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9章 以退爲進

時唯七月,世人翹首而盼的會稽大戰終究沒能爆發……

七月初七爲乞巧節,林縛站在會稽城頭,偵騎四出,帶回奢飛熊率部正大舉從蕭山撤出的消息……

“敵軍正從芝塘撤出,我前軍已經進入芝塘,接管防寨,並無異常。唐副指揮使已經向蕭山境內派出大批偵騎,主力何時入境,還待大人批示?”唐復觀率前鋒精銳已經嚮往蕭山境內壓去,接管芝塘後,派人回來向林縛請示下一步的動作。

芝塘是鏡湖水源之一,位於大香山北麓,是會稽縣西北方向進入蕭山的關津之地,浙閩軍放棄芝塘,意味著奢飛熊放棄蕭山是實,非疑兵之計。

“著唐復觀多派小股精銳,深入滲透偵察,主力駐守芝塘,靜觀其變,要防備敵人打回馬槍……”林縛大聲訓令,聽著傳令兵複述他的口令無誤,揮手讓他離去,奔赴芝塘向唐復觀傳令去。

“這一戰終是沒有能打成,”高宗庭輕輕一嘆,說道,“奢家這是要將決一勝負的時機拖到燕胡突破河淮防線之後啊!”

林縛頗爲遺憾的長吐了一口氣,他當然希望能一戰徹底決定南線形勢,好從南線抽出兵馬補入淮泗,以迎接燕胡步騎將如驚濤駭浪般的衝擊,但不可能每樁事都恰到好處的如意——奢家寧可在失去會稽後,再放棄蕭山、山陰,也要避免跟淮東軍近距離消耗,林縛便有渾身解數,也無計可施。

“宗庭,以你對浙閩諸人的熟悉,浙閩軍能斷腕放棄蕭山、山陰,會不會是奢文莊已經直接干涉這邊的戰事?”傅青河問高宗庭。

雖說山陰守軍還沒有動靜,但很明顯,奢飛熊在北面棄守蕭山之後,浙閩軍是無法獨守跟會稽縣只隔鏡湖的山陰縣的。

要麼皆守,要麼皆守。以之前奢家兄弟往山陰、蕭山集結兵力的氣勢,很難想象他們能如此果斷的放棄山陰、蕭山。

“說不定奢文莊已然藏身山陰或蕭山,在幕後主持這一切!”高宗庭的猜測比傅青河更直接一些,說道,“以退爲進,是他慣用的伎倆!”

林縛蹙著眉頭,說道:“這是頭老狐貍啊!”他能料到浙閩軍不敢強攻奪回會稽,但他沒有想到浙閩軍會如此果斷的放棄山陰、蕭山兩地……

山陰、蕭山與會稽地勢相接,是給會稽山、浦陽江、錢江、曹娥江等山水包圍當中相對完整的平原地形——浙閩軍若要守山陰、蕭山,其防禦營寨必然與淮東犬牙相錯。

如此防禦狀態,對敵我雙方都極爲吃力。

林縛也是想淮東咬緊牙關,能用這麼一個對雙方都不利防守的滯形,迅速的榨乾奢家在浙郡的軍事潛力,以便入冬之後,淮東能從南線抽出一部分兵力出來支援淮泗。

浙閩軍如此果斷的放棄山陰、蕭山,令林縛的如意算盤落到空處。

浙閩軍既然棄山陰、蕭山而走,淮東軍就不能不接管,不然就會寒了地方勢力的心,但淮東軍在收復山陰、蕭山兩縣,防線會給拉得更長,兵力會給攤薄。

“奢文莊算盤再精,以退爲進,想將我軍主力拖陷在浙東抽不出去,最終在燕胡騎兵捅破河淮防線直接威脅淮東腹地時,我軍主力又不得不北上增援,浙閩軍則能撈到打反擊的機會,”高宗庭笑道,“但他算得再精,也沒有想到淮東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對淮陽軍鎮已經投入那麼多資源……”

淮陽鎮已經得到極大的加強,三萬戰卒,四萬輜兵部署在淮泗防線上——至少能保證河淮防線崩潰之後,燕胡步騎沒有連續捅破淮泗防線的可能,就能爲淮東多爭取出一年的時間。這就使得奢家的以退爲進之計,至少在東線不會成功。

