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章 歸心

一陣秋雨一陣涼,雨水打在庭院樹梢上的聲音與青銅油燈“嗶嗶剝剝”的燃響相和。

林縛坐在案前,顧悟塵的遺書就攤在案頭,回想從崇觀八年以來的點點滴滴,叫人心生悲傷——靜坐了許久,看到君薰走來,林縛撐著長案站起來,往靈堂走去。

靈堂就設在北麓別苑裡,杜氏已扶湯顧氏去偏院休息;顧嗣元、楊釋、柳西林等人還在靈堂裡守夜。

林縛與君薰走來,燃香而拜,拿起蒲團坐下,君薰跪坐在他的身側。

林縛要楊釋、柳西林他們不要拘禮,對顧嗣元說道:“河淮形勢已經盡數糜爛,十數萬燕兵從東線涌入,後期兵力還會持續增加。就燕胡當前的形勢來看,其勉強能動員二十到二十五萬的兵力從東線南下。江寧諸鎮,貌合而神離,各自擁兵爲重,互不信任,難以捻成一股繩子去守土禦敵,而陳韓三又像一根骨刺釘在徐州,叫兩淮倍感心寒。時將寒冬臘月,這個冬天纔是真正的折磨人心,要是不能在淮北打一場勝仗,河淮之間的故土,怕是要全部丟掉。淮河一線受到威脅,西邊的羅獻成也將令人擔憂;而一旦從南線調兵北上增援,奢家必然會垂死掙扎一番,接下來的形勢將越發的艱難……世事唯艱,吾輩當礪精圖志,岳父也不希望你沉溺往事之哀傷,嗣元,你今後有何打算?”

青州失陷,顧悟塵、杜覺輔、張晉賢等人身死,陳/元亮下落不明,諸人在青州經營的勢力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但仍有不少人馬跟資源撤到淮東境內。

從青州、臨朐撤下來的千餘人馬,都分散於沂山之中,楊釋只挑選百餘護衛,護送湯顧氏及杜家宗庭撤來淮東,但隨顧嗣元、柳西林從陽信撤下來的死士及其餘收攏來的殘兵,將近兩千人,算是一支不弱的哀兵。

此外,杜、顧、陳等家在青州斂聚的部分財富,也由於及時撤到臨朐,避免給燕胡劫去,摺合銀錢也有三五十萬兩之巨。

顧悟塵的遺函裡是說從青州撤下來的殘餘勢力由淮東接受,但林縛還是想尊重顧嗣元的意見,不過他很快就會北上督戰,沒有太多的時間等顧嗣元心裡的悲傷淡去再談這件事。

對於青州撤下來的殘餘勢力,林夢得他們難得的沒有發表意見。

相比淮東此時的勢力,青州撤下來的殘餘勢力或溶入淮東,或依舊保持獨立,甚至對淮東保持敵對之勢態,都對淮東沒有太大的實質性的影響。所以青州殘餘勢力的去跟留,更像是內宅裡的家事。

新帝登基以來,顧悟塵是首位守土殉死的大臣。不管永興帝是否對擁立之事還心懷怨恨,治喪及封賞之事,都會極致哀榮的,也會惠及到顧嗣元的頭上。

顧嗣元若對往事耿耿於懷,不想附於淮東,還是有政治基礎的。

到崇州後,顧嗣元的精神稍好些。

要說以前顧嗣元對河淮形勢還抱著盲目的樂觀態度,而在今日那種盲目的樂觀已經徹底擊碎了,自然也能體會到淮東的難處,非是見死不救,實則是形勢不許。

顧嗣元說道:“一念錯,萬骨枯,以往我好高騖遠,牽累太多的人;從陽信登船時,我是萬念俱灰,到崇州才能靜下心來想些事情。父親遺書要我惜有用之身,不爲俗禮所拘,但不管怎麼說,我都要先回湖塘爲父親立冢,母親與蓮娘暫時留在崇州,託妹妹照應。楊釋、西林二人以及此行南撤下來的都忠義之士,我虧欠他們太多,卻無力照應,只能懇請你代爲安排了……”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林縛聽顧嗣元願意青州殘餘勢力給淮東接受,點了點頭,說道,“此時抵禦胡虜,楊釋、西林都是有用之材,淮東也正需要——你回湖塘立冢,守孝就以三月爲限,到時再回淮東。或治一縣,或治一府,都能發揮你的才能。爲抵禦胡虜,光復山河,人當盡其力、其用,不拘俗禮,岳父遺書所言,也應是此意……”

