柄刀,向倪紅壘、郭強和武志銘三人走來。

倪紅壘把頭一低,無言等死。

“等等!”武志銘拉著苦瓜臉,涕淚橫流地求訴道:“侯爺,今天的事真不怪我們,齊中華突然出手,唐門的人一齊衝上來,我們也是沒有辦法!當初馬大總管讓我們去恆山,我們就不願意,後來到了東廠,吃了不少‘點心’,投靠他們也是心有不甘!我們也沒招誰也沒惹誰,不過爲混口飯吃,卻落到今天這步田地!侯爺,您是明白人,替我們評評這道理!您饒小的一條性命,小的從此以後躲進深山老林,撿點鬆塔兒、樹籽兒度日,今生今世,決不再出頭了侯爺!您就饒過我們這回 吧!”他邊說邊哭,鼻涕淌了滿嘴。

常思豪扭過臉道:“你們投靠東廠,潛伏在我身邊倒也無妨,不過今日這筆血債既是全程參與,便該以血來償!你們這就上路吧!”

“等等!”郭強揚起頭來:“我有話說。”

常思豪道:“講。”

郭強道:“今天的事,我們雖然都動了手,但倪紅壘在戰鬥中始終格擋退避,未殺一人,所以他不該死。”

常思豪素知郭強蔫壞,盯著他的表情,不知這葫蘆又賣的是什麼藥。

郭強轉過頭去望著倪紅壘:“咱們相處日子不長,我卻讓你遭了不少小罪,臨死前替你說句真話,也算做件好事。”

他見倪紅壘沒有動靜,苦笑道:“傻子,你還不明白?咱四個裡頭,老齊精明,小武滑鬼,我生平愛使小壞,便只能戲耍你。你沒想想自己這趟出來,爲啥總是落枕?那便是我在你睡著時偷偷撤去了枕物。還有你上茅房的時候……”

“別說了……這些。我都知道。”倪紅壘傷勢最重,此刻勉強撐起口氣來說這句話,就像喉嚨裡涌出了口痰。他直直地瞅著地面:“你這人蔫嘰嘰的不起眼,心裡不免常常發空,做點什麼讓別人一惱,就覺出你的存在了,可也……不算是真壞。”

“原來……你早就知道了?以前怎麼不說?”郭強側頭怔怔瞧他,酸酸地抽著鼻子扭開臉去:“媽的,沒想到臨死前,我居然找到了個知己……”

武志銘在旁吸著鼻涕道:“這輩子我既沒進過別人心裡,也沒人知道我的想法,在人間活這一回,連個朋友都沒交下……”他悲從中來,如喪考妣,號啕得一時連求饒也忘了。

常思豪眉頭緊起:當初收納他們是爲身邊有人可用,可是這麼長時間下來,何嘗關注過他們在想些什麼、需要些什麼?與其說自己不識人,還莫如說是從一開始就想收幾把工具來用,根本沒把他們當人吧。在這樣想的同時,心裡反而有一種彆扭的情緒升了起來。回想一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習慣了有下人伺候?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那一聲聲“侯爺”變得順耳了呢?只是想要“混口飯吃”的他們,和當初投軍的自己,還不是一樣嗎?眼前這三個人身中刀、鏢,血流未止,卻仍在不住地向自己認錯、懺悔,可是,自己真正對得住他們的地方,又有多少?

陳勝一看出他眼裡的掙扎,把刀從他手上摳下,準備代替行刑。唐墨恩道:“陳大弟,還是算老。”轉向大哥道:“殺人不過頭點地,他們死也換不回這些人的生噻,還是讓這園子清靜清靜吧。”唐墨顯不答,向開滿紅白花朵的墳頭望去——上面有兩隻飛蝶正尋香起舞,翅色斑斕,陽光斜灑下來,那黃金般的質感,預示著這一天已經在結束——他釋放靈魂般地嘆了口氣。

武志銘喜出望外,忙不迭地磕頭謝恩。陳勝一在他肩頭點了一腳,喝道:“唐門有好生之德,饒了你們這條性命,這就擡上齊中華的屍體,回東廠覆命去罷!”武志銘道:“我們還哪敢回東廠?那裡原來也不是我們待的地方。我小武說話算話,就此隱遁深山,決不出來了!”他的傷還算輕些,過去將齊中華屍體背在身上,郭強架起倪紅壘,施了個禮道:“侯爺,我們這就走了,您老保重。咱的馬匹都拴在西北邊林子外頭。”說完又向唐家三人行禮——唐根背過臉去——郭強將頭一低,隨著武志銘一瘸一拐地去了。

常思豪陷入沉默,忖道:“如果給予他們的關懷能夠戰勝對東廠的恐懼,他們會不會和自己見以坦誠?今天的慘劇可否避免發生?”

