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6章 樑成翼南逃

永興五年六月初七的夜裡,伏牛山東麓、汝陽境內,數十騎兵大道上,揮舞手裡的馬鞭,將沿路擋道的流民往路邊驅趕。

樑成翼趁燕胡兵馬主力都在黃河北岸,六月初四即棄河中不守,率部南逃。

去年率部渡河援應曹家,在黃河北岸的蘆葦蕩裡,給陳芝虎殺得大敗,樑成翼在河中府就剩下三萬不到的兵馬,連著官吏將卒的眷屬以及洛陽城裡的富戶,約六七萬衆,拖家帶口往南逃亡。

燕胡爲加大對關中的軍事壓力,在去年就調陳芝虎渡江到晉西作戰,燕胡在河南的兵馬,主要集中在大梁等地,河中與南陽之間的汝州、汝陽、許昌、禹州等地皆殘,並無大規模的駐兵。不過,南逃的隊伍裡軍民相雜,車馬混亂,極大的拖延了南撤的速度。特別是河中南部諸縣的民衆,得知樑成翼撤守河中的消息之後,也瘋狂的拖家帶口南逃,擁擠在南撤隊伍的前頭,將多年未修的大道擠滿,再加上時雨時晴,使得軍民南逃速度更是難以提快。

雖說左右暫時沒有能產生致命威脅的大股敵兵存在,但樑成翼實在無法安心。

策馬馳上伏牛山東麓一座無名的小山頭,看著月夜下緩緩蠕動的人流,樑成翼已無當初在東海逐波與林縛初遇時的意氣風發。

前頭就是出大盂山黃柏谷的北汝河,是潁河最主要的支流。入夏以來,水勢漲得厲害,南北兩岸相距有一兩裡寬,雖說遠遠不能跟淮河、揚子江相比,也是伏牛山東麓南北大道上最大的天然障礙。

早年北汝河上架有浮橋,也有渡口。這些年來戰亂不休,浮橋早就給戰火燒燬,渡口也是殘破。由於南撤是秘密計劃,雖說有通知南陽,但也就提前不到十天準備。

汝州境內,民生凋弊,丁口十不存一,千里不聞雞鳴之聲,就算能提前十天半個月準備,在北汝河的上游渡口又能備下多少渡船?

雖說入夏後,可以洇渡過河,但是大量的輜重、騾馬以及眷屬的婦孺,還是要用船載渡。這速度就陡然慢了下來。大量的軍民都擁擠在北岸,一時間無法渡河去。

時年才三十五歲的樑成翼臉頰枯瘦,眼窩子深深的陷下去,下巴上都是糟糟的鬍渣子,已有好幾天都沒有心思清理。

三天才走到汝陽,走到北汝河的北岸,行不足百里,叫樑成翼心焦如焚。

雖說此時距南陽外圍也就二百多裡,但照這樣的行速,就算是順利的渡過北汝河,也要八九天才能撤入南陽。

可是,眼下的情形,他們要如何才能最快的渡過北汝河去?

三天時間裡,陳芝虎就將兵馬集於孟津的北岸。一旦叫陳芝虎順利渡過黃河,其部穿插速度極快,只怕不需要四五天的時間,就會追過來。

雖說陳芝虎率部渡過南岸,更有可能沿函谷關道西進去進攻兵力空虛的潼關,但保不定曹家緊接著從關中南撤,那陳芝虎所部也就有可能隨著他們南撤的尾巴追擊過來。

“叫高芳義將百騎,將前頭攔路的流民往上游黃柏谷方向驅趕;叫方克山率部往內埠方向走三裡地,駐營北岸,以備小股敵襲。”樑成翼陰沉著臉。

黃柏谷在北汝河的上游,那裡水淺易渡。樑成翼既然捨不得將這些流民丟下,又沒有辦法將他們一起帶過河去,只能將他們往上游趕。

敵兵追來,也不會咬住流民不放,就給流民從上游饒道留下相對充足的時間。

六七萬人馬渡河,亂糟糟一團,說不定要耽擱四五天的時間。眼下的形勢,四五天的時間又很預判,樑成翼必須派兵馬在渡口的側後多築幾座臨時的營盤,以防止敵兵從後面緊追過來。

這時,有一路人馬從渡口方向往北馳來,逆著南下逃亡的人流,在月夜下分外的分明。

很快就有人領著這隊人馬往這邊馳來跟匯合。到近處,吆喝著通報姓名,來者不是旁人,乃元歸政次子元錦生。

元錦生與樑成衝、樑成翼是姨表兄弟,此前一直留在南陽相助樑成衝。

看著月夜下,元錦生牽馬上山,樑成翼迎過去,執其手問道:“南陽形勢如何?”

