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6章 徐州攻略

進入五月之後,流民軍兵分數(shù)路,漫天蓋地的在淮泗大地展開。

一路以葛平天襖軍爲主,進駐濟寧,備防北面及西北之敵。這一路兵馬最衆(zhòng),堪用的精兵卻少。

劉安兒還在徐州北面的微山縣一帶備有一部精兵,以防葛平擋不住北面樑家兵馬的衝擊。也要防備曹義渠突然沿河、汴出兵,攻他們的側翼。

一路以陳韓三部爲主,進駐剡城縣、沭陽城南面的封河大寨,除包圍沭陽守軍,切斷徐、沂與南面的聯(lián)絡之外,更主要的是備防淮東之敵。

劉安兒在淮西的濠、泗兩地還布有三餘萬兵力,又邀龔玉裁進壽春,牽制東陽、廬州之敵。

劉安兒親率本部精兵與其妹劉妙貞所部精銳共十萬餘人圍攻徐州。

自洪澤浦起兵以來,擁數(shù)十萬之衆(zhòng),轉戰(zhàn)天下,攻城掠地不下百處,令各地官員守將聞風喪膽。然而兩年以來,數(shù)十萬衆(zhòng)兵飢馬瘦,官府稍緩過勁來,劉安兒便覺得處處受牽制,兵馬衆(zhòng)多也施展不開來,反覆時時爲糧草發(fā)愁。

細思來,還是沒有一處穩(wěn)固基業(yè)的緣故。

徐州古稱彭城,守之可拒河南、山東之敵,南控淮泗沃土而經(jīng)營之,足養(yǎng)數(shù)十萬之兵。

除山水形勝外,徐州還產(chǎn)煤跟鐵。採煤冶鐵,亦可強軍。

劉安兒這次是鐵了心要打下徐州作爲基業(yè),也與將卒許諾,打下徐州,分房分地。

除汴水、泗水流經(jīng)徐州外,徐州屬於黃淮平原,又算魯南山南的延伸。

境內崗嶺起伏,羣山環(huán)抱。

東有廣山、子房山,南有云龍山、鳳凰山,東南有呂梁山,西南有泉山,西北有九里山、東北有銅山、荊山、龜山等。

這些山頭雖不高,在三四十丈到百餘丈之間,然而矗立在黃淮平原上,卻顯然非常的突出,成爲守徐州的天然屏障。

流民軍圍攻徐州,先渡汴水、泗水,逐次拔除外圍山寨嶺堡。

當長淮軍給封在城內,外圍的崗嶺便成爲了流民軍圍困徐州的天然壕壘。

流民軍屯兵崗嶺之上,又驅數(shù)萬民夫在崗嶺之間結營立柵,挖壕壘牆,形成層層疊疊的圍城屏障,單在徐州城東北一個缺口出來。

劉安兒倒也不是玩“圍三闕一、削弱守軍意志”的策略。

嶽冷秋率長淮軍北上剿匪以來,雖無大損之戰(zhàn),但積少成多,兵馬也給削弱不少,又要分兵守臨沂、沭陽,最後退過徐州的長淮兵加上徐州本地守軍,總共才兩萬人不到。

劉安兒率十餘萬精兵而來,打算再一次全殲長淮軍。長淮軍盡滅,江淮之間,將沒有能與之抗衡的兵馬。只要擋住北面與西北來犯之敵,就能有幾年從容經(jīng)營淮泗的時間。

劉安兒故意在徐州城東北留下缺口,是因爲在東北方向上,泗水流經(jīng)處,亂石激水、波濤洶濤,地勢又俯衝徐州城。只要扒開那裡的晏山堤,泗水便從荊山與龜山之間的口子直灌徐州城。

除建圍障、放水灌城外,劉安兒又在南城與鳳凰山之間的坡地上壘土建高臺。

徐州城高四丈,厚四丈有餘,石基、夯土片築,外包城牆,建得堅固異常。填了護城壕,又引泗水灌城,將近一月的時間,也沒有看到城牆有倒塌的可能。

嶽冷秋在城中守兵不缺,流民軍用雲(yún)梯蟻附城牆也無大用。壘土建高臺,雖然費時費力,但也簡單有效。將土石壘到城牆根下,與城牆同高,甚至比城牆高,搭上雲(yún)橋,便順勢衝上城頭,比從城下蟻附要犀利得多,而己方弓手、投石弩、牀弩,亦可置在高石上,壓制城頭及城頭守軍,協(xié)助攻城,都有奇效。

壘土建高臺攻城要說有缺點,那就是費時費力,不利速攻。

嶽冷秋作爲文臣領兵,以善守聞名。

五年前,邊軍在陳塘驛大敗後,一潰千里。

嶽冷秋其時以兵部郎中視邊,邊軍潰敗時,他率萬餘殘卒守黑河,後又退守臨榆,組織燕山防線。

劉安兒那時率部衆(zhòng)潛逃回泗州,他對樑家父子熟悉,卻沒有見過嶽冷秋,不過這半年來,在潁水兩岸與嶽冷秋打了半年多仗,也摸透他的習性,遂採取水磨工夫來攻徐州。

