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4章 耐心

三月初八,隨蘇庭瞻從江州走水路而來的三千援軍進入浮樑城,韓立即率部東進,往祁門方向逼近。

江南春發(fā)早,三月已芳菲。從浮樑往祁門,山嶺縱橫,昌水河谷在山嶺之間蜿蜒似蛇,河水入春後漸次豐美,兩邊露出大片的河灘上積滿碎石,都給打磨得沒有棱角,晶瑩潔白。

野草在人馬踐踏下,頑強長出新綠,北岸的土路也隨著蜿蜒的河岸向遠處延伸。

一隊騎兵勒住繮繩駐立在道中,皆披甲負弓,烏木鞘馬刀與箭袋系在馬鞍兩側(cè),遠處嶺脊有人影跳動,吹響嘴裡所銜的竹哨,彷彿山嶺間穿風掠雲(yún)的鳥鳴。

不用嶺脊上的遊哨提醒,這隊馬客也已經(jīng)注意到從浮樑過來的大道上煙塵揚起。

看到從浮樑城裡出來的浙閩軍往這邊行來,這隊騎兵迅速往北側(cè)的嶺林裡散去。除了道側(cè)給馬踐踏的野草留有新鮮的摺痕外,河谷之間迅速恢復平靜。

很快,浙閩軍負責外圍探敵的斥候出現(xiàn)在河谷之間,十五人一組,都跨馬披甲。江西多山,騾馬也多,從走馬裡挑選些耐力好、腳程健的充當戰(zhàn)馬,也勉強能用。浙閩軍的前哨斥候們看著樹梢之間驚飛的鳥羣,勒住馬,驚疑不定,一時摸不清樹林裡藏有多少伏兵,只是分出三人來路馳去,叫後面的人馬提高警惕,又分出數(shù)人下馬來,持盾往樹林裡小心摸去。

“嗖嗖嗖”三支利箭射來,都射在向樹林逼近的斥候手盾上,射箭之弓弦力極大,箭頭幾乎要射透護盾,尾翼還在劇烈的震顫,發(fā)出蜂鳴似的響音。

林中人見射箭沒能傷敵,即收住大弓,跨馬從林間小徑往嶺脊逃去。

停在土路中間的斥候,有兩人耐不住性子,這一路來不停的給騷擾,耐心已經(jīng)給撩撥到極點,嘴裡罵著娘,拔出刀來,就驅(qū)馬往林間追去。

帶隊的都頭想阻攔都來不及,就看見那二人剛接近樹林,就有十數(shù)支箭從林裡射出來。這二人發(fā)出憤怒的吼叫,揮刀拔打箭支,但如何能將這麼多箭悉數(shù)攔下?

箭矢而沉,棱刃鋒利,當下兩人各給三五枝箭射中身子,所穿皮甲難以遮護周全。一人當下栽下馬來,身體在新草如茵的林邊草地上抽搐;另一人肩、肋、腹更掛一枝箭,勉強沒有落馬,忍痛打馬往回逃……

這時數(shù)十刀弓手從林間殺出,兩翼並有十數(shù)騎兵掩護。浙閩軍斥侯見對方勢衆(zhòng),也來不及去搶落馬在林邊草地的那人,護住傷者即打馬往回逃;奔逃時,落尾二人又給箭雨射中跨下馬匹,也來不及搶救。

待韓立率兩百甲卒趕來接應,偷襲的人馬已經(jīng)從北面的嶺地裡撤走。

“操、孃的!”韓立勒緊繮繩,拿跨下戰(zhàn)馬發(fā)泄憤恨。從浮樑城出來,才走出五十里路,就給這種不間斷的騷擾吃掉近十名好手,但是浮樑周遭諸縣的山民、獵戶都一面倒的倒向淮東,叫贛東先遣軍的小規(guī)模遊哨精銳在祁門、浮樑周遭的山野裡行動如魚得水,而韓立率部則根本就不敢離開大道,貿(mào)然追入嶺山之間,吃虧更大。

不要說山民獵戶了,地方的士紳豪族對奢家本來就沒有什麼認同感,之前受奢家兵馬脅迫,不敢反抗掙扎,如今虞文澄佔下祁門,正式亮出先遣軍的旗號,都蠢蠢而動起來。原先受奢家任命而任府縣官吏的當?shù)厝耍布娂娪毑《撸活娫俳o奢家驅(qū)使;即便是討生計而給奢家募入營伍的新卒,也陸續(xù)逃亡——很少有人能看到燕胡在關陝勢如破竹,奢家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則是一目瞭然,誰願意這時候給奢家驅(qū)使留下污跡戰(zhàn)後給清算?