“唉,我們還是先保住東線吧,能將禍水西進,那是最好。”林縛苦笑道。

奢家在浙閩各地還有總數十七八萬的兵馬,雖困於資源匱乏,時間拖越久,會越疲弱,但必有垂死掙扎一戰,且必然慘烈——林縛也不想由淮東軍來挨奢家的垂死一擊。

只要能保證東線防事不出沘漏,就能迫使奢家從西線尋找機會——林縛打的是這個主意。

“南面,奢家應該會全線退守諸暨,”高宗庭頂著風,讓侍衛將地圖攤在垛牆上,“我們不管花多大代價,至少要控制住漓渚,不然山陰的防守形勢就太難看了……”

諸暨背依東陽縣,東側是會稽山、西側是龍門山,是地形相對狹長的浦陽江河谷盆地,浦陽江穿境而去,易守難攻。

諸暨與浙閩軍在東線的防守重心東陽縣僅相距百里,河谷盆地地形,又使得諸暨、浦江、東陽三縣之間道路開闊,大部分地區還有水路相通,彼此間援應迅速,造成淮東軍在嵊州、山陰外圍等地若不佔據絕對的兵力優勢,很難去獨攻一地。

而浙閩軍退守諸暨,對山陰、會稽、蕭山三縣都有居高臨下之用兵之勢。

浙閩軍收縮防線,能節約大量的開銷,淮東軍貌似多得兩地,但防線拉長,地勢上又處於劣勢,將有大量兵力給陷在會稽,抽不出去。

高宗庭在地圖上所指出的漓渚,是鏡湖之湖,位於山陰縣西南的丘陵之間,也是諸暨進入山陰的一處關津要隘。淮東軍若能奪得漓渚,防守山陰諸縣的形勢纔會稍微好看一些。

林縛對會稽周圍的地圖已經研究了透徹,不用看到地圖就曉得高宗庭所指是何處,他低頭看著腳下所鋪的城磚牆,說道:“要是可以,我寧可將蕭山還給杭州……”

奢飛熊率部退出蕭山,西還富陽,富陽與蕭山之間有龍門山嶺相隔,依舊造成淮東軍從蕭山出兵打富陽難,而浙閩軍從富陽出兵打蕭山易的形勢——蕭山舊屬杭州府,將蕭山還給杭州府,就是指望由杭湖軍來獨自抵擋集結在富陽等地的浙閩軍。

“怕是孟義山、孟心史沒有膽子接受啊!”傅青河說道,“奢飛熊撤到富陽去,富陽、臨水的兵馬就將多達六萬。他們即使要將蕭山攬過去,你真能放心?”

林縛長嘆一口氣,搖了搖頭,說道:“東線我還就怕杭湖會出亂子,還要主動的去承擔一些責任——杭湖要讓奢家打穿了,一樣會讓淮東很難看!”

淮東軍壓在南線的兵馬總數雖說超過八萬之巨,但由於現在要守的防線拉得太長,兵力分散,也難以對奢家再有什麼犀利的攻勢,偏偏這些兵力陷在防線裡還不能撤出去,稍有不注意,浙閩軍收回去的拳頭,就可能出其意料的猛擊出來。

到午後,果然傳來山陰守軍撤離的消息,林縛命令敖滄海派偵騎滲透,防備山陰守軍撤出時肋裹民衆而走,其他的都以靜觀其變。

入夜時,嘉興知府陳明轍繞道趕到會稽來見林縛。

杭州方向從前日就明確偵察到蕭山守軍有撤離西還富陽的跡象——孟義山、孟心史在杭州嚴陣以待,不敢稍離,趕著陳明轍在杭州,託他來會稽聯繫淮東軍。

到會稽之後,得知浙閩軍從山陰也開始撤軍南還,陳明轍頗爲興奮,見到林縛,開口讚道:“林大人真叫個用兵如神,三番數次叫浙閩叛軍損兵折將,今日又叫他們含恨而走……”

“陳大人客氣了,”林縛含笑請陳明轍入座,開門見山的詢陳明轍的來意,“陳大人繞道趕來會稽,有何事指教?”

