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809章 攘外安內

是夜,長安城四門大開,一隊隊甲士進入城中。

正如皇甫嵩預料中的那樣,大軍此番班師回城極其低調。

入城之前既沒有百官出迎,也沒有驚動天子,更沒有任何歡迎儀式。

而是,偃旗息鼓,悄無聲息地趁夜進城。

並且,真正入城的甲士全是西涼衆將帳下的親兵衛隊,餘下大軍則是繞城而過,駐紮在城外大營。

就在大軍相繼抵達長安之時,李利早在下午便已回到將軍府,而迎接他回府之人也只是將軍府一衆屬官,以及留守長安的李傕、李玄、李儒和他的弟弟李暹四人而已。

戌時,城門關閉,偌大的長安皇城沉浸在黑夜當中。

驃騎將軍府,燈火通明。

正堂上,大擺筵席,李利麾下一衆文武官員悉數到場,慶祝司隸之戰大獲全勝。

而主帥李利僅是在筵席開始時在正堂上露過面,隨後便悄然離開,自此大堂上徹底喧囂起來,衆文武舉杯換盞,開懷暢飲。

誠然,李利選擇離開是有道理的。只要他坐在帥位上,堂下衆人便不敢高聲喧譁,顯得十分拘謹,更不可能無拘無束地歡慶。然而,只要他一離開,整個大堂便立即沸騰起來,衆將領再無約束,甩開膀子猛吃海喝,這纔是真正的盡興豪飲。

將軍府東跨院,側堂上同樣擺著筵席,從正堂離開的李利此時就坐在這裡與三十餘位將領歡聚一堂。

細心之人只要看一眼側堂上在坐的將領,便不難發現這裡有些與衆不同。

側堂上的筵席不像正堂那樣分階設宴,而是十餘張案幾擺在一起,圍成橢圓形,衆人圍桌而坐。這裡沒有高高在上的帥案,也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分,幾乎是平等相待,大家都在同一個圓桌上吃飯,把酒共飲。

圓桌正東方向的中央位置坐著李利。在他左邊是李玄,右邊是李儒。餘下,左側依次是:滕霄、鐵陀、鐵簫、蒙崇、成宜、馬玩、樑興、楊秋、桓狼、桓豹等十餘名將領;右邊則是:李典、滕羽、韃魯、龐德、成公英、李徵、黃烈、李蒙、徐崢、桓忠、桓義、桓雙、桓全等十餘名將領。

憑此不難看出,這個側堂上的將領都是最早一批跟隨李利立足武威郡的將領,也是武威軍的基石。毫不誇張地說,李利之所以能在涼州站穩腳跟,併成爲涼州實力最強的諸侯勢力。全仗這些將領浴血廝殺。若是沒有這些將領替他賣命,拋頭顱、灑熱血,李利斷然走不到今天。因此,從某意義上說,這些都是“從龍之臣”,也是最得李利信任、讓他最放心的一批忠臣將領。倘若這些人都會背叛他的話。那麼他必定是衆叛親離,距離徹底滅亡已然爲期不遠了。

是以,自從平定長安之亂以來,這些將領當中除了滕霄、滕羽兄弟、龐德、成公英和李徵等人仍在前線征戰之外,其他人一直替李利駐守後方,穩固根基。也正因爲如此,李利領兵征戰期間。後方從未出現過後方動盪的現象,始終穩如磐石,讓他完全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心無旁騖地專心戰事。而這也是西涼軍屢戰屢勝的關鍵所在,不管任何時候,後方穩固都是第一位的。

故而,這些將領雖然大多數人都沒有立下赫赫戰功,但他們所做的貢獻卻是不容忽視。對李利乃至整個西涼軍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爲此,適逢西涼軍再次大勝之時,李利並沒有忘記這一大批默默無聞的將領,特意在內堂設宴款待他們。與此同時,此次設宴還有更深次的用意,否則便不會另行設宴了,完全可以將他們安排在正堂與東征將領一起慶功。

另外。這裡面還有很多將領是特意從雍涼二州抽調回來的。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滕羽、李典、馬玩和桓狼、桓豹六兄弟,他們這些人都是從千里之外奉命趕來,其目的顯然不單單是爲了赴宴那麼簡單。