贛東形勢的平衡,已經(jīng)徹底向不利奢家的方向傾斜,使得浙閩軍一離開重心城池,就變得寸步難行。

騷擾不斷,昌水河裡不斷的給人從上游投以斷木,阻止水軍戰(zhàn)船沿河而上,沿河道路還有多處給破壞,沿路村寨、農(nóng)戶也相當不配合,小股斥候又不能散開太遠,對外圍超過十里之外的嶺山情況就難以有效偵查、掌握,整個行軍速度就給拖延下來。行軍速度越好,但時時高度緊張的軍卒卻又十分的疲憊——韓立慣打硬仗,對這種嚼老牛皮式的擾襲遊擊,卻很不適應。但是韓立心裡也清楚,昌水河谷往東蜿蜒延伸,彷彿張開的獸口,當真不能掉以輕心,只能強按住心裡的煩躁而憤怒,約束人馬緩緩東進。

雖說走得再慢,但到祁門城外也只剩不到百里路,總歸能走到!

**************

竹岐溪是昌水河在祁門縣城西南的一支旁水,馬鞍嶺位於溪城之間,是進入祁門城的要衝,如今是贛東先遣軍在祁門外圍的營壘。

哨騎不斷的馳回,帶來浙閩軍韓立所部不斷接近的消息。

胡喬中站在嶺脊上,眺望著遠處,視野之內(nèi)的昌河水還十分的平靜,還看不到敵兵東進的珠絲馬跡。

韓立再次率部出浮樑城,往祁門而來,一路都十分的謹慎,難以夾道伏擊——

“到這時,蘇庭瞻、韓立的意圖也不難猜測,他們不急著強攻,但一定會步步爲營逼近祁門城,”虞文澄走過來,虞文備以及原贛州軍潘聞叔、陳瑜勤諸將都隨他走過來,說道,“敵軍斷不敢猝然強攻祁門城,我們欲以祁門爲?zhàn)D的意圖,就落在空處。而一旦叫韓立在昌水源頭站住腳,控制住昌水源頭,其水軍戰(zhàn)船就能源源不斷的將補給運來,我們要是嚴守祁門城,很可能祁門城與外圍的聯(lián)絡會給切斷……”

“我看就在馬鞍嶺與敵而戰(zhàn),贛州子弟沒有一個軟蛋貨!”陳瑜勤說道。

虞文澄在祁門豎起旗號,從周遭諸縣的山民、獵戶裡選募健勇,短短三五日間,所部就從短短千餘人壯大了近一倍,加上虞文備及潘聞叔率部潛過來的兵力,贛東先遣軍在祁門外圍能聚集五千兵馬——韓立才率兩千甲卒而來,從虞文澄、虞文備兄弟到潘聞叔、陳瑜勤等原贛州軍舊部,都主張在祁門城外與敵接戰(zhàn)。

不過虞文澄、虞文備本身就是江寧樞密院所派,潘聞叔、陳瑜勤等原贛州軍舊部,也同意編入贛東先遣軍,接受樞密院的轄管——是戰(zhàn)是避的決定權,還是胡喬中這個樞密院所特派的特使身上。

如今祁門城裡兵甲刀械倒是不怎麼缺,缺的是糧草。

眼前根本沒有辦法從黟山之間的小徑運多少糧食過來——百人規(guī)模的運輸隊,穿山越嶺跑一趟能背上萬斤物資過來。要是鹽鐵,上萬斤就足以支撐一支軍隊的短期消耗;但是一萬斤的糧食,相對數(shù)千人的消耗來說,根本就算不上一回事。

贛東先遣軍的補給,眼前還只能主要依賴從周遭鄉(xiāng)野徵購,用鹽鐵、金銀跟周遭山寨進行交換,甚至先打欠條也可以。但奢家進入江西之後,就對鄱陽湖沿岸徵以重稅,以養(yǎng)其軍,祁門周遭鄉(xiāng)野的民間存糧有限。

民衆(zhòng)以及地方勢力已經(jīng)非常配合贛東先遣軍,但徵購糧草需要大量的人手跟騾馬,速度快不得,短短三五日之間,虞文澄在祁門城裡儲存下來的糧食,還不到十萬斤。

要從更遠的都昌、涌山等地徵購糧食,則需要更多的時間跟人手,在浙閩軍眼皮子底下,危險性也更大。

一旦叫韓立所部逼近祁門城,糧草徵募之事就必然要停下來——要是將贛東先遣軍五千餘人這時候都聚集到祁門城裡,最多隻能支撐十天半個月。

即使僅讓虞文澄所部守城,也只能支撐月餘的時間。萬一浙閩軍狠心驅(qū)趕大量的民衆(zhòng)進城避難,糧食會更加緊張——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叫浙閩軍切斷祁門城與外圍的聯(lián)絡成爲孤城。

“要打,也要先守馬鞍嶺,誘韓立強攻,以疲其軍,而後兩路兵馬,伺著時機,一路從竹岐溪西岸、一路從祁門城,強襲韓立所部側(cè)後,”胡喬中對虞文澄諸人說道,“這樣,我來守馬鞍山簡寨,虞文備負責從玳山方向拖住蘇庭瞻可能從浮樑派出來的援軍,虞文澄、潘聞叔所部先蟄伏不動……”

“制軍在祁門城裡坐鎮(zhèn)即可,我來守馬鞍嶺!”虞文澄說道。

馬鞍嶺談不上多險,一面臨溪,三面都是緩坡,短短三五天內(nèi),也沒辦法紮下多堅固的營壘,畢竟更多的物資要首先保證增強祁門城的防禦。

相比較之祁門城依山而立,有千餘兵馬守禦,足以叫浙閩軍精銳不敢強攻。

胡喬中搖了搖頭,說道:“要打,就要聽我的安排!”

