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2章 顯神通,上善若水

————————————

就在西南大地烽煙瀰漫之時,中原各州卻沉浸在十餘年間難得一見的平靜生活之中。

這種相對平穩的局面得益於四大勢力的割據相持,彼此之間互相提防,相互牽制,以至於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對峙僵持,按兵不動。

在中原大地上,西涼李利的勢力橫在中間,佔據司隸、豫州、徐州、揚州半部和南陽郡,徹底切斷了河北和荊州的聯繫。

如此以來,李利的勢力就將中原各州分成三塊:李利的地盤居中,北面是冀州曹操,南邊是荊州劉表。

佔據河北的曹操,擁有冀州、青州和兗州三州之地,擁兵近五十萬,虎踞冀州,一面環水,三面與西涼李利的地盤毗鄰。因此他只要稍有異動,就會刺激西涼軍的敏感神經,引起西涼軍的警覺,既而激發兩軍之間的矛盾衝突,大戰一觸即發。是以冀州曹操在沒有做好迎接全面決戰的情況下,輕易不敢擅動,不敢挑釁西涼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正是因爲這樣,中原腹地司隸和冀州相對平靜。彼此長期對峙,只要登上營寨或城樓便能清晰地看到對方的營寨和軍士,算得上是朝夕相對,卻老死不相往來。曹操與李利相毗鄰的南、北、西三面邊境之上,所有道路和隘口全都被西涼軍堵得死死的,一年四季不見人影,以致道路都荒廢了,長滿了荒草,許多道路都被雨水沖毀,已然無法通行。

相對於地處包圍之中的河北曹操,荊州境內卻是另一番景象。銜接荊州和司隸的南陽郡內。南來北往的商旅絡繹不絕,進出兩地的邊境城池已經成爲商品的集散地,街市極其繁華。商鋪林立,百業興旺。放眼望去。城內每隔五十步就有一家客棧或酒肆,人口十分密集,數以萬計的百姓涌入南陽郡,致使南陽郡一年之內便增加了近十萬人口。

值得提的是,從荊州北上的百姓佔據七成左右,餘下三成是李利治下其它州郡的百姓。

由此可見,李利治下各州郡雖然還不算富庶,卻勝在安穩平靜。許多百姓之所以拖家帶口地遷入李利治下。就是希望能過上太平日子,即使生活得苦一些也沒關係,只要不打仗就行。因此許多百姓遷入南陽郡只是第一步,造冊落戶之後他們就會轉移到李利治下的其它州郡,其中三輔之地是大多數百姓的首選,其次是涼州,再次是朔州和塞外草原,而後纔是司隸、豫州和徐州等地。

經歷過戰亂的人們都知道,別看豫州和徐州等州郡相對富庶,卻不太安穩。目前都處於戰爭爆發的最前沿。一旦爆發戰爭,這些州郡便是首當其衝,遠不如西涼腹地和河套草原太平。因此他們不遠千里而來,圖的就是能夠安安穩穩的過日子。

說到這兒,南陽郡的重要性便自然而然地凸顯出來了。

南陽是光武帝劉秀的故鄉,被譽爲“帝鄉”。在亂世來臨之前,南陽郡受司隸和荊州雙重轄制,名義上歸屬荊州治下,實際上一直隸屬於司隸,歷任郡守都由司隸校尉舉薦,而後皇帝直接任命。與荊州刺史或州牧沒有關係,幾乎插不上手。

亂世之中。南陽郡幾次易主,佔據此地時間最長的是袁術。憑藉南陽轄下三十六縣的充裕人力和物力。袁術在南陽郡硬生生招募了近十萬人馬,致使荊州牧劉表屢次想要收復南陽,卻因顧慮重重而不了了之。直到司隸大戰時,劉表瞅準機會,出其不意地出兵南陽,一舉收復全境,從而將其納入荊州治下。

