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0章 梟臣

也顧不得江寧的調令來,樑文展於五月初一就秘密抵達明州暗中主持新政。

在以葉君安葉氏爲首的浙東地方勢力配合下,淮東很快就掌握明州府田畝及丁口基數。

在嵊泗、岱山等地劃歸海陵府之後,明州府轄管昌國、慈溪、餘姚、上虞、嵊州、奉化、寧海、象山及鄞等八縣,在籍田畝約七百餘萬畝。

在持續數年的戰事摧殘之下,明州府在籍丁口仍有十二萬戶之多。

明州九縣以地處明會平原核心地域的慈溪、餘姚、上虞、鄞縣四地最爲富庶,稅糧佔了明州全府的近八成之多。

奢家從明州府抽取的養軍稅糧有案可查,兩年總數超過一百六十餘萬石,平均每年抽調的養軍稅糧在八十萬石以上——而江寧約定淮東軍可從淮東兩府十一縣徵用的糧餉最高就只有八十萬石。

傳統上,上虞、嵊州、餘姚三縣都是劃歸會稽府管轄的。還是奢家佔領浙東後,會稽是奢家在東線與董原之浙北進行軍事對抗的重心,遂將上虞、嵊州、餘姚劃入明州府管轄,以便能更好的籌措軍資。

以明州、會稽兩府區域爲主的浙東,明州府三居其二,會稽府才居其一。奢家失去浙東自曹娥江以東的區域,說是斷了一臂,一點都不爲過。

五月上旬,在明州府及諸縣主官還沒有確定的情況下,林縛就以浙東制置使司的名義,頒佈田丁新政令。新政減免明州府及諸縣丁稅及各種人頭攤派,向諸縣派遣清田吏主持新政事務,清查田畝,責令諸縣田主在九月之前向清田吏員如數上報田畝實數及丁口,僱佃耕種以實物租計算者減租到三成以下;以定額租計算,上等熟田年租額不得超過一石。

以田氏爲首的叛降共十三家抄族籍產,充爲軍資,餘者以協從論處,免罪責;並將八閩宗紳在明州府境內侵佔的產業以及明州府及昌國諸島所屬的礦山、船場、漁場以及及湖蕩、山澤、島嶼等無籍之地都徵爲官有,地方藉機侵佔,皆嚴懲之。

************

秦子檀在穩定永嘉形勢後,也於五月上旬來到東陽縣,爲當前的惡劣形勢感到焦慮。

在東陽縣太白溪的西岸,淮東軍以長山營兩旅精銳爲主力,駐軍達到八千人。沿落鶴山西北麓坡崗,淮東軍構築魚鱗狀的連環防寨向太白溪西岸輻射,與東陽縣城爭奪對太白溪水道的控制權,又驅使民衆在內線拓寬修築銜接嵊州的驛道。

在天臺縣的北面,以長山營一旅精銳步甲爲主力,淮東軍在構築面對天臺縣的防寨裡,駐軍也超過四千人。

在天臺與落鶴山防寨的內線,以嵊州城爲營壘,以長山營三旅精銳步甲爲主力,淮東軍在嵊州的駐軍更是達到萬餘人。

淮東軍以嵊州爲核心所構築的浙東西南大營在五月上旬就初步成形,以淮東步軍司長山營爲主力,馬步軍戰卒及輔兵的總數超過兩萬兩千人,還有數以千計的民夫徵爲軍用。

到五月上旬,淮東明確將嵊州廢縣置鎮,將整個嵊州城作爲浙東西南大營的駐壘使用,僅在嵊州剡溪江兩岸就抄沒田氏田產二十餘萬畝,作爲軍墾營田所用——還不曉得淮東後期要往嵊州等地填入多少兵戶!

在蕭山到海寧段的錢江水道徹底封閉之後,淮東軍在以上虞縣城爲核心及沿曹娥江兩岸構造的防寨體系裡,駐軍以韓採芝、孫文耀所部浙東行營及淮東靖海第三水營爲主,兵力也超過萬人。

考慮到淮東軍在明州府內線崇城步營三旅精銳以及浙東行營軍陳魁立、毛騰遠等部共一萬五千餘人以及暫時還駐在明州府東海岸的靖海第一、第二水營,淮東軍一時間在浙東的兵力總數超過五萬兩千餘人。

奢家要穩固從天臺、東陽、諸暨到會稽一線的防線,以八閩精銳爲主加上地方防守兵備,人數不能少於五萬人。

雖說浙北董原的壓力由大公子承擔下來,但浙東在失去明州之後,駐軍人數反而要增加近一倍纔夠用。

秦子檀能大體猜到淮東是什麼心思,便是要加劇雙方在防線上的軍事對抗,將浙閩的財政拖垮。

在浙南,劉文忠、左光英等浙南抵抗軍在佔據樂清城,很容易能從海路獲得淮東的支援。奢家在浙南的兵馬只能放棄沿海地區,收縮到甌海、永嘉等離海岸有一段距離的內陸城池建立防禦。

