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0章 勸進(二)

八月初六的清晨,江寧城裡下了細雨,給江寧酷熱的暑夏天氣帶來一絲涼意。

顧悟塵不動聲色的起牀,到書房寫了幾個大字,但心裡仍有按捺不住的煩躁,青州那邊已經拖得太久了——崇觀帝生死不明,這邊最多也只能拖四十九天的孝期,等正式擁立了寧王爲帝傳昭天下,事情就不會那麼簡單了。

心裡越是煩躁不安,顧悟塵越是要自己冷靜下來,在圖大事之前不能亂了陣腳,對林縛他自認爲還是看得比較透的,有野心有手段有決斷,不應該放過這個機會。

馬朝這時候走進來,說道:“寧王府派人過來,要大人去寧王府一敘……”

“哦!”顧悟塵愣怔了一下,難道今天就要議擁立之事?心裡難免又焦急起來,他冷靜下來又想:沒有遺詔,依制只能由有聲望的大臣勸進,寧王才能在江寧繼位登基,按照規矩,寧王總要推辭三五次,只要山東將消息封鎖得嚴密,再拖上十天八天不成問題。

不過真要是勸進,他這邊不應該一點消息都得不到,也許只是一般的召議。

想到這裡,顧悟塵心思又稍定一些,吩咐侍婢給他拿來絳紫色蟒袍公服換上,馬朝也備好車馬,送他去寧王府。

車到寧王府前,顧悟塵就感覺出氣氛的不一樣來,寧王府硃紅大門兩側一長溜的拴馬石柱悉數停滿車馬,

車馬多無標識,但是官看官,扈從認得扈從,趕車的馬伕、車伕也有自己的圈子。

顧悟塵坐在車廂裡,騎馬隨行的馬朝以及坐在馬車前的趕車老張,在眨眼間的工夫裡就將停在寧王府外的車馬大半指認出來,說給顧悟塵聽。

不管是賦閒的,還是正當權的,江寧四品以上的官員,大多數都聚到寧王府來了。

顧悟塵暗暗心驚,蹙著眉頭,這氣氛實在令人難安,將馬朝喚到車窗跟前,壓著聲音吩咐了幾句,就讓馬朝帶了兩名隨扈策馬離去;顧悟塵照舊下了車,從踏馬石下來,站在那裡整理袍袖,讓一名扈從跑過去遞拜帖。

陳西言正在門廳這邊候著顧悟塵,看到馬朝等人策馬離去,心裡冷笑:沒有淮東軍的支持,青州軍、樑家都遠在淮泗之北,僅靠區區江寧水營還能攪出多大的浪花不成?

“顧大人!”陳西言提著袍襟走下臺階迎出來,眼睛微微瞇著,擠出很深的皺紋來,作揖道,“我遠遠看著像是顧大人的馬車,原來顧大人也給寧王召來議事了?”倒好像就比顧悟塵早一步撞見似的。

“陳公!”顧悟塵還禮道,陳西言是與湯浩信同輩份的人,不管背地裡刀光劍影鬥得不亦樂乎,但遇見還是要執晚生之禮,卻對陳西言今日所穿的一身簇新蟒袍又驚又疑……

陳西言致仕將近十年,雖然一直都不甘寂寞,但都是以清流領袖的身份藏在幕後活動。雖說陳西言有穿蟒袍公服的資格,但這些年有誰見過陳西言在公開場合穿過公服?

這當兒,又有兩輛馬車給扈從簇擁著趕來,看架式身份不低,陳西言、顧悟塵也不忙著往裡走,就站在臺階下等候,卻是沐國公曾銘新與永昌侯元歸政前後腳趕來……

元歸政眼裡也是又驚又疑,看到這麼大的場面,他幾乎能肯定是今天要議廢立、對寧王進行勸進,但看顧悟塵的神色,對此也是措手不及……

元歸政爵位雖貴,但無實權,勸進這種事瞞著他很正常,但顧悟塵身爲兵部左侍郎,不要說對淮東、青州、東陽三支強軍的影響,本身就直接掌握江寧水營,勸進之事怎麼可能不事先跟顧悟塵透風?除非嶽冷秋等人有十足的把握不怕顧悟塵這個變數!或者說岳冷秋等人已經聽到什麼風聲,要強行推動策立之事?

