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章 情面

常思豪和他目光交對,心想:“鄭盟主已然亡故,他們之間會談的內容,此刻還不是憑他一張嘴麼?僅這一份書簡也證明不了什麼。連小小點蒼派中都有夏增輝這樣的人物潛藏著,鬼霧系統的厲害程度,已然遠遠超過了預期。更何況泰山二老的例子在先,少林派名望再大,有幾分靠得住可也難說,人心叵測,還是要多加一份小心。”鼻中輕輕“嗯”了一聲,說道:“皇上的意思,是對聚豪閣或收或剿,平定就成。聚豪閣實力雄厚,打起來只恐兩敗俱傷,苦的還不是黎民百姓?若能與之和解自然再好不過。既是上人和鄭伯伯有約在先,由您來主持和談,相信必能順風順水,馬到功成。”

小山上人欣然道:“好,好,鄭盟主果然沒有看錯人。”說著啪啪擊掌,從常思豪所坐的樹椅後方轉過一僧一道兩個人來。那僧人眉長眼大,體格精壯,看上去也就是五十左右,道人瘦小清矍,臉色蒼白,鼻子頭紅紅的,鶴髮雪須,滿臉皺紋,少說也有七十了。

常思豪聽步音是從近處啓動,顯然二人已在身後待了很久,自己竟未能覺察出呼吸聲貼近,可見他們一身功力都是不淺。

小山上人介紹道:“這位道長便是武當掌門‘若遺真人’陸荒橋陸道長。又號‘掛枝子’。這位是老衲的師弟小林宗擎。”常思豪起身各施一禮。陸荒橋按手示意,在居中的桃樹椅上坐了,小林宗擎則走過去侍立在師兄身側。小山上人回頭略瞧,那留長鬚的中年僕人打個愣神,隨即會意,離開片刻回來,又替陸荒橋添了個茶杯。

陸荒橋肘拄桃枝扶手,側身子打量著常思豪,說道:“貧道聽上人講京師見聞,對常少劍很是好奇,今日一見,果然形儀魁偉、器宇軒昂。”常思豪見他話雖客氣,可語態身姿卻又透著審視挑釁的意味,便即一笑道:“老劍客誇獎了。聽聞武當道門真功駐顏有術,能令人返老還童,在下眼拙,一時倒沒看出來。”

一言出口,小小庭院內登時鴉雀無聲。

陸荒橋與常思豪對視許久,臉上皺起笑意:“江湖傳聞,虛無飄渺,又有幾分可信呢?”隨之緩緩調正了身姿:“真言難得。有消息稱百劍盟總壇血案別有隱情,不過憑常少劍方纔這句話,足以說明一切。不管別人對你這盟主之位如何看法,我武當派先自承認了。”

常思豪笑道:“承蒙老劍客看得起,否則這院子,在下恐怕是不大好出了哩。”這“不好出”,一是說面子過不去,二是說人身有危險。話裡隱露鋒芒,指出他們在人背後現身,帶有強烈的威脅性和攻擊性,與前輩的身份大不相稱。

陸荒橋老眼瞇眨成線,微笑道:“難說。”

這“難說”二字,既可解爲“動不動手”難說,也可解爲“出不出得去”難說。模棱兩可,倒是對得恰到好處。常思豪在他目光裡淡靜地一笑,心裡明白,有些事不是難說,而是不便明說罷了。總壇血案諸劍俱亡,連九大劍家屬都一個不剩,小晴又在年會上鬧過一場,最終雖沒露餡,又豈能不讓人懷疑?這兩大派的當家人都不白給,此刻的妥協剋制,多半是在審時度勢之下,暫時拿自己當順毛驢梳籠一下而已。看來官場上禹步趨艱,眼前這江湖路,看來也是越發難走了。

小山上人將話題拉回道:“和談之事,鄭盟主與老衲商量了很久,眉目初定。沒想到計劃不如變化,百劍盟出了事情,沈綠也身死東廠。聚豪閣由朱情、江晚二人統御,本來也還好說。可是如今西涼大劍和推夢老人重出江湖,形勢可就大不一樣了。燕凌雲與老衲平輩,且還好說,論年齡資歷,遊老劍客卻還要高上許多,這樣一來,老衲說出的話,未免又要打幾分折扣。”

常思豪道:“我與遊老劍客他們打過照面,看他們也並非是蠻橫之人。咱們一切就事論事,據理講理就是,上人又何必擔心這些?”