“指教不敢,”陳明轍說道,“奢家接連的折兵損將,疲態已顯,勢難持久,朝廷收復浙西也指日可待。然毒蛇將死,猶能反噬,浙閩叛軍即便從蕭山撤兵,但集於富陽,猶有大股兵馬,不能不防——孟義山及孟心史兩位大人,託我來與林大人商議,兩軍當如何聯手打擊集於富陽的叛軍?”

“陳大人不來會稽,我也會讓人去杭州聯絡兩位孟大人,”林縛說道,“浙閩叛軍雖接連受挫,但其兵馬還沒有傷及根本,不能不小心防備。陳大人能過來,那是真好不過……”又說道,“我過些天就回崇州去,浙東的防務,悉由青河主持,聯兵之事,也就請他與陳大人詳述……”

“有勞傅將軍!”陳明轍朝傅青河作揖道。

傅青河還禮,請陳明轍移到懸掛在北面牆壁上的掛圖前,說道:“力聚則強,力分則弱,兩軍當通力合作,方能將浙閩叛軍徹底剿滅——奢飛熊率部退守富陽之後,杭湖軍承受的壓力要大一些。我們希望杭湖軍能在富陽縣西北的午潮山站穩腳跟,淮東則會驅使水營戰船進入錢江水道,以窺轉塘……”

轉塘是富陽縣東郊淤積江沙而成的一處河谷平原,面積不大,大約十數裡縱深,位於午潮山南麓腳下,正對著浦陽江口。

淮東水營可以直接從浦陽江進入錢江水道,兵鋒進逼轉塘。只要杭湖軍能從東北方向進入午潮山站穩腳跟,實際就能聯手控制從午潮山一直到錢江北岸的區域。

傅青河繼續解釋道:“……如此一來,就能將浙閩軍在富陽的兵馬封鎖在午潮山以西不能東進,能使西湖沿岸沃土不再受戰火的涉及而能夠及早恢復耕作,這對杭州應該意義很大。”

杭州自古就是魚米之鄉,但受戰事牽累,境內沃土之縣,拋荒棄耕的田地十之七八,使得昔日稅賦大府兩年間顆粒無收,民生凋弊殘破不堪。

陳明轍只是代孟義山、孟心史來會稽議事,聽傅青河介紹,只是點頭稱是,應允之事還要孟義山、孟心史點頭才成。

傅青河又說道:“在西湖南岸南屏山南麓,杭州方面若是有意,可以聯手修造一座浮橋溝通南北兩岸……”

南屏山更靠近東側,位於西湖南岸,與杭州城相距不遠,與蕭山縣城隔江相望。在南屏山南麓山腳下,修造一座橫跨錢江的浮橋,就能將杭州與蕭山連成一片。杭湖地區若形勢危急,淮東軍從蕭山出兵進援,也會十分的便捷——浮橋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能控制水道。

“淮東在蕭山將駐多少兵馬?”陳明轍問道。

“會稽山以北防線,兵力主要集於蕭山,”林縛接過話說道,“眼下還沒有確數,但水步軍總數,不會低於四十營……”

奢家果斷放棄蕭山、山陰,就當前的形勢,東線短時間裡已無決戰的機會,淮東軍在東線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怎麼經營、確保東防線萬無一失。

不僅淮東軍防守的區域不能出問題,還要保證杭湖軍防守的杭州、湖州防線穩固,不出大問題,這樣就能迫使奢家將垂死掙扎的視野從東線轉到西線尋找戰機——即使將來江西方向的防線給奢家捅破,也要遠比杭湖防線給捅破,能讓淮東多喘幾口氣,不那麼難受。

雖說董原離開浙北後,杭湖軍相對較弱,但陳家所主導的原海虞軍以及以白淖軍爲底子的杭湖水軍,跟淮東軍的關係都頗爲親近。即使孟義山與淮東軍也無交惡的先例,林縛也更願意跟杭湖軍合作。

