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

渡口這邊加了戒備,無關船舶都清出渡口,或者給趕到上林溪上游的淺水碼頭停靠。林縛換了青色官袍,站在渡口上注視著秦家船隊來的方向。天色向晚,夕陽懸在鐵幕山西北山巔之上,映照得河汊子口波光盪漾、金鱗閃爍。

除林縛外,東陽知府沈戎、通判林庭立以及石樑知縣樑左任等官員都穿了官袍在渡口恭迎秦城伯的到來,打算在上林渡給秦城伯餞行。

沈戎午時纔到上林渡來給秦城伯送行,這也是林縛第一次見到他。沈戎穿著緋紅官袍,身高不滿五尺,腰粗頸圓,黑臉膛,鬍鬚修得整齊,左眉梢有顆大痣十分的顯眼。據說沈戎當年參加燕京會試時名列第二,只因其貌不揚,殿試時落入二甲,不過他的才學修政,在朝野都有很大的名氣。看沈戎到上林渡之後對給秦城伯餞行之事不分粗細的都詳加詢問、吩咐,旁人決計想不到此時的他正冷眼看著秦城伯一步步的往死亡陷阱深處走去。沈戎對林縛也相當的熱切,林縛卻曉得對這種會笑臉吃人的人物要多加防備。

秦家船隊逶迤而來,當頭的樓船氣勢非凡,形體比東陽號還要巨大,通長有十三四丈,甲板上有三層建築,近渡口來,僅甲板以上的艙室就有近三丈高,雙桅在船尾,從艙頂上去還有五六丈高,每層艙室都有半人高女牆相圍,近岸來有如移動的堡壘,十分的巍峨壯觀。樓船最頂層艙室是望哨,可以看見秦城隨扈武士都披甲執銳的站在裡面守哨,兵刃都閃著寒光。

“東陽知府沈戎率東陽官紳恭迎輔國將軍行經東陽,祝輔國將軍一路順風……”沈戎率領東陽官紳在渡口朝樓船施禮朗聲唱諾,又將人將拜謁名單以及餞別禮單送上船去。

過了片刻,一個幕僚打扮的中年文士下船來,他朝渡口翹首企盼的東陽官紳作揖說道:“我家將軍多謝東陽父老厚愛,只是船上艙室狹小,不便請諸位上船一一答謝,特意讓我下船來給大家謝罪……”

旁人心裡大罵:湊份子備了一份餞行大禮,竟然連秦城伯的人影都看不到半個,叫他們心裡如何高興?

“沈大人,我家將軍請你與林通判等人到船上一聚……”秦府幕僚掏出一份名單來讀,除了沈戎、林庭立之外,樑左任等東陽府、石樑縣主要官員以及有名望的鄉紳共十多人給請上船去,林縛的名字不在其中。

林縛雖藉著顧悟塵的權勢在江寧混得風生水起,但畢竟只是九品的儒林郎,秦城伯請不請他上船,都是合情理的,偏偏這秦府幕僚在報邀請上船名單時,眼睛刻意的往林縛身上望了兩眼,那神態再是明顯不過:你不夠資格。旁人都眼帶譏屑的看了林縛兩眼才轉過臉去,有些人甚至不加掩飾的露出輕蔑的笑容來。沈戎在暮色下也不經意的一笑,回頭瞥了林縛一眼,希望從他臉上看到沮喪與給羞辱的神色。

秦府這幕僚姓王,是個舉子,一直考不上進士,也就沒有入仕,給秦城伯當幕僚有好些年了,在江寧人稱“二將軍”,秦城伯對他信任有加,江寧守備軍府諸多軍令政制,多出自其手。東城市井兒衝擊河口時,他隨秦城伯出現過,林縛認得他。他們在江寧要保持一團和氣,不會過分的開罪林縛,但是離開江寧,他們根本就沒有將林縛這種小角色放在眼裡,還故意的要撩撥他一下。

“王先生,請留步,”林縛笑得一團和氣,朗聲說道,“煩請王先生捎一句話給輔國將軍:洪澤浦風波險惡,林縛在上林渡有一艘船,懇請輔國將軍恩許林縛護送一程。”

