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章 投附

青州兵譁變雖然沒有生出大亂,終究有四五千亂兵潰卒逃逸鄉野、爲禍地方,林縛從營口到昌邑,再率軍沿膠萊河往南運動,沿途好些村寨遭到亂兵的洗劫。

散兵潰卒而成流寇,這些流寇看到官兵來剿,逃得比兔子還快,沒有完善的清剿方略與足夠兵力進行圍剿,很難徹底的掃除禍害。

這些都是地方上的職責,林縛是務實的,不會隨便將這些責任攬到江東左軍身上。

林縛眼下要做的,除了協調湯浩信穩定青州、昌邑、壽光三城的局勢外,還有就是驅逐膠萊河沿線的亂兵流寇。膠萊河是各方當前最緊急要保住的通道。

這個擔子其實也不輕,膠萊河夾於沂山與昆俞山之間,便於亂兵流寇出擊與藏匿,林縛能夠動用的兵力又太少。一直到三月底,林縛纔將江東左軍主力聚集起來,進入昌邑縣南境,有重點的清除膠萊河兩岸沂山與昆俞山裡能直接威脅膠萊河漕運安全的匪寨。

由於大量的漕船都不具備從山東半島東端海域繞行的條件,保障膠萊河道的暢通,是目前維持漕運不中斷的權宜之策。

三月二十八日,右副都御史徐見深攜旨出京,抵達青州訊問昌邑河幫及壽光青州兵譁變等事,又兼任山東郡按察使。

都察院設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地位比六部尚書略高;設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設左右僉都御史,正四品。通常以正四品僉都御史爲郡司主官加銜,比如說顧悟塵任江東郡按察使加右僉都御史銜,副都御史爲總督一級地方大員的加銜,比如說岳冷秋、李卓,都加右都御史銜。

徐見深以右副都御史銜兼山東按察使,位序直接在山東宣撫使葛祖芳、山東提督陳德彪之上,除了便於審查昌邑、壽光兩次譁變大案外,限制湯浩信在山東權力的意圖也很明顯。

在徐見深抵達青州之後一天,江東郡按察使司僉事肖玄疇也抵達青州,代表江東郡參與昌邑譁變案的會審。

昌邑譁變後總共有四千餘河幫會衆被俘,在柳葉飛受青州軍譁變牽連給打壓後,大部分河幫會衆都已經釋放,或暫留昌邑或沿膠萊河南返,但是孫敬軒、孫文輝等四百餘人給當成昌邑譁變案的首犯給羈押在青州府大獄裡。

當初柳葉飛定性爲預謀叛亂、給帶到青州嚴加看管的四百餘昌邑譁變案要犯,將近八成是西河會子弟,張、嶽、柳葉飛之流利用昌邑譁變打擊親近江東左軍的西河會勢力之用心昭然若揭。

林縛還沒得閒進青州城,不過孫文炳、孫文婉都與關押在青州府大牢的孫敬軒、孫文耀見過面。孫文耀給打瘸一條腿,孫敬軒受刑也很重,但性命還無礙,這時候也都延醫特別看護,不會再受到什麼折磨。

林縛沒有去青州參與昌邑譁變案的會審,諸多事隨他們折騰去,等青州那些人做出初步的結論,再說下一步的事情。

實際上,西河會也很難洗得清白。

昌邑譁變造成督糧官員及運卒十數人死傷是事實,再說柳葉飛之前如此刻意的針對西河會,也收集了許多西河會私藏兵械、設置大小頭目的證據。

世道離亂,江河湖匪縱橫,河幫走漕,又怎麼可能不自備武衛?西河會兩千餘會衆,不設大小頭目又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這些事不捅開,大家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作尋常,但是這些事情一旦給捅開來,還是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瞭。

************

塔耳堡山在區域劃分上屬於昌邑縣,但是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南面的高密縣,昌邑譁變就在塔耳堡山腳下的闞家鎮北,踞膠州灣也就六七十里路。