虞文澄、虞文備、潘聞叔、陳瑜勤等將都正值青年,但時年才二十四歲的胡喬中年紀最小。雖說胡喬中受樞密院所委派,暫時領導贛東先遣軍,但要是沒有守死地、打硬仗的膽識,只曉得躲在安全處,憑什麼叫諸將信服——虞文澄、潘聞叔他們都要算新加入淮東的將領,都有自己的傲氣,嘴裡不會說什麼,但心裡可不會輕易承認胡喬中以前在淮東軍裡的地位;相反,甚至會認爲胡喬中不過是佔了身爲崇州童子一員的便宜,而更得樞密使的信任跟重用。

第38章 死守王府第8章 宴前脣戰(zhàn)第70章 長樂王第10章 虎將有謀第60章 梟心難測第144章 刺客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38章 濟南失守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86章 臨行第74章 雁過拔毛第73章 青州軍第34章 殺或不殺第120章 降服第63章 淮西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158章 瘋虎第74章 淮東軍制第34章 耐心第129章 還都第146章 奪城第8章 決勝東線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zhàn)(二)第18章 弱國邦交第50章 暗門之謀第1章 風雨相援第24章 高麗戰(zhàn)略第64章 心結(jié)第22章 立城擴軍第55章 閱事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二十六章 東陽通判第20章 調(diào)虎離山第61章 特旨之危第45章 功高震主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12章 大功將成第32章 定計第89章 勸進(一)第124章 北線第89章 潰敵第84章 廷爭第23章 客訪深山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78章 回崇州第65章 河中第11章 降將第51章 三女爭豔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53章 君子不器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19章 各懷心思第98章 鄂東防線第2章 江寧風潮(2)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36章 月涌江流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63章 開海漕第十八章 私養(yǎng)寇兵第53章 夜雨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79章 深宅之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68章 鏖戰(zhàn)燕雀嶺第32章 父子相認第65章 買路錢第53章 破營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89章 決斷第48章 殘寇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128章 太后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12章 三月之謀第68章 鄉(xiāng)兵自雄第九十四章 草堂微風第27間 羈縻之政第43章 如困籠中第86章 纏殺第133章 耐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113章 又見太監(jiān)第41章 海東行營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145章 惡奴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60章 梟心難測第83章 兵臨城下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4章 內(nèi)府第129章 灘頭說美人第141章 北風第14章 合圍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
第38章 死守王府第8章 宴前脣戰(zhàn)第70章 長樂王第10章 虎將有謀第60章 梟心難測第144章 刺客第一百章 四月芳菲(一)第38章 濟南失守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86章 臨行第74章 雁過拔毛第73章 青州軍第34章 殺或不殺第120章 降服第63章 淮西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158章 瘋虎第74章 淮東軍制第34章 耐心第129章 還都第146章 奪城第8章 決勝東線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zhàn)(二)第18章 弱國邦交第50章 暗門之謀第1章 風雨相援第24章 高麗戰(zhàn)略第64章 心結(jié)第22章 立城擴軍第55章 閱事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二十六章 東陽通判第20章 調(diào)虎離山第61章 特旨之危第45章 功高震主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12章 大功將成第32章 定計第89章 勸進(一)第124章 北線第89章 潰敵第84章 廷爭第23章 客訪深山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78章 回崇州第65章 河中第11章 降將第51章 三女爭豔第三十五章 雜學之論第53章 君子不器第十七章 流馬寇第19章 各懷心思第98章 鄂東防線第2章 江寧風潮(2)第八十四章 夜黑風高第36章 月涌江流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63章 開海漕第十八章 私養(yǎng)寇兵第53章 夜雨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158章 雌兔迷離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79章 深宅之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迷局(一)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68章 鏖戰(zhàn)燕雀嶺第32章 父子相認第65章 買路錢第53章 破營第二十八章 晉安侯進奏使第89章 決斷第48章 殘寇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128章 太后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12章 三月之謀第68章 鄉(xiāng)兵自雄第九十四章 草堂微風第27間 羈縻之政第43章 如困籠中第86章 纏殺第133章 耐心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113章 又見太監(jiān)第41章 海東行營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145章 惡奴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60章 梟心難測第83章 兵臨城下第32章 風月龍藏浦第4章 內(nèi)府第129章 灘頭說美人第141章 北風第14章 合圍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镇县| 库伦旗| 子洲县| 高安市| 澳门| 咸丰县| 邹平县| 连州市| 仙桃市| 乌拉特后旗| 克什克腾旗| 石城县| 奈曼旗| 乐业县| 堆龙德庆县| 睢宁县| 滁州市| 五河县| 抚宁县| 揭西县| 武宣县| 合山市| 保定市| 三台县| 河间市| 内江市| 牙克石市| 怀安县| 闸北区| 嵩明县| 宿松县| 清徐县| 丰都县| 靖宇县| 虹口区| 柳州市| 茂名市| 武邑县| 达日县| 鄯善县| 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