顧嗣元點點頭,認可林縛的安排。

受此重挫,顧嗣元對自己也有更清楚的認識。

淮東勇將謀臣如林,若說治軍領兵之能,傅青河、曹子昂、秦承祖等人,都是能獨擋一面的帥臣之選;寧則臣、敖滄海、周同、周普、馬一功、楊一航、趙虎、唐復觀等人,都是當世一流的武將;包括劉妙貞、孫壯、張茍、陳漬等人,也是流民軍裡崛起的名將。說到謀臣,以高宗庭、葉君安等人早就名動天下,此時皆爲淮東所用,而林夢得、孫敬軒、孫敬堂、樑文展、王成服、孫尚望、楊子忱等人,皆是一時之選。

淮東可以說是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這遠非當初青州主要侷限於從宗族裡提拔心腹親信能比,顧嗣元也曉得溶入淮東之後,他自己的才幹只能算是中等,受到這麼沉重的打擊之後,也只能腳踏實處的做些事情。

楊釋、柳西林聽顧嗣元這麼說,恭恭敬敬的移到他面前叩了一個頭,顧嗣元跪直身子,將他們攙起來,說道:“我虧欠你們太多……”從此之後,楊、柳二人便不再算顧氏的家臣,身爲淮東之將臣,與顧嗣元便以同僚相處,叩頭之禮便算是一個了結。

隔日,江寧的詔函便到崇州,顧悟塵追諡“忠靖”,追封東閣大學士、開府儀同三司、東陽伯;顧嗣元降一等襲爵,封石樑伯,升授正五品中散大夫;湯顧氏特賜一品誥命夫人。

顧嗣元要先去江寧復旨謝恩,才能再回東陽湖塘爲父親立冢,楊樸、馬朝的遺骸就在紫瑯山北麓擇了一處墓地下葬。

湯顧氏身子不好,顧嗣元之妻杜氏就帶著兒子留在崇州,照顧湯顧氏,包括杜氏宗族上百人也都在崇州安頓下來。

林林總總的事情,直到十月初旬才理出一個頭緒,也是到十月初二,江寧傳來詔函,召淮東從淮泗出兵,從沂南接援東平,也正式同意以汴水爲線,將淮陽以北、汴水以東的區域,除去濟寧、曹州等地外,統統劃入淮東的防區。

**************

十月初二,林縛在東衙靜觀堂召見高麗海陽甄氏特使、甄封之子甄啓泰,東州羈縻都督府遲胄之子、遲元吉、儋羅王世子李繼等人。

六月中旬以後,山東的局勢就日益緊張,淮東當時兵力也是捉襟見肘,林縛被迫從海東抽調兵馬,組成一路偏師,趕到登州外圍應急。

登州之事過後,淮東在海東的部署,自然也不能再掩人耳目了。江寧也是到這時,才較爲清晰的認識到林縛經營海東已經有數年之久,並且根基之深,已遠超他人想象。

不僅在儋羅島借地築濟州城,還與扶桑的大藩國佐賀氏、近鄉氏以及高麗海陵的甄氏與淮東結成攻守同盟,儋羅國以及東州羈縻都督府則實際成爲淮東在海東的外圍勢力,這次更是直接出兵參與登州的戰事。

在當前的形勢下,江寧只能默認這樣的事實,在十月初二的詔函裡,將海東藩國事務一併歸入淮東制置使司管轄。

甄封這次派其子甄啓泰爲特使前來淮東,也特來謀求淮東的支持,去奪取高麗王權。

林縛自然希望甄氏擴大在高麗的戰事規模,以有限的削弱高麗對燕胡的軍事支持,只是甄氏眼下所擁有的實力還略弱一些。

甄氏眼下佔據海陽一郡,轄口約五十餘萬,擁兵三萬有餘;其所要面對的高麗王族李氏及暫攝高麗王政的國相左靖,雖然說貪腐無能、治政混亂,對外又屈於燕胡,惹得國內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軍民離心,但所轄土地、人口、兵卒等資源,都是甄氏的數倍之多。

對甄氏的支持若僅僅侷限於戰略物資交換上,很難在短時間裡將高麗完全捲入戰事之中,也就很難達到削弱燕胡從高麗獲得軍事資源支持的目的。

林縛一是支持佐賀氏、近鄉氏從東側對高麗半島東海岸的山南等郡直接用兵,作爲交換條件,除戰爭掠奪所得外,甄氏在取得高麗統治權之後,承諾將對馬島永遠歸還給佐賀氏。第二個,林縛欲以濟州兵馬爲基礎,聯合儋羅國、東州羈縻都督府的兵力,組建海東聯合行營軍,將兵力擴大到一萬兩千到一萬八千人,由淮東與甄氏共同承擔軍資給養,進襲高麗半島西岸的漢陽等郡——以此形成高麗戰場三線用兵的形勢,不僅要確保高麗無法再支持燕胡以軍資物資,更要將高麗水師釘在半島西岸無法動彈。