陸荒橋嘆道:“君子人不蠻橫,專認死理。說白了,只要他們認爲是對的,不論風吹雨打、電閃雷鳴、牛拉馬拽,地裂天崩,是一定要舍了身、忘了命去做的。這個,就叫作‘士心’。自古士多爲知己而死,更願爲殉道而亡,恕老道直言,百劍盟中原來有很多人,也是如此啊。”

常思豪默然。誠如陸老所言,朱情和江晚那種對自身信念的堅持,和鄭盟主的劍家宏願一樣,在外人看來大概都是一種近乎執拗的堅守,背後那殉道般付出的時間與生命,在別人眼中,泰半也都是無謂可笑的犧牲。正邪善惡或可以陣營標確、涇渭分明,而今面對的,卻是一個對錯難言的困境。就像江晚無法說服自己一樣,自己又如何能得到對方的認同?

一片靜默中,小山上人道:“不能曉之以理,有些時候,就要動之以情了。說回來,此事還要落在常盟主身上。”

常思豪一愣:“這話怎麼說?”

小山上人笑道:“盟主怎還明知故問呢?遊老劍客當年號稱‘橫笛不似人間客’,爲人瀟灑不羈,爲何卻年紀輕輕幽隱於洞庭?”

常思豪心想他隱不隱的,和我有什麼關係?一時更是摸不著頭腦。

小山上人見如此提示他仍不明白,稍感納悶,隨即拍額笑道:“唉,怪老衲糊塗,這江湖中上一代的舊事,腐沉多年,原非你們這些年輕人喜歡聽的,大概秦老施主也未曾講過。常盟主不知,也就不足爲奇了。”

陸荒橋搖頭而嘆道:“上人腐沉這二字,用得太令人傷感了。昔年的江湖英傑倍出,人才濟濟,何等輝煌。那才稱得上是雲霞蒸蔚、龍走鳳飛,哪像現如今蛇蠍遍地,處處豺狼,幾隻山貓野獸抄些墳頭黃紙,糊面俠義大旗,招些孤魂野鬼,攬些地痞潑皮,便也做得一方主宰,成就一派勢力,說來真是令故人齒冷,俠骨生悲呀。想當年我太師爺那會……”

小山上人知道“想當年我太師爺如何如何”是他口頭禪,說起來就沒個完,忙衝常思豪呵呵一笑打斷接過來:“陸老這話是極端了些,不過確然如此。昔年的江湖,俠義之士有如過江之鯽,身份夠得上劍客的也有數千之多,可謂洋洋大觀。那時的遊老劍客年輕瀟灑,文武雙全,與江南的蕭鬱拾煙、山西的秦釀海並世齊名。乃是武林中著名的美男子。”

陸荒橋接過來道:“遊老當年玉笛染盡洞庭碧,劍嘯君山天下輕,確是江湖超品人物,蕭鬱拾煙當年以劍稱雄,論起來,就算是百劍盟裡也沒幾人趕得上他,與遊老並稱倒還勉強。秦釀海可就要遜色一截了,常盟主莫怪老道討人嫌,你家這祖太爺子當年在武林雄風會上賀號‘萬里刀橫’,也算是俗中佼佼,不過論功夫也僅止步於劍客之境,論經營手段,比他兒子秦浪川還要差上一層。說他與遊老並世倒也不差,但要說齊名,可就稍有些牽強了。”

常思豪道:“是,是,連我盟的徐老劍客都很推許遊老,別人就更不須提。”

小山上人一笑,繼續道:“據說與長孫笑遲一同歸隱那位水顏香姑娘,生得天姿國色,可稱當世第一,老衲無緣得見,無法置評。不過在當年來說,那公認的武林第一美人,便是天山派的‘研雲仙子’王美尼了。據說這研雲仙子兒時,原名本是女字偏旁的‘妮’,越長越大,人也出落得越發漂亮,父母怕她紅顏薄命,便將妮字,改成了尼姑的尼。”陸荒橋點頭:“改名換字原屬笑談,不過她經此一改之後,果然健康長壽,倒也算得一奇。”

常思豪心想這二人上了年紀,腦子畢竟不清不楚,怎麼一說起陳年舊事,就東拐西竄的不著邊際了?又覺這兩大掌門總不至於如此糊塗。當下插言問道:“莫非這王美尼與遊老劍客的退隱有什麼關係?”