林縛看著闞家鎮北的河灘頭,風吹來,身上甲片亂響。

柳葉飛鎮壓昌邑譁變之後,留下一營青州軍駐紮闞家寨。雖然在穩定青州形勢後,周普率領騎營直插闞家寨有意解除這營青州軍的武裝,奈何青州軍譁變消息先一步傳開。駐紮此地的青州軍趕在周普率騎營到達之前洗劫了闞家鎮,又縱火燒燬淤堵在闞家鎮河灘的數百艘運糧漕船後,佔據塔耳堡山的一處寨堡頑抗。

林縛率兩營甲卒與周普部騎兵匯合後,纔將佔據塔耳堡山的這夥亂兵拔除掉,但是數百艘漕船、數萬石漕糧損失已經無法挽回,闞家鎮地方也損失慘重。

孫文炳穿著甲衣,笨拙的爬上一艘看上去損毀還不算特別嚴重的漕船,船舷還漆有西河會的標識,船艙頂篷已經給燒燬,他探手到船艙裡抓了一把,手裡的穀子給燒得焦黑,又淋了,粘乎乎的一團,根本就不能再食用了。

從昌邑釋放,隨孫文炳一路南行過來的西河會子弟也都爬上給燒燬的漕船,悲憤心痛交加,河幫子弟就是靠船討生活,船都沒了,生活也就毀了。

林縛嘆了一口氣,跟身側的張晉賢說道:“我們就在暫時駐紮在這裡吧,水勢將漲,闞家寨到膠州灣的河道通行百石船是沒有多大問題的,昌邑縣北的河道也不會有多大的問題,關鍵是解決闞家寨到昌邑縣這五十里河道運漕難題?!?

這時候斥候馳馬回來稟告:“孫敬堂率西河會四百餘會衆,在十里外暫息,稍後便來匯合……”

林縛招手喊孫文炳,說道:“我們去迎你父親!”

“這怎麼可以?”孫文炳惶恐拒絕道,“我父親身上罪名還沒有洗脫,會給小人拿這個說事?!?

“管他這麼多做什麼?我曉得西河會是冤枉就行,”林縛說道,又跟張晉賢說道,“煩張大人在這裡稍等片刻……”

“我也跟你走去活動活動手腳?!睆垥x賢笑道。

是非黑白,張晉賢心裡是清楚的,朝中黨爭形勢嚴峻,甚至到了無黨不立、無派不存的地步,一定要選擇黨派投靠,他只會跟林縛、跟江東左軍走到一起。

江東左軍四戰四捷成就勤王首功的偉績,對別人來說也許是耀眼的光芒,對於陽信官員與民衆來說,體會卻是深進骨子裡的。至少張晉賢這一生都還沒有遇到過比林縛更值得信任與依仗的人。之前他限於職守,要留在陽信;此時能有機會,與林縛共事,眼前的局面雖然很艱難,但是他的心思是亢奮的。

林縛笑了笑,邀張晉賢與他並肩而行,去迎接孫敬軒率領北上匯合的西河會衆。

*********

此番運漕,西河會共動用一千八百餘會衆。

進入膠州灣後,爲配合官府將漕糧走膠萊河運到北岸的萊州灣,孫敬軒讓孫敬堂率領近四百名會衆留守即墨看守一百多艘不便進入膠萊的中大型漕船,他則集中了西河會所有兩百二十餘艘約百石載量的漕船以及一千四百名會衆北上,約佔北上漕船總數及河幫會衆總數的三分之一。

這也是柳葉飛將孫家及西河會定爲昌邑譁變主謀的最主要藉口。

本來按照諸河幫的攤派比例,西河會大約只需派出不到五分之一的漕船與會衆就可以了。孫敬軒想盡心一些、積極了一些,畢竟津海漕運乃林家在暗中主持,沒想到卻成了柳葉飛嘴裡圖謀不軌、居心叵測的莫須有的罪證。