一方面是被迫不得不增兵加強沿線防禦,一方面又不得不接連放棄沿海膏腴之地。

失去明州府不說,永嘉江自甌海、永嘉兩城以下的三角洲區域,良田數就佔到整個永嘉府田畝數的三分之一,也由於樂清城給浙南抵抗軍殘部佔據,秦子檀也不得不將這一區域的民衆強制遷入內地,棄爲荒地,損失的稅糧將數以十萬石計。

晉安府等閩東沿海地區的形勢,也由於失去浙東對淮東擾襲水軍的牽制,而越發的惡劣。淮東水軍將前進基地推到昌國以南一線,又有浙南抵抗軍殘部佔據的樂清爲跳板,對浙南、閩東沿海地區的擾襲越發的便利,擾襲規模也將持續加強——局勢發展到今日,浙閩的東線形勢已經惡劣到不能再惡劣的程度。

當前除了指望大公子能在西線繼續擴張戰略縱深外,也只能寄望東胡人的騎兵能迅速南下威脅淮泗——唯有如此,才能迫使淮東的用兵重心轉移到北邊,減輕浙閩東線的壓力。

浙閩雖說在兩三年間將兵馬總數擴編到將近二十萬之巨,但數面受敵,精銳傷亡也多,短時間已經沒有收復明州府的能力。

***********

浙東戰事初定,林縛也等不及江寧正式調樑文展出任明州知府的告身下達,於五月初九就離開明州府返回崇州;以趙青山爲首的第一水營主力隨林縛返回崇州。

林縛假勤王之名行聲東擊西之策,起初在淮東內部也引起巨大的爭議。

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淮東軍奔襲浙東後取得一系列的重大軍事勝利,迅速佔領明州府全境,特別是後期江寧迫於形勢認可淮東奔襲浙東的行爲,淮東內部的爭議也就平息了。

林縛在淮東的聲望,也累及到一個新的高度。

林縛返回崇州之日,縣民士紳夾岸歡迎,看著津海號緩緩從水門駛入軍山與紫瑯山之間的駐泊區,兩岸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當然,其中也不乏冷眼旁觀者,但淮東兩府軍民卻是普遍的歡欣鼓舞、士氣大振。

然而就淮東軍司內部而言,這次違旨南襲則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普通的官吏將領有著更清晰的意識,從此將淮東視爲獨立於朝廷之外的勢力。拿唐叔恩、劉庭州等人密奏江寧的話來說,“淮東官吏將佐從此之後眼裡只有淮東、而無朝廷,只有林縛、而無皇上”。

淮東在浙東取得一系列的軍事勝利,士氣大振,然而就舉國形勢來看,仍然是憂遠大過喜。林縛壓著心頭的憂慮,接受士紳軍民的夾岸歡迎,越是艱難時,士氣越爲重要。

從南崖碼頭登岸,林縛對來碼頭相迎的秦承祖、林夢得、孫敬軒、孫敬堂、李書義、胡致誠、王成服、孫豐毅、周廣南、吳梅久等人說道:“旬月來,崇州諸事有勞諸位辛苦,林縛在此給諸位揖禮相謝!”

“大人客氣!”諸人還禮,迎林縛登岸。

看到趙勤民也在迎接衆人之列,林縛問道:“趙先生何時來到崇州?”

“前天午後過來,本要去明州府見你,得知你近日即回,便耐心在崇城等了兩天。”趙勤民說道。

“那先一道去東衙飲宴,其他事宴會再細談。”林縛說道,請趙勤民隨他同行去東衙。

趙勤民心裡感慨萬分,林縛假勤王之名行聲東擊西之策,事先半點風聲未透,他與顧悟塵在江寧也是措手不及。

淮東軍主力奔襲浙東的消息傳到江寧之後,恰逢奢飛熊奪得臨水、集兵攻打富陽,大有攻破浙北、向江寧突破之勢。

在江寧受威脅之際,包括嶽冷秋、程餘謙、餘心源、王添、王學善以及寧王府諸人在內,一時間都手忙腳亂、方寸盡失,寄望淮東軍能在東線牽制浙閩叛軍,故而對淮東軍欺君惘上的事實,都不約而同的保持沉默,才使得顧悟塵在江寧不至於太被動。

形勢發展到今天這一步,除了有部分士子還圖口舌之快,指責淮東的不是,更多人心裡則是慶幸淮東軍主力沒有北上勤王。要沒有淮東軍及時在明州府登岸,奢家的十萬精銳怕已經將浙北打殘,從平江、丹陽席捲而過,兵臨江寧城下了吧!