這是東漢立國兩百餘年來,南陽郡第一次真正歸屬荊州轄制,不再浮於表面,而是實實在在的被劉表收入囊中。

怎奈好景不長。宛城之爭結束不久,伴隨討袁聯盟的成立,劉表起初認爲這是個趁機擴大地盤的好機會,於是欣然出兵討伐袁術。卻不料淮南袁術並不像他想象的那麼容易剿滅,以致他興師動衆地動用了十萬水陸大軍,連續征戰半年之久卻仍是徒勞無功,所得非常有限,頗有些出力不討好的味道。恰好趕上荊南爆發叛亂,劉表趕緊借坡下驢,毫不猶豫地立刻撤軍,從淮南之戰中脫身出來,一邊出兵平定叛亂,一邊置身事外,坐觀如火如荼的討袁之戰分出勝負。

然而讓劉表萬萬沒想到的是,李利竟然以他擅自撤軍爲藉口,突然出兵偷襲宛城,一舉攻佔南陽。

得知南陽落入西涼軍手裡的那一刻,劉表勃然大怒,既而氣急敗壞的大肆咒罵李利和西涼軍。當時他就想出兵再把南陽郡奪回來,給李利還以顏色,讓李利見識見識荊州軍的厲害,讓其知道他劉景升也不是好欺負的。可是,就在大軍集結完畢即將出發之時,劉表又反悔了,他擔心打不過李利,反倒招致西涼軍大舉進攻荊州,如此便得不償失了。

就這樣,劉表退縮了。他生生嚥下了這口惡氣,坐視李利佔據南陽,愣是一聲不吭,息事寧人,默認了這個事實。

殊不知劉表此舉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極大,大到他始料不及的程度,腸子都悔青了。

在李利被推舉爲討袁盟主的三年裡,劉表治下的荊州各郡縣至少有十餘萬百姓逃離荊州,半數以上逃往李利治下的司隸、豫州等州郡,剩餘百姓逃到西川去了。而這僅僅是開始,此後一年多時間,又有數萬百姓逃離荊州,進入李利治下州郡,而劉表對此卻無可奈何,只能徒呼哀嘆。

畢竟荊州和南陽郡之間不比其他地方,沒有險峻關隘可守,地形相對平坦,因此邊境城池或關卡根本攔不住想要逃離的百姓;只要這些百姓執意想走,不管荊州軍如何阻攔都擋不住他們的遷徙腳步,早晚都能逃離荊州,遠走他鄉。

如果說大量百姓逃離荊州讓劉表甚是苦惱的話,那麼荊州與李利治下州郡之間絡繹不絕的商旅通商,則讓他痛心疾首,夙夜難寐。按理說,他貴爲荊州牧,完全有能力下令封鎖北上南陽的通商道路,嚴禁商旅通行。可實際上卻沒有這麼簡單,他根本阻止不了兩地商賈的交易流通,因爲這涉及荊州各大世家和商賈縉紳們的切身利益。

時下西涼軍不僅對冀州曹操形成了三面合圍之勢,同樣對荊州形成鉗制之勢,堵住了荊州北面和東面的商道。不僅如此,荊州以南是江東孫策的地盤,而劉表和孫策之間乃是宿仇,孫策之父孫堅就是死在劉表手上,因此彼此間早已斷絕來往。而西邊的益州劉璋與荊州同樣是素有嫌隙,早在其父劉焉在世時,因劉表揭發劉焉暗藏帝王之志而結下仇怨。從此以後,荊州和益州兩方勢力雖是共飲一江水,卻老死不相往來,並在邊境上屯集重兵,長期對峙相持。

如此以來,荊州世家和商賈們如果不與李利治下的商旅通商,無異於困住了手腳,無處可去。而劉表一旦下令封鎖關卡,嚴禁與西涼李利治下商賈通商,就等於斷了荊州各大世家和商賈縉紳們的財路,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切身利益。果真如此的話,必然引起荊州士族和商賈們的強烈不滿,說是怨聲載道亦不爲過,由此引發難以估量的嚴重後果,甚至直接危及劉表提領荊州的根基。

正是這種大環境之下,劉表縱然有意抵制西涼李利麾下勢力滲透荊州各郡縣,卻也力不從心,只能坐視治下百姓源源不斷地逃往西涼;眼睜睜看著西涼商隊大搖大擺地進入荊州,與荊州各大世家和商賈們稱兄道弟、大肆交易,卻無可奈何,無力制止。