“寧王竟然也勞煩曾老國公出面了?”陳西言走前攙住曾銘新的胳膊,以示親熱。

曾銘新狐疑的看著陳西言身上簇新的蟒袍,又看了看顧悟塵、元歸政兩人臉上的驚疑,他就算不知道樑太后、魯王之事,但擁立之事拖這麼久沒有決定下來,江寧城裡什麼謠言都有,他也敏銳的感覺到今天氣氛的異常,壓著聲音跟陳西言說道:“國難當頭,陳閣老你要做這定海神針,可不能鬧出什麼大亂子!這局面再也經不起折騰了!”

“亂不了,老國公你就放寬心,”陳西言笑著輕道。

曾銘新相信陳西言是老謀成算之人,而且他今日穿著蟒袍公服出場,這背後要有什麼勾搭,陳西言必然摻了一腿,比起嶽冷秋、程餘謙那幾個不靠譜的,曾銘新在這時候也更願意相信陳西言。

聽陳西言信心十足的這麼說,曾銘新就暫且將心裡的驚疑按下,也不多問什麼,跟著一起往寧王府裡走。

顧悟塵、元歸政也只有硬著頭皮一起進去,穿堂過屋,到議事堂,議事堂裡擠滿了人,劉直與寧王府衛營指揮使謝朝忠就守在前廳門口,謝朝忠身穿甲衣,手執短戟,堂前堂後,布了許多甲卒,要比以往議事嚴密得多。

劉直看到陳西言與顧悟塵、曾銘新、元歸政進來,迎過來說道:“顧大人、陳閣老、國公爺、侯爺,寧王在裡堂正在等著你們呢……”迎著他們四人往裡堂走去。

寧王坐在正中,程餘謙、嶽冷秋、張晏、王學善、王添、餘心源等人在下首分兩排而坐,看到陳西言等人進來,隨寧王一起坐起身相迎。

顧悟塵且不說,陳西言在官場資格最老,曾銘新與元歸政又是江寧輩份最高的勳貴,便寧王在登基前,在他們三人面前也不能拿架子。

重新排過席次坐下,寧王也不再等其他人進來,咳聲說道:“今日請諸位大人過來,有兩樁事,其一津海傳來的消息證實聖上在渡潮河時投水崩殂,爲朝野大哀,”未等諸人在震驚裡表達致哀之情,寧王又迫不及待的說道,“淮東制置使林縛上書言家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上表勸本王就位,然而本德淺恩薄,實不敢竊居聖位。但林大人所言也是實情,遂請諸位大人過來另立賢明……”

寧王話音剛落,林續文就配合的從屏風後走進來,捧著林縛所擬的勸進表,走到堂前雙膝跪下,唱諾似的說道:“寧王賢良明德,衆望所歸,非淮東制置使林縛擁戴寧王,國難當頭,臣林續文也懇請寧王不棄天下臣民,臨危以挽狂瀾……”

顧悟塵、元歸政當下便如遭雷殛,震驚當場,眼前一陣陣發黑,耳朵嗡嗡作響,竟聽不得他人在表演什麼——

陳西言、嶽冷秋、程餘謙、張晏接著跪下來勸進——王學善、王添、餘心源等人又驚又疑,特別是顧悟塵如此反應,令他們覺察到一絲不同尋常的異常,但是林續文代表林縛與淮先表了態,嶽冷秋、程餘謙、張晏、陳西言也接著表了態,也就容不得他們再有什麼遲疑,相繼走到堂前跪下來,哀聲慟人的懇請寧王繼位。

