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節 職場中的病態心理

病態心理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病態心理是指各種程度上的心理異常,一般地人們用心理問題一詞來進行表示,包括比較輕微的心理異常或障礙,也包括嚴重的心理異常或障礙;狹義上的病態心理則主要是指比較嚴重的心理異常或障礙。言情穿越書更新首發,你只來+而職場病態心理,則是在職場這個特定場景和範圍內,表現和發生作用的病態心理,並且是採用了病態心理的廣義,是指一切有礙於職場快樂和職業發展的心理異常或障礙。對於這些職場病態心理的自療,也就是通過自我心理調適,來達到減緩、消除這些異常心理或障礙對職場的影響。

爲了對病態心理進行自療,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病態心理自身的一些特點和狀況。一般地,當一個人由於精神上的緊張、干擾,而使自己在思想上、情感上、行爲上出現與社會生活常態偏離的現象時,就表示其患有病態心理。健康心理學將心理異常或心理不健康按程度分爲三種:

1。心理問題。心理問題是指近期發生的、內容比較侷限而尚未泛化,反應程度不甚劇烈,並未嚴重影響思維邏輯性的暫時心理紊亂。其表現出來最大特點就是學習或工作壓力增大,人際關係不協調,情緒困擾和失戀等帶來的心理不平衡。具體表現有:焦慮、冷漠、暴躁、自卑、空虛、無端煩惱、消沉、偏執、孤僻、敵對、狂熱、急躁、多疑、狹隘、衝動、狂妄、怯場、壓抑等等。這種心理問題一般只是暫時的,過了一段時間,它就會自動調解,但也可通過心理諮詢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果不能及時控制或調節,就很可能引發嚴重的病態心理。

2。心理障礙。心理障礙是指初始反應劇烈,持續時間長久,內容充分泛化和自身難以克服的精神負擔。由於長期精神受到折磨,所以大多數人都伴有神經癥。包括神經衰弱、癔病、焦慮癥、強迫癥、恐懼癥等。這些疾病大多都要通過合理的治療,和有效及時的藥物治療。

3。心理疾病。心理紊亂比較嚴重,已接近精神疾病邊緣,或本身就是某種精神疾病早期階段。如偏執或人格異常與行爲偏離,有時伴有妄想,或偶然出現幻覺,注意渙散,思維跳躍。嚴格說,人們所說的心理障礙或心理變態屬第二種和第三種心理異常,通常是醫院的精神科和精神病專科醫院治療的對象。

任何人都難免遇到心理問題,尤其是第一種心理問題是幾乎所有人都會遇到的,在現代緊張的職場中,遇到第二種和第三種心理問題的人羣也呈不斷提高的趨勢。重要的是及時地發現心理問題,並積極調整和控制,有必要的話向他人尋求幫助,防止心理問題的進一步升級。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是自療還是接受治療,都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讓病態心理得以控制和消除,以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體驗。

人在職場,有快樂也有煩惱,那麼怎樣才能判斷自己有沒有陷入了病態心理中呢?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因爲正常心理與病態心理並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正常人在某個時期會出現病態心理,就連精神病人哪怕是最嚴重的時候也會有正常心理活動。國內外的心理學家爲正確地區分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測驗工具和量表,並應用現代化的儀器去處理數據,使心理測試有了很大進步。但由於人的心理活動極其複雜,簡單的量表測得的結果只能起個參考的作用,一個人心理是否正常,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判斷:

1。從個人經驗出發。一方面是病態心理者本人的判斷。病態心理會使人產生許多不適,如情緒緊張、焦慮、恐懼、行爲上過分消極被動,或者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爲,受諸多不適的困擾,病態心理者會自認爲有病,需要尋求幫助。但並不是每個病態心理者都有主觀不適。像精神分裂癥、躁鬱癥等嚴重的精神疾病患者,由於缺乏對疾病的認識能力,不認爲自己有病,有的也沒有感到有何不適,所以單憑個人經驗還是不夠,應結合其他標準來判斷。另一方面是醫生的主觀判斷,醫生根據自己掌握的有關病態心理知識和經驗來判斷病人心理是否正常,經過良好醫學訓練的醫生一般能夠比較準確地判斷病人的心理是否正常。