船行至闞家鎮河灘淤堵後,被無辜抓去砍頭問罪的七十餘河幫會衆,約有半數是西河會子弟。昌邑譁變後,北行至闞家鎮的一千四百餘西河會子弟除少數人逃脫外,大部分被抓;孫敬堂所率領留守即墨的四百餘會衆也一起給當地官府抓捕,留在膠州灣裡約漕船與糧也給地方官府扣留。

林縛擁兵進迫山東時,孫敬軒等給關押在即墨的西河會衆還沒有來得及轉移到青州受審,所受到的迫害並不嚴重。

不過在轉移到青州的四百餘首犯裡,孫敬軒、孫文耀以及西河會大小頭目就近三百人,其他二十一家河幫加起來纔有一百二十一人給定爲昌邑譁變案的首犯。

給拘押在昌邑縣的近四千河幫會衆給釋放,其中就有西河會普通會衆約一千一百餘人。

其他的河幫會衆都留昌邑,等著事情解決之後,再分批譴返,或由各河幫領回。孫文炳則直接帶著一千餘西河會子弟,隨林縛南下至闞家鎮。

在即墨給捉捕的孫敬軒及四百餘西河會會衆也在青州軍譁變給鎮壓後被釋放,林縛率軍從昌邑南下,就派人通告孫敬堂,要他率留守即墨的四百餘會衆到闞家鎮來匯合。

在案件了結之前,西河會在膠州灣的船跟糧都會給地方官府扣留。

*********

孫敬堂等人給抓到即墨縣大牢十多天,也受了不少苦,許多私攜的財貨都給獄卒搜身拿去外,還有不少人的衣衫給剝走。人雖給釋放,但是船都給地方官府扣押,林縛派去接應的人手倉促間也沒有什麼準備,孫敬軒等人北行來,衣衫襤褸,就像一支乞丐大軍,許多人步履蹣跚、傷病滿身。

孫敬堂在十里外暫息,就是希望見林縛時,能讓大家的精神面貌看上去好看一些,不過實在無法好看多少。

孫敬堂本人拄著一根樹椏子,走路一瘸一拐,林縛派出接應的人手帶了少量馬匹去,不過都留給傷病更嚴重的會衆騎乘了。

孫文炳也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看到父親如此模樣,也忍不住淚落滿面,走過去給孫敬堂叩頭:“孩兒無能害父親受累了……”孫文婉也是淚流滿面,過去給叔父叩頭問安。

“說什麼混帳話,”孫敬堂拿樹椏子捅了兒子一記,眼下不是敘家常的時候,一瘸一拐走到林縛,撲通跪倒在地,也不管張晉賢等官員在側,叩頭說道,“大人恩義,孫敬堂無以爲報。西河會已七零八落、不復存在,孫家就幾個罪民,從此便給大人當牛做馬,來報答大人的大恩大德!”

“這成什麼樣子!我與景中、文炳都是兄弟手足,怎麼能受你此禮?”林縛忙跪下來抱住孫敬堂的胳膊,將孫敬堂從地上攙起來。意思到就行了,他這時候還會傻到將孫家、將西河會派外推?論輩份他還真不能受孫敬堂這麼大的禮,除非他公然自立,才能講這種尊卑。