“諸位千里迢迢而來,一路辛苦。這第一盞酒便是犒勞你們鞍馬勞頓之苦。來,我敬諸位,舉盞,共飲!”宴席乍一開始,坐在正中的李利率先打破沉靜,舉起酒樽,朗聲說道。

“謝主公!”衆人齊聲道謝,舉盞一飲而盡。

飲罷後,衆將臉上都帶著笑意,但他們心裡卻並不平靜,反而十分忐忑,惴惴不安。畢竟,李利一道將令將他們從駐地召回長安,必有用意,或者說定有安排,斷然不是爲了赴宴而來。可到底爲了什麼,他們卻是毫無頭緒,根本摸不著頭腦,且打聽不出一點風聲,包括李玄在內,都不知道李利此舉究竟是何用意。

未知的東西難免令人不安,在座的衆將自是也不例外。奈何李利自己不說,旁人便無從得知。是以,衆將只能悶著頭吃喝,儘量少說話,生恐言語失當,惹得主公不悅。

接下來,繼李利之後,李玄、李儒和滕霄等人先後邀衆將同飲,側堂漸漸熱鬧起來。

酒到中途,眼見衆將有些心不在焉,一個個十分拘謹,顯得心事重重,滕霄率先打開話茬,恭聲道:“此番我軍一舉擊敗諸侯盟軍,繳獲頗豐,僅是戰俘便有數萬之衆,各營統領都想盡快補充兵員,以填補戰損。不知主公對此有何安排?”

李利聞言輕輕酒樽,目光從衆將身上掃過,微笑道:“此戰,各營皆有折損,尤其是步卒傷亡慘重,因此兵員補充數量巨大。我意,此次補充兵員皆從郡府兵中挑選兵士,戰騎營優先,而後是步卒營,兵力補充保持原有數量不變。”

滕霄聞聲面露喜色,當即對鐵陀笑道:“既是如此,那我等可都要巴結鐵陀將軍了。眼下郡府兵勢力龐大,可謂是兵強馬壯;原有兵馬十餘萬,而今匈奴草原收降五萬,幷州收降八萬,再加上司隸境內的六萬郡府兵。好傢伙,這些兵馬加起來,一轉眼鐵陀將軍已然手握三十餘萬大軍,幾乎是主力戰營的兩倍,實力斐然哪!”

“雲龍說笑了。”鐵陀謙遜應聲,笑道:“郡府兵數量雖然巨大,可實際戰鬥力卻遠不如主力戰營,且兵力分散,實在是不足爲道。不過,雲龍若是看上那支兵馬,儘管領走便是,我樂見其成。”

話音稍頓後,鐵陀對李利恭聲道:“既是主公有令,末將建議此次補充兵員優先抽調最早一批郡府兵,也就是原來軍中裁撤的那批將士。至於騎兵人選嘛,當屬匈奴降兵和雍州郡府兵爲首選,這兩處的兵士弓馬嫺熟,且彪悍異常,當是不錯的騎兵。當然,這只是末將之愚見,具體如何還須主公決斷。”

李利微微頷首,面帶笑意地說道:“補充兵員之事刻不容緩,接下來半個月內必須補充完畢,而後整軍備戰,漢中戰事迫在眉睫,時不我待呀!”

說到這兒,李利語氣一頓,神情肅然道:“不過

??在此之前,擺在我等面前的還有一件大事,那便是對北伐戰事和司隸之戰中立下戰功的將士予以賞賜。自古以來,有功不賞乃軍中大忌,所以此事決計不能拖延,以免軍心渙散,影響全軍士氣。

另外,眼下郡府兵數目巨大,卻十分混亂,各地兵士良莠不齊,必須重新整編,否則早晚必生事端。還有,早在去年就該進行的全軍將領輪調之事也要一併進行。是以,此次藉著論功行賞之際,全軍重新整合,各營兵馬和各地駐軍都會隨之變動。”

話音方落,滕霄便接聲道:“如此說來,主公此次將我等召來便是爲了此事?”