世事沒有如果。

忽然之間,自己能給他們的不再是“一口飯吃”,而竟然是死亡。這一念閃過,刀柄便彷彿還握在手裡似的。

無恩義相與,背叛就沒有什麼不可原諒。此刻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感覺上居然是鬆了口氣。

陳勝一和唐氏兄弟商量之後,尋著馬匹回縣城通知衆人,在城裡買了方上好壽材,置辦雜物,一併用馬車拉來。就在這墓園中搭起靈棚。小林宗擎親在靈棚中誦經超度。唐墨顯手摸紙人紙馬,想起在寨中所設詐死誆人的機關,不想一計成讖,事竟成真,流著眼淚不住自責,罵自己這主意大不吉利。唐墨恩扶背相勸。這二人從小到大都在奶奶身邊隱居,雖然人到中年,操辦白事還是頭遭,儀程規矩全然不懂,三位夫人雖是治家好手,此時此刻哭成淚人,卻又如何拿得起來?好在有陳勝一幫忙操持,總算撐起局面。

常思豪望著靈棚內外穿白過素的景象,也無顏去和秦家兩位姑姑相見敘禮,想要搭手幫忙,唐門下人知他身份,都是客客氣氣,委婉拒之。他轉來轉去無事可幹,在樹蔭下找了塊石頭閒坐,回味著今日之事,忽然便想起秦絕響來,尋思自己總覺得絕響在變狠變壞,但是一個孩子面對那樣錯綜的勢力、複雜的時局,內心裡產生的恐懼,自己是否忽略了呢?在京期間事情越來越多,自己對於身邊人的關心體察,是越來越少了。

李雙吉湊過來蹲下,靜默無語。

夕陽西向,林葉間的金光變作紫紅,常思豪道:“你不必來陪我的。”李雙吉道:“俺不是來陪你。”常思豪望著他。李雙吉道:“俺想問問你,啥時候吃飯。”常思豪嘆出口氣道:“我還不大餓。”李雙吉道:“俺餓。”

常思豪呆了半晌,拉他去找陳勝一,過不多久,飯菜便從眉山縣城裡送了過來。唐門的人都在悲傷中無心飲食,常思豪提起一個食盒,拉著李雙吉示意走得遠些。李雙吉不解,常思豪道:“大家都很難過,咱們在這大吃大喝,總是不好。”李雙吉嘟噥道:“該難過難過,該吃飯吃飯,難過就不吃飯,哪有這道理?俺總以爲自己傻得不行,可是你們這些聰明人一陣陣的腦子好像比俺還亂。”

常思豪回過頭來,止步望著他。

李雙吉也停下:“俺說話比較二,您老別往心裡去。”

常思豪臉上忽然有了笑容。移開目光,繼續前行道:“不是,你說得很對。”李雙吉跟上來:“是嗎?俺本來也覺著沒錯,可是別人都不同意,說沒道理,還說俺二。”常思豪道:“道理和事實是不一樣的,懂道理和明白事也是不一樣的。”他來到墓園角落,在一塊青石上坐下:“道理是人定的,所以人們會各講各的道理,而事實就是事實,就像雞蛋落地上碎了,碎了就是事實,永真不假,沒有什麼可爭辯。你能把情緒和事件分得開,這不是二,而是你有與別人不一樣的聰明。”

李雙吉笑道:“從小到大,這是第一回有人誇俺聰明。”說著蹲在他身側,打開食盒,抓饅頭扔進嘴裡,興沖沖地嚼起來。

常思豪看了一會兒,微笑問道:“你們鬼霧究竟有多少人?”