小山上人笑道:“有啊,大大有關。遊老當年對研雲仙子十分傾慕,那時趕上天山、崆峒等九門十三派共剿白蓮教,二十二路英雄上廬山,於是他便也參與其中,加入了戰團,一則爲武林正派出力,二來也是爲了維護研雲仙子的周全,卻發現,秦釀海和蕭鬱拾煙早也到了,二人都是同懷此心。後來漢陽峰頂一場血戰,白蓮教大敗虧輸,小明王、三聖母伏誅,白蓮十四劍雄身首異處,正道可算大獲全勝,當時統計戰場情況,秦釀海爲救研雲仙子傷了一臂,蕭鬱拾煙殺敵最多,遊勝閒手刃小明王,功勞最大。三個人可說是不分軒輊,沒想到,研雲仙子卻在此役中,遇見並喜歡上了一位有婦之夫,那便是蜀中唐門的主人,唐將飛。”

常思豪一聽蜀中唐門四字,眼睛略有發直。

小山上人笑道:“常盟主想必已經明白了。不錯,這研雲仙子,就是至今仍健在的唐太夫人。”

常思豪立刻懂了他之前所言之意,道:“秦家與唐門有姻親,而遊老劍客與唐太姥姥又有舊緣,所以上人的意思,是讓在下去求助於唐門,請唐太姥姥出頭,勸說遊老劍客罷手?”

“正是。”小山上人道:“當年得知研雲仙子心有所屬,秦釀海哈哈一笑,告辭回了山西,另結良緣,娶妻生子。蕭鬱拾煙不依不饒,鬧出很多事情,後來又引發了與唐門一場大火併,搞得雙方元氣大傷,蕭府也就此衰落下去,此間種種,紛繁複雜,與今日之事無關,也不必多說了。總之這兩位或舍或恨,算是擱下了這份肚腸,只有遊老劍客推夢江湖,默默歸隱洞庭,在洗濤廬內一待數十年,向未移情。如果唐太夫人能夠出一次面,或寫一封書信勸阻,想必大有效用。”

常思豪瞅著他,側目又瞧瞧陸荒橋,心中暗生不快,尋思你們一僧一道兩個出家人,偏偏想出這麼個餿主意。那唐太姥姥的面我都沒見過,如何能請得動人家?而且這又涉及到幾十年前的情事,我到人家裡去講那陳芝麻爛穀子,就算老太太無所謂,唐門的人豈不反感?

小山上人察顏觀色道:“常盟主爲難,老衲深表理解。確實研雲仙子年輕時脾氣便不大好,嫁給唐將飛之後,性格更是古怪,經歷過與蕭府一戰,她帶著三個孫子隱逸起來,連消息也少見聞於江湖了,不過她對秦家,一向還是很給臉面的,之所以會讓兩個孫子都娶了秦家的女孩,想來也是記著釀海公替她擋那一刀的情份,說明不管怎樣古怪生冷,她還是有重情重義的一面,此事總有成功的可能。再則隔輩人好說話,還望常盟主以大局爲重,萬勿推辭。”

常思豪道:“上人這話也有道理,不過我這次是奉聖命南下,要去廣東,中途改道四川,恐不合適。”

小山上人搖頭一笑:“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一切還當審時度勢而行。盟主這話不是推辭,也是推辭了。”手往身後一領:“老衲這位小林師弟,一直在福建莆田林泉院客座授徒,也經常到四川、雲貴、江西、兩廣等地弘法交流,此次他剛從南方歸來不久,對海寇復興的事情也略知一二,師弟,你來和盟主說說。”小林宗擎合十道:“是。”向常思豪道:“常盟主,那曾一本聚衆雖多,奈何糧草不湊,難以支撐久戰,前些時打下縣城,也是爲了劫糧過年。聞官軍來剿,已經覓地潛藏,俞老將軍現在那邊每日裡捕風捉影,盟主縱然過去,恐怕也是無事安閒。”

常思豪心想:“他這話倒和驛館中的信使所言頗合,看來廣州的情況還真算是比較樂觀。”

小山上人又歉然補充:“聚豪閣方面有古田重兵在手,隨時有爆發的可能,此事已非江湖恩怨,而是變成了一件軍國大事,真要鬧將起來,官軍必然插手,此事絕難收場,這隻怕是鄭盟主都始料未及的。然聚豪閣畢竟根在江湖,所以老衲以爲,還要儘量把這事壓將下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爲上策。本來主持調停,是老衲答應鄭盟主在先,然恐力有不逮,便到武當又約上了陸道長。我二人商量多日纔想出這麼一個主意,本該親自去走一趟拜求唐太夫人,然而我們這一僧一道畢竟是方外之人,就恐說之不成,反而誤了大事。”

常思豪暗自琢磨:請唐太姥姥這主意雖餿,仔細想來,卻是把軍國事當做了江湖事,又把江湖事轉成了感情事,周旋得當,或能舉重若輕,化險爲夷,不失爲一招妙手。忙道:“上人這話說遠了,您兩位是爲我們大家著想,如此爲難,倒讓我們過意不去了。既然這法子有可能不動刀槍地平息一切,那麼常某自當傾盡全力,將其促成。”

