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3章 深山殘兵

從幕阜山往西北,即爲鄂州咸寧縣境內。

有數人從山谷裡鑽出來,停在半山腰,觀察著山坳裡的村落。

村落不大,在山坳裡有十幾戶人家,破破爛爛的茅草屋,一看就知道沒有什麼油水可撈。

“鄧左校,”一名山民打扮的漢子從小路摸上來,矮著身子蹲在灌木叢後,似怕叫山坳裡的村民看見,壓著聲音跟領頭的漢子彙報道,“山坳外頭還有一座寨子,有三五十寨兵,要等到夜間才能過去;我們回去見副督吧……”

領頭的漢子是袁州都督府轄左部校尉鄧復,這時候他從下袁北逃到咸寧境內,十數日都沒有好好歇息過一回,每日都是晝伏夜出、鑽林越林,眼窩深陷,鬍渣子亂糟糟的,有如喪家之犬,此時他們都扮著尋常的潰兵,將精良的鱗甲脫掉,換著光澤黯淡的普通皮甲,潛逃到鄂南山區裡。

聽得山坳外還有一座山寨,鄧復手按著腰間的佩刀,沉聲說道:“要從鄂州通過,少得要與外人接觸,你們要謹記,無論在何時,都不得再提副督這個字眼……”往山下望了一眼,又領著人往山谷裡鑽去。

走過險峻處,樹林、灌木叢裡都有隱隱藏了一二人警戒出入山谷的小徑,

陳子壽與殘部從前日起,就藏在山谷深處。

陳子壽在逃往下袁的途中給打潰,得知周知正暗投淮東,他沒有敢去下袁與黃秉蒿匯合,而是往北面的禾山深處敗逃。這十數日來,陳子壽率殘部一路北逃,一直到前日才走到幕阜山的北麓。

鄧復等人走回來,走到鬍鬚亂糟糟、臉頰瘦長的陳子壽麪前,稟道:“再往北,就是咸寧縣境,丘山之間,人煙也密集得多。雖說胡文穆要增強江夏、荊州的防禦,在五月之後將兵馬大量北調,但在鄂州爲防備淮東,仍然留守萬餘兵馬,倘若我們暴露了行蹤,胡文穆是不可能叫我們順利潛往漢津的……”

漢津在揚子江北岸,三百多人晝伏夜出走兩三百里地,問題不大,但想要不著痕跡的渡過揚子江去,就不是易事。

“照我說,索性就在幕阜山裡紮寨,陸陸續續的有潰兵從南面逃來,以副督的名望,招攬三五千人,不是難事,手裡有兵,還愁他個鳥?”一個黑臉將領說道。

“幕阜山停不得,副督的行蹤更不能泄漏出去,”鄧復說道,“袁州兵初敗時,戰場都在袁河北岸,兩三萬潰兵都往北面禾山、蒙山裡逃。漫山遍野都是逃兵,淮東軍也沒有辦法逐一清剿,我們二三百人藏在其間,也不顯眼,所以才能順利逃出來。要是副督的行蹤暴露,東海狐焉會輕易放過?”

陳子壽身邊也就三百多嫡系扈衛跟隨,他也不敢停留下來收攏潰兵,才順利逃出袁州府。

“幕阜山往東北,是江州府修水縣境,我們現在是幕阜山西北,實在鄂州咸寧縣境內,屬荊湖軍轄防區,東海狐不想放過我們,又能奈我們何?”陳子壽一干叛將,多出自江州,對九嶺、幕阜山的情況相當熟悉,一名髯須將領就不贊同鄧復過於小心,反駁道。

雖說陳子壽身邊殘部才二三百人,但都是陳子壽的心腹嫡系,倒是有很多人熟悉兵事地理。

“胡文穆初夏時爲應對荊襄地區的局勢,將荊湖兵馬大規模的調往江夏、荊州增強防禦,鄂州的駐兵銳減,幕阜山北麓的咸寧縣守兵不過五六百人,我們要在幕阜山裡立足,胡文穆在咸寧的兵馬,也奈何不了我們。”另一員將領說道。

“林縛身居樞密使,掌天下軍政,荊湖雖說以胡文穆爲首,但名義上也受江寧轄管,林縛以樞密使調兵進入鄂州,也沒有什麼不可,特別是林縛又在袁州把我們打在那樣,胡文穆更不可能公開反抗林縛,”鄧復說道,“退一萬步說,一旦副督在鄂州泄漏了行蹤,胡文穆不想林縛有藉口調軍進鄂州,必然也不會對副督坐視不理的……”

“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你倒是說個行的辦法來,”髯須漢子負氣道,“我們打不過淮東軍,難道連荊湖軍也不如?”