李利輕輕頷首,神情坦然地看著圍在圓桌而坐的衆將,好一會兒後,朗聲道:“諸位都是跟隨我從武威郡一路走到現在的親信將領,多年來不懼生死,浴血沙場,九死一生。我李利能有今天,諸位功不可沒,理應得到應有的賞賜。

目前我軍日益壯大,說是兵多將廣亦不爲過;地盤也隨之增大不少,時下擁有雍涼二州、幷州和司隸大部,近乎四州之地。兵多將廣,地域大增,隨之而來便是邊境愈發廣大,戰事頻發,鞏固後方根基便顯得愈發重要。惟有穩固的後方根基,才能保證出徵大軍的糧草輜重供給,繼而前方將士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取。

所以,我將諸位召喚至此便是爲了徵詢你們自己的意見,到底是留守後方還是隨軍出征,全憑你們自身的意願。留守後方的將領,務必維護邊境安全,保持境內安定平穩,肅清匪患,確保賦稅和糧草輜重安全送至州衙府庫;如有失職懈怠,我必嚴懲不貸。願意隨軍征戰的將領,便不用我多說了,沙場上刀槍無眼,難免有所損傷,但諸位儘管放心,只要我李利一息尚存,便會照料爾等妻兒家小,斷斷不會讓他們受委屈!”

聽到李利說出原委後,堂內衆將一陣沉寂,隨之紛紛起身,齊聲道:“我等聽憑主公調遣,誓死不辭!”

李利欣然頷首,朗聲笑道:“好,甚好!諸位不愧是我李利的生死弟兄,今夜我等不醉不歸。哈哈哈

??”

