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五章 紙幣

天法二十九年,由於松江府府尹治理失措,激起民變,大批紡織工人再度爆發起義,此事後來還造成了順朝皇儲李玄燁之死,在當時的影響極大。

因爲蘇鬆省,特別是松江一府,可說是大順的棉紡織工業中心,大批紡織工人起義以後,又搗毀了數量驚人紡織機器,使得長江下游的棉布供應爲之斷絕,棉花價格頓時上漲三四倍之多。

於是隨州、襄陽、武昌的棉布工場,還有正在蓬勃發展中的北疆棉花種植園,無一不捲入瘋狂的棉業投機熱潮中??梢粤系降氖?,迨松江府織工之亂被平定以後,棉價應聲回落,全部參與棉花貿易的商行和西域種植園主都陷入了絕大的困境。

更有甚者,朝廷背書的各家票號,乃至於直接用戶政府經營的票號,也都集體參與了匯兌投機。那些大量吸納棉花的商行既需要充裕的現金,也需要經匯票交易,使得僅僅是金陵一地匯票市場的每天交易額都達到了百萬銀元之多。

因此市場利率竟盤旋在二毛到三毛之間,利潤之恐怖,吸引了無數紳商投入其中。

許多原本經營商鋪、農場、工坊、海貿的大商人,紛紛出賣資產,投入棉花投機活動中,轉型成爲票號經營商。

到織工之亂平定時,棉業和匯兌的雙重投機同時崩盤,最嚴重的還是當時順朝乃至於亞洲的金融中心開封,大量票號集體倒閉,戶政府經營的國營票號也因爲虧蝕近兩千萬銀元之多,造成了當時的戶政府尚書、兩侍郎、四主事、一諫議大夫,全部人頭落地。

金陵和蘇州於此同時出現了順朝歷史上的第一次金融風潮,許多老牌商行倒閉,在錢莊方面,半數因欠債而閉歇。雪上加霜的是,由於關東和西域墾荒移民活動的成功,還有青丘州發現金山的大好消息,大部分江南資本在受到沉重打擊以後,都陸續開始向關外及海外轉移,江南地區原本蓬勃發展、極度繁榮的工商業遭遇了空前的蕭條,大紳商屢屢破產,連一般市民都因參與棉花投資而受到巨大損失。

經此一役,江南商人和大順朝廷都痛定思痛地決定迴避類似的投機生意,自己既不參與,也不在政策上鼓勵此類活動。

爲了整頓過度氾濫的金融投機生意,朝廷也終於下定決心,出臺了一系列規制政策,還由戶政府牽頭,從民間選拔大票號出身的掌櫃組織銀監局,在金陵、蘇州、廣州、天津、敦煌等地辦公,控制匯兌投機的過度發展。

在這一重大危機的影響下,各地票號經營商對於邸報,以及從邸報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各類商業信息報紙的重視度,是大大提高了。

掌櫃們開始學會了整合報紙上的信息,開始學會了預判市場風險,一個全新的信息市場正在形成。

下一年,朝廷開放了渤海海運對民間的限制,放棄了海運招商局對於關東貿易運輸的壟斷權力。

這主要是因爲東北地區,特別是遼寧省,在收復數十年以後,其人口規模、經濟生產,都已經完全恢復,而且實現了遠超萬曆年間的繁榮發展。

帶有一定國營性質的海運招商局,如今已經無力完全吃下渤海、黃海和東海一帶的海上運輸生意了,朝廷遂開始完全開放北洋航線,允許商船商運。北洋航線的北端,由天津上延至營口,同遼河聯運。如此,由沙船每年向上海運送的貨物,“關東豆麥,不下五百萬擔”。而由上海運往遼東、京津,主要以松江棉布爲主,雜以絲茶糖。

上海在此時逐漸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縣城,發展成爲南北航運業的要衝,這主要是由於松江布市的繁榮,上海作爲松江府的出海港口,因此獲得了城市發展的便利條件。

江南的沙船業逐漸臻於極盛,上海一直聚集有三千六百號,以每號船造價爲萬兩計,其船商所投放的固定資本爲天文數字。

正因如此,其在船隻投入運營後,資金難免捉襟見肘,因此所需的流動資本一般都由錢莊融資。一般的操作慣例是這樣的:沙船在出海前向錢莊借入大宗款子,在上海備齊貨物(如棉布、絲茶等),前往南北洋銷售。往北地去的沙船,運回大豆、食油,往閩粵去的沙船,則運回木材。此爲無抵押信用貸款,若沙船平安歸來,則船主和錢莊均獲厚利;若遇到風浪沙船傾覆,則錢莊血本無歸,很可能就此破產。