“羅獻成暫無異動,奢家即使要北上,也要保證胡文穆不從荊州出兵渡漢水擊之,一時間還無法北上擊南陽,”元錦生說道,“嶽冷秋已去豫章見崇國公,但河中棄守事先與嶽冷秋並無溝通,實難料豫章會有什麼反應……”

“豫章什麼反應也顧不得了,”樑成翼說道,“一旦叫曹家先從關中撤走,河中想撤,就難擺脫追兵了。”

如今燕胡侵入關中的兵馬,主要給曹家擋在渭水北岸無法渡河。即使曹家不棄關中,一旦叫燕胡兵馬渡過渭水,東出潼關攻函谷關,樑成翼再想從河中完整撤出來就成爲妄想。

唯今之計,就是趁燕胡主力集結在渭水北岸之時,果斷放棄河中,才能爲南撤贏得關鍵的七八天時間。

但是,樑成翼棄守河中之後,曹家還能不能順利從關中撤出,就不是樑成翼所能考慮的事情了。

河中與關中互爲犄角,由於河中能屏護側翼,曹家在潼關的駐兵極少,僅一兩千人。

如今樑成翼不通知曹家,即放棄河中府,等若給燕胡讓出直接攻擊潼關的通道,要是因爲這個,叫潼關失守,使得曹家南撤兵馬的東翼受到威脅,想來曹家對樑成翼會恨之入骨。

不過,樑成翼也顧不得那麼多,無論是曹家還是江寧,都不會同意他如此輕易的就放棄河中府。事先通知曹家,很可能叫曹家先行南撤,反而叫河中軍的尾股有可能給追兵咬住

這年頭,損人不利己的事情不值得做,但損人利己的事情一定要做。

“陳芝虎那叛賊帶兵在哪裡?”元錦生問道。

燕胡用陳芝虎爲河南總管,但在去年秋後,陳芝虎所部主力都給調到黃河北岸,從晉中沿汾水西擊打關中,一直都沒有回到河南來。

雖說在河南、山東之間還有袁立山所部數萬新附軍,但袁立山要面對南面的渦陽陶春及徐州劉妙貞,兵力輕易不敢西移擊樑成翼,威脅不大。

故而樑成翼要從河中安然無恙的撤出,最大的威脅還是陳芝虎。

“陳芝虎率部已到孟津北岸,淮備渡河,”樑成翼說道,“恰逢河水上漲,陳芝虎想渡河不是易事,但我們也不能馬虎;除此之外,從長葛有少量敵騎接近,我已叫巨濤、方岱領軍去迎戰,以掩護我部側翼。”

黃河水勢要比北汝河大得多,但黃河北岸一直都在燕胡的控制之下,渡河所用的船隻準備充足,樑成翼在南岸僅留下少量的攔截兵馬,陳芝虎率部渡黃河,未必會比他們這邊慢。

元錦生點點頭,說道:“大哥在南陽也最擔心陳芝虎,只要他還在黃河北岸,他想追過來,插翅也難;袁立山不過是你樑家舊部,既然他不念舊情,也沒有膽子派兵西擊。”

樑成翼點點頭,袁樑都是數世將門,樑家得太后在內廷相助,勢壓其他將門。就算袁立山不叛投燕胡,樑家跟他們的關係也算不上好。

不過,袁立山用兵謹慎,輕易不會行險策分兵來襲,樑成翼倒不太擔心。

只是,陳芝虎用兵善走偏鋒,逐戰中原之時,就與林縛並稱,其部行軍又快,神出鬼沒。一旦叫陳芝虎渡過黃河,樑成翼一日不能避入南陽,便一日不能心安。

元錦生看向月夜下的人流,看著前頭在月下閃著粼粼波光的北汝河,心頭也急。

騎兵在前頭驅逐大道上擁擠的流民,南撤的隊伍混雜著軍民車馬,拖拖拉拉有十數裡在伏牛山東麓、在北汝河北岸展開。

在大道的兩側,在渡口兩側,都是隨軍南撤的流民,看情形怕有十數萬人。

南陽府要恢復生計,要發展壯大,離不開丁口。這兩年來,樑成衝經營南陽,也算是費盡了心機,南陽丁口還不到二十萬人。這些流民要能隨軍一起南下,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但誰又知道敵兵何時會從後面追上來?