2。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就必須要遵從一些社會準則或規範,如風俗、習慣、社會潮流、道德標準等都左右著個人的言行。如果一個人的心理和行爲符合社會認可的行爲規範,那這個人就有健康的心理,否則就患有病態心理了。從這個標準來看,一個人是否能夠積極參與社會生活,順利完成學習和工作任務,承擔各種社會責任和義務都是心理正常與否的標準。患有病態心理的人往往脫離社會,行爲怪異,難以被人理解,不能正常參與社會生活。

3。觀察心理活動與情感和行爲一致。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應與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爲是一致的,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悶來愁腸瞌睡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都可以說明這種一致性。如一個人面帶笑容地講述他的不幸遭遇,我們說他對痛苦的事件缺乏相應的內心體驗。知覺、情感、意向不協調,也是一種異常心理。

總而言之,正常心理與病態心理在行爲上會有比較明顯的區別,職場中人也可以通過這些現象來進行自我判斷。一般地,病態心理會表現出這些情況的一條或多條:情緒不穩定,遇到困難、挫折、矛盾時,常灰心喪氣,悲觀失望,甚至絕望,不能自拔;以幻想代替現實,毫無根據地懷疑別人,固執己見,不聽別人的意見,不講道理;面對種種矛盾不能正確處理,感情上不能與別人溝通、相互交流,聽不進規勸和解釋,固執己見,比較孤僻,甚至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構成危害;無明確奮鬥目標,精力不集中,對什麼都不感興趣;行動不考慮後果,缺乏責任感,想幹就幹,不想幹就是再重要也撒手不幹;不能寬容和諒解他人,發怒時不能自控,不能把握分寸,常常失去理智;從不理會自己的價值和作用,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別人。說話、做事不考慮後果和影響,不考慮環境、條件,旁若無人,無是非標準,做事缺乏持久性;知覺上可以產生誤差而導致行爲失常或無效的行爲方式,對自己的不良行爲不覺得可恥和不安。

