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4章 樊城城下

爲了能在率北岸樊城過夜,四喜子特地天將昏時渡船過漢水去。

漢水上兩座浮橋,每時都有輜重車運糧草進襄陽,除非特殊情況,襄陽與樊城之間的人員往來,特別是逆行渡河北上,都需乘舟船——雖說走浮橋更快,不過運糧事大,四喜子還不敢公然壞了阿濟格的規矩。

時唯十月中旬,秋意漸寒,渡舟靠上碼頭,岸上有黃葉給風颳落,飄來落在船頭。

“陳將軍,什麼風把你老給吹到北岸來?”北岸碼頭的守戍軍校過來討好的迎接四喜子,伸過手來,要攙四喜子小翼的走過棧橋。

四喜子是漢人,本家姓陳,不過三代給那赫氏擄爲奴僕,如今已成那赫氏的家奴。陳喜自幼伴阿濟格長大,是爲伴奴,受得信任。阿濟格領軍,他也鞍前馬後的伺候,南征北戰好些年,多少也積了不少軍功,討了個正式的官銜爲遊牧副尉。

依燕京官制,是個從八品的武官,比不得在北岸守碼頭的護軍校富察成,但陳喜仗著襄樊鎮守將軍阿濟格的家奴身份,便是襄陽知府沈浩波、樊城守將佐領官普阿馬都要給他三分顏面,對佟成的討好,陳喜自然是坦然受之。

“襄陽王前些天推三阻四,這回又這麼幹脆的送來糧草跟力夫,阿濟格將軍怕襄陽王拿些陳糧爛谷、老弱婦孺來敷衍這邊,特叫陳某過來檢校一二,要真是如此,便打發他們回去……”陳喜昂首揚聲而道。

“原來陳將軍是奉阿濟格將軍的命令來北岸辦事,兄弟我便不敢耽誤陳將軍了,”佟成將陳喜攙到碼頭上,親熱的攙著他的胳臂不放,壓著聲音說道,“那陳將軍辦完事,莫要急著回南岸去,叫兄弟我在碼頭上準備幾壺酒,再從妓營裡找幾個唱小曲的來敘敘舊……”

軍中設妓營,擄民女充之,也是北燕把將卒手裡劫掠財物收繳上來以補財政不足的手段之一,普通兵卒可以在規定的時間段裡妓營玩樂,軍官有特權可以將營妓帶出去宿夜,不過要掏更多的銀子。

只是阿濟格一心謀求軍功,束下甚嚴,陳喜在阿濟格身邊倒也不敢太放肆的沉溺貪樂。

陳喜挑著這時候到河,就想著夜裡留在樊城好好的玩樂一番,但想到樊城守將佐領官普阿馬必然也會有招待,心想佟成怎可能找來什麼好貨色?但也不能將這條路堵死,便說道:“檢校過糧草,說不定還要跟普阿佐領議論軍事,到時候看天色再說吧……”

“那是,那是,正事要緊嘞!”佟成說道,送陳喜及八名扈兵往樊城南門而去……

*************

與阿濟格在襄陽裡的預料大體上倒也沒差,從柴山運來的糧草以及隨行過來三千民壯,的確是從隨州臨時轉道來樊城的。

在戰前王相惡言相向,叫羅獻成惱羞成怒,恨不得將王相縛過來狠狠的抽幾鞭子。不過隨著戰事的發展,隨州及周邊的禮山、棗陽、孝昌等地的物資幾乎都給榨盡,羅獻成不得不又想王相的好處來。

由於戰時從隨州、禮山、棗陽、孝昌等地抽調大量的屯卒、民夫,使得這些地方的農事受到嚴重的影響。夏時受澇,不能及時排澇,田間野草蔓長,不能及時除去;到秋熟時,由於缺乏青壯勞力,甚至大片的稻麥來不及收割而爛在地裡——隨州秋熟的整體收成都不足往年的一半。

在以往,哪怕只有半成收成,也能叫隨州兵支撐小半年時間,向民衆多榨一些糧稅,熬過春荒也不成問題。

不過,荊襄會戰以來,孝昌以南的收成要支撐鐵門山、鳳山的消耗;大洪山周邊的收成要輸往石城;棗陽的秋糧給襄陽徵去;羅獻成在隨州以淮山北麓的兵馬,就只能依賴隨州城周圍及禮山的供給,異常的緊張,甚至淮山北麓軍塞的儲糧都不足用月餘。

儲糧不足,一旦叫壽州軍及鳳離軍合圍,叫淮山北麓軍塞裡的兵卒如何支撐?