第115章 腹心之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134章 鴆酒第44章 兵備將行第90章 勸進(二)第91章 站隊第91章 伏誅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5章 初襲第42章 再勤王第40章 縱虎離間第19章 遼西大捷第77章 東海攻略第48章 殘寇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54章 殘敗第4章 海塘問策第29章 陣戰第66章 獻平虜策第18章 弱國邦交第12章 議兵第103章 誰做黃雀第34章 鐵流第23章 客訪深山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28章 孫桿子孫壯第70章 覆滅第32章 蝶翼之陣第52章 棄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68章 海上保險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166章 殺身滅族第92章 鶴城大捷第27章 變化第16章 棋盤落子第84章 野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47章 偷營第92章 鶴城大捷第3章 甄氏第83章 南歸第131章 夜下血流第42章 回崇州第14章 合圍第38章 臣子忠心第91章 伏誅第27章 僧院屠戮第11章 抵抗軍第1章 濟南城外第40章 變局第83章 引蛇出洞第157章 引蛇出洞第31章 城子嶺第23章 暨陽磐石第48章 信傳浙南第105章 警告第86章 臨行第106章 叔侄夜話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134章 還朝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90章 封河之計第97章 聯兵拒寇第145章 壽州第95章 經難念第37章 體用之議第30章 美人心計第83章 南歸第88章 故人相見第124章 斷尾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76章 藥材貿易第34章 秘倉第69章 渡口大潰第二章 七夫人顧盈袖(一)第2章 夜觀軍營第57章 自薦爲妾第18章 喝斥第47章 新帝之謀第23章 南洋擴張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50章 驅狼吞虎第78章 虎毒食子第12章 濟州第18章 兵亂難止第31章 淮陽初雪第36章 歪理邪言第144章 刺客第7章 左右爲難第57章 破口罵娘第139章 借刀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71章 軟禁第35章 抉擇第83章 引蛇出洞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第101章 深宮怨怒
第115章 腹心之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駱陽湖水戰(二)第134章 鴆酒第44章 兵備將行第90章 勸進(二)第91章 站隊第91章 伏誅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5章 初襲第42章 再勤王第40章 縱虎離間第19章 遼西大捷第77章 東海攻略第48章 殘寇第152章 草芥仇寇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54章 殘敗第4章 海塘問策第29章 陣戰第66章 獻平虜策第18章 弱國邦交第12章 議兵第103章 誰做黃雀第34章 鐵流第23章 客訪深山第十一章 意亂情迷第28章 孫桿子孫壯第70章 覆滅第32章 蝶翼之陣第52章 棄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68章 海上保險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166章 殺身滅族第92章 鶴城大捷第27章 變化第16章 棋盤落子第84章 野心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47章 偷營第92章 鶴城大捷第3章 甄氏第83章 南歸第131章 夜下血流第42章 回崇州第14章 合圍第38章 臣子忠心第91章 伏誅第27章 僧院屠戮第11章 抵抗軍第1章 濟南城外第40章 變局第83章 引蛇出洞第157章 引蛇出洞第31章 城子嶺第23章 暨陽磐石第48章 信傳浙南第105章 警告第86章 臨行第106章 叔侄夜話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134章 還朝第十六章 宗祠夜火第90章 封河之計第97章 聯兵拒寇第145章 壽州第95章 經難念第37章 體用之議第30章 美人心計第83章 南歸第88章 故人相見第124章 斷尾第十九章 茶貨行銷第76章 藥材貿易第34章 秘倉第69章 渡口大潰第二章 七夫人顧盈袖(一)第2章 夜觀軍營第57章 自薦爲妾第18章 喝斥第47章 新帝之謀第23章 南洋擴張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50章 驅狼吞虎第78章 虎毒食子第12章 濟州第18章 兵亂難止第31章 淮陽初雪第36章 歪理邪言第144章 刺客第7章 左右爲難第57章 破口罵娘第139章 借刀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71章 軟禁第35章 抉擇第83章 引蛇出洞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第101章 深宮怨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理县| 乌拉特后旗| 阿瓦提县| 桐城市| 平原县| 铜山县| 右玉县| 泉州市| 万全县| 镇康县| 蒙自县| 丹东市| 邯郸县| 资溪县| 潢川县| 镇巴县| 泸西县| 福海县| 托克托县| 昌都县| 东乡县| 通州市| 广德县| 上饶市| 汤原县| 郎溪县| 兴城市| 耿马| 宣武区| 大关县| 泌阳县| 通渭县| 承德县| 甘南县| 来凤县| 卓尼县| 四会市| 隆林| 上栗县| 汕尾市| 阿图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