第7節 學會相信——拒絕敏感與猜疑第1節 冷暖自知——突破職場瓶頸第9節 跨越關口——理性對待年關與休假第4節 工作內外的快樂心情第5節 掌控喜與憂——加減薪時的平常心第6節 將快樂帶進工作——與憂鬱說再見第2節 建立溫**際——分裂型心理障礙自療第3節 接受實戰考驗——試用期的心理磨鍊第6節 重拾職場信心——告別年齡恐慌癥第3節 提防職場社交恐懼癥——不自閉第4節 工作內外的快樂心情第6節 讓心學會寵辱不驚——冷靜對待升遷第1節 冷暖自知——突破職場瓶頸第3節 職場中的病態心理第5節 擁有自知之明——偏執型心理障礙自療第2節 巧選服裝增進職場快樂第9節 服從指揮——避免工作逆反心理第4節 做自己的職場心理醫生第5節 以我爲主——少些攀比,少些刺激第9節 跨越關口——理性對待年關與休假第3節 提防職場社交恐懼癥——不自閉第10節 割除毒瘤——根除報復心理第2節 職場深呼吸——讓緊張休假第9節 跨越關口——理性對待年關與休假第5節 成熟必經之路——摒棄抱怨第2節 做足準備——面試中的心理抗衡第9節 接受缺陷——克服完美主義情結第5節 成熟必經之路——摒棄抱怨第1節 冷暖自知——突破職場瓶頸第3節 歷練心理成熟——表演型心理障礙自療第9節 接受缺陷——克服完美主義情結第4節 合理表達情緒——攻擊型心理障礙自療第8節 找準自己的位置——避免自負與自戀第5節 找準座標——不要陷入職業迷茫第1節 自信工作——告別自卑和害羞第4節 合理表達情緒——攻擊型心理障礙自療第3節 職場中的病態心理第1節 探知心之所向——迴避型心理障礙自療第1節 職場健康的關鍵心理第4節 別對工具施虐——走出電腦狂暴癥第2節 生氣活現地工作——遠離心理疲勞第1節 發掘工作的意義——排解空虛第3節 輕裝上陣——戰勝你的虛榮心第3節 接受實戰考驗——試用期的心理磨鍊第5節 成熟必經之路——摒棄抱怨第6節 重拾職場信心——告別年齡恐慌癥第2節 生氣活現地工作——遠離心理疲勞第6節 讓心學會寵辱不驚——冷靜對待升遷第5節 成熟必經之路——摒棄抱怨第8節 從容應對——別被職場高位壓垮第7節 看準了再做——辭職與跳槽的時機選擇第6節 讓心學會寵辱不驚——冷靜對待升遷第4節 休息,休息一下——正確對待加班第6節 將快樂帶進工作——與憂鬱說再見第9節 接受缺陷——克服完美主義情結第6節 重拾職場信心——告別年齡恐慌癥第3節 戰勝你的脾氣——平息憤怒與暴躁第4節 合理表達情緒——攻擊型心理障礙自療第9節 泰然處之——擺脫職場抑鬱癥第10節 割除毒瘤——根除報復心理第8節 戰勝挫折——困難面前不逃避第6節 別讓心累趴下——神經衰弱自療第9節 接受缺陷——克服完美主義情結第2節 巧選服裝增進職場快樂第3節 輕裝上陣——戰勝你的虛榮心第3節 提防職場社交恐懼癥——不自閉第6節 擁有執行力——不拖拉不懶惰第3節 職場中的病態心理第9節 服從指揮——避免工作逆反心理第4節 工作內外的快樂心情第4節 休息,休息一下——正確對待加班第1節 自信工作——告別自卑和害羞第9節 跨越關口——理性對待年關與休假第7節 看準了再做——辭職與跳槽的時機選擇第7節 相信自己做過的——化解職場強迫癥第9節 服從指揮——避免工作逆反心理第6節 擁有執行力——不拖拉不懶惰第7節 相信自己做過的——化解職場強迫癥第1節 天生我材必有用——求職心理調適第3節 職場中的病態心理第1節 發掘工作的意義——排解空虛第3節 歷練心理成熟——表演型心理障礙自療第4節 獨立上路——不再依賴第7節 相信自己做過的——化解職場強迫癥第2節 巧選服裝增進職場快樂第5節 以我爲主——少些攀比,少些刺激第1節 自信工作——告別自卑和害羞第4節 還給心靈平靜——管住嫉妒之火第9節 泰然處之——擺脫職場抑鬱癥第3節 歷練心理成熟——表演型心理障礙自療第6節 重拾職場信心——告別年齡恐慌癥第8節 從容應對——別被職場高位壓垮第5節 掌控喜與憂——加減薪時的平常心第6節 重拾職場信心——告別年齡恐慌癥第1節 天生我材必有用——求職心理調適第1節 你是快樂的職場人嗎第3節 輕裝上陣——戰勝你的虛榮心第2節 巧選服裝增進職場快樂第9節 與同事共享互助——過不自私的職場生活