劉安兒手裡唯缺糧,最不缺人。

除二十萬兵馬外,還有隨軍家眷也有數(shù)十萬人,可以役爲力夫,從徐州城的東面、南面壘土建幾座逼近城牆的高山,不需要多少時間。

***********

流民軍在壘土建高臺攻城,城內就貼著城牆壘土建高牆克之。城頭攻防變化近月,倒沒有讓流民軍攻進城來。

最令岳冷秋頭疼的,還是從東北角灌進城來的大水,差不多將三分之二還多的城區(qū)都淹沒了。

如今城區(qū)就地勢稍高的西北角沒有給淹,十數(shù)萬軍民混同難民都擠在那裡,便是楚王府的人也只能擠在三進大小的小院子裡。

嶽冷秋另外役民夫在水中築了堤道,與四城相接,作爲兵馬進退的兵道。

已是六月上旬,時而暴雨傾盆,雖然大雨能迫使攻打城頭的流民軍暫時撤退,但是城中淹水更多,城中西北坡地越發(fā)的擁擠。

還有好些平民退不到西北坡地上去,就在淹水區(qū)爬屋上樹。無處生火,便嚼生米,然而解溲糞便都排水中,餓死者或淹水死者,屍體亦浮於水上,無人掩埋。

天氣炎熱,蚊蠅滋生,也不受控制的出現(xiàn)役病蔓延。

夏秋雨季,水勢只會更大,不會更小,城中淹水不退,不等糧盡或流匪攻入城來,任疫病蔓延開去,徐州城倒要自己成爲死城了——以當前形勢,徐州扛不到兩個月後等水退去。

站在城頭,大雨瓢潑,雨蓑也擋不住雨水往甲衣裡灌,望著流匪綿綿延延的營帳,心生死志,他曉得樑家父子的習性,攻下濟南任賺足了資本,斷不可能輕易南下與劉安兒硬扛。

劉安兒出身邊軍,以流充待罪之身,兩三年間就積功爲將官,除勇猛敢戰(zhàn),也善知兵事,在邊軍就爲長鄉(xiāng)侯樑成衝所重,爲樑成衝部前鋒營指揮使。

堪爲前鋒營指揮使者,非親信不用,非能戰(zhàn)之將不用。

樑家父子在濟南頓兵不下,嶽冷秋懷疑他們與劉安兒暗中有齷齪。

也無怪嶽冷秋有這樣的懷疑:徐州城破,長淮軍覆滅,江淮失陷,奢家進兵浙北,京中從江淮浙得不到充足糧餉,拿什麼去養(yǎng)邊軍?邊軍若給再一次削弱,或許能勉強維持燕北防線,但無人能制樑家割據(jù)山東、中州。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嶽冷秋站在城頭,心裡恨罵道,卻忘了北上勤王時,他也坐壁觀望,任陸敬嚴、魯王元鑑澄困守濟南到城破時。

嶽冷秋不是沒有考慮過突圍,除了東北灌水來的口子,在東南還有一個口子沒有封上,從那裡突出去,可以去臨沂。

但是嶽冷秋知道,那是劉安兒留下來的誘人陷阱,他們在城上根本就看不到東南呂梁山後的情形,但是他知道,劉安兒只要在呂梁山背後布一路伏兵,在他們突圍到泗水河畔時便能打出致命一擊。

即使知道劉安兒有陷阱,但是困守城內是死,那個缺口就變得額外誘人來。

嶽冷秋心裡權衡利蔽,權衡突圍時,搶佔流匪在呂梁山上的城寨,還有幾分勝算。

糾流民造反,通常不成氣候。但劉安兒他準備充足,此前就蟄伏了近兩年的時間,在洪澤浦聚了二十一寨勢力,就有三五千精銳。

起事後,劉安兒迅速佔據(jù)洪澤浦西邊的泗州、石樑、五河等城,獲得充足補給,擴軍十數(shù)萬,與守濠州的左尚榮對峙有半年之久。

陳韓三叛投,劉安兒迅速發(fā)兵攻濠州。乍看上去,是陳韓三叛變成爲左尚榮濠州兵敗的關鍵,其實則不然。

陳韓三叛變時,手裡只有精兵兩千,脅裹了三四千人,左尚榮在濠州有兩萬餘能戰(zhàn)之兵,要不是劉安兒當時已經(jīng)相當可觀數(shù)量的精兵,陳韓三叛變一事不可能誘發(fā)左尚榮在濠州兵敗身亡。

盡殲長淮軍,劉安兒兇名陷天是其一,繳獲得大量的兵甲補給,則使得其部戰(zhàn)力逾強。

劉安兒棄濠州,進淮軍,與諸寇聯(lián)兵,轉戰(zhàn)南陽、漢中,兵力最盛時高達四十餘萬。轉戰(zhàn)武川進軍秦陝不利,從武川退回漢中,再下南陽,轉戰(zhàn)豫中,進兵淮泗。

進軍秦陝不利,劉安兒也沒有吃過什麼大虧,兵馬卻縮減至二十萬,可見他在南陽一帶停留數(shù)月是在進行整兵。

若是呂梁山的口子是劉安兒設好的陷阱,根據(jù)對流匪兵力的判斷,嶽冷秋還真沒有多少把握在突圍時將呂梁山強攻下來,除非林縛率一部精銳時機恰巧的出現(xiàn)在呂梁山的背面配合這邊突圍……

如何才能讓林縛出兵呢?