考慮到東州羈縻都督府及儋羅國的人口資源有限,林縛特許儋羅李家及東州遲家從淮東招募兵勇,確保兩家同時參戰的兵力都能維持在三千人以上。

林縛這次將趙虎調回崇州,由馬一功接替趙虎,出任海東行營軍都尉,全權負責淮東在海東地區的防務、戰事以及海東商路的開拓、護航任務。

除了從津海營抽調一旅精銳外,還從工輜營抽調兵馬,確保淮東在海東的戰卒提高到九千人以上。

第67章 北地第53章 北伐猜想第23章 暨陽磐石第54章 四人洞房第63章 淮西第132章 不死不休第5章 治鹽第十七章 肥差任選第158章 瘋虎第145章 壽州第80章 溪爲山徑第24章 皓首勤政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46章 緩兵之計第20章 二月崇州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99章 江寧形勢第72章 防線四不像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38章 濟南失守第27章 失城第13章 西沙島遇襲第106章 叔侄夜話第32章 放逐第30章 津海會戰第1章 風雨相援第48章 花亭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31章 求援第20章 拉攏第十八章 寒秋水上的風情第51章 江西形勢第八章 鄉情濃淡第139章 借刀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92章 雜魚第6章 去燕南第105章 陷阱第28章 援助第25章 雲梯關第14章 激將第21章 殺雞駭猴第51章 五月第21章 投附第46章 點天燈第48章 信傳浙南第83章 圍敵鳳河西第16章 滄南大捷第20章 猛虎搏兔第55章 浙北軍司第34章 登王臺山第28章 話別離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44章 陷阱第15章 借名清匪第21章 殺雞駭猴第5章 治鹽第59章 援圍第55章 黃河決堤第57章 好快第54章 四人洞房第25章 海陵知府第50章 暗門之謀第78章 虎毒食子第76章 密約(三)第31章 江島佈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林庭訓之死(四)第56章 淮陽獎功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67章 自顧不暇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17章 休整第28間 應子第55章 黃河決堤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49章 戰勢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25章 割土權謀第140章 笞刑第39章 戰俘分贓第64章 潰擊第132章 敵潰如潮第47章 網更密第152章 丹江對峙第44章轉折第16章 糧荒第39章 虛實相機第52章 棄第42章 回崇州第152章 丹江對峙第108章 交易第68章 各懷心思第59章 加徵第115章 輕而易舉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24章 皓首勤政
第67章 北地第53章 北伐猜想第23章 暨陽磐石第54章 四人洞房第63章 淮西第132章 不死不休第5章 治鹽第十七章 肥差任選第158章 瘋虎第145章 壽州第80章 溪爲山徑第24章 皓首勤政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109章 請旨勞師第46章 緩兵之計第20章 二月崇州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七章 家奴也是富貴途第99章 江寧形勢第72章 防線四不像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38章 濟南失守第27章 失城第13章 西沙島遇襲第106章 叔侄夜話第32章 放逐第30章 津海會戰第1章 風雨相援第48章 花亭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31章 求援第20章 拉攏第十八章 寒秋水上的風情第51章 江西形勢第八章 鄉情濃淡第139章 借刀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92章 雜魚第6章 去燕南第105章 陷阱第28章 援助第25章 雲梯關第14章 激將第21章 殺雞駭猴第51章 五月第21章 投附第46章 點天燈第48章 信傳浙南第83章 圍敵鳳河西第16章 滄南大捷第20章 猛虎搏兔第55章 浙北軍司第34章 登王臺山第28章 話別離第110章 江上相會第44章 陷阱第15章 借名清匪第21章 殺雞駭猴第5章 治鹽第59章 援圍第55章 黃河決堤第57章 好快第54章 四人洞房第25章 海陵知府第50章 暗門之謀第78章 虎毒食子第76章 密約(三)第31章 江島佈局第一百四十四章 林庭訓之死(四)第56章 淮陽獎功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67章 自顧不暇第153章 人心向背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17章 休整第28間 應子第55章 黃河決堤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49章 戰勢第161章 誰是獵物第25章 割土權謀第140章 笞刑第39章 戰俘分贓第64章 潰擊第132章 敵潰如潮第47章 網更密第152章 丹江對峙第44章轉折第16章 糧荒第39章 虛實相機第52章 棄第42章 回崇州第152章 丹江對峙第108章 交易第68章 各懷心思第59章 加徵第115章 輕而易舉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24章 皓首勤政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亭县| 岳普湖县| 大埔县| 井研县| 遂溪县| 贡觉县| 响水县| 三明市| 凤山市| 夹江县| 醴陵市| 柘城县| 济源市| 崇礼县| 阳新县| 辽阳县| 江陵县| 邹城市| 冷水江市| 菏泽市| 岳池县| 鹤山市| 嘉峪关市| 岫岩| 铁力市| 德江县| 长丰县| 宜州市| 长沙县| 旬阳县| 福清市| 牡丹江市| 谷城县| 东乡县| 吴桥县| 东乌珠穆沁旗| 汾西县| 闵行区| 杂多县| 张家川|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