現如今,江寧要靠淮東從東線牽制浙閩近半的兵力,林縛也身兼淮東、浙東兩制置使,江東郡此時境內約十五萬兵馬,淮東佔了三分之一強。林縛不僅直接插手淮東、浙東兩地知府、知縣一級的官員任命,還直接要求在鶴城、嵊泗置縣委以親信家臣,加強淮東軍司對這兩地的控制——趙勤民站在旁側,看向與旁人談笑風生的林縛,暗道:與曹樑並稱梟臣者,也莫過於此吧!

第26章 山門殺心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41章 勤王北上第11章 求死之道第36章 舊瓶新酒第41章 海東行營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37章 困獸第67章 取刀之謀第79章 深宅之事第24章 魂歸何處第118章 待援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41章 撤兵第47章 錢莊之議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23章 南洋擴張第64章 入土爲安第42章 東西虛實第128章 太后第46章 點天燈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83章 引蛇出洞第18章 激將第65章 賑災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43章 演射第31章 說服第76章 嵊泗諸島第八十七章 兵退如潰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15章 財大氣粗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21章 敵戰奇謀第3章 東閩總督嶽冷秋第45章 爭鋒第16章 獅子張口第146章 奔喪議事(二)第42章 再勤王第75章 北行第72章 山河倒旋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15章 做賊心虛第54章 尚有餘計第60章 梟心難測第37章 困獸第55章 黃河決堤第12章 江寧心思第30章 津海會戰第27章 僧院屠戮第八十三章 延醫上島第19章 遼西大捷第125章 溮水論奸雄第76章 密約(三)第81章 了無牽掛第15章 裂痕第63章 盲點第20章 散兵遊勇第10章 虎將有謀第40章 銀子第19章 鹽銀保糧第50章 血戰第12章 江寧心思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103章 定策第45章 叛將降兵第19章 各懷心思第3章 寧王第62章 林族利益第77章 東海攻略第12章 拖延第18章 弱國邦交第75章 密約(二)第9章 也算承諾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51章 泗陽陷圍第19章 兵亂抵定第16章 棋盤落子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156章 絕望第73章 青州軍第69章 信陽第37章 遷族第1章 王侯家事第8章 郊迎(一)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60章 分贓擴軍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92章 鶴城大捷第22章 跑馬燈第34章 開館設學第16章 誰能知心第64章 心結第120章 主臣第118章 嵊泗初定第148章 裂土分封
第26章 山門殺心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41章 勤王北上第11章 求死之道第36章 舊瓶新酒第41章 海東行營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37章 困獸第67章 取刀之謀第79章 深宅之事第24章 魂歸何處第118章 待援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41章 撤兵第47章 錢莊之議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23章 南洋擴張第64章 入土爲安第42章 東西虛實第128章 太后第46章 點天燈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83章 引蛇出洞第18章 激將第65章 賑災第八十五章 山雨欲來第43章 演射第31章 說服第76章 嵊泗諸島第八十七章 兵退如潰第一百三十五章 船行河上第17章 以偏師打偏師第15章 財大氣粗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21章 敵戰奇謀第3章 東閩總督嶽冷秋第45章 爭鋒第16章 獅子張口第146章 奔喪議事(二)第42章 再勤王第75章 北行第72章 山河倒旋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15章 做賊心虛第54章 尚有餘計第60章 梟心難測第37章 困獸第55章 黃河決堤第12章 江寧心思第30章 津海會戰第27章 僧院屠戮第八十三章 延醫上島第19章 遼西大捷第125章 溮水論奸雄第76章 密約(三)第81章 了無牽掛第15章 裂痕第63章 盲點第20章 散兵遊勇第10章 虎將有謀第40章 銀子第19章 鹽銀保糧第50章 血戰第12章 江寧心思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103章 定策第45章 叛將降兵第19章 各懷心思第3章 寧王第62章 林族利益第77章 東海攻略第12章 拖延第18章 弱國邦交第75章 密約(二)第9章 也算承諾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51章 泗陽陷圍第19章 兵亂抵定第16章 棋盤落子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156章 絕望第73章 青州軍第69章 信陽第37章 遷族第1章 王侯家事第8章 郊迎(一)第二十三章 顧氏家人(二)第60章 分贓擴軍第105章 搶灘大橫島第92章 鶴城大捷第22章 跑馬燈第34章 開館設學第16章 誰能知心第64章 心結第120章 主臣第118章 嵊泗初定第148章 裂土分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河县| 甘洛县| 赫章县| 阳山县| 肇东市| 虎林市| 汉中市| 茌平县| 延安市| 黄梅县| 南通市| 中方县| 甘肃省| 林州市| 北川| 丰都县| 渝中区| 凤山县| 漠河县| 常德市| 涡阳县| 临沧市| 高阳县| 衡阳市| 太原市| 阳西县| 灯塔市| 河北省| 乌拉特后旗| 密山市| 汝南县| 朔州市| 武宁县| 菏泽市| 调兵山市| 镇坪县| 建阳市| 两当县| 建平县| 大庆市| 根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