羅獻成不得不腆下臉來,給王相下令,除應繳的份子糧之外,要柴山再調十萬石糧草支援隨州。

在地理位置上,柴山更接近鳳山、鐵門山,直線距離只有百餘里地,但這百餘里地橫著淮山支生出來的餘脈泗流山。

泗流山高水險,偶有險闢小徑能走,沒有可供大規模運糧的通道,從柴山直接往鳳山、鐵門山運糧根本就現實;而王相治柴山後,大力開闢往西北銜接禮山的通道,從柴山經禮山進入隨州境內,則相當的便捷。

王相、周斌親自帶隊率兩千兵卒徵了三四千民夫押運第一批糧草去隨州,本意拿下隨州城,先斷羅獻成的後路;在進隨州城之前,得知葉濟羅榮派使進隨州來籌糧要人,王相、周斌與潛伏到禮山境內的曹子昂、周同聯絡,又臨時改變計劃。

其時羅獻成在淮山北麓親自督戰,隨州政事由馬臻主持。馬臻無法做決定,要派人去淮山北麓跟羅獻成請示,但王相擅自主張要將這趟從此山運來的糧草交出來。

馬臻本來不依,不過王相答應柴山糧草能多補一批,而葉濟羅榮的信使又窮兇極惡、催促甚急,才勉強同意讓出這一趟糧草。

王相、周相本欲藉機偷襲石城。

雖說石城離鄂東防線以及荊州戰場更近,石城離隨州也只有兩百多裡,但石城與隨州之間隔著大洪山。長期以來,大洪山一直都是隨州的外圍區域,與當時還受荊湖軍控制石城對峙,穿越大洪山的道路狀況怎麼可能會好?

步騎通過大洪山,還能勉強,但載重十數石的糧草輜重車想通過,就要困難得多。

從隨州到樊城一直都是隨州控制的腹地,道路情況良好,故而將糧草經棗陽運到樊城,再走水路順流而走到石城,反而比直接運往石城要便捷……

因此王相返回柴山再調糧草“支援”隨州,周斌、黃祖禹則借押運糧草的機會,率兩千柴山軍及三千“民夫”押運兩千多車糧草得以順利的走到樊城城下。

從南陽戰事起,燕胡及新投附的奢家、隨州兵馬都一直都忙於戰事,使得葉濟羅榮來不及對奢家及隨州軍馬進行整合,更沒有時間對荊襄地區進行梳理,對荊襄已佔區域的控制,大體還是分奢家、隨州以及北燕直轄三塊分管。

葉濟羅榮擅於兵政,而不精於民事,對荊襄地區梳理不及時,使得荊襄腹地轄管不一,政令各出。又沒有統一的傳驛體系,各地文書傳遞錯漏遲誤嚴重,已成常態,阿濟格也爲之苦惱,但也無計可施。

故而阿濟格在襄陽沒有收到羅獻成發來的公函,而柴山尉周斌就已經趕到樊城城下來繳糧草跟民壯,也不覺得奇怪,只是派陳喜去北岸督促樊城守將普阿馬交割時嚴格檢討,怕羅獻成隨便弄些陳糧爛谷來敷衍他。

交割糧草沒有那麼簡單,首先守將不會愚蠢到直接放押運糧草的兩千兵馬進城,至於民夫有可能在交割後直接進城,但也會受到嚴格的臨管,從而失去接觸兵械的機會。

車隊及押運兵馬停駐在離樊城東門十里外,普阿馬派了十數名軍紀官監視約束。倒也不是起疑心,這只是必要的程序。

周斌先帶著運糧主薄官進城去參見守將普阿馬,呈上他隨身攜帶由馬臻在隨州簽押的文書,約好檢校交割的時間。燕胡嫡系將領對降將普遍輕視,交涉過之後,周斌就直接出城返回東門外的臨時營地。

扮作民夫頭子的黃祖禹蹲在田埂頭,見周斌騎馬過來,站起來,使周遭人散開來警惕,問道:“城裡情形如何?”