第7節 學會相信——拒絕敏感與猜疑第1節 冷暖自知——突破職場瓶頸第9節 跨越關口——理性對待年關與休假第4節 工作內外的快樂心情第5節 掌控喜與憂——加減薪時的平常心第6節 將快樂帶進工作——與憂鬱說再見第2節 建立溫**際——分裂型心理障礙自療第3節 接受實戰考驗——試用期的心理磨鍊第6節 重拾職場信心——告別年齡恐慌癥第3節 提防職場社交恐懼癥——不自閉第4節 工作內外的快樂心情第6節 讓心學會寵辱不驚——冷靜對待升遷第1節 冷暖自知——突破職場瓶頸第3節 職場中的病態心理第5節 擁有自知之明——偏執型心理障礙自療第2節 巧選服裝增進職場快樂第9節 服從指揮——避免工作逆反心理第4節 做自己的職場心理醫生第5節 以我爲主——少些攀比,少些刺激第9節 跨越關口——理性對待年關與休假第3節 提防職場社交恐懼癥——不自閉第10節 割除毒瘤——根除報復心理第2節 職場深呼吸——讓緊張休假第9節 跨越關口——理性對待年關與休假第5節 成熟必經之路——摒棄抱怨第2節 做足準備——面試中的心理抗衡第9節 接受缺陷——克服完美主義情結第5節 成熟必經之路——摒棄抱怨第1節 冷暖自知——突破職場瓶頸第3節 歷練心理成熟——表演型心理障礙自療第9節 接受缺陷——克服完美主義情結第4節 合理表達情緒——攻擊型心理障礙自療第8節 找準自己的位置——避免自負與自戀第5節 找準座標——不要陷入職業迷茫第1節 自信工作——告別自卑和害羞第4節 合理表達情緒——攻擊型心理障礙自療第3節 職場中的病態心理第1節 探知心之所向——迴避型心理障礙自療第1節 職場健康的關鍵心理第4節 別對工具施虐——走出電腦狂暴癥第2節 生氣活現地工作——遠離心理疲勞第1節 發掘工作的意義——排解空虛第3節 輕裝上陣——戰勝你的虛榮心第3節 接受實戰考驗——試用期的心理磨鍊第5節 成熟必經之路——摒棄抱怨第6節 重拾職場信心——告別年齡恐慌癥第2節 生氣活現地工作——遠離心理疲勞第6節 讓心學會寵辱不驚——冷靜對待升遷第5節 成熟必經之路——摒棄抱怨第8節 從容應對——別被職場高位壓垮第7節 看準了再做——辭職與跳槽的時機選擇第6節 讓心學會寵辱不驚——冷靜對待升遷第4節 休息,休息一下——正確對待加班第6節 將快樂帶進工作——與憂鬱說再見第9節 接受缺陷——克服完美主義情結第6節 重拾職場信心——告別年齡恐慌癥第3節 戰勝你的脾氣——平息憤怒與暴躁第4節 合理表達情緒——攻擊型心理障礙自療第9節 泰然處之——擺脫職場抑鬱癥第10節 割除毒瘤——根除報復心理第8節 戰勝挫折——困難面前不逃避第6節 別讓心累趴下——神經衰弱自療第9節 接受缺陷——克服完美主義情結第2節 巧選服裝增進職場快樂第3節 輕裝上陣——戰勝你的虛榮心第3節 提防職場社交恐懼癥——不自閉第6節 擁有執行力——不拖拉不懶惰第3節 職場中的病態心理第9節 服從指揮——避免工作逆反心理第4節 工作內外的快樂心情第4節 休息,休息一下——正確對待加班第1節 自信工作——告別自卑和害羞第9節 跨越關口——理性對待年關與休假第7節 看準了再做——辭職與跳槽的時機選擇第7節 相信自己做過的——化解職場強迫癥第9節 服從指揮——避免工作逆反心理第6節 擁有執行力——不拖拉不懶惰第7節 相信自己做過的——化解職場強迫癥第1節 天生我材必有用——求職心理調適第3節 職場中的病態心理第1節 發掘工作的意義——排解空虛第3節 歷練心理成熟——表演型心理障礙自療第4節 獨立上路——不再依賴第7節 相信自己做過的——化解職場強迫癥第2節 巧選服裝增進職場快樂第5節 以我爲主——少些攀比,少些刺激第1節 自信工作——告別自卑和害羞第4節 還給心靈平靜——管住嫉妒之火第9節 泰然處之——擺脫職場抑鬱癥第3節 歷練心理成熟——表演型心理障礙自療第6節 重拾職場信心——告別年齡恐慌癥第8節 從容應對——別被職場高位壓垮第5節 掌控喜與憂——加減薪時的平常心第6節 重拾職場信心——告別年齡恐慌癥第1節 天生我材必有用——求職心理調適第1節 你是快樂的職場人嗎第3節 輕裝上陣——戰勝你的虛榮心第2節 巧選服裝增進職場快樂第9節 與同事共享互助——過不自私的職場生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砚山县| 弥勒县| 铜陵市| 澜沧| 台山市| 界首市| 梓潼县| 临朐县| 乌鲁木齐县| 介休市| 兴山县| 高雄县| 沙坪坝区| 临漳县| 延边| 梅河口市| 乡宁县| 绍兴县| 隆林| 镇原县| 罗江县| 安仁县| 聊城市| 十堰市| 乡城县| 莱州市| 台中市| 虎林市| 麻阳| 金湖县| 淅川县| 延长县| 新昌县| 嘉兴市| 永善县| 司法| 平顶山市| 合阳县| 沧源| 精河县| 榆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