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5章 閱事

夜雪無聲,春意如潮,生龍虎猛折騰到半夜,林縛也如死狗般熟睡。

孫文婉終究是臉皮子嫩,待拂曉晨光微露,偏回住所梳洗紅妝去,怕給下面的女侍撞到羞死人。

林縛一覺醒來,身邊只有蘇湄、小蠻兩姐妹相擁左右陪他而睡。小蠻本身就貪睡,加上有孕在身,睡得更多;蘇湄的身子柔弱,初爲人婦,經不起鞭撻,經過昨夜的折騰,這時睡得正沉——前塵往事歷歷在目,往時也曾想過如此擁美而眠,一朝得現,更覺此生無憾。

“夫君在想什麼?”蘇湄醒過來,擡頭看見林縛眼睛盯著帳頂發呆,出聲問道。

小蠻睡得正香,半個人都趴在林縛的胸口——蘇湄與小蠻姐妹倆,十數年同牀共枕,親密無間,此時多一個林縛,也不覺得有什麼不便,雖說昨夜荒唐,叫人難爲情,孫文婉先離開,也沒有太多的尷尬。

“醒來後,便覺人生無憾了?!绷挚`說道。

“妾身可不想夫君沉溺於此,而忘了大業?!碧K湄說道。

“那是當然,”林縛說道,“家和業興是一方面,有你與小蠻爲妻爲友,其他女子再入不了眼。”

“盡會說瞎話騙人,”小蠻張嘴輕輕的咬著林縛的胸口,笑道:“月兒姐、盈袖姐、六夫人、顧家姐姐、孫家姐姐、還有姓宋的婆娘,以及姓宋的房裡那幾個丫鬟,有哪個入不了你的眼?”

林縛厚顏一笑,便將此節揭過。起牀後,林縛在掃去殘雪的庭院,練過一陣刀術,神氣完足,完全不像昨天折騰到半夜才睡的樣子。

午前賴在宅子裡靜心讀了兩卷書,到午後就無法如此悠閒。

林縛說是隱於湖莊垂釣爲樂,將瑣碎事務推開,這也只是說說而已。便是在此之前,每天都要閱看、批示大量的公函,徐州收復有近月餘時間,地方上也漸漸靖平,林縛還要抽出時間,與地方鄉紳代表見面。

林縛要求沛縣以北的民衆悉數南撤,沛縣到徐城之間的區域,確保滯留其地的民衆都集寨而居,做好堅壁清野的準備,在徐州城往南,建造更多的圍攏屋式的村寨、村圍,以壓制虜騎的滲透能力。

還有就是在徐州地區推行新政,減免租賦、恢復生產,將礦山林地收爲官有,儘快穩定地方統治,減輕淮東的財政壓力——這些事情都離不開地方勢力的配合。

士紳鄉豪雖在淮泗戰事及陳韓三治徐州期間受到嚴重的壓制,但兩次都逃過毀滅性的打擊,還保留著相當強的勢力。

也是過去數年來磨難重重,在殘酷戰事與陳韓三殘暴統治下,徐州的士紳鄉豪更習慣屈服、依附於強權,而忠君之念淡薄。徐州士紳對出身流民軍的淮陽鎮諸將缺乏足夠的信任,但對淮陽鎮背後的淮東卻寄以厚望。

淮東推行的新政以及層出不窮的許多新事物,都叫江寧的老學究、儒生士子視爲離經叛道,難以接受,但在受戰火摧殘的地區,淮東諸多做法又顯得那麼溫和。

丈量田畝、減租減賦、流籍編戶等事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林縛此時還希望徐州地方能舉薦一批人才,作爲後備吏員選入淮東各學堂進行培養。

當世官吏皆出自科舉,即使爲吏,也需要有功名在身。

林縛不拘一格錄用人材,推崇雜學、抑制儒學,一方面是淮東要發展的客觀事實要求如此,一方面也是意在使淮東的官吏體系,與江寧涇渭分明。

當淮東的官吏體系與江寧迥然不同又難以溶合之時,淮東實際就從內在上完成獨立於江寧之外的目的。

還有就是林縛要求將徐州的礦山資源悉數收爲官有,私人挖掘,需得官府照函,亦需向官府繳納稅金。

相對於土地,徐州的煤鐵資源更爲重要。

拿下徐州之後,淮東纔不用擔心在煤鐵礦供應上受制於人。

鐵礦資源對淮東的重要性自不用說,對於普通民衆來說,柴與米的重要性是對等的。鄉野農家以稻麥桿煮飯,但城坊戶多用柴、炭。

炭分木炭、石炭,石炭也就後世常稱的煤,在當世早就得到廣泛的應用,冶鐵燒窯用煤,城坊戶燒水煮飯,也多有用煤的。

淮東地處平原,森林稀少,木炭是遠遠不足用的,林縛有意在原先的煤球、煤餅基礎上,在淮東地區先推廣蜂窩煤。以淮東轄區範圍以內二十萬戶城坊戶以及工礦燃料需求計長,淮東每年的煤炭需求總數預計初期將達到數億石。