嶽冷秋絞盡腦汁。

第26章 殘部第26章 搶灘第56章 太行山奇兵第79章 不能回頭第14章 激將第51章 五月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62章 臨戰(zhàn)第162章 梟勇而戰(zhàn)第147章 暗流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66章 樑成翼南逃第48章 雨中歡情第32章 水煮田雞第30章 星星之火第101章 風起雲(yún)涌第85章 轉折第140章 笞刑第89章 決斷第77章 前哨第15章 王相第34章 登王臺山第16章 糧荒第一百一十一章 迷離姻親(一)第13章 將田種好第三十一章 論功待賞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124章 懸樑第8章 私糧之利第28章 援助第24章 禁絕第78章 大勢已去第三章 柳月兒第106章 渡河第90章 殘敵第113章 廷爭第29章 白石領兵第69章 信陽第57章 自薦爲妾第25章 回崇州第10章 入甕第27章 僧院屠戮第127章 皇城第132章 江灘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156章 絕望第78章 回崇州第81章 藩樓依舊第21章 子嗣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25章 海陵知府第20章 拉攏第56章 太行山奇兵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67章 取刀之謀第30章 定策西沙島第97章 聯(lián)兵拒寇第33章 危局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25章 官溪嶺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6章 息議第31章 風向變了第53章 夜雨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87章 風捲殘雲(yún)第52章 鬍子叔叔第9章 拔營第1章 風雨相援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108章 交易第65章 河中第20章 拉攏第15章 做賊心虛第123章 左右逢源第18章 清君側之憂第73章 青州軍第106章 渡河第73章 西逃路斷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49章 轉攻爲守第23章 三月潼原第87章 勸誘第166章 殺身滅族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18章 狹路相逢第64章 入土爲安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107章 海攻第40章 壯懷激烈第132章 不死不休第43章 入城擡棺第121章 勇戰(zhàn)第84章 盡殲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111章 鄉(xiāng)人治鄉(xiāng)
第26章 殘部第26章 搶灘第56章 太行山奇兵第79章 不能回頭第14章 激將第51章 五月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62章 臨戰(zhàn)第162章 梟勇而戰(zhàn)第147章 暗流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66章 樑成翼南逃第48章 雨中歡情第32章 水煮田雞第30章 星星之火第101章 風起雲(yún)涌第85章 轉折第140章 笞刑第89章 決斷第77章 前哨第15章 王相第34章 登王臺山第16章 糧荒第一百一十一章 迷離姻親(一)第13章 將田種好第三十一章 論功待賞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124章 懸樑第8章 私糧之利第28章 援助第24章 禁絕第78章 大勢已去第三章 柳月兒第106章 渡河第90章 殘敵第113章 廷爭第29章 白石領兵第69章 信陽第57章 自薦爲妾第25章 回崇州第10章 入甕第27章 僧院屠戮第127章 皇城第132章 江灘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156章 絕望第78章 回崇州第81章 藩樓依舊第21章 子嗣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148章 春夜苦短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25章 海陵知府第20章 拉攏第56章 太行山奇兵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67章 取刀之謀第30章 定策西沙島第97章 聯(lián)兵拒寇第33章 危局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25章 官溪嶺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6章 息議第31章 風向變了第53章 夜雨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87章 風捲殘雲(yún)第52章 鬍子叔叔第9章 拔營第1章 風雨相援第二十章 大牢司獄第108章 交易第65章 河中第20章 拉攏第15章 做賊心虛第123章 左右逢源第18章 清君側之憂第73章 青州軍第106章 渡河第73章 西逃路斷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49章 轉攻爲守第23章 三月潼原第87章 勸誘第166章 殺身滅族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18章 狹路相逢第64章 入土爲安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107章 海攻第40章 壯懷激烈第132章 不死不休第43章 入城擡棺第121章 勇戰(zhàn)第84章 盡殲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111章 鄉(xiāng)人治鄉(xiā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安市| 洮南市| 诸暨市| 巴林左旗| 宝丰县| 麟游县| 安庆市| 洛阳市| 乐都县| 翁源县| 安福县| 奉节县| 澎湖县| 盖州市| 徐州市| 中西区| 禹州市| 昌乐县| 海兴县| 高平市| 东乌珠穆沁旗| 朔州市| 保亭| 翁牛特旗| 富锦市| 百色市| 瑞丽市| 孟村| 榆社县| 阿拉善右旗| 永福县| 金堂县| 奇台县| 类乌齐县| 黄梅县| 泰顺县| 繁峙县| 谷城县| 英超| 镶黄旗| 金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