比起貪多必失,元錦生更希望樑成翼率本部精銳先行避入南陽。

“大哥已派使者去淮西,說服淮西出兵進入漯河、鄲城,”元錦生又說道,“南陽與淮西相依,乃辱亡齒寒也,董原應不會拒絕出兵!不過這走法也難慢了。”

樑成翼說道:“將卒眷屬隨軍而行,沿路又不斷有流民加入隊伍,前頭又有大河相橫,行軍速度怎麼可能得快?”

鄲城在渦陽西北,屏護汝州道的東翼,只要陶春在渦陽出兵進入鄲城,就能將袁立山所部隔絕在豫東,使樑成翼完全不用擔心東翼的威脅。

南陽方城距河中僅三百餘里,要是樑成翼率兵馬急行,兩三天即能撤到南陽。但是,光把兵馬拉出來不行,將卒眷屬不能遣棄在河中。不然就難以約束將卒,有全軍潰散之憂。

南陽也是殘破,樑成衝辛苦經營兩年,還是依賴於淮東、淮西輸供糧草,才能勉強立足。要不能將河中府的輜重物資儘可能多的往南陽轉移,六七萬人馬加上大量的流民涌進南陽,南陽如何能承受得了?

“要不二哥率部先去舞陽?”元錦生說道,“一旦曹家棄關中南撤,燕胡大軍涌進來,故計舞陽會很快受敵,二哥先去舞陽整頓防務,準備迎戰。”

舞陽位於南陽方城之北,位於桐柏山的北麓,舊屬穎川。河南殘破,舞陽城也早就毀於戰火,爲加強南陽北部防禦,樑成衝在桐柏山北麓築壘,以爲南陽外圍。

曹家南撤,燕胡佔得關中之後,有兩條出兵通道能直接攻擊南陽。一是自北南下,攻打南陽府北面方城、舞陽,一是從關中經武關攻打南陽的西翼。

除了燕胡之外,羅獻成或奢文莊也隨時有可能從襄陽出兵北上攻打南陽的南面。

如今,小小的南陽府即將三面臨敵,樑成衝在南陽僅有三萬兵馬,就指望樑成翼撤到南陽後,能兄弟同心、守住南陽北面的舞陽、方城,以緩解南陽的壓力。

“我先若行,旁人只當我棄他們而走,軍心必然大亂,”樑成翼搖搖頭,拒絕元錦生叫他棄大部隊先行的建議,“錦生,你先回舞陽去,叫燕順率一部兵馬隨你先行,先加強舞陽的防備……”

“孩兒不走,要隨侍父親左右。”樑成翼身邊一員少年將領說道。

“廢話少說,燕順你今年也有十七。我與你大伯十七歲時,都領兵上陣,你如今還要留在我身邊,成什麼樣子?”樑成翼板臉訓道。

樑燕順是樑成翼的嫡長子,束甲從軍已有三年,但尚未有獨立領兵的機會。

樑燕順留下來隨大部隊一同進退,是擔心大部隊渡河太慢,拉在後面又給敵兵追及的可能,但叫樑成翼如此激將,面紅耳赤,不再多說廢話,當即表示願跟元錦生先去舞陽。

樑成翼也沒有與軍民共存亡的心思,他留下後面安定人心,是希望能多渡一人過河南下避入南陽、南陽的實力就會增強一分。

天濛濛亮,樑成翼就點了三千兵馬,叫兩名親信部將隨長子隨元錦生先渡北汝河南下去接管舞陽的防務。北汝河上用長索橫貫,四十餘艘漁船來回載運,一次僅能渡千人過去,隨元錦生、樑燕順南下的先鋒,差不多到午時才渡完。

倒是好些會水的流民,把重物什丟去,直接洇渡過河,半天也有兩三千人過去。

元錦生他們走沒多久,日將落時,就有探馬從後面趕過來稟告樑成翼:“有一路敵兵晝夜不捨的追來,已到鴆山北。”

鴆山與大盂山東西相對而立,當中留下一個七八里寬的口子,可惜汝州已殘,不能守,不然在鴆山口建壘築關城,已能將燕胡兵馬擋上一擋。鴆山口離北汝河三十里地不到,爲防止來不及渡河,樑成翼早就下令部在那裡臨時駐營以阻追兵。

樑成翼正在渡口督促兵馬渡河,聽得有敵兵追來,而且已經距鴆山口很近,問道:“追敵多少人馬?有多少騎兵?”