第八章 招待第十章 彩滿堂第二章 選擇第九章 閣臣第四章 千金第二章 淚與血第三章 論勇讀星第三章 海闊第五章 有種第四章 戳肋第八章 寫詞第七章 當行論第二章 上雲頭第七章 羅唣第三章 心燈亮第八章 上鉤第七章 傻子第九章 戰書迷霧第十章 發難第十章 懂事第八章 心集第八章 君臣逗第九章 異動第一章 玉女柔情第六章 凜然大義第六章 應該的第七章 在數第十章 發難第六章 竈邊閒話第六章 難養也第十章 發難第五章 屈與誠第二章 魚腥第八章 對戲第七章 傷離別第三章 裁發接脈第五章 情面第五章 喝藥第八章 控訴第三章 心跡第一章 不踏實第八章 良心第九章 花紅第八章 九邊之外第七章 琢與磨第二章 罵永亭第四章 骨肉情深第三章 赤子第十章 夜探敵營第三章 西瓜第五章 重圍第八章 上鉤第一章 我的兒第八章 還債第七章 七顛八倒第九章 揹我第七章 全孝義第二章 佛子第九章 山西秦家第二章 心狂第七章 解圍第六章 調戲第十章 一意孤行第十章 交鋒第六章 布定棋局第三章 薄冰嘆第四章 兩相知第三章 海闊第七章 兩條船第四章 方家談第四章 小山第七章 意料之外第二章 老主第五章 義士第七章 所謂忠良第四章 定風波第四章 問答第四章 憂意滿懷第六章 爭議第九章 揹我第六章 爭議第二章 蒜姜蔥第四章 撕破臉第八章 煤球雞蛋第八章 招待第七章 家丁第三章 生突變第十章 心易彰第四章 癡與嗔第二章 魚腥第六章 六道輪迴第二章 我的姑第七章 各盡其情第六章 老與嫩第九章 不明白第五章 協力第一章 喝粥第一章 支援第六章 唱曲第六章 小醋
第八章 招待第十章 彩滿堂第二章 選擇第九章 閣臣第四章 千金第二章 淚與血第三章 論勇讀星第三章 海闊第五章 有種第四章 戳肋第八章 寫詞第七章 當行論第二章 上雲頭第七章 羅唣第三章 心燈亮第八章 上鉤第七章 傻子第九章 戰書迷霧第十章 發難第十章 懂事第八章 心集第八章 君臣逗第九章 異動第一章 玉女柔情第六章 凜然大義第六章 應該的第七章 在數第十章 發難第六章 竈邊閒話第六章 難養也第十章 發難第五章 屈與誠第二章 魚腥第八章 對戲第七章 傷離別第三章 裁發接脈第五章 情面第五章 喝藥第八章 控訴第三章 心跡第一章 不踏實第八章 良心第九章 花紅第八章 九邊之外第七章 琢與磨第二章 罵永亭第四章 骨肉情深第三章 赤子第十章 夜探敵營第三章 西瓜第五章 重圍第八章 上鉤第一章 我的兒第八章 還債第七章 七顛八倒第九章 揹我第七章 全孝義第二章 佛子第九章 山西秦家第二章 心狂第七章 解圍第六章 調戲第十章 一意孤行第十章 交鋒第六章 布定棋局第三章 薄冰嘆第四章 兩相知第三章 海闊第七章 兩條船第四章 方家談第四章 小山第七章 意料之外第二章 老主第五章 義士第七章 所謂忠良第四章 定風波第四章 問答第四章 憂意滿懷第六章 爭議第九章 揹我第六章 爭議第二章 蒜姜蔥第四章 撕破臉第八章 煤球雞蛋第八章 招待第七章 家丁第三章 生突變第十章 心易彰第四章 癡與嗔第二章 魚腥第六章 六道輪迴第二章 我的姑第七章 各盡其情第六章 老與嫩第九章 不明白第五章 協力第一章 喝粥第一章 支援第六章 唱曲第六章 小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疆| 建阳市| 葵青区| 上犹县| 南投市| 甘谷县| 县级市| 江油市| 灯塔市| 彭泽县| 大名县| 长武县| 拜城县| 宿州市| 聊城市| 大足县| 略阳县| 雷州市| 中宁县| 浙江省| 札达县| 宣汉县| 河曲县| 濮阳县| 建阳市| 杂多县| 肃宁县| 景谷| 南城县| 惠东县| 泸西县| 盐边县| 衢州市| 东明县| 石渠县| 子长县| 棋牌| 乡城县| 莒南县| 陈巴尔虎旗| 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