“完全沒有警覺,”周斌下馬來,說道,“已約好明日午前派人來交割……”

“好,”黃祖禹捏了捏拳頭,說道,“我們就在城外臨時駐營,趁夜要將卒們都裝備好兵甲,明天我率隊去打橋渡,周爺你負責襲樊城,另外再派去賄賂守城門的敵軍,就說兄弟們一路辛苦,難得遇到一座大城,要進去吃喝玩樂,先派一批人進去,配合明早奪城!”

兵甲都藏在輜重車裡,包括押運的兩千人手,也就是尋常兵服加上長槍,僅有少數人裝甲,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警覺。很顯然,押運糧草的人馬兵備比甲卒還要精良,是不能瞞過有心人的眼睛的。一切都要等到城下再進行換裝。

周斌點點頭,派出一人領著三四十名手下進城去吃喝玩樂去,又與黃祖禹一起認真的觀察營地周圍的情形,防止有什麼意外。

普阿馬派來監視約束運糧隊的十幾名軍紀官,已經叫黃祖禹派人請到營帳裡吃喝去了,在吃喝的營帳外,也佈下足夠多的人手;押運的將卒與“民夫”配合著在紮營,近兩千輛運糧輜車給圍在營地裡,營地的規模十分的龐大,暗哨已經散出去警戒,防止有其他人無意接近營地,發現營地裡的秘密。

周斌與黃祖禹換了一處地勢較高的土坡說話,將營將以上的將領喊過來,實地與地圖相接合進一步研究樊城周圍的地勢,討論明天的戰術安排。

樊城沒有臨水而築,不過離江岸也只有兩裡遠。

北岸樊城共駐有四營步騎,三營步騎直接駐守在樊城城中,不過鐵樁碼頭以及上游位置的浮橋等橋渡港埠,是北岸重點守衛的地點,在東西兩翼各建有一座小壘,把守進入的口子,一共駐有一營精銳。

爲防備越朝潛伏進來的暗探搞破壞,橋渡的守軍警惕性很高,嚴禁平民接近,普通從樊城過境的軍馬,要沒有阿濟格的手令,也無法接近橋渡區。

除了這些之外,在橋渡的上游,在淯河匯入漢水的汊口西北角設有一處水寨,有千餘水軍、三十艘戰船。

設在橋渡上游的水寨,自然是防備曹家在漢中的兵馬沿漢水而下,偷襲襄陽。不過襄陽防備漢中兵馬的主防線,是更上游的丹江口及白陽關一線,駐有三千水步軍。另外丹江口、白陽關,也是漢水與丹江、武關河相接,北連武關、商州府丹鳳縣的要衝之地。

樊襄是荊州與北地相接的要衝之道,但不是說佔了樊城,就能將荊襄的大門徹底的關上,實際的缺口,從西面的丹江口、白陽關算起,一直到東面的棗陽,要將這兩百多裡地完全控制時,才能將荊襄大門徹底關上。

黃祖禹蹲在地上,啜著樹葉子,說道:“要是能將白陽關、丹江口這兩處拿下來,關門之計纔算得上完美!”

“難,”周斌說道,“從樊城往東一直到白陽關、丹江口,都是燕胡嫡系阿濟格的防區;而且從樊城往西,沿漢水而上,兩岸地勢狹險,通常都是水路聯絡,想派人爬山地混過去偷襲白陽關,很難。桿子爺要能率兵及時趕來,還可能打一打白陽關……”

黃祖禹指著地圖說道:“從襄陽往西走,漢水兩岸的地勢極險,荊州敵軍想大規模西撤,從丹江、武關河逃去關中,只能走漢水溯流而上。我們要是保留樊城與襄陽之間的浮橋不燒燬,那浮橋就是直接是阻礙敵軍沿漢水西逃的障礙……”