在徐州西南、淮陽以東地區,相山、陶墟山以及黃桑峪等低山丘陵,數百年之前,就有挖煤取炭的歷史,至今存有十數處煤窖。受戰事推毀,僅有兩處還在正常生產,此時與徐州、沂州之間的數處鐵窯一併由淮東軍司出資進行贖買,收爲官有,在徐州府衙之下設煤鐵局專司其事。

在徐州推行新政雖說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但要使徐州地區在戰時恢復生產,林縛肩上仍然感受到極大的壓力。

*************

年節將至,林縛終於結束自己的假期,從石狗湖北岸的湖莊搬進徐州城裡,堆在他案頭的一摞公文,叫他直想扭頭出城去,將假期無限期的延長下去。

孫敬堂、高宗庭、葉君安、李衛等人卻拽住不讓他走。

“淮泗地區積壓的流戶數量本來就極爲龐大,遠遠超過地方安置能力。這趟從麟州撤兵南還,爲將沛縣以北地區變成殘地,以爲緩衝,月餘來,差不多又有十四萬民衆遷到徐州以南,”李衛照本宣科的將當前徐州所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擺到林縛的面前,“另一方,在徐州戰事之後,陸續捉俘的新附軍及徐州軍降卒也達到一萬九千餘衆,行營也於前日將這些降卒悉數移交地方安置——不要談恢復生產、修繕城池,徐州要維持下去,明年就要一百萬兩銀……”

林縛將沂州、海州、剡城、宿豫、睢寧、淮陽、蕭山、銅山、灌雲、下邳、沛縣、廣戚等十五縣,都置於徐州治下,形成大徐州格局,以便民事能跟軍政很好的契合。

徐州所轄十五縣,睢寧、淮陽、宿豫、海州、灌雲雖說早前隸屬於淮安,但與徐州、沂南交界,以往是重戰備而輕生產。

這時候將外圍防線推到徐州以北到沛縣一帶,從徐州以南的諸縣,就要以戰備跟恢復生產並重,初期需要投入恢復生產的資源,就顯得格外的多。

其他不說,要使得徐州地區的煤鐵採掘,能夠保證淮東地區的內部供應,投入的銀子就要以百萬兩計。

好在煤鐵的供應另有幾處來源,徐州這邊的開發,可以循序漸進,不需要急於一時。即使要投銀子,軍司也不會直接往外掏銀子,而會將淮東錢莊的功用充分的發揮起來。

即使不提煤鐵採掘上的投入,僅徐州十五縣恢復初步生產、將流民安置下去,所消耗的銀子也將是極其龐大的。

劉妙貞坐在林縛下首,心想:要當這個家,真是不容易做。

徐州制置使下轄淮陽鎮、鳳離營、淮東騎營、沂蒙及廟山等特別行營軍,計有戰卒近七萬衆,此外還有近五萬的輜兵。

要維持徐州地區的軍備,城池修繕、軍械兵甲以及兵卒糧餉被服等常規費用,明年的軍費預算就是兩百六十萬兩銀。這還要指望明年不要發生大規模的戰事,不然開銷將遠遠超過預算。

徐州戰事,殲敵(含捉俘)超過三萬餘衆,成功奪取徐州雄城,絕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勝捷。只是戰後覈算戰事開銷,仍叫人暗暗叫苦。

戰時消耗兩萬袋鹽,幾乎用盡淮泗地區的食鹽儲備。

淮東數年努力攢出的六千精銳騎兵,是徐州獲捷的關鍵,兵員傷亡不大,但戰馬損失超過兩千匹,即一戰就將淮東騎營未來一年的戰鬥潛力消耗盡。

雖說戰後抄沒陳韓三及其部將的家產,但所得甚少,遠遠不足以彌補戰事消耗,也可見這些年陳韓三佔了徐州要供養兩萬兵馬是何等的艱難!

兵甲箭矢消耗,可以拿繳獲抵衝,還有很多的富裕,算是此戰較大的一項收穫。

淮陽軍雖傷亡較輕,但累積也有三千餘衆,傷員救治以及犧牲或致殘將卒的撫卹及獎功,更是大筆的開銷。

劉妙貞、馬蘭頭、李良等人,以往爲流民軍將,率軍轉戰天下,受傷拿草藥破布包裹一下;稍重一些的傷,就看命硬不硬,哪有淮東軍如此完善的救治體系?