到天法朝的三十年代時,上海錢莊已經有一百二十多家,大多跟航運業關係密切。這或多或少養成了後來上海灘的金融業性格,那就是以信用貸款爲手段,大膽冒險,投機爲主。

在大順的金融行業,除了金陵人、蘇州人、松江人以及後來的上海人十分活躍以外,廣東人和福建人也先後入場。

福建人是此時西太平洋和南中國海上的絕對霸主,其勢力不僅徹底壓倒了荷蘭人,而且還可以在印度洋上同執掌海上貿易路線的呆迷兒帝國商人爭霸。

廣東人則主要依靠移民活動,大量錢莊從業者奔赴南洋,如呂宋的一系列新興錢莊、票號,三分之二以上即由廣東人創辦——青丘州發現金山以後,多數淘金者也是廣東人。

大順朝廷經過了天法朝三十年代初的一系列內外危機以後,雖然對外徹底削平了準噶爾部,結束了曠日持久的東瀛戰爭,對內平定了織工之亂,基本上完成了對科舉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改革。

但是順朝卻在南洋地區和中亞的河中地區,陷入了同遠較準噶爾部強大的呆迷兒帝國的爭霸戰中,朝廷的財政壓力與日俱增,即便順朝一年的歲入,此時已經達到了二億銀元之多,也難以支撐起如此龐大的鉅額支出。

早在十年前,朝廷就強行發行過不兌現紙幣“官票”和“寶鈔”,但由於缺乏準備金,剛落地就大規模貶值,物價則飛速上漲。沒有多長時間,紙幣已成廢紙,戶政府不得不明令廢止,天法年間的第一次紙幣改革徹底失敗。

這場十年前的鬧劇還歷歷在目,因此再怎麼缺錢,朝廷也沒人敢提再次發行紙幣。如此,只能靠向民間票號謀求貸款,以解決燃眉之急。

第一百零五章 毒士吉珪第七十九章 華南海盜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二十章 郝標騎兵第六十六章 軍議(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偉人的時代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十五章 身後第五十六章 葉方實學第二十一章 勤王討賊第一百八十九章 選擇第三十四章 陳可新被捕第一百二十八章 撤離保定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疇和大明忠臣吳三桂第三十一章 破陣軍嶺川(二)第十一章 龍沙讖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撫的稻草(六)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四章 女官第三章 林貓貓第一百零一章 陳永福增援上來第四章 徐州剿總,拉我一把第五章 闖營一小卒(下)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二十五章 張獻忠的天國建國記(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一百五十章 總動員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戰第五十八章 中原戰局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爾袞不如皇太極第九十四章 闖賊殘殺崇禎皇帝第四十七章 流賊投降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終身夷狄;戰矣哉,暴骨沙礫第六十九章 大順軍以順擊逆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七章 順兵第四十六章 紛紛落馬二十六章 歲入第十一章 非晉王不可第九十三章 牆式衝鋒沒有對抗第十二章 兩大寇第九十一章 大順騎士第四十八章 楚闖的騎士第二十四章 洛陽春光好(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奔楚(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賊兵勢,強悍至此第一百四十九章 瘋狂辱多爾袞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八十章 南陽入楚策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六十二章 添亂小能手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四十三章 和平將軍陳永福第一百五十一章 快,快,太快了第十一章 竹溪突圍(下)第七十三章 北伐不能太急第一百零四章 鄖陽式結局第九十一章 彈道學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統其七十五章 遠征天山第七十五章 撲夷陵(一)第五十九章 井陘道上第七十八章 寧武關只打了兩天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五十七章 燧發槍成軍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八十八章 開封第七十四章 李來亨和羅顏清的蜜月第九十五章 瑪瑙山第三十四章 鰲拜震驚了第八十九章 搢紳降爲編戶,衿佩等於僕隸第五十三章 大順龍衣衛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門員第十七章 黃河南岸第二十五章 沈莊軍的末路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來了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學習第四十三章 楊嗣昌的終局(七)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八十五章 雷厲風行李來亨第八十八章 噸噸噸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瘋了第七章 何去何從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零八章 大清義王吳三桂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十二章 遇順則止第七十八章 劉國能自刎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國的衣冠肝膽第一百三十四章 結束於碭山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九十二章 欽定第一百三十一章 雁門關小人第五十二章 深州城破第四十六章 繡衣使者出奇算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州市| 丹阳市| 娄底市| 万山特区| 寿阳县| 辽阳县| 涟水县| 保德县| 南阳市| 宁化县| 进贤县| 霍山县| 黄浦区| 临泉县| 泊头市| 台东市| 元阳县| 九龙坡区| 韶山市| 西乌| 镇江市| 都匀市| 房产| 平舆县| 奇台县| 云霄县| 徐闻县| 泸定县| 珲春市| 大埔县| 门头沟区| 鄄城县| 金平| 邢台县| 通州市| 武义县| 嘉善县| 长岛县| 开平市| 漯河市| 商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