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端起茶來喝了一口,放下茶杯,又接著說道:“另外還有一撥人也是吸血鬼,就是那些財經媒體,目前全國大大小小的大約有200家左右吧。”
這些財經類媒體每天就盯著證監會那邊,只要聽說有哪家企業遞交申請材料了,立馬就有記者打著採訪的旗號上門來,名爲了解情況、協助宣傳,實際上就是來吸血的,讓擬上市企業到他們的媒體上去高價打廣告,有的甚至直接開口要錢!企業方面要是稍微伺候不好,他們就想方設法找企業的污點,大肆放大報道抹黑。
一個企業做到能上市的規模,必然有不少業務往來、迎來送往,員工數量也是動輒成百上千,這麼大的攤子,要想讓所有相關人員都滿意是肯定不可能的。所以只要有人本著雞蛋裡挑骨頭的態度來找問題的話,總是能找到,然後再把找到的所謂問題上綱上線大肆報道一番。
比如他們可以找一個因爲曠工被開除的員工採訪一番,再編個故事,給該員工安上一個媳婦流產、老孃撞車之類的曠工原因,然後就可以把問題上升到人道主義的高度上,言辭之間直指該企業就是一個血汗工廠之類的。而且就算什麼問題都沒找到,他們也可以胡編亂造潑髒水。
再加上現在的媒體環境本身就有點問題,出來一條表揚某某人、某某企業的消息,沒人會搭理,但要是出來一條壞消息的話,那些門戶網站、財經博客、微博等等就跟蒼蠅見了血似的,一擁而上,紛紛轉發、轉載,幾個小時就傳得人盡皆知了,企業的名聲、社會形象也就壞了,而社會形象偏偏是企業上市過會覈準時候,發審委考慮的很重要的一條。
偏偏對於這種事情,企業除了忍氣吞聲小心伺候之外,還沒什麼辦法,就連拒絕採訪都不敢。一旦拒絕採訪,媒體就會煞有介事的發一條新聞,說自己本著對公衆負責的態度,爲了求證某某事想要採訪某企業,該企業卻拒絕採訪,反正言辭之間就是在暗示你這企業肯定心裡有鬼,所以不敢接受採訪,那就成了不打自招了。
企業要是想靠法律來討回清白的話,那一年到頭就什麼都不用幹了,天天守在法院打官司,還不一定打得完。而且往往官司還沒打完,過會覈準時間就已經過了,申請材料都早就被打回來了。
退一步說,就算企業在過會之前打贏了官司,讓對方公開道歉,可意義也不大。一來當初轉發、轉載抹黑企業新聞的那些媒體、博客、微博等等,根本就不會有興趣再轉載道歉聲明,二來就算轉了、而且當初那些傳謠、信謠的人也看到了,但是通常情況下,那些人也不會覺得是自己錯了。
按照人之常情,他們只會爲自己找藉口,並且爲了掩蓋自己當初傳謠、信謠的尷尬,更加瘋狂的傳播這樣一種觀點——某某媒體之所以輸了官司、之所以道歉,並不是因爲虛假報道,而是因爲對手企業勢大壓人,在背後搞了小動作。結果是企業官司打贏了,名聲卻更壞!
說來說去,準備上市的企業無論如何都不能惹媒體,必須得好好的孝敬。
聽完我的話,楊德才心有不甘的撇了撇嘴,問我:“???,那……應付這些蒼蠅又要多少錢啊?”
我苦笑一下,說道:“這就不好說了,好說話的可能一兩萬塊錢、甚至幾千塊錢也就打發了,碰上那些稍微大點、有點影響力的媒體,沒個十幾萬、幾十萬肯定伺候不下來,總的加起來怎麼也得幾百萬吧。”
楊德才沉默了一會兒,最後無奈的搖了搖頭:“唉……爲了上市大計,那也只能姑且忍了,回頭再到股市上連本帶利圈回來吧!”
我點點頭表示同意他的說法,又說:“還有一個要命的地方,我剛纔和您說的這兩筆開支,其中大部分都屬於隱性開支,沒辦法從公司賬上走賬,所以只能老闆個人自掏腰包,壓力會非常大。我們業內還流傳著一句俏皮話,說‘老闆破產之日就是企業上市之時?!@種情況還真發生過,所以我建議您最好先想辦法多弄點現金放在個人名下備用?!?
我的這番話倒也不完全是唬楊德才的,事實也差不多就是如此,在企業保薦上市的過程中,很多老闆熬到企業成功上市的時候,自己個人都已經是負債累累了,因此纔會一上市就想方設法的急著減持套現,甚至是冒著違法風險將公司賬上的現金轉移到個人名下,就是爲了還債。
聽完我的話,楊德才輕輕搖晃著肥碩的腦袋,想了想說:“我們做實業的,平時哪會準備那麼多現金在個人名下啊,錢大多數都投入到生產裡去了,只能等我回頭想想辦法,先從公司賬上轉幾千萬出來備著吧?!?
“您這可不劃算啊,楊總!”我說道:“還是我先和您說的那個問題,您現在這當口上把錢從公司裡轉出來,那公司的股票的現金含量就減少了,等股改之後,每股淨利潤也就減少了,那就意味著您公司上市的時候,新股發行價就下來了。咱們按18倍市盈率算,你現在從公司轉出1億來,等上市的時候,您公司的市值就會少了18億!”
聽到我這話,他忽然眼珠子一轉,問我道:“??偅且俏椰F在弄個名目向公司賬上轉進1億,做成利潤,多出1億的利潤,等上市之後,我公司的市值不也同樣會多出18億來了嗎?”
我心裡暗笑一下,這孫子還挺機靈的,我本來還在琢磨著怎麼把這招數傳授給他,沒想到他居然就舉一反三、無師自通了!
我點點頭表示同意他的說法,然後又糾正他說:“嗯,差不多是這樣吧,只不過您把稅給算漏了!公司的利潤多出1億來的話,那就得多繳2500萬左右的所得稅,因此淨利潤實際上只增加了7500萬,算下來市值只能增加13億5000萬。”
“哈哈,2500萬換13億5000萬,這個買賣太劃算了,我還是第一次發現,原來多給政府繳點稅也不一定就是壞事??!哈哈哈……”
似乎是因爲忽然之間發現了這條生財之道,他說著說著就高興得哈哈大笑了起來,我也陪著他笑了起來,我也挺高興的——如果最後能上市成功的話,多繳稅確實是一條生財坦途,可惜我不會讓他的公司成功上市的,所以對於他來說,這隻能是一條敗家高速。
眼看就快十二點,該吃中午飯了,楊德才就叫上了他的秘書周文嬌,我們一起去吃中午飯。
我們三人剛下到一樓、走出電梯,就聽到外邊傳來一陣巨大的引擎轟鳴聲。
周文嬌對楊德才說:“楊總,是楊公子來了?!?
楊德才皺著眉頭撇了撇嘴,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