林縛臉上的神情“情真意切”,令許多人側目,心裡都想:此子臉皮子還真是夠厚,不給臉還硬生生的要將臉貼上去。秦府幕僚也是一愣,心想:此子在江寧混得風生水起倒不是沒有緣故,自己便沒有他這種厚臉皮。

林縛窺著正準備登船去見秦城伯的沈戎臉色略沉,心裡冷笑:他小小的儒林郎都要乘船護送一程,東陽府知府沈戎自然不能就在上林裡敷衍了事,但是沈戎心裡清楚從上林渡北上到洪澤浦危機重重,他這一句話就將沈戎逼到旮旯角落裡轉不得身。

沈戎蹙著眉頭,他哪裡能想到林縛有渾水摸魚的心思?只當林縛是不要臉皮子也想要巴結到秦城伯,冷聲說道:“林司獄若堅持要見到輔國將軍,我等上船後幫你多說幾句好話就是,輔國將軍願不願意見你,全看你的造化。顧大人許是不知道你孝敬長官有這分熱忱。”

沈戎這番話說得很不客氣,林縛只當聽不懂,眼睛還望在秦府幕僚身上,說道:“河口一別,林縛對王先生也傾慕有加,輔國將軍風采更是令人折服,說是聊表心意,實則是林縛要親自護送輔國將軍安全過了東陽府境才心安,我想東陽諸官紳也都跟我有一樣的真切心意……希望王先生能將林縛以及這多人的誠摯心意說給輔國將軍知道。”

林縛這番巴結之言旁人雖然都不卒忍聽,但是都點頭說是,都說一定要護送輔國將軍到淮安府邊界才安心,心裡卻將林縛罵得狗血淋頭。

沈戎沒想到自己一番精密籌劃竟然就要給這個跳樑小醜攪亂,心裡也惱恨,但是不能便多言。只有先上船去,希望秦城伯能將林縛再加以訓斥,將他如此不要臉皮的請求給駁回去,不然他與諸官員鄉紳勢必要跟著護送秦城伯北上一直到東陽府邊界才行,那差不多就要到駱陽湖北面了。

沈戎明知道洪澤浦諸家水寨勢力將秦城伯當成獵物,哪裡敢輕易就跟秦城伯進入駱陽湖?沈戎最初的計劃是在上林渡給秦城伯餞行之後就迅速回到石樑縣裡觀望形勢。一旦秦府船隊陷入洪澤浦,洪澤浦漁戶在水寨勢力的挑唆下豎旗舉事,他沈戎就可以在石樑縣裡調兵遣將應付危機。不管秦城伯最終能不能脫身,他沈戎的好處自然是少不了的。

看著沈戎上船去跟秦城伯相見,林縛冷冷的一笑,與周普轉身朝遠處東陽號停泊的碼頭走去,旁人看他都是帶可憐跟輕蔑的眼神。

林縛與周普從繩梯爬上東陽號,林縛站在船頭,注視著夕陽餘輝中的秦家船隊。除了爲首有如堡壘的樓船外,秦城伯此行北上還有二十多艘大小船隻相隨。在秦府船隊到達上林渡之前,曹子昂、葛存信分別帶人僞裝成洪澤浦裡的漁戶駕船潛往駱陽湖。

秦城伯並沒有停船上岸的意思,一方面樓船裡勢必極盡奢華,該有的享受與奢糜,上林渡未必能提供給他,另一方面秦城伯應該也想快速通過洪澤浦區域,不給沿岸的水寨、流寇太多反應、聚集的時間,他卻不知道洪澤浦諸家水寨勢力早就聯合起來織了一張大網等他一頭栽進去。

林縛在東陽號上等了片刻,秦家就有一名跑腿的過來告訴他,秦城伯許他護送一程。林縛要護送,東陽官紳自然都逃不了,真正知道洪澤浦情勢危機就廖廖數人,林縛站在東陽號船頭就看見沈戎慌手慌腳的跑下樓船來佈置,笑著跟周普說:“沈戎只怕要恨我入骨啊……”