第38章 死守王府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4章 宋家子弟第23章 南洋擴張第3章 沒落王族第87章 試探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36章 舊瓶新酒第46章 國相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80章 鐵橋營第74章 顧慮第147章 如夫人(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茶盜第10章 入甕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67章 國策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49章 逆而取之第65章 開漕諸策第47章 偷營第13章 擁兵自重第40章 浙西大旱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42章 斷後第57章 北進側擊第38章 濟南失守第78章 虎毒食子第16章 誰能知心第44章 陷阱第44章 兵備將行第13章 將田種好第40章 縱虎離間第55章 黃河決堤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6章 私糧入京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96章 傳捷第56章 淮陽獎功第26章 對壘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82章 議降第30章 星星之火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三章 柳月兒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85章 信心第71章 南陽第88章 不堪一擊第26章 殘部第55章 閱事第41章 遼海崩潰第27章 聯兵接觸第47章 網更密第64章 入土爲安第42章 回崇州第5章 幕僚第30章 津海會戰第64章 軍功賞爵第20章 散兵遊勇第74章 密約(一)第34章 殺或不殺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9章 郊迎(二)第12章 大功將成第96章 傳捷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訓之死(二)第26章 得與失第36章 對壘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56章 淮陽獎功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106章 驚疑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12章 蒸汽機(一)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91章 大喜之日第54章 尚有餘計第74章 奪島第131章 歸路第56章 見疑第49章 奢家變數第40章 變局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24章 高麗戰略第56章 遷族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70章 覆滅第77章 火炮的缺點第62章 臨戰第26章 山門殺心第158章 瘋虎第3章 甄氏第53章 北伐猜想第128章 太后
第38章 死守王府第114章 猝然接戰第4章 宋家子弟第23章 南洋擴張第3章 沒落王族第87章 試探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36章 舊瓶新酒第46章 國相第二十二章 顧氏家人(一)第80章 鐵橋營第74章 顧慮第147章 如夫人(一)第一百一十七章 茶盜第10章 入甕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67章 國策第84章 鶴城司軍塞第49章 逆而取之第65章 開漕諸策第47章 偷營第13章 擁兵自重第40章 浙西大旱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42章 斷後第57章 北進側擊第38章 濟南失守第78章 虎毒食子第16章 誰能知心第44章 陷阱第44章 兵備將行第13章 將田種好第40章 縱虎離間第55章 黃河決堤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6章 私糧入京第4章 世間不缺聰明人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96章 傳捷第56章 淮陽獎功第26章 對壘第120章 兵戶總冊第82章 議降第30章 星星之火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三章 柳月兒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85章 信心第71章 南陽第88章 不堪一擊第26章 殘部第55章 閱事第41章 遼海崩潰第27章 聯兵接觸第47章 網更密第64章 入土爲安第42章 回崇州第5章 幕僚第30章 津海會戰第64章 軍功賞爵第20章 散兵遊勇第74章 密約(一)第34章 殺或不殺第104章 再襲大橫島第9章 郊迎(二)第12章 大功將成第96章 傳捷第一百四十二章 林庭訓之死(二)第26章 得與失第36章 對壘第七十九章 夜長夢多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56章 淮陽獎功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2章 錦上添花事第106章 驚疑第十二章 竹刺槍第12章 蒸汽機(一)第134章 兵敗如山倒第91章 大喜之日第54章 尚有餘計第74章 奪島第131章 歸路第56章 見疑第49章 奢家變數第40章 變局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一百四十三章 林庭訓之死(三)第24章 高麗戰略第56章 遷族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70章 覆滅第77章 火炮的缺點第62章 臨戰第26章 山門殺心第158章 瘋虎第3章 甄氏第53章 北伐猜想第128章 太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福县| 尖扎县| 呼图壁县| 平南县| 彭泽县| 福建省| 伊宁县| 巴里| 宜黄县| 奉节县| 南阳市| 呼和浩特市| 滁州市| 呼伦贝尔市| 青龙| 宣威市| 缙云县| 浦东新区| 延长县| 南郑县| 大同县| 阿坝| 漳浦县| 伊川县| 漳平市| 新田县| 杂多县| 黄大仙区| 深水埗区| 义马市| 宜昌市| 义马市| 察雅县| 鞍山市| 汉阴县| 呼和浩特市| 长葛市| 固原市| 达州市| 保德县| 肇源县|