“林縛此時人在下袁,還沒有北上的跡象,淮東在袁州的主力,主要也是圍困新渝城內的張雄山所部,一時還無法顧肖逃入贛西北大山之間的潰兵,”這時有一員青年將領從外圍擠進來,說道,“另外,南陽陷落在即,要應付荊襄危局,林縛在拿下新渝之後,應該將江西腹地的兵馬主力迅速北調,而不是將兵馬散在贛西北大山之間追剿那些潰兵。同樣,也正因爲南陽陷落在即,奢、羅兩家聯合北燕大軍即將南下攻打荊州,我們留在幕阜山,牽制胡文穆在荊南的兵馬,用處更多,而不是兩三百人倉促渡江去投逃奢家。也恰如鄧左校判軍,要是爹爹的行蹤在幕阜山泄漏出來,胡文穆很可能會從鄂州調兵過來打我們,但話說回來,胡文穆在鄂州的兵馬,我們還打不過嗎?”

青年將領是陳子壽的兒子陳同,自小隨陳子壽在營伍征戰,這回才得以一起逃出,沒有留在袁州被淮東清算。

“幕阜山的山勢也險,就算能收攏三五千人馬,但是,軍食怎麼辦?”鄧復問道。

陳子壽率殘部一路北逃,不敢暴露行蹤,沿途不僅不敢跟其他潰兵接觸,有防務力量的山寨也不敢打,羣居的村落也不輕易洗掠,只是沿路捕捉一些鳥獸充飢,兩三百人這十數天眼睛都餓綠了。

“打兩三座大寨子,即便給封山,堅持半年應不成問題,”陳同說道,“半年後,荊州已陷,燕騎飲馬揚子江北岸,說不定那時胡文穆也降了北燕。到那時,我們手裡有三五千兵馬,纔不會給人低看一頭!”

再往北,就是咸寧縣境內,丘山之間人煙就密集起來,也是荊州鄂州的中心區域,一旦離開幕阜山,就要迅速趕到揚子江南岸想辦法找船渡江去。

鄧復的打算,是先派幾數人渡江去,與守漢津的楊雄聯絡,約好日子,叫楊雄派船到南岸來接他們渡江。不過,現實的問題,陳子壽身邊就三百多人,渡江到漢津,又怎麼會受重視?

不過留在幕阜山也不靠譜。

四萬袁州軍給打潰,投降的兵馬差不多有萬餘人,林縛又迅速在下袁城對剩下的往贛西北逃竄的潰兵頒佈赦免令,許他們自行返鄉。

在規定時限內,潰兵返回原籍、繳出兵甲,即歸籍爲民,不究前罪。

鄧復對他們在幕阜山裡能不能拉攏到三五千人馬,很沒有把握。再者大家一氣往北逃命,很多人將兵甲丟棄掉,即使能拉攏三五千人,兵甲也不會全。

再者就算奢羅兩家聯合北燕一鼓作氣拿下荊州,但短時間裡想要再進一步渡江拿下鄂州也不現實,胡文穆有南岸的江夏、鄂州可退,又怎麼可能輕易降北燕?他們留在幕阜山,將遠遠不止要堅持半年。