“他只當你是無心之失,此時雖然惱恨,但也不應該談得上入骨纔對。”周普笑道。

秦城伯在上林渡沒有耽擱多久,秦府船隊在濃郁得化不開的暮色裡收錨起航,船隊兩邊懸掛的密集風燈,將石樑河映照得通明如晝。東陽號也收錨啓航,折入石樑河隨行北上。

沈戎、林庭立等東陽官紳都慌手慌腳,但是他們又不能流露出之前就根本沒有相隨護送出境的意思。雖說上林裡鄉營就有八艘快槳船,但是沒有做好夜航準備,掛起燈籠,給波浪搖晃著,給夜風一吹就滅,僅有十多盞風燈每艘船分了兩盞,但是燈太少,根本照不了多遠;船工、槳手也不足,臨時在碼頭僱傭了百人。

沈戎知道石樑縣刀弓手都是廢物,沒讓上船,除了他隨行帶來三百名東陽府馬步兵,還讓林宗海率領三百名有水戰經驗的上林裡鄉勇相隨。沈戎是希望能以武力震懾使洪澤浦水寨勢力等到秦家船隊與護送人馬脫離後再動手。沈戎與林庭立、樑左任等主要官員自然在樓船上繼續給秦城伯餞行,東陽官紳人數雖少,但用了兩艘船,三百名東陽府馬步兵用了四艘船,還剩兩艘船裝不下三百名上林鄉勇。林宗海託林夢得過來跟林縛打商量,要東陽號幫著載三隊鄉勇一百八十名鄉勇,林縛自然不便拒絕,還要林夢得留在東陽號上幫著約束鄉勇。

整個船隊拖得很長,樓船與秦家船隊居前,中間是鄉營的八艘快槳船,東陽號在尾端,但是石樑河裡就樓船與東陽號最爲高大,林縛與林夢得站在東陽船的尾艙頂上,能看到最前頭的樓船二層艙室裡燈光通明,秦傢俬養的歌舞姬正在裡面載歌載舞,絕大多數人並沒有意識到夜風中潛藏的殺機。

風勢正盛,衆船在子夜前分抵達駱陽湖口。船隊拖得很長,駱陽湖南北距離也不大,不足兩裡水路,秦城伯所乘坐的樓船已經抵達駱陽湖的北口子,東陽號還在南口子外。

出了駱陽湖就出了東陽府境,沈戎與東陽官府也不便再往前相送,樓船就臨時停在北口子讓沈戎等官員換船,東陽號自然就在駱陽湖南口子落錨停歇,等著沈戎他們領頭返航。

林夢得知道洪澤浦情勢危急,但是不清楚秦城伯過境是誘發危機的關鍵契機,他心裡奇怪東陽號上備有足夠的風燈,停船時爲什麼只在主桅上從上往下依次點了四盞風燈?這時候聽見河岸上似乎有快馬奔來,但是星月無光,只看見得極糊塗的影子,船上的鄉勇也都警覺得的撥出兵器來,聽見有幾聲長短相間的呼哨聲傳來,就聽見前頭周普說是自己人,過了片刻就看見有七八人鳧水過來爬繩上船,周普帶著一名剛上船、溼衣裳還來不及換的漢子上尾艙甲板,那漢子林夢得看著也眼熟,只聽見他說道:“後路已經給封死了,有十多艘敞口的扒河船裝滿乾草,他們很可能會用火船封河道……”

林夢得剛要問發生了什麼事,就看見西北方向突然漸燒起一團火。那邊是青陽崗方向,爲戒防洪澤浦水寨勢力,東陽府在那邊設了一座哨臺,東陽官紳兵卒皆知青陽崗哨臺,眼見那邊燒起了烽火,一起大譁起來:“湖賊作亂啦!”

林夢得還覺得奇怪,洪澤浦的湖賊要在深夜裡鬧事,爲什麼瞞不過青陽崗哨臺?正遲疑間,就看見駱陽湖前頭黑森森的夜裡突然像滿天星辰似的點燃了密密麻麻的燈火,不曉得有多少船埋伏在夜色下的駱陽湖裡,就看見這諸多賊船飛快往這邊劃來,秦家船隊的燈火最盛,賊船自然也集中往秦家船隊襲去。