——————————————

第349章 漢陽之戰(一)第373章 情深義重第519章 龍虎風雲會第333章 富貴不相忘第243章 危難見忠臣第449章 是人或妖還是神第237章 良辰美景之兵臨城下第218章 大勢泱泱第43章 蔡老夫子第10章 一馬當先第253章 老樹新枝第166章 鬧除夕,千里走單騎第89章 戰韓遂,野人兇猛(五)第107章 霹靂弦驚第468章 險象環生魂未定第965章 夜未央,夢魘流連第747章 風馳電掣第52章 死灰復燃黃沙漫第189章 亂世重典一變再變第198章 垂釣翁第88章 戰韓遂,豸奴出戰(四)第719章 暴戾顏良第272章 披荊斬棘(三)第92章 海闊天空第953章 龍行雲,驅虎吞狼第235章 良辰美景之驟起波瀾第659章 血火爛漫飛雲渡(四)第384章 敕封諸侯(續)第167章 窺佳人,難得糊塗第713章 婁底原之戰第308章 殘陽血之戰陣對決3第305章 殘陽血之絕地反擊第878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678章 冰天雪地戰函谷第308章 殘陽血之戰陣對決3第302章 叔侄對陣(下)第685章 梟雄聚首第972章 殺破狼,城下之盟(下)第670章 讓我歡喜讓你憂第848章 力挽狂瀾第203章 立鼎四第179章 睥睨天下第671章 宿命相逢徒奈何第524章 功名利祿盡在手第193章 寧爲雞頭不做鳳尾第370章 深淵靡情第200章 立鼎一第24章 欲擒故縱第190章 見風使舵第665章 峰迴路轉父子相第256章 紅顏一笑定江山第284章 運籌帷幄第269章 喋血山河(十四)第168章 將相和,養癰遺患第158章 走馬燈,千里訪友第400章 以命搏命第637章 擊掌爲誓第460章 馬鞭飛揚傷不起第379章 放眼天下第576章 弓弦驚戰騎縱橫第273章 碎屍萬段第149章 共患難相濡以沫第304章 閃電金刀第31章 壽春城破第887章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第980章 破虜記,一戰成名(中)第968章 闖狼穴,患難見真情第233章 婚禮進行時第757章 縱橫捭闔第212章 龍爭虎鬥之左膀右臂第60章 錦馬超第862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752章 龍驤狼騎第318章 決戰時刻(續)第853章 只緣身在此山中第38章 江楓漁火第20章 另立門戶第572章 太聰明自作自受第288章 大風起兮第705章 一言九鼎第787章 傲視羣雄第646章 故布疑兵迷人眼第247章 今夜無眠(上)第20章 太史子義第163章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第137章 李文昌的堅實後盾第560章 借天子誓師出征第20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13章 龍爭虎鬥之陷陣軍魂第414章 身份尊貴第837章 以管窺天第985章 刀馬旦,王者一怒第92章 海闊天空第344章 巾幗紅顏第207章 司馬懿第264章 喋血山河(九)第182章 千絲萬縷,文昌三約(上)第969章 浪淘沙,返璞歸真第208章 一字破天第637章 擊掌爲誓
第349章 漢陽之戰(一)第373章 情深義重第519章 龍虎風雲會第333章 富貴不相忘第243章 危難見忠臣第449章 是人或妖還是神第237章 良辰美景之兵臨城下第218章 大勢泱泱第43章 蔡老夫子第10章 一馬當先第253章 老樹新枝第166章 鬧除夕,千里走單騎第89章 戰韓遂,野人兇猛(五)第107章 霹靂弦驚第468章 險象環生魂未定第965章 夜未央,夢魘流連第747章 風馳電掣第52章 死灰復燃黃沙漫第189章 亂世重典一變再變第198章 垂釣翁第88章 戰韓遂,豸奴出戰(四)第719章 暴戾顏良第272章 披荊斬棘(三)第92章 海闊天空第953章 龍行雲,驅虎吞狼第235章 良辰美景之驟起波瀾第659章 血火爛漫飛雲渡(四)第384章 敕封諸侯(續)第167章 窺佳人,難得糊塗第713章 婁底原之戰第308章 殘陽血之戰陣對決3第305章 殘陽血之絕地反擊第878章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第678章 冰天雪地戰函谷第308章 殘陽血之戰陣對決3第302章 叔侄對陣(下)第685章 梟雄聚首第972章 殺破狼,城下之盟(下)第670章 讓我歡喜讓你憂第848章 力挽狂瀾第203章 立鼎四第179章 睥睨天下第671章 宿命相逢徒奈何第524章 功名利祿盡在手第193章 寧爲雞頭不做鳳尾第370章 深淵靡情第200章 立鼎一第24章 欲擒故縱第190章 見風使舵第665章 峰迴路轉父子相第256章 紅顏一笑定江山第284章 運籌帷幄第269章 喋血山河(十四)第168章 將相和,養癰遺患第158章 走馬燈,千里訪友第400章 以命搏命第637章 擊掌爲誓第460章 馬鞭飛揚傷不起第379章 放眼天下第576章 弓弦驚戰騎縱橫第273章 碎屍萬段第149章 共患難相濡以沫第304章 閃電金刀第31章 壽春城破第887章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第980章 破虜記,一戰成名(中)第968章 闖狼穴,患難見真情第233章 婚禮進行時第757章 縱橫捭闔第212章 龍爭虎鬥之左膀右臂第60章 錦馬超第862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第752章 龍驤狼騎第318章 決戰時刻(續)第853章 只緣身在此山中第38章 江楓漁火第20章 另立門戶第572章 太聰明自作自受第288章 大風起兮第705章 一言九鼎第787章 傲視羣雄第646章 故布疑兵迷人眼第247章 今夜無眠(上)第20章 太史子義第163章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第137章 李文昌的堅實後盾第560章 借天子誓師出征第205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13章 龍爭虎鬥之陷陣軍魂第414章 身份尊貴第837章 以管窺天第985章 刀馬旦,王者一怒第92章 海闊天空第344章 巾幗紅顏第207章 司馬懿第264章 喋血山河(九)第182章 千絲萬縷,文昌三約(上)第969章 浪淘沙,返璞歸真第208章 一字破天第637章 擊掌爲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都县| 方山县| 灵璧县| 石泉县| 太和县| 宣化县| 博白县| 离岛区| 德惠市| 额尔古纳市| 基隆市| 宁德市| 临泉县| 广东省| 特克斯县| 浠水县| 清远市| 孟津县| 湟中县| 且末县| 丰台区| 新竹市| 镇宁| 松江区| 利津县| 齐河县| 庆元县| 黎城县| 新密市| 汝阳县| 清流县| 图们市| 视频| 华亭县| 汤阴县| 陵川县| 德阳市| 连州市| 阳原县| 铜梁县| 尚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