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放假期間,杜坷難得有了一週的空閒時間。其實,更重要的是有了心情。
杜坷閒來無事,隨手拿起書架上的《毛選》,翻看起來。
記得很多同事說過,H公司的老闆任志堅非常精通《毛選》,並將《毛選》中的思想用於管理公司和業務拓展,纔有了H公司今天的成就。
杜坷百思不得其解,《毛選》講述的都是幾十年前的事情,有什麼思想可以用於指導業務拓展呢?有人說是“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
當年,H公司正是從農村邊遠客戶開始的業務拓展,並逐步得到了這些客戶的認可。隨著客戶認可度逐步提高,H公司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髮展,於是,越來越多的城市核心客戶開始認可H公司,並選擇信任H公司的產品。這就是H公司的農村包圍城市。
杜坷理解,H公司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業務拓展策略,是因爲在產品成熟度不高的情況下,城市核心客戶很難信任H公司的產品。
畢竟,越是城市核心的客戶,設備的網絡地位越重要,客戶越是不願意承擔風險,選擇沒有把握的產品。因此,H公司只能先在邊遠區域,也就是所謂的農村,取得突破和信任,然後才能考慮突破城市核心。
這既是一種無奈的選擇,更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
如今,H公司早已經完成了這個信任積累的過程,也就無所謂農村和城市的區別了。
那麼“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對於現在的業務拓展,還有什麼指導意義呢?
杜坷拿起紙和筆,把信通集團的組織架構完整的畫了下來,然後又用紅色線條把決策鏈特別標註起來。
“農村包圍城市”,“農村包圍城市”,杜坷
盯著眼前的組織架構圖,心裡不斷地念叨這幾個字。
突然,杜坷眼睛一亮:有了!如果說決策鏈算作是信通集團的城市核心的話,那麼,其他部門的客戶就可以算作是農村了。
孫啓斌不是說過嗎?項目重要到一定程度,就會上總經理辦公會議。到時候,其他部門的客戶同樣具有表決權。
再說了,即使項目沒有重要到一定程度,杜坷相信,只要其他部門的客戶都說H公司的好話,一樣可以給李雪梅施加壓力,影響現有的競爭格局。
杜坷心裡豁然開朗,越想越覺得興奮:沒錯!這纔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核心思想和精髓所在。
如果說,《毛選》中的農村和城市指的是地理和人口意義上的農村和城市,那麼,H公司業務拓展初期的農村和城市,指的其實是設備網絡地位上的農村和城市。
現在,自己的農村和城市,則是決策關係上的農村和城市。
不!杜坷進一步總結到:實際上,都是“攻克難度”上的農村和城市。
考慮到姜勇曾經說過,客戶關係要“點”與“面”的結合,杜坷覺得,如果說關鍵點上的客戶相當於城市,那麼“面”上的客戶就是農村。
既然“點”上的堡壘很難突破,不如先做好“面”上的工作,然後再用“面”形成對“點”的合圍之勢,也就是農村包圍城市。
至於怎麼才能取得“農村”工作的進展,杜坷泛起了琢磨。他想起了孫治方的“教誨”:需求不對稱!沒錯,就是需求不對稱!這將會是一切項目運作的基礎,也是打開突破口的鑰匙。
按照這個理論分析,杜坷覺得,Z公司之所以能夠在信通集團如魚得水,就是因爲抓住了“城市
”客戶李雪梅的個人需求。當然,也包括那些和李雪梅穿一條褲子的部分客戶。
杜坷相信,只要自己能夠抓住那些“農村”客戶的需求,一樣可以讓他們支持自己,從而達到制衡李雪梅的目的。
杜坷明白了,當務之急,他必須儘快擴大自己的客戶拜訪範圍,從他們那裡尋求支持。如果非要給這個想法套上一個理論的話,杜坷覺得,這就是所謂的擴大統一戰線。
看著眼前的組織架構圖,杜坷開始制定詳細的客戶拜訪策略和計劃:
首先是網絡維護部的譚勝利。既然此人是一個歐美技術的崇拜者,那麼,他感興趣的一定是技術的先進性和設備的穩定性。
按照孫啓斌的說法,譚勝利非常反感Z公司,對他們的產品質量很不滿意,爲此甚至不惜和李雪梅鬧矛盾。
如此說來,只要讓譚勝利明白H公司的技術優勢,他一定會在Z公司和H公司之間選擇支持H公司。
更何況,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杜坷相信,一定可以把譚勝利爭取過來。
其次是市場部。市場部雖然很少參與網絡建設,但是,網絡建設的目的,說到底,還是爲了市場的業務拓展需要。
杜坷覺得,只要能夠抓住市場部在業務拓展方面的需求,他們一定會感興趣。
只是,現在連市場部的主任是誰還不知道,何談他的個人需求!不過杜坷認爲,這並不是主要矛盾。
除此之外,像財務部、監察部等部門,也是必須要儘快拜訪的客戶,因爲他們都會參與信通集團的總經理辦公會議,屬於“農村”客戶裡的“城市”客戶。
打定主意,春節過後的第二個工作日,杜坷就決定去拜訪譚勝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