第68章 天下未雨第31章 風向變了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六十六章 傳奇匠戶第51章 泗陽陷圍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42章 伏火弩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第24章 淮東制置使第26章 歸心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12章 三月之謀第51章 五月第135章 遺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2章 故人往事第70章 淮山第22章 海東勢力第27章 鐵山船場第67章 洪澤舊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婚宴第129章 志願軍游擊隊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16章 滄南大捷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73章 青州軍第51章 散彈殺人馬第106章 驚疑第1章 江寧風月冷無邊第19章 兵亂抵定第40章 縱虎離間第145章 惡奴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45章 渡淮第69章 爲何造反第35章 螳臂之言第11章 肘腋生變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27章 結營第88章 故人相見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43章 入城擡棺第56章 顧嗣元第31章 淮陽初雪第40章 縱虎離間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35章 螳臂之言第63章 子嗣第9章 郊迎(二)第81章 了無牽掛第15章 抵達津海第90章 勸進(二)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84章 牽鼻子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118章 嵊泗初定第39章 戰俘分贓第六十四章 後事第131章 怨有必因第94章 圍困南陽第九十五章 後院燎原第6章 息議第95章 經難念第七十七章 如狼似虎第34章 鐵流第50章 北伐疑雲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六章 林氏家主(三)第27間 羈縻之政第56章 太行山奇兵第十七章 肥差任選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十一章 不是教你們殘忍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28章 雙面第119章 崇城基業第74章 奪島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32章 定計第133章 主公第14章 東行出海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17章 使臣第99章 大勢第84章 野心第35章 顧氏第二十二章 定策下海(三)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62章 窺一斑第8章 宴前脣戰第120章 降服第35章 整頓第76章 戰地數故人
第68章 天下未雨第31章 風向變了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六十六章 傳奇匠戶第51章 泗陽陷圍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42章 伏火弩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第24章 淮東制置使第26章 歸心第28章 東州都督府第12章 三月之謀第51章 五月第135章 遺計第一百二十六章 水寨湖盜第2章 故人往事第70章 淮山第22章 海東勢力第27章 鐵山船場第67章 洪澤舊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婚宴第129章 志願軍游擊隊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16章 滄南大捷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123章 曉喻盟友第73章 青州軍第51章 散彈殺人馬第106章 驚疑第1章 江寧風月冷無邊第19章 兵亂抵定第40章 縱虎離間第145章 惡奴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45章 渡淮第69章 爲何造反第35章 螳臂之言第11章 肘腋生變第六十八章 玩弄股掌第27章 結營第88章 故人相見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43章 入城擡棺第56章 顧嗣元第31章 淮陽初雪第40章 縱虎離間第100章 浙南戰場第35章 螳臂之言第63章 子嗣第9章 郊迎(二)第81章 了無牽掛第15章 抵達津海第90章 勸進(二)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41章 請君先渡淮第84章 牽鼻子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118章 嵊泗初定第39章 戰俘分贓第六十四章 後事第131章 怨有必因第94章 圍困南陽第九十五章 後院燎原第6章 息議第95章 經難念第七十七章 如狼似虎第34章 鐵流第50章 北伐疑雲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六章 林氏家主(三)第27間 羈縻之政第56章 太行山奇兵第十七章 肥差任選第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第5章 江寧風潮(五)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十一章 不是教你們殘忍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28章 雙面第119章 崇城基業第74章 奪島第一百三十四章 勢不可擋(二)第32章 定計第133章 主公第14章 東行出海第一百二十五章 餞行受辱第17章 使臣第99章 大勢第84章 野心第35章 顧氏第二十二章 定策下海(三)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62章 窺一斑第8章 宴前脣戰第120章 降服第35章 整頓第76章 戰地數故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广汉市| 皋兰县| 将乐县| 长岛县| 富蕴县| 井研县| 金湖县| 中方县| 金沙县| 南华县| 德安县| 罗城| 佛坪县| 开封市| 衡水市| 舞阳县| 凌源市| 西平县| 祁连县| 庄河市| 隆昌县| 泽库县| 丰宁| 苍山县| 宜兴市| 克拉玛依市| 同仁县| 沛县| 杨浦区| 咸宁市| 政和县| 淮滨县| 抚州市| 鄂托克旗| 阜新市| 无极县| 兰西县| 新绛县| 楚雄市| 寻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