第一章 秋水夕陽琴音渺第22章 君王天下事第96章 軍食第42章 政務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96章 軍食第70章 攻守第5章 治鹽第147章 崇國公第40章 浙西大旱第35章 百般相思第57章 破口罵娘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七十二章 逃監第78章 虎毒食子第18章 弱國邦交第9章 三沙灣第113章 疑點第76章 密約(三)第32章 定計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34章 秘倉第58章 廟堂第80章 雲崖小鎮第4章 內府第6章 天下亂局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79章 不能回頭第12章 寧則臣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46章 不過空城第41章 海東行營第92章 鶴城大捷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46章 控田第158章 瘋虎第14章 合圍第71章 加快步伐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65章 買路錢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34章 請戰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37章 爭盟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21章 子嗣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38章 入冬第69章 信陽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21章 憂降第26章 山門殺心第46章 不過空城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76章 擔憂第2章 新學第113章 又見太監第51章 窮寇不追第54章 尚有餘計第157章 引蛇出洞第38章 顧宅家事第74章 淮東軍制第一百零九章 冰釋(一)第32章 水煮田雞第45章 行路難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154章 渡河第65章 河中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59章 援圍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124章 懸樑第93章 深山殘兵第33章 將計就計第52章 兵臨營前第21章 國務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39章 戰械第16章 公府治政(三)第81章 暗子第68章 攻守之謀第31章 風向變了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12章 蒸汽機(一)第41章 撤兵第32章 蝶翼之陣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56章 態度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42章 回崇州第63章 寧王一系第85章 信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19章 惑敵第38章 三個摺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55章 戰事稍息
第一章 秋水夕陽琴音渺第22章 君王天下事第96章 軍食第42章 政務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96章 軍食第70章 攻守第5章 治鹽第147章 崇國公第40章 浙西大旱第35章 百般相思第57章 破口罵娘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48章 敵軍太狡猾第七十二章 逃監第78章 虎毒食子第18章 弱國邦交第9章 三沙灣第113章 疑點第76章 密約(三)第32章 定計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34章 秘倉第58章 廟堂第80章 雲崖小鎮第4章 內府第6章 天下亂局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79章 不能回頭第12章 寧則臣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46章 不過空城第41章 海東行營第92章 鶴城大捷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46章 控田第158章 瘋虎第14章 合圍第71章 加快步伐第一百零八章 女刺客(四)第65章 買路錢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34章 請戰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37章 爭盟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21章 子嗣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38章 入冬第69章 信陽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21章 憂降第26章 山門殺心第46章 不過空城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76章 擔憂第2章 新學第113章 又見太監第51章 窮寇不追第54章 尚有餘計第157章 引蛇出洞第38章 顧宅家事第74章 淮東軍制第一百零九章 冰釋(一)第32章 水煮田雞第45章 行路難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154章 渡河第65章 河中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59章 援圍第七章 官兵來攪局第124章 懸樑第93章 深山殘兵第33章 將計就計第52章 兵臨營前第21章 國務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39章 戰械第16章 公府治政(三)第81章 暗子第68章 攻守之謀第31章 風向變了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12章 蒸汽機(一)第41章 撤兵第32章 蝶翼之陣第二十五章 紙上談兵(一)第56章 態度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42章 回崇州第63章 寧王一系第85章 信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19章 惑敵第38章 三個摺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55章 戰事稍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埔县| 阿坝县| 阿拉善左旗| 西吉县| 东兰县| 连城县| 洪洞县| 宜兰县| 金坛市| 来宾市| 和田市| 乌鲁木齐市| 津南区| 泗洪县| 尼勒克县| 临洮县| 靖州| 沂源县| 河源市| 仪征市| 新干县| 新巴尔虎左旗| 通河县| 贵港市| 界首市| 赞皇县| 治县。| 铜川市| 哈密市| 松原市| 富源县| 蓬溪县| 乌拉特中旗| 红原县| 西乌| 呼图壁县| 汉中市| 博白县| 读书| 宁远县| 兰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