“這樣啊……”周斌蹙著眉頭,要是不毀浮橋,在他們奇襲下樊城後,南岸襄陽城的守軍,會利用浮橋與渡船瘋狂的反擊北岸……

沒容得周斌多想,這時候從樊城東門有一隊人馬往這邊趕來,有一百多人的樣子,周斌站起身來,要黃祖禹與其他諸將先回營地做好準備,他帶著兩名扈兵過去迎接,看是怎麼回事。

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14章 立場第67章 洪澤舊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159章 鎖喉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35章 落花流水第2章 相認第129章 志願軍游擊隊第17章 準備第41章 軍需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97章 晉安攻守第138章 鐵松溪阻敵第45章 典錢鋪第41章 撤兵第96章 後院滅火第十一章 不是教你們殘忍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159章 鎖喉第64章 豫章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30章 星星之火第16章 誰能知心第一百零九章 冰釋(一)第84章 盡殲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65章 徐州圍城第82章 議降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14章 東行出海第39章 特使駕臨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47章 刺客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84章 盡殲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27章 算計深沉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二十章 誘殺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45章 渡淮第84章 野心第140章 北還崇州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124章 北線第43章 入城擡棺第35章 螳臂之言第八十二章 夜勤病宅第147章 暗流第94章 圍困南陽第75章 手段第101章 虞軍殘將第42章 斷後第三十七章 夫人之誤(二)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27章 僧院屠戮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63章 盲點第61章 論農第36章 徐州攻略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117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零六章 女刺客(二)第60章 偏師奇襲第72章 隨州不決第69章 信陽第75章 北行第98章 鄂東防線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5章 兵甲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40章 縱虎離間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27章 鐵山船場第65章 買路錢第101章 虞軍殘將第127章 渡海跨江第14章 永嘉第18章 狹路相逢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71章 俘將第34章 鐵流第113章 疑點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102章 西行第152章 丹江對峙第85章 津海之利第六章 殺威風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
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14章 立場第67章 洪澤舊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迷局(二)第159章 鎖喉第五十七章 募工(二)第35章 落花流水第2章 相認第129章 志願軍游擊隊第17章 準備第41章 軍需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97章 晉安攻守第138章 鐵松溪阻敵第45章 典錢鋪第41章 撤兵第96章 後院滅火第十一章 不是教你們殘忍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159章 鎖喉第64章 豫章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一百零二章 四月芳菲(三)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30章 星星之火第16章 誰能知心第一百零九章 冰釋(一)第84章 盡殲第四十五章 暴殄珍物第65章 徐州圍城第82章 議降第20章 巡政之口戶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14章 東行出海第39章 特使駕臨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47章 刺客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84章 盡殲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27章 算計深沉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二十章 誘殺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45章 渡淮第84章 野心第140章 北還崇州第六十七章 銀子銀子第124章 北線第43章 入城擡棺第35章 螳臂之言第八十二章 夜勤病宅第147章 暗流第94章 圍困南陽第75章 手段第101章 虞軍殘將第42章 斷後第三十七章 夫人之誤(二)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27章 僧院屠戮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63章 盲點第61章 論農第36章 徐州攻略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117章 進退兩難第一百零六章 女刺客(二)第60章 偏師奇襲第72章 隨州不決第69章 信陽第75章 北行第98章 鄂東防線第113章 永嘉野戰第5章 兵甲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40章 縱虎離間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27章 鐵山船場第65章 買路錢第101章 虞軍殘將第127章 渡??缃?/a>第14章 永嘉第18章 狹路相逢第八十六章 籬門對峙第71章 俘將第34章 鐵流第113章 疑點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102章 西行第152章 丹江對峙第85章 津海之利第六章 殺威風第一百三十二章 奇襲上林裡(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申扎县| 沈丘县| 静乐县| 富源县| 龙海市| 海口市| 绵阳市| 大宁县| 门头沟区| 鹤壁市| 长寿区| 南木林县| 丘北县| 崇义县| 荥经县| 商城县| 浪卡子县| 洛隆县| 襄城县| 通道| 正阳县| 华阴市| 南乐县| 安溪县| 潮州市| 泰安市| 奇台县| 肇源县| 武夷山市| 阆中市| 通许县| 万宁市| 富顺县| 屯留县| 高州市| 双鸭山市| 盘锦市| 黔南| 榕江县| 上犹县| 阿勒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