大家一時間對是逃是留決定不下,看向一直沒有吭聲的陳子壽。

“先在幕阜山觀望形勢。”陳子壽這時候才沉著聲音一錘定音。

從鄂州府穿過再尋船渡江,都有很大的風險,再者兩三百人渡東去投奢家,又怎麼會給奢家重視?陳子壽要僅僅是活命就心安的人,當初也可能跟著黃秉蒿一條道走到黑。

幕阜山是羅宵山系的北脈,就算在幕阜山立足不利,往南有九嶺、禾山、蒙山、武功山等可以轉移。

陳子壽狠狠的一拳砸在山石上,下袁一役,叫他心頭滴血,心痛之外,更有一種難言的羞辱。一路北逃來,也許是離淮東兵馬漸遠,心裡恐懼漸消,但這種兵敗而逃的羞辱感在陳子壽的心裡越發的刺痛,叫他幾乎難以忍受。

***************

林縛親率淮東精銳攻陷袁州的消息,很快也傳到北岸。

快馬奔趹,從漢津一路北上,沿途換了三回來,一氣跑進新野城裡,不要說跨下座騎了,送信的驛兵也差點口吐白沫。

胡宗國拆開信函,看過後,走到奢文莊批閱文函的長案前,說道:“黃秉蒿竟是如此沒用,近四萬人馬竟如此摧枯拉朽的敗潰,蘆溪在四天前也降了,看來張翰在潭州也會向淮東低頭……”

“有沒有陳子壽的消息傳來?”奢文莊擡頭問道。

“陳子壽要從贛西北深山老林裡逃出來,還要通過鄂州找船渡江,能拉多少兵馬出來?”胡宗國對陳子壽能不能逃出來,完全沒有興趣。

“陳子壽要是渡江來,倒是沒有多大的意義,”奢文莊說道,“他的用處是留在九嶺、幕阜山一帶,能叫江州、鄂州都不得省心……”

“陳子壽是江州陽新縣人,就位於九嶺山東麓,其嫡系也多爲陽新縣人,對地方十分熟悉,他要是能在九嶺山、幕阜山拉出一部人馬來,與荊湖軍、淮東軍周旋,的確有些用處,”胡宗國放下對黃秉蒿如此沒用的抱怨,客觀的說了一句,“怕就怕他打喪了膽。”

胡宗國這麼說,奢文莊輕嘆一口氣,袁州兵馬竟是如此沒用、如此迅速的叫兵力不足其半數的淮東軍打潰,說實話,他也有些意外。奢文莊開始還指望黃秉蒿能在袁州多拖淮東軍主力一段時間的。

幾乎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袁州府諸縣就全叫淮東得了去。

“黃秉蒿兵出新渝,就叫淮東軍攔頭痛擊,時機是不是有些巧了?”奢文莊擡頭問胡宗國。

“大都督不是早就斷言東海狐必棄南陽而先安江西嗎?”胡宗國說道,“既然周知正都暗投淮東,東海狐能提前知道黃秉蒿的出兵時機而預先出兵截擊,不能算什麼意外啊……”

“一切都太正常了,就叫人心裡多少有些不踏實。”奢文莊輕嘆道。

胡宗國也不會說奢文莊忋人憂天,跟淮東這些年打交道,就迫使他們要多一個心眼。淮東表面上越是正常的東西,背面越是有可能藏著詭計。

再者,用兵到奢文莊這種層次,有些時候直覺顯得十分的重要。

奢文莊此時有如此強烈的不安感覺,叫胡宗國也倒吸一口涼氣。胡宗國坐下來,與奢文莊對案而坐,又將戰局再仔細的從頭推演了一番,沒有發生有什麼地方出了沘漏。

這時候有人走進廳堂裡來,稟道:“燕使阿濟格將軍,求見大都督。”

“快快有請。”奢文莊說道。

那赫阿濟格走進明堂,兵刃也不解,朝奢文莊拱拱手道:“袁州既下,淮東兵馬很快就會北上,而我們強攻南陽的準備已經就緒,穆親王派我來新野,請大都督一起去南陽督戰……”