曾銘新不明白林縛爲何會跟顧悟塵鬧翻了,也不清楚淮東與顧悟塵在擁立寧王一事上有什麼分歧,竟要林續文繞過顧悟塵進行勸進事——但不管怎麼說,不管背後藏著怎樣的秘辛,淮東干脆利落的站起來擁立寧王,終是一樁維護大局穩定的好事。

也難怪陳西言剛纔在大門外如此信心十足,心想早定下君臣名份是要緊,曾銘新也一併跪過來,懇請寧王繼位。

諸人皆跪下勸進,顧悟塵、元歸政二人還愣立在堂上,就突然格外的突兀。

陳西言、嶽冷秋、張晏、程餘謙等人跪在地上,眼角餘光仍看著顧悟塵、元歸政二人的反應。寧王看在眼裡,心裡怨恨猶深,若說從林續文嘴裡知道樑太后及魯王事還有些猜疑,看顧、元二人的反應便是確鑿無現代化了,寧王輕輕的冷哼了一聲,說道:“本王德淺才薄,實不堪此重任,顧大人與永昌侯便比你們清楚的,你們還是另議賢能吧……”

顧悟塵、元歸政這才驚醒過來,忙跪下來,叩頭說道:“請寧王勿棄天下臣民……”違心說這樣的話,心裡苦澀如破了苦膽,誰能想到這致命的一擊竟然淮東先打出來的……

消息很快傳到外面,議事堂裡也是黑壓壓跪了一片——寧王堅持不肯,勸來勸去,勸惱了,就退回內宅,任性的將一干人丟在堂上。寧王雖然躲進後堂,諸大臣卻是堅持不懈的勸進,叩頭叩得敲木魚似的。

好些人爲表誠意,額頭叩得血淋淋的,王添甚至當堂叩暈過去……

勸進之事也很快傳遍江寧,也不曉得張晏、劉直等人在此之前做了多少準備,一柄柄萬萬傘飛也似的傳進府來。日隅時分,士子清流以及江寧城裡的中下級官員,也都聚到寧王府前來勸進……

寧王等人也怕節外生枝,造勢到這一步,差不多已有八成火候,到午後寧王便迫不及待的從內宅裡走出來,“勉爲其難”的接受勸進。

接受勸進纔是第一步,接著諸臣又共推沐國公曾銘新、永昌侯元歸政、陳西言、程餘謙、嶽冷秋、張晏、餘心源、林續文以及顧悟塵、王添、王學善、劉直、謝朝忠等人爲臨時輔政大臣,共議治喪與立都及新帝繼位之事。

其他人膝蓋跪得生疼,額頭叩破不少,這會兒見大勢定下來,撐著膝蓋站起來也沒有多大的事。顧悟塵所跪的磚地,跟澆過雨似的,溼了一片,到午後站起來,身子晃了兩晃,便一頭栽倒在地,昏厥過去。

所謂遺詔之事,都是秘不能宣的,寧王心裡將顧悟塵恨得要命,眼下卻是不能公開的向顧悟塵發難問罪,甚至在擬臨時輔政大臣名單時,還將顧悟塵加在裡面。這就是要堵天下悠悠之口,防止有人質疑他得位不正。