小山上人展顏喜道:“一切全仰仗常盟主了。”點手喚人。身後那長鬚僕人下去片刻,只聽得木鞋底輕磕地面的託託聲傳近,有侍女端盤送酒,將一樣樣犖素菜餚傳了上來。

第八章 九邊之外第二章 忠僕第六章 痛別第六章 飲血狂人第八章 解勸第九章 空門第八章 還債第八章 波譎雲詭第一章 王圖霸業第八章 計中計第一章 下猛藥第八章 兩股腸第五章 力挽狂瀾第十章 爭峰第十章 慈親第五章 輕吟第七章 心意第十章 彩滿堂第八章 爲了誰第九章 我的故事第四章 同盟第三章 老鼠的尿第八章 再聚恆山第三章 正論第七章 算賬第六章 大高手第五章 有種第四章 迷藏第九章 我的故事第一章 大禮第二章 尋香第五章 韃靼奇襲第十章 傻與福第五章 情面第四章 雲水七擊第四章 問答第七章 在數第五章 對攻第十章 傻與福第一章 英雄相惜第十章 發難第五章 時輪逆轉第三章 變局第三章 讓龍冠第六章 爭議第六章 布定棋局第三章 逗你玩第二章 身秘第二章 大上壽第九章 陣營第九章 困局第七章 兩條船第二章 小寮春第九章 戰書迷霧第五章 不堪回首第五章 田水月第四章 軍政秘聞第五章 中流砥柱第五章 大逆之行第十章 就憑你第七章 意料之外第五章 屈與誠第四章 兩相知第六章 奇談第八章 水雲間第四章 料敵第四章 瘋子第八章 爲了誰第三章 三驚好夢第六章 錯意第四章 少年意氣第三章 顧慮第五章 屈與誠第一章 一勞永逸第三章 赤裸羔羊第六章 痛別第九章 花紅第九章 一言第四章 明誠第五章 情面第七章 義結兄妹第十章 魄力第六章 奇談第七章 我的美人第十章 大同聚首第一章 從權第八章 計中計第六章 黑洞第七章 陰謀詭計第一章 童心指月第一章 休書第九章 秦門逆子第九章 詩對第七章 在數第七章 傻子第三章 顧慮第四章 拼劍第九章 異動第五章 中流砥柱第九章 我的故事
第八章 九邊之外第二章 忠僕第六章 痛別第六章 飲血狂人第八章 解勸第九章 空門第八章 還債第八章 波譎雲詭第一章 王圖霸業第八章 計中計第一章 下猛藥第八章 兩股腸第五章 力挽狂瀾第十章 爭峰第十章 慈親第五章 輕吟第七章 心意第十章 彩滿堂第八章 爲了誰第九章 我的故事第四章 同盟第三章 老鼠的尿第八章 再聚恆山第三章 正論第七章 算賬第六章 大高手第五章 有種第四章 迷藏第九章 我的故事第一章 大禮第二章 尋香第五章 韃靼奇襲第十章 傻與福第五章 情面第四章 雲水七擊第四章 問答第七章 在數第五章 對攻第十章 傻與福第一章 英雄相惜第十章 發難第五章 時輪逆轉第三章 變局第三章 讓龍冠第六章 爭議第六章 布定棋局第三章 逗你玩第二章 身秘第二章 大上壽第九章 陣營第九章 困局第七章 兩條船第二章 小寮春第九章 戰書迷霧第五章 不堪回首第五章 田水月第四章 軍政秘聞第五章 中流砥柱第五章 大逆之行第十章 就憑你第七章 意料之外第五章 屈與誠第四章 兩相知第六章 奇談第八章 水雲間第四章 料敵第四章 瘋子第八章 爲了誰第三章 三驚好夢第六章 錯意第四章 少年意氣第三章 顧慮第五章 屈與誠第一章 一勞永逸第三章 赤裸羔羊第六章 痛別第九章 花紅第九章 一言第四章 明誠第五章 情面第七章 義結兄妹第十章 魄力第六章 奇談第七章 我的美人第十章 大同聚首第一章 從權第八章 計中計第六章 黑洞第七章 陰謀詭計第一章 童心指月第一章 休書第九章 秦門逆子第九章 詩對第七章 在數第七章 傻子第三章 顧慮第四章 拼劍第九章 異動第五章 中流砥柱第九章 我的故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坪坝区| 潢川县| 澎湖县| 长乐市| 桂东县| 海伦市| 涿州市| 马尔康县| 绍兴市| 枣强县| 民权县| 千阳县| 安徽省| 贞丰县| 来安县| 平乐县| 永寿县| 阿拉尔市| 且末县| 沂源县| 上思县| 宜宾市| 玛多县| 林西县| 闽侯县| 浙江省| 纳雍县| 内乡县| 东明县| 资兴市| 防城港市| 平乐县| 义乌市| 五大连池市| 张掖市| 军事| 青铜峡市| 温宿县| 绩溪县| 景东| 沙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