“好。”奢文莊說道。

在周繁率部攻下方城後,奢文莊派田常率兵配合葉濟羅榮、周繁圍南陽。由於黃秉蒿太沒用,竟然沒能拖住淮東軍半個月,他們也就不能等到南陽糧盡再攻城……

第46章 不過空城第3章 風災第十三章 攪局當然一巴掌第40章 浙西大旱第133章 耐心第25章 雲梯關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26章 回江寧第29章 督軍第69章 不臣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79章 算計第60章 偏師奇襲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94章 不容拒絕第111章 鄉人治鄉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41章 遼海崩潰第11章 行軍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29章 白石領兵第40章 縱虎離間第1章 兒女情長第17章 釣魚作戰第48章 暗夜秘情第五十章 特權第96章 後院滅火第86章 戰爭陰雲第8章 宴前脣戰第36章 徐州攻略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37章 困獸第七十五章 孰不可忍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18章 備戰(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40章 變局第77章 火炮的缺點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63章 盲點第17章 釣魚作戰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31章 說服第44章 兵家秘術第84章 盡殲第一章 江寧途中(一)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45章 渡淮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22章 跑馬燈第83章 圍敵鳳河西第61章 特旨之危第121章 勇戰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9章 拔營第56章 態度第114章 殲滅第34章 耐心第63章 淮西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29章 陣戰第63章 分合之道第47章 刺客第46章 點天燈第34章 開館設學第39章 糧足傷農第一百零五章 女刺客(一)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第57章 好快第99章 虛實第11章 抵抗軍第116章 斬將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29章 陣戰第45章 相臣人選第26章 糧食第108章 奪島之戰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53章 梟首取級第84章 牽鼻子第44章 兵家秘術第50章 暗門之謀第64章 潰擊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57章 破口罵娘第61章 北伐序幕第二章 七夫人顧盈袖(一)第51章 三女爭豔第47章 偷營第37章 造湖第15章 財大氣粗第22章 跑馬燈第130章 池州謀
第46章 不過空城第3章 風災第十三章 攪局當然一巴掌第40章 浙西大旱第133章 耐心第25章 雲梯關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26章 回江寧第29章 督軍第69章 不臣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79章 算計第60章 偏師奇襲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94章 不容拒絕第111章 鄉人治鄉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41章 遼海崩潰第11章 行軍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29章 白石領兵第40章 縱虎離間第1章 兒女情長第17章 釣魚作戰第48章 暗夜秘情第五十章 特權第96章 後院滅火第86章 戰爭陰雲第8章 宴前脣戰第36章 徐州攻略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37章 困獸第七十五章 孰不可忍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18章 備戰(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40章 變局第77章 火炮的缺點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149章 亂世良民易爲賊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63章 盲點第17章 釣魚作戰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31章 說服第44章 兵家秘術第84章 盡殲第一章 江寧途中(一)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112章 政軍並舉第45章 渡淮第130章 驅狼爲虎第22章 跑馬燈第83章 圍敵鳳河西第61章 特旨之危第121章 勇戰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9章 拔營第56章 態度第114章 殲滅第34章 耐心第63章 淮西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29章 陣戰第63章 分合之道第47章 刺客第46章 點天燈第34章 開館設學第39章 糧足傷農第一百零五章 女刺客(一)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第57章 好快第99章 虛實第11章 抵抗軍第116章 斬將第二十六章 紙上談兵(二)第29章 陣戰第45章 相臣人選第26章 糧食第108章 奪島之戰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53章 梟首取級第84章 牽鼻子第44章 兵家秘術第50章 暗門之謀第64章 潰擊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57章 破口罵娘第61章 北伐序幕第二章 七夫人顧盈袖(一)第51章 三女爭豔第47章 偷營第37章 造湖第15章 財大氣粗第22章 跑馬燈第130章 池州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武县| 宝鸡市| 安福县| 昭苏县| 洛扎县| 年辖:市辖区| 叶城县| 武威市| 南靖县| 马尔康县| 河津市| 白玉县| 城固县| 玛曲县| 河北区| 襄汾县| 开阳县| 竹山县| 汉阴县| 固安县| 西乌| 玉龙| 玉门市| 中宁县| 六盘水市| 儋州市| 泗水县| 海淀区| 米林县| 普宁市| 东阿县| 故城县| 黄陵县| 泸州市| 甘泉县| 财经| 文水县| 清丰县| 荆州市| 三台县|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