顧悟塵當堂昏厥過去,倒是讓寧王解決了一樁麻煩事,便下令送顧悟塵送回府上好好休息,當下就將顧悟塵的名字從臨時輔政大臣的名單裡劃掉。

元歸政也是失神落魄,以身體不適,推辭掉臨時輔政大臣的委任。

第61章 赴宴第154章 渡河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56章 遷族第134章 鴆酒第53章 襲東陽第47章 網更密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52章 下聘禮第54章 殘敗第23章 歸塵第122章 滯敵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35章 百般相思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62章 香豔佳人淚第46章 點天燈第60章 偏師奇襲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54章 真假虛實第17章 開城門第20章 散兵遊勇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九十五章 後院燎原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38章 死守王府第93章 深谷殘敵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13章 兵援第93章 大婚之夜第四十六章 治獄(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3章 月下心迷第71章 南陽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121章 勇戰第20章 豬鼠之輩第89章 決斷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40章 縱虎離間第三十一章 論功待賞第74章 雁過拔毛第60章 梟臣第113章 疑點第124章 北線第28章 牽連第71章 棄都第10章 嫡爭(一)第41章 撤兵第119章 崇城基業第26章 島城鎖海第96章 軍食第68章 鄉兵自雄第7章 驚瀾第148章 制衡第46章 柳暗花明第21章 敵戰奇謀第117章 攻城拔寨楔子第一百零七章 女刺客(三)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34章 秘倉第35章 顧氏第29章 白石領兵第18章 巡政(一)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163章 擊潰第45章 行路難第104章 轉機第62章 遷島第116章 叛逃第33章 觀星臺第50章 彭城郡公第十七章 流馬寇楔子第127章 俘兵第26章 山門殺心第94章 不容拒絕第17章 休整第113章 疑點第7章 城門觀戰第48章 暗夜秘情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147章 如夫人(一)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97章 大軍集結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72章 防線四不像第69章 羣龍無首第68章 各懷心思第2章 相認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70章 長樂王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
第61章 赴宴第154章 渡河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56章 遷族第134章 鴆酒第53章 襲東陽第47章 網更密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52章 下聘禮第54章 殘敗第23章 歸塵第122章 滯敵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35章 百般相思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62章 香豔佳人淚第46章 點天燈第60章 偏師奇襲第145章 奔喪議事(一)第54章 真假虛實第17章 開城門第20章 散兵遊勇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九十五章 後院燎原第139章 以退爲進第38章 死守王府第93章 深谷殘敵第112章 荊州攻防第42章 三日五百里第13章 兵援第93章 大婚之夜第四十六章 治獄(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時局糜爛(二)第3章 月下心迷第71章 南陽第120章 釜底抽薪第121章 勇戰第20章 豬鼠之輩第89章 決斷第八十章 巷道夜行第十九章 車藏銀妝刀第40章 縱虎離間第三十一章 論功待賞第74章 雁過拔毛第60章 梟臣第113章 疑點第124章 北線第28章 牽連第71章 棄都第10章 嫡爭(一)第41章 撤兵第119章 崇城基業第26章 島城鎖海第96章 軍食第68章 鄉兵自雄第7章 驚瀾第148章 制衡第46章 柳暗花明第21章 敵戰奇謀第117章 攻城拔寨楔子第一百零七章 女刺客(三)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34章 秘倉第35章 顧氏第29章 白石領兵第18章 巡政(一)第九章 殺雞駭猴第163章 擊潰第45章 行路難第104章 轉機第62章 遷島第116章 叛逃第33章 觀星臺第50章 彭城郡公第十七章 流馬寇楔子第127章 俘兵第26章 山門殺心第94章 不容拒絕第17章 休整第113章 疑點第7章 城門觀戰第48章 暗夜秘情第一百零一章 四月芳菲(二)第147章 如夫人(一)第八章 江寧有豪宅第41章 體系與築基第97章 大軍集結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72章 防線四不像第69章 羣龍無首第68章 各懷心思第2章 相認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70章 長樂王第九十六章 妝容驚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城县| 辛集市| 宜阳县| 齐河县| 乐安县| 河曲县| 额济纳旗| 庆安县| 和政县| 新巴尔虎左旗| 社旗县| 广河县| 礼泉县| 新巴尔虎左旗| 沙坪坝区| 石首市| 台南县| 新竹县| 泾源县| 泊头市| 通州市| 石棉县| 信宜市| 寿阳县| 莲花县| 正宁县| 定远县| 蒙自县| 永登县| 台中县| 虎林市| 姚安县| 贵州省| 莆田市| 抚远县| 石台县| 鄄城县| 甘肃省| 淅川县| 涪陵区| 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