將卒犧牲也是拿草蓆裹了埋葬了事,沒有撫卹一說;甚至其遺留下來的妻兒境遇會變得更慘。

說到獎功,一是提拔作軍將,但更多時候沒有什麼可以獎賞,故而在破城時,放縱部衆燒殺掠奪,也是某種形式的獎功跟士氣激勵。

認真、仔細的進行比較,流民軍根本無法跟體系嚴密的淮東軍抗衡的,劉妙貞暗道:當年敗得真是一點都不冤枉。

第56章 顧嗣元第48章 花亭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22章 暨陽堅壁第3章 投石問路第43章 泄水第67章 取刀之謀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165章 滴水不漏第7章 相逢一笑第151章 新格局第62章 臨戰第58章 還鄉第32章 水煮田雞第57章 北進側擊第108章 戰黃陂第7章 城門觀戰第70章 豔若桃花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38章 縱虎歸山第42章 政務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77章 前哨第9章 也算承諾第50章 血戰第85章 轉折第123章 追擊第16章 誰能知心第86章 臨行第79章 戰前第7章 驚瀾第128章 太后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驅直入第90章 易幟第53章 獄島去留第92章 雜魚第74章 淮東軍制第60章 梟臣第18章 激將第18章 兵亂難止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四十六章 治獄(一)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80章 鐵橋營第98章 虞東第21章 斷糧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26章 糧食第108章 交易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4章 內府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48章 雨中歡情第43章 多慮有失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58章 軍功交易第28章 雙面第31章 風向變了第6章 重兵東移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51章 五月第5章 挖牆腳第8章 決勝東線第76章 密約(三)第53章 獄島去留第124章 北線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36章 歷史總是重演第42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章 殺威風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3章 月下心迷第30章 沒有良機第76章 擔憂第二十九章 拔刀救人(一)第4章 備戰糧荒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32章 官職第83章 南歸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88章 對峙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55章 伏兵多時第129章 還都第111章 陳園心機第26章 搶灘第26章 搶灘第22章 突圍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123章 左右逢源第151章 新格局第7章 驚瀾第一百一十一章 迷離姻親(一)第16章 誰能知心第38章 濟南失守
第56章 顧嗣元第48章 花亭第一百四十一章 林庭訓之死(一)第22章 暨陽堅壁第3章 投石問路第43章 泄水第67章 取刀之謀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165章 滴水不漏第7章 相逢一笑第151章 新格局第62章 臨戰第58章 還鄉第32章 水煮田雞第57章 北進側擊第108章 戰黃陂第7章 城門觀戰第70章 豔若桃花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38章 縱虎歸山第42章 政務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77章 前哨第9章 也算承諾第50章 血戰第85章 轉折第123章 追擊第16章 誰能知心第86章 臨行第79章 戰前第7章 驚瀾第128章 太后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長驅直入第90章 易幟第53章 獄島去留第92章 雜魚第74章 淮東軍制第60章 梟臣第18章 激將第18章 兵亂難止第112章 浙東危局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四十六章 治獄(一)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80章 鐵橋營第98章 虞東第21章 斷糧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26章 糧食第108章 交易第24章 戰後米酒香第4章 內府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48章 雨中歡情第43章 多慮有失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八十九章 步步進逼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58章 軍功交易第28章 雙面第31章 風向變了第6章 重兵東移第十八章 私養寇兵第51章 五月第5章 挖牆腳第8章 決勝東線第76章 密約(三)第53章 獄島去留第124章 北線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36章 歷史總是重演第42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章 殺威風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3章 月下心迷第30章 沒有良機第76章 擔憂第二十九章 拔刀救人(一)第4章 備戰糧荒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32章 官職第83章 南歸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88章 對峙第十章 石樑縣裡充強豪第55章 伏兵多時第129章 還都第111章 陳園心機第26章 搶灘第26章 搶灘第22章 突圍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123章 左右逢源第151章 新格局第7章 驚瀾第一百一十一章 迷離姻親(一)第16章 誰能知心第38章 濟南失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葛市| 桃源县| 漳州市| 彭泽县| 九龙坡区| 康平县| 札达县| 临潭县| 东辽县| 香河县| 涿州市| 旬阳县| 永胜县| 全南县| 许昌市| 寿阳县| 沙湾县| 西林县| 文水县| 禹州市| 张掖市| 浮山县| 织金县| 于都县| 讷河市| 桃源县| 临江市| 安新县| 连南| 洪雅县| 吉首市| 新化县| 治县。| 聂荣县| 云梦县| 额济纳旗| 平湖市| 铜川市| 大悟县| 曲松县| 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