與之相比,在李利對冀州曹操治下州郡實行全面封鎖的情況下,李利治下的各大商隊和商賈們卻不受影響。除了冀州、青州和兗州之外,他們可以隨意進入李利治下的所有州郡,可以相對自由的進入荊州和江東,甚至是益州,走遍大半個天下也沒有誰敢爲難他們。除此之外,李利治下還有西域通道和塞外商道,可以將西域諸國和草原上的貨物帶入各州,反之亦然;久而久之,不僅商賈們自身收益頗豐,還能促進貨物流通,造福各州百姓。

不得不提的是,迄今爲止,西涼軍進取益州的消息並未流傳開來,傳播範圍仍侷限於長江兩岸,並且,真正知道這一消息的只有極少數人,例如荊州劉表和江東孫策,以及帳下文武重臣。僅此而已。

壓力就是動力。

面對愈發嚴峻的局勢,冀州曹操、荊州劉表和江東孫策等三路諸侯不可能一成不變,因此在這表面平靜的局面之下,隱藏著無數暗流,各路諸侯都在積極運作,各顯神通,無所不用其極。只不過他們所實施的策略極其隱晦,動作極其隱蔽,尚未暴露在大衆視線之內而已。

而江東孫策的表現無疑是最爲搶眼的。趁著天下局勢相對平穩之際,爲了鞏固自身的統治地位他撤換了各郡縣七成以上的官吏,對江東世家和士族實行全面清洗,手段極其強硬,儼然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堪稱大刀闊斧

——————————————————————

第49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12章 掌家主婦第19章 不留情面第199章 河東行第335章 鎮三關第922章 得民心,坐收漁利第703章 萬事俱備第185章 天大地大人心最大第580章 美周郎坐掌中軍第213章 龍爭虎鬥之陷陣軍魂第921章 清平樂,方興未艾第735章 不宣而戰第975章 殺破狼,以夷制夷第474章 徐州烽火血成河第711章 龍擡頭第850章 破羌道一敗再敗第55章 固執的曹操第897章 東遊記,魂牽夢縈第233章 婚禮進行時第126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844章 得失之道第533章 公瑾謙卑不速客第197章 帝王心(續)第430章 虎癡大戰趙子龍第694章 生死鏖戰第372章 恩情難償(續)第505章 夤夜多少斷腸人第475章 烽火徐州起陰風第796章 局中局第841章 弄巧成拙第4章 重傷初愈第628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四)第340章 經略長安第215章 脣槍舌劍第131章 風雷動,厲兵秣馬第942章 朔風寒,神兵天降第405章 天下馳名第234章 婚禮進行時(下)第155章 雙飛燕,金猊尋主第222章 燎原之火第579章 金猊衛鐵蹄踏營第86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30章 戰惡來第490章 雨夜魅影喋血記第77章 不期而遇第253章 龍飛鳳舞(四)第254章 龍飛鳳舞(五)第504章 魚死網破美人吟第44章 下馬威第693章 攻城、攻城!第126章 走馬河,圍堵三部將第169章 憶當年,文和拜主第350章 漢陽之戰(二)第890章 縱豪情,潛龍出淵第514章 夢裡神龍魚美人第86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399章 坐山觀虎鬥(續)第542章 兔子不吃窩邊草第191章 焦頭爛額的曹孟德第474章 徐州烽火血成河第208章 郎情妾意,兩軍對壘第418章 天生郭奉孝第626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二)第415章 不速之客不請自來第108章 君子一諾第97章 大潰敗,追殺三百里(上)第195章 授人以柄第236章 鐵騎入夢(三)第545章 毒虺蠻橫逐梟走第419章 禍不單行第896章 起漣漪,執天下牛耳第241章 驅虎吞狼(三)第320章 冷麪軍師第564章 陶恭祖一曲絕唱(下)第925章 定風波,建安元年第146章 子龍掌軍第768章 咫尺天涯第12章 名將朱儁第22章 江東霸王第134章 挽狂瀾,生存之道第834章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第157章 趙馬黃,威震四方第250章 龍飛鳳舞(一)第215章 龍爭虎鬥之兄弟揚威第924章 解連環,前車可鑑第221章 燎原之火第195章 授人以柄第590章 兩兄弟情比金堅第539章 百年一夢蹊蹺事第540章 江湖俠士甘興霸第258章 喋血山河(三)第256章 喋血山河(一)第14章 一戰可定第674章 瀚海闌干百丈冰第807章 夫人攻略第466章 上將愁有苦難言第963章 殺破狼,橫刀立馬第905章 桂花釀,布衣秀士第860章 梟雄的心結第20章 另立門戶
第49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412章 掌家主婦第19章 不留情面第199章 河東行第335章 鎮三關第922章 得民心,坐收漁利第703章 萬事俱備第185章 天大地大人心最大第580章 美周郎坐掌中軍第213章 龍爭虎鬥之陷陣軍魂第921章 清平樂,方興未艾第735章 不宣而戰第975章 殺破狼,以夷制夷第474章 徐州烽火血成河第711章 龍擡頭第850章 破羌道一敗再敗第55章 固執的曹操第897章 東遊記,魂牽夢縈第233章 婚禮進行時第126章 酒逢知己千杯少第844章 得失之道第533章 公瑾謙卑不速客第197章 帝王心(續)第430章 虎癡大戰趙子龍第694章 生死鏖戰第372章 恩情難償(續)第505章 夤夜多少斷腸人第475章 烽火徐州起陰風第796章 局中局第841章 弄巧成拙第4章 重傷初愈第628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四)第340章 經略長安第215章 脣槍舌劍第131章 風雷動,厲兵秣馬第942章 朔風寒,神兵天降第405章 天下馳名第234章 婚禮進行時(下)第155章 雙飛燕,金猊尋主第222章 燎原之火第579章 金猊衛鐵蹄踏營第86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30章 戰惡來第490章 雨夜魅影喋血記第77章 不期而遇第253章 龍飛鳳舞(四)第254章 龍飛鳳舞(五)第504章 魚死網破美人吟第44章 下馬威第693章 攻城、攻城!第126章 走馬河,圍堵三部將第169章 憶當年,文和拜主第350章 漢陽之戰(二)第890章 縱豪情,潛龍出淵第514章 夢裡神龍魚美人第86章 無情未必真豪傑第399章 坐山觀虎鬥(續)第542章 兔子不吃窩邊草第191章 焦頭爛額的曹孟德第474章 徐州烽火血成河第208章 郎情妾意,兩軍對壘第418章 天生郭奉孝第626章 關東風雲戰河東(二)第415章 不速之客不請自來第108章 君子一諾第97章 大潰敗,追殺三百里(上)第195章 授人以柄第236章 鐵騎入夢(三)第545章 毒虺蠻橫逐梟走第419章 禍不單行第896章 起漣漪,執天下牛耳第241章 驅虎吞狼(三)第320章 冷麪軍師第564章 陶恭祖一曲絕唱(下)第925章 定風波,建安元年第146章 子龍掌軍第768章 咫尺天涯第12章 名將朱儁第22章 江東霸王第134章 挽狂瀾,生存之道第834章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第157章 趙馬黃,威震四方第250章 龍飛鳳舞(一)第215章 龍爭虎鬥之兄弟揚威第924章 解連環,前車可鑑第221章 燎原之火第195章 授人以柄第590章 兩兄弟情比金堅第539章 百年一夢蹊蹺事第540章 江湖俠士甘興霸第258章 喋血山河(三)第256章 喋血山河(一)第14章 一戰可定第674章 瀚海闌干百丈冰第807章 夫人攻略第466章 上將愁有苦難言第963章 殺破狼,橫刀立馬第905章 桂花釀,布衣秀士第860章 梟雄的心結第20章 另立門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塘县| 珠海市| 称多县| 乌拉特后旗| 万荣县| 广水市| 延安市| 和硕县| 子长县| 鹰潭市| 屯昌县| 平顶山市| 哈巴河县| 喀喇| 白沙| 康保县| 乌兰浩特市| 布尔津县| 东辽县| 沁源县| 神农架林区| 宕昌县| 射阳县| 奉新县| 五华县| 仪征市| 平和县| 瑞丽市| 额敏县| 休宁县| 平果县| 封开县| 巢湖市| 安康市| 广灵县| 望谟县| 乐至县| 朔